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軌道公交慢行」相融合:未來公園城市運行動脈這樣建

2020-12-24 四川新聞網

本報製圖 申娟子

  綠色既是實現城市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又是公園城市建設的底層邏輯。加強多種交通方式建設,倡導「軌道+公交+慢行」為主體的交通模式,成都一直不斷在嘗試和努力。軌道交通加密成網、常規公交服務持續提升,慢行交通覆蓋不斷擴大……公共運輸出行的便利性、舒適度和尊嚴感都得到有效提升,選擇公共運輸綠色出行已成為成都市民出行的優先選擇,一條「軌道公交慢行」相融合的公園城市運行動脈正雛形初現。

  軌道交通線網不斷加密

  2020年底前線網裡程將突破500公裡

  9月27日上午,18號線開通。「以前是坐客車過來,要花差不多1個小時,現在只要半個小時,太快了。今天專門帶著我媽過來,感受一哈。」來自三岔的許大姐,在車站開心地拍照打卡,笑成了一朵花。

  2020年年底前,6號線一二三期、8號線一期、9號線一期、17號線一期、18號線非首開段還將開通,裡程約216.3公裡,屆時成都軌道交通線網裡程將達到518公裡,步入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第一方陣。成都市平均每萬人擁有0.35公裡地鐵,這一指標和世界軌道頭部城市東京、香港基本接近。

  成都對於「城市綠色交通體系」的構建規劃是「以軌道交通為主體、常規公交為基礎、慢行交通為補充」。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打造綠色交通體系,倡導共享綠色出行,加密軌道交通網」的目標。為此,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加速成網」戰略,要求每年至少確保開通兩個軌道交通項目,以儘快提高軌道交通公共出行分擔率。

  在地下、高架上呼嘯而過的地鐵列車,仿佛一條條巨龍,承擔著每天數以百萬計乘客的出行;與此同時,它們正改變著成都的城市格局,對城市經濟地理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圍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戰略布局和市委、市政府「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的宏偉藍圖,成都正抓緊推進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建設。

  目前,成都在中心城區線網不斷加密的同時,還按照「東進」戰略部署,堅持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根據「東進」區域城市功能、性質、規模、居民出行特徵、產業布局等,精準規劃、科學優化「東進」區域軌道交通線網。一是高水平規劃龍泉山軌道交通旅遊環線,支撐成都「一心兩翼」的戰略布局。二是加強中心城區與「東進」區域軌道骨幹線路連通,實現區域內部可達,提升組團聯繫。三是增加天府新區與東部新區之間的軌道交通直接聯繫,保障服務水平。四是結合「東進」規劃,完善片區軌道交通線網,實現組團間的快捷聯繫和組團內的有效覆蓋。五是充分發揮雙機場輻射功能,提升區域軌道交通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構建區域開放型運輸網絡和多樞紐交通體系。六是實現「東進」區域城市軌道交通與國鐵幹線、市域鐵路的便捷換乘和功能互補,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各種交通方式互補的交通體系。

  軌道交通引領產城融合

  16個TOD將成公園城市地標和活力中心

  今年,中央財經委員會提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一戰略規劃,對成德眉資同城化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圍繞如何構建「一小時軌道交通生活圈」,成都軌道集團將在網絡規劃、線路建設、制式選擇、資源共享、全程服務上做更多的探索和嘗試。

  通過向全球城市取經,成都軌道集團學習東京以及香港的經驗,最後選定了走「軌道交通+社區」「軌道交通+城市」綜合開發的路子。

  為此,市委、市政府研究出臺了一系列頂層政策,包括規劃、供地、容積率調整,以及商業、住宅、城市形態的定位與打造,確定了「無規劃不設計,無設計不開發」的理念,把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城市社區的更新有機融合,這樣城市發展了,軌道才能更好地發展。

  為了高水平實現這一目標,成都軌道集團引進全球知名的專業機構,打造成都軌道交通開發建設智庫;去年還引進了全球享有盛譽的「日建設計」作為合資公司,來全面參與成都TOD的規劃和設計。

