學會看椎間盤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上)

2021-03-05 灸友會

同行們可以進來學一下,挺不錯的. 椎間盤突出症是一種多發病,要確診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醫院拍一張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

不過一般醫生都沒有充裕的時間把片子報告詳細解釋給你聽,患者常常只能拿著「語言簡練」的CT或者磁共振報告單對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 不要著急~現在就來手把手教你,

怎樣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數。學習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醫學知識背景,只要學完本教程的幾個簡單的步驟,十分鐘後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

第一課,我們先學一點兒預備知識 。

腰椎間盤由三部分組成,中間是髓核,髓核外邊包圍著纖維環,上下是軟骨板。關於腰椎間盤構成的詳細知識,請參見腰椎知識堂中的相關文章,這裡主要講一下和MRI/CT片中與腰椎間盤疾病有關的幾個關鍵解剖結構。

看看腰椎間碟片子的軸面視圖示意圖,這幾個關鍵結構是診斷的重要依據: ·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 ·發出神經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過往神經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們仔細觀察這個圖,關鍵的「罪魁禍首」要看:

髓核 ·後縱韌帶 ·後纖維環 ·小關節 這幾個結構中的任何一個出現問題都都可以導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經痛)。 要看清到底哪裡受壓,被什麼壓迫著,正確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軸狀面圖(從上往下看)。

而從矢狀面圖(從側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壓迫、膨出或突出。 隨著對下面內容的學習,你可能感到CT和MRI圖像並不象這個示意圖中所畫的那樣清晰分辨出各個部分,看真實的CT/MRI片子,有時不得不發揮點「想像空間」 <第一課完>

第二課,找到我們要看的那一個椎間盤。

如果沒有腰椎的定位圖,對「外行人」來說幾乎無法分清腰部的5個椎間盤的不同。定位圖就象路線圖一樣告訴我們腰椎每個掃描層的具體掃描部位,所以即使對於很有經驗的醫師定位圖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張定位圖從矢狀面觀標出了腰部脊柱的20個MRI切片層。每個數字代表一個通過該平面所拍的MRI圖像。這張片子中的圖像層只涵蓋了L3, L4, 及L5三節。 例如,層11 (標為紅色的第10層上的一層)正好穿過L4椎間盤。如果你L4椎間盤有問題,就看此層圖像。

圖層18信息也非常有用,它對應著L3椎間盤。對於椎間盤很薄的病人,層的厚度應最好更薄一點(6mm),以便保證其正好穿過變薄的椎間盤。 所以,如果你現在再去看自己的磁共振或者腰椎CT片子,就已經學會了怎樣通過「定位圖」找到它。在許多MRI片上,每個大的圖像都附上一個小的定位圖,這就使我們很容易知道正在看的哪個椎間盤。 <第二課完>

第三課,學會看腰椎MRI/CT片子軸狀面觀 。

圖(一)及圖(二)是L5椎間盤的軸狀面觀。 此病人雖有中等程度的腰椎間盤退變(在片子上看到黑色的椎間盤)和小的非壓迫性4mm的中央型椎間盤突出,但他卻有一個很大的「中央管」,可以很好地表現軸向核磁共振解剖。

椎間盤的髓核在這兩個圖像中看不到,一是因為椎間盤脫水太嚴重,不能將纖維環及髓核區分開,另外這些圖像為T1加權象(更高解析度),所以不能將含水多的髓核與較乾燥的纖維環區分開。但在一個正常的,非退化性椎間盤T2加權像上,很容易看清髓核區及纖椎環區T2加權圖像(見圖三)。

「後部神經結構」包括過往神經根(Traversing Nerve Roots)、硬膜囊(Thecal Sac)及發出神經根(Exiting Nerve Roots)。發出神經根位於椎間孔(看圖中IVF粉紅色區)內,在此圖像中看不到。

如果你發揮點想像力,你可以在圖中找到一個象「米老鼠」樣的圖像,硬膜囊是米老鼠的頭,兩個過往神經根是米老鼠的耳朵。再重複以下,雖然此椎間盤有4mm的突出,但此病人的過往神經根S1和突出物之間沒有接觸。