  目前,全市已啟動16個TOD項目規劃建設,並正在有序推進。針對TOD後半篇文章,即怎樣做好TOD項目的經營,確保持續性盈利,成都軌道集團下屬的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包括引入日本的蔦屋書店和國內很多大型綜合運營商,如蘇寧、紅星美凱龍等;同時也與很多地產行業的頭部企業開展合作,包括萬科、龍湖、保利等。

  在未來5年內,TOD項目將全面建成生產、生活、生態多元複合的公園城市地標和活力中心,實現軌道交通有效覆蓋中心城區60%以上居住就業人口,真正樹立軌道交通引領產城融合發展的典範。「我們將蓄積各方勢能,著力將成都打造成TOD資源要素聚集的世界高地。」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負責人表示。

  綠色出行改寫城市生活

  「公交+地鐵+共享單車」成為出行時尚

  晚上7點,正值晚高峰。光華大道三段的地鐵南燻大道站,乘客們從地鐵站內魚貫而出,站外等待他們的則是一排排整齊的共享單車和陸續進站的接駁公交。

  市民楊先生家住溫江區光華新城,上班在市中心春熙路片區,每天通勤都需要通過共享單車或者公交、地鐵完成。「成都現在公共運輸非常方便,出了家門就有公交或者共享單車,通過它們去地鐵站非常快捷。」楊先生告訴記者,天氣好的時候,他就選擇騎行到家或者去地鐵站,不想騎行的時候地鐵站也有直接到家附近的公交。

  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假定一輛公交車相當於10輛小汽車,並且所有裡程全部由小汽車完成測算,相當於替代1.23億輛小汽車出行,節約汽油約8610萬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9820噸,減少PM2.5排放14.76億毫克,相當於植樹392.9萬株。

  市民越來越願意選擇公共運輸出行,這得益於成都日益完善「快+幹+支+微+特」的多層次公交服務網絡。據了解,為引導市民自覺選擇公交出行,逐步養成綠色出行的習慣,成都不斷優化地面公交服務,構建「環+放射」綠色快速公交體系,補充覆蓋軌道交通薄弱區域,實現綠色公交快捷提速;持續優化加密常規綠色公交線網,加強綠色公交軌道接駁,消除綠色公交服務盲區;推進公交精細化運營管理,科學設計公交運力投入和發車間隔,減少高峰擁擠和平峰久候,提升線路運營效率;開通運營定製公交、旅遊公交等多元化公交線路59條,滿足市民高品質、差異化的出行需求。

  來自市交通運輸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成都市擁有公交線路1385條,其中快速公交線路14條。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公交車有16691輛,其中天然氣公交車10135輛,新能源公交車5838輛。共享單車企業3家,數量約116萬輛(「5+1」區域共享單車投放數量約為45萬輛),日均騎行208萬人次,周轉率為1.9次/日,活躍率為63%,騎行指數全國領先。

  「軌道交通為主幹、常規公交為基礎、慢行交通為補充」三網融合的綠色交通出行體系不斷完善,公交、地鐵、共享單車、共享汽車、新能源汽車等多種綠色出行方式無縫轉換。「快+幹+支+微+特」的多層次公交服務網絡廣泛覆蓋城鄉,便捷服務廣大市民。「軌道公交慢行」相融合的公園城市運行動脈已雛形初現。

  本報記者 田程晨 袁弘

相關焦點

  • 開拓 成都軌道交通:乘風破浪 奏響城市發展新樂章
    展望未來,根據《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19-2024年)》,8號線二期、10號線三期、13號線一期、17號線二期、18號線三期、19號線二期、27號線一期、30號線一期8個項目,將進一步織密成都軌道交通網。推動高質量發展,助力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新樂章,正奏響。
  • 重慶步入軌道交通新時代!全球首條「雲巴」示範線在璧山首發
    「雲巴」採用膠輪系統在軌道上運行,是現代有軌電車中的一種新系統。項目自2019年8月開建,線路起點位於璧山高鐵站前廣場,終點位於重慶地鐵1號線璧山站,正線全長15.4公裡,共設車站15座,均為高架車站,途經楓香湖兒童公園、秀湖汽車露營公園、秀湖公園等,預計2020年9月全線通車試運營。建成後,將更加方便市民出行和遊玩。
  • 看,成都錦江公園首個慢行街區示範段
    有沒有一處城市空間,能夠給行人足夠的安全感,在這裡老人拄著拐杖慢慢走、小孩自由自在地奔跑?成都正在打造的錦江公園就是這樣的地方,它以「慢行」為核心,讓兩江環抱區域有了讓人逗留、消費和生活的空間。不信?來看望平濱水公共空間。
  • 公園城市建設交出新答捲成都連續12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2021年,隨著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的全面推動,成都綠道藍網、天清氣朗的大美形態將加快呈現,有力形成面向未來的城市核心競爭優勢。」該負責人在接受採訪中表示。公園是展現成都古典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最好載體,沿錦江而下,城南的桂溪生態公園今年舉辦的一場「公園城市國際花園節」自開幕之始就成了全城關注的熱點,25個構思精巧、融匯古今的竹構花園吸引了數十萬市民前往拍照打卡。27歲的成都市民林彩曾計劃利用周末時間探訪成都所有的公園,4月之後,她放棄了。她在朋友圈裡留下了這樣一句話:腳步太慢,趕不上公園的競相開放!
  • 成都地鐵你最pick哪一條線?
    王鳳朝在致辭中說,軌道交通是城市公共運輸的骨幹和樞紐,對於優化城市格局、重塑經濟地理、集聚人流物流具有重要作用。全市各級各相關單位要著眼未來、接續奮鬥,科學規劃建設、強化運營管理,為 「十四五」時期成都軌道交通事業再次啟航爭取更大發展空間。
  • 運動生活新場景與綠色生態和諧相融 大美公園城市 躍然畫卷之上
    運動生活新場景與綠色生態和諧相融 大美公園城市 躍然畫卷之上 成都日報 2020-12-22 07:10
  • 成都TOD咋建?國際知名規劃師:打造「快達慢行」TOD項目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郭瑩 胡科)2月28日報導 如果說2018年是成都TOD建設元年,那麼2019年則是TOD綜合開發的起勢之年。成都TOD項目規劃建設需要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又如何實現功能細分,有效利用現有資源,打造有差異化的特色項目?
  • 疏通「毛細血管」 成都成華區推進 「交通暢行」工程見成效
    據了解,2020年以來,成都成華區以健全現代交通體系部署要求,以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為重要抓手,持續推進「交通暢行」工程,科學擬制建設時序,全力統籌促建,加快完善「7環13射」骨幹路網。成都成華區緊緊圍繞「成於中優、華在文商」工作主題,主動融入全市軌道、公交加速成網和慢行城市計劃,大力實施道路阻點攻堅工程,加快打造15線56站軌道交通線網,構建形成「軌道+公交+慢行」綠色低碳、方便快捷的現代交通體系。
  • 建地鐵就是建城市!中海國際社區再添利好!
    TOD是指火車站、機場、地鐵、輕軌等軌道交通及巴士幹線,以公交站點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鐘步行路程)為半徑建立中心廣場或城市中心,其特點在於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為一身的「混和用途」,使居民和員工減少對私家車的依賴,方便選用地鐵、公交、自行車、步行等多種公共出行方式,從而實現低碳節能城市。
  • 包頭這條「綠色小徑」,美了城市暖了人心,你去走了嗎?
    按照規劃,該項目西起阿爾丁南大街,東至建華南路,全長7.9公裡,將同步設置公園、公交銜接點,配建步道、慢跑道、自行車道。同時作為一條生態動脈,將串聯起沿途的勞模公園、南郊公園、賽汗塔拉公園、臺地公園,與已建成的城市百裡綠道、兵工路綠道、北梁綠道相呼應,不僅填補了城市南部區沒有綠道的現狀,而且進一步完善了城市綠地系統結構。