大部分情況下,椎間盤突出物或疤痕組織將遮擋住其中的一個過往神經根(米老鼠耳朵),這通常是神經根受壓的象徵。

圖(三)是另一個健康的45歲男性的L4椎間盤的軸狀面觀。 現在我們可以區分開髓核區及周圍的纖椎環區。注意,在此平面將看不到「米老鼠」。另外請注意靠近L5神經根的椎間盤後緣的凹度,這是正常健康椎間盤的象徵。

L4發出神經根更靠側方一點。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如果有大的椎間盤突出或椎管狹窄,發出神經根L4及過往神經根L5將同時受壓。 在此圖中,可清楚地看到懸掛在硬膜囊內的細小的神經根(L5神經根及S1神經根),它們以不完全有緒地狀態排列著。

注意,神經孔是很開闊的(淺黃色區),表明沒有因鄰近椎間關節問題形成在的椎管狹窄。T2加權象對於察看退化性椎間盤病是最好的,因為T2像將富含水份的結構表現為亮白色, 含水少的區域表現為黑色。 <第三課完>

第四課,學會看腰椎CT/MRI矢狀面圖。

圖(四)是脊柱腰區的側視圖,或稱矢狀面圖像。 請注意此影像是介於T2和T1之間,被稱作質子密度像,對於判斷椎間盤突出是否穿破後縱韌帶(PLL)是最好的圖像。象T1像一樣,它用的是高磁性,所以細微部分表現得出奇地好。

先看其基本結構:位於椎體之間的椎間盤應是白色的(含水多)。注意黑顏色(脫水的)的L5椎間盤(L5與骶骨之間的椎間盤),這代表了中度到重度的退化性椎間盤病。後縱韌帶(PLL小藍箭頭)在圖像中表現為沿著每個椎體及椎間盤後緣垂直向下的黑線。

有意思的是,儘管此病人有一個9mm的椎間盤突出(HNP),骨質有一定的翹起,在椎間盤平面以上可見髓核物,但後縱韌帶仍然包容著突出的髓核物而沒有游離出。這種情況在學術上被稱作一個大的包容性椎間盤突出。

硬膜囊(紅星)表現為「超白色」結構,填充在椎體後方的中央椎管內。此囊袋內有可自由浮動的由運動神經纖椎及感覺神經纖維共同組成的脊神經根(馬尾)。 黃韌帶(綠星)位於每個椎骨之間,增強脊柱的穩定性。此結構可變大或增厚,助長年長者易患的中央型椎管狹窄的形成。 <第四課完>

讓疑難病症不再疑難,讓不治之症遠離人間!

如果您身體不適,四處求醫無果,

不妨試著與我們聯繫!

各種疾病治療自助查詢,請加微信號:ZDK5678

【歡迎投稿】

希望各位熱心朋友投稿,秘方驗方,中醫學文章,典型治癒病例等。

同時歡迎更多的中醫愛好者、熱愛健康、和中醫從業者加入我們。

中道康搭建醫患交流平臺,替患者致謝!受益者必會感激你一生。

郵箱: ZDK5678@139.com

電話:152-0754-0006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各科疾病自助查詢「指南」

相關焦點

  • 學會看腰椎間盤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龍堂正骨】
  • 十分鐘看懂:高深的腰椎間盤突出CT和MRI片子!!
    不過一般醫生都沒有充裕的時間把片子報告詳細解釋給你聽,患者常常只能拿著「語言簡練」的CT或者磁共振報告單對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不要著急~現在就來手把手教你,怎樣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數。學習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醫學知識背景,只要學完本教程的幾個簡單的步驟,十分鐘後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 !
  • 為什麼拍了CT還要拍磁共振?X片、CT、磁共振有什麼區別?
    常規說來,X線片目前在臨床上用於拍頭顱片、胸片、腹部平片、四肢的骨頭和關節片。日常體檢中X線片主要用來拍胸片,也就是醫生說的看看心肺,用來篩查肺部的疾病。>3.椎間盤(經常說的頸、腰椎間盤突出、膨出等):首選核磁共振,次選CT4.腹部盆腔疾病(最常見的闌尾炎,女同志婦科疾病,子宮附件等等發炎):通過超聲B超篩查,明確到特定臟器或對特定臟器高度懷疑時做CT5.頭顱疾病(突然沒原因中風、昏厥):急診拍
  • X光、B超、CT和MRI,到底哪個輻射大?
    單位組織體檢了,體檢單子上一大堆的項目,真搞不懂X線、B超、CT、磁共振(MRI)有啥區別?會不會查不出毛病反而對身體有輻射傷害?誒~這事我得好好研究研究!磁共振:利用電磁波信號成像磁共振(MRI)就是常說的核磁,因為名字裡帶個核字,大家老誤解它可能有放射線和輻射,其實這個核指的是氫原子核,不是什麼「核彈」。磁共振就是人為的製造一個磁場,讓人體躺在裡面,在磁場中,人體中的氫原子核能夠有規律的運動,通過計算機處理,形成圖像。
  • 腰椎間盤突出症 (更新)|神經根病|椎間盤|軀體性|根性|腰痛|髓核|...
    二、檢查報告不是給患者解讀,僅是給臨床醫生作為診斷參考目前,在大多數醫院,給你做磁共振檢查的人(技師)與寫磁共振報告的人(影像科醫師)多不是一個人,也就是說,寫影像學報告的人只看你的片子,但看不到你人,他們僅對片子的徵象進行客觀描述,給出一個「影像診斷」,並呈現在白底黑字的報告上(赫赫的腰椎間盤突出的字樣,圖2)。
  • CT、核磁、X光的區別,講得太到位了!
    我們在醫院檢查的時候,有的醫生會說:你先拍個x光,查出來有必要我們再拍個ct。這讓很多小夥伴們一頭霧水,為什麼照了x光,還要照ct?為什麼不能直接拍ct呢?這些令人一頭霧水的問題,今天我們一一解答。
  • 骨折拍了X線,為什麼還要做CT和MRI?——你不知道的影像檢查
    現在醫院的影像科是最神秘的地方,大型設備越來越多,然而超聲,x線,ct,是不是越貴的檢查越能發現問題?是不是越「高大上的」檢查越好?下面以骨折為例帶大家簡單瀏覽一下。簡單的說,X光對多層的複雜結構用處不大,尤其適用於骨骼等大物件的成像。
  • CT和MRI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做了CT又做MRI?
    CT和MRI是現在最常規的檢查手段。很多疾病的確診都需要這兩個檢查。但是有許多人弄不明白CT和MRI的區別在哪裡,弄不明白為什麼做了CT又做MRI。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下這個問題。 CT是什麼?
  • X光片、B超、CT、磁共振……檢查越貴越好嗎?
    無論是體檢還是看病,人們常常要面對名目眾多影像學的檢查,比如X光片、B超、CT、磁共振。對於這些檢查,患者常常會有誤解。有的認為「便宜沒有好貨」,選貴的應該沒錯,一來就要求醫生「給我做最貴的檢查」。還有的總擔心醫生會亂檢查,「我拍了X光片接著又做CT,為何不直接讓我做CT?
  • 如何定位診斷椎間盤突出症?
    CT、MRI等影像學檢查有明確的陽性徵象,並與臨床症狀和體徵相符合。 以上所述可歸納為兩條:一條是有典型的椎間盤突出的臨床症狀和體徵;第二條是CT掃描或脊髓造影、磁共振成像有明確的椎間盤突出徵象,並與臨床表現相符合。
  • 怎麼區別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或可從這幾點來區分,別大意
    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都是老百姓口中朗朗上口的疾病,但是這兩個病大家是否真的能區分清楚呢?我看,倒未必。有必要在這裡科普一下。其次,再來了解一下椎間盤突出:上下兩節脊椎骨中間有一個組織叫椎間盤,它是由上下軟骨板、環狀的纖維環和中間的髓核組成。椎間盤的成分主要為水分,它的功能主要是吸收震蕩和協助腰椎彎曲。
  • 帶你深入了解影像類型:CR、DR、CT、MRI、NM、DSA