  • 西海岸新區音樂之島(鳳凰島)及周邊區域和城市設計
    3)唐島灣公園提升結合現狀條件,提出以古韻之音為主題的音樂元素連通現狀南北院子;以古代音樂文化為魂,場地實景演出增加互動性,突出音樂體驗。設計了取自古代音樂文化典故,與實景場景相結合,並且設計了音樂裝置和小品符號在公園中。
  • 江門城心軸線慢行系統要來啦!怎麼建?請您說!
    日前,備受關注的江門城心軸線慢行系統設計方案出爐啦!現正公開徵求意見!城心軸線慢行系統怎麼建?我們邀請您來提出意見建議!快來了解一下!院士路和白石大道交匯處將建設環形天橋城市中軸線是城市景觀、功能與發展的軸線,是城市的「主動脈」。記者從市城鄉建設局了解到,本次城心軸線慢行系統的設計大致將整個片區分為「城市之門」「城市客廳」「城市後花園」三個部分進行打造,著力構築展示城市公共服務功能與景觀特色的重點展示區,通過要素的改造升級,提升城市品質。
  • 剛剛,廈門未來3年交通清單全曝光!總投超2150億!震撼全國!
    >打造機場、火車站、碼頭、軌道、BRT、常規公交相互銜接的公共運輸樞紐,建設軌道3號線南延段,結合軌道交通1、2、3號線站點,推動郵輪城、雙十中學、溼地公園等一批公交場站建設;推動郵輪中心、溼地公園、雙十中學等6個軌道站點銜接至周邊大型公建設施地下空間,構建地上地下多層次、站城一體化融合的綜合交通樞紐。
  • 成都:運動生活新場景與綠色生態和諧相融
    開窗見綠的大運綠色、創新創造的大運智慧、熱情洋溢的大運活力和合作共贏的大運共享,正是這樣的辦賽理念,正助推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共建世界賽事名城,激勵市民追求美好健康生活,一起分享成都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新成就。今日起,本報圍繞「綠色、智慧、活力、共享」四個成都大運關鍵詞,推出2020成都大運年終系列報導,聚焦一場大運會,是如何讓市民滿懷期待地擁抱大運、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我們這座城市的。
  • 這座城市將正式躋身國內軌道交通「第四城...
    圖片來源:成都地鐵屆時,成都將成為國內首個一次性開通五條地鐵新線的城市,也是全國地鐵運營裡程最快突破500公裡的城市。五線開通後,成都軌道交通累計開通13條線路,運營裡程達到558公裡,全線車站達373座,其中換乘站46座,正式躋身國內軌道交通「第四城」!
  • 從雞公車到地鐵的70年變遷 成都「活地圖」張建講述成都公交那些事兒
    城市公共運輸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出行方式,是最實在的民生工程,體現了城市生活品質和城市形象。   近日,家住青羊區東坡街道花園社區、專注成都公共運輸事業發展的熱心居民張建出版了一部名為《從雞公車到地鐵——成都公共運輸70年》的書籍。
  • 成都:重新建立「附近」
    事實上,很多國際性大城市也處在這樣的浪潮中。因此,社區需要重構。未來的新型社區,作為多維度場景的有機集合,不僅以其舒適的空間品質塑造著市民的社會生活,更將以其獨特的文化風格和美學特徵,影響著城市的發展方向。成都較早就意識到公園社區是公園城市建設的基本單元。
  • 「城建」百強出爐,成都為何能進前五?
    4000多公裡的綠道串珠成鏈,清泓環繞,讓城市藍綠交織的大美形態加速呈現。這也是成都城市建設的重要領域和側重點。成都正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公園是城市的底色。「十四五」期間,成都還將持續推進「三治一增」和「五綠潤城」行動,構建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龍門山生態修復和龍泉山增綠增景,建設「東部森林」,建成1萬公裡天府綠道和1000公裡「天府藍網」等等。可以看出,對於成都未來的城建,「綠化」仍將是重中之重。
  • 4大維度,6大新場景,簡陽公園城市要這樣建……
    簡陽市融媒體中心 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範銳平在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現場推進會上強調,要將成都建設為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區,探索建設綠道型、山水型、郊野型、人文型、街區型、產業型公園城市形態,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創造出更多形態,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