    MRI 是磁共振影像檢查,可以獲得橫斷面,矢狀面和冠狀面的影像。空間解析度好。CT 是一種X線診斷設備,是一種複雜的X線設備,可以獲得橫斷面圖像。和MRI比較,密度解析度高是其特點。CR 、DR 和X線診斷同CT一樣也是通過X線來完成圖像的。不同的是,CR和DR 比普通的X線機器在圖像的獲取上更先進,CR 是IP板,DR 更高級,是通過PACS 來完成的。
  • 狗狗爬樓梯爬出了椎間盤突出,是主人太矯情還是狗狗太嬌貴?
    每當出現養狗老手勸誡養狗新手不要讓狗狗爬樓梯的聲音時,很快就會被「養狗而已怎麼那麼嬌貴」、「你看誰誰誰家的大金毛天天爬樓梯可順溜了不也沒問題
  • 打噴嚏竟會誘發急性椎間盤突出?聽聽大咖怎麼說!
    打噴嚏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一個小動作了,但是,打噴嚏也會導致椎間盤突出?很多人感覺不可思議。日前,據杭州都市快報報導,杭州28歲的小汪(化名)因為不經意間的一個噴嚏導致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發作,疼痛難忍,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
  • 腰5骶1椎間盤突出,該怎麼鍛鍊?
    腰5骶1椎間盤突出屬於腰椎間盤突出的其中一種情況,是我們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給我們的身體和正常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痛苦和巨大的影響。腰部和膝關節一樣是我們正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離不開腰部的作用,腰5骶1椎間盤突出所帶來的疼痛感給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行動不便。
  • X光片、CT和磁共振(MRI)的區別和關係
    其密度分辨力明顯優於x射線圖像,擴大了人體的檢查範圍,提高了病變的檢出率和診斷的準確率。前面已經談過,人體不同組織結構密度不同。對x射線的吸收程度也不風同,這點與x光片頗為相似*CT片上的黑影也表示低吸收區,即低密度區。如肺部;白影則表示高吸收區,即高密度區,如骨骼。但CT的密度分辨力要遠高於x射線圖像、這就是它的突出優點。
  • 專家告訴你:其實絕大多數的椎間盤突出患者不需要手術!
    最近,在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脊柱組李維新主任的門診,有患者諮詢:椎間盤突出了,是不是必須得手術?李維新主任這樣回答:絕大多數的椎間盤突出是不需要手術去處理的,只需要保守治療,就可以得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 為什麼腰4~5和腰5骶1椎間盤容易突出?有哪些表現?如何質量?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發病率約佔門診腰腿痛就診患者的15%,男性多於女性,約80%發生在青壯年期。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和腰5骶1椎間盤發病率最高,約佔95%,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這個部位,一般是軀體和下肢的連接部位,通常受力比較大,活動度也較大,特別是反覆的彎腰活動或者是腰部過度的負重以後,很容易導致腰4~5和腰5骶1部位的椎間盤受到擠壓,從而引起纖維環的破裂,導致內部的髓核突出。所以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常發生在腰4~5和腰5骶1部位。
  • 腰椎間盤突出什麼方法好?做選擇要先懂得椎間盤的結構和功能!
    ——愛因斯坦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康復,我尊重每一種方法的存在,也尊重每一個認認真真在為患者解除痛苦的醫生,此文的目的是為後續寫腰椎間盤突出的純手法康復構建基礎,很多時候方法是否可取,不是一句空話,理論是行為的指導!先來一盤椎間盤,關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基礎知識,有必要寫出讓大家知道,如果有的人不知道結構和功能,我寫的東西就會枯燥難於理解,學知識要耐住性子。
  • 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右下肢麻木,臥床休養會自愈嗎?
    積極的去看一下醫生腰椎間盤壓迫的坐骨神經痛,發生在右側下肢,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的恢復能力不一樣,病情損傷程度不一樣,有著太多不可確定性,一般來講,出現放射性疼痛,一直靠自愈的方式是不建議的,自愈機率不是很高,時間也花費太久。腰椎間盤突出症表現腰椎間盤突出多好發於L4-5和L5-S1椎間盤,造成下肢麻木的部位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