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騎著共享單車暢遊江家藝苑 成都日報記者 李冬 攝
編者按
「辦好大運會,激活一座城」,以舉辦大運會為契機,成都正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競爭能力和社區生活品質,以帶給市民更多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幸福感。開窗見綠的大運綠色、創新創造的大運智慧、熱情洋溢的大運活力和合作共贏的大運共享,正是這樣的辦賽理念,正助推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共建世界賽事名城,激勵市民追求美好健康生活,一起分享成都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新成就。
今日起,本報圍繞「綠色、智慧、活力、共享」四個成都大運關鍵詞,推出2020成都大運年終系列報導,聚焦一場大運會,是如何讓市民滿懷期待地擁抱大運、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我們這座城市的。
臨近年末,一批在建的成都大運會場館已經逐漸進入收官階段,而讓市民感觸更深的,還包括場館周邊環境和生活品質的提升。在高新體育中心周邊的中和片區,環境綠化打造等重點項目也正在逐步推進,提升道路景觀、增加綠地綠植、拆除公園圍牆、清理違規佔綠……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綠色」大運即將到來,用生態底色拼合城市空間,大力倡導大運辦賽理念,營造健康運動場景。一座大美公園城市已經躍然畫卷之上。成都,每天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成都,正乘著大運會東風,「繡」出更動人的美麗色彩。
場景
之變
「兩拆一增」
讓「開門見綠」成為生活新場景
高新區體育中心是成都大運會的重要比賽場館之一,通過對街道空間的改造和綠化提升,場館周邊地區將被打造成為城市場景,喜迎八方來客。在其他區(市)縣,也在為服務大運會加快城市環境品質提升的步伐,集中力量對大運會場館及賽事沿線,影響市容市貌的公共區域違法建築及有礙於空間開放的實體圍牆實施集中拆除。通過拆違增綠、拆牆透綠、增花築景,形成布局合理、空間通透、植被豐富、景觀多元、功能複合的公園城市新場景。
城東一隅,位於塔子山公園對面的成都市體育運動學校,是成都主城區的「制高點」。2020年,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內的場館被改建,色彩靚麗的花草點綴學校道路兩側,大大提升了環境品質。在成都,像這樣因「兩拆一增」煥然一新的點位隨處可見——以前的荒地旮旯,如今卻清幽秀麗、生機勃勃,開敞的綠色空間成為市民散步休閒的好去處。
在東安湖體育公園,「一場三館」整體綠植景觀效果將在明年2月呈現。待到大運會舉行期間,體育場西側區域的高大喬木歷經兩個春天的涵養,將會以枝繁葉茂、朝氣蓬勃的姿態,向全世界大學生運動員和官員展現東安新城「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形象。在天府綠道青龍湖公園附近,種植了一片「大運林」,50餘棵楨楠迎風擺動……
以大運辦賽謀城為契機,結合「兩拆一增」工作,成都正通過規劃、改造等多種措施增加開敞空間,讓市民能夠「慢下腳步,靜下心來,親近自然,享受生活」。如今,「開門見綠」的人居理想,在成都正一步步成為現實;城市裡那些美麗宜居的綠色空間,正成為「城市之肺」「城市之腎」。
理念
之變
愛護環境
綠色健康低碳成為市民生活新方式
「你看,塑膠袋屬於不可回收垃圾,應該投放在這個箱子裡。」在社區樓棟下的分類垃圾回收箱前,成都大運會骨幹志願者正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據悉,垃圾分類青年志願服務活動目前已經常態化開展。很多社區街道也紛紛通過宣傳、體驗項目,引導職工群眾、社區居民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逐步形成垃圾分類及環保意識,養成珍惜資源、綠色低碳的生活習慣。
以「綠色迎大運 環保志願行」為主題的2020年成都市生態環保志願服務季不久前啟動,成都高校生態環境大聯盟成立。越來越多的高校志願者走進景點社區,開展環保科普知識宣傳。12月5日是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這一天,天府綠道志願服務隊的50多名志願者們在錦城公園「刷樹護綠」,通過近一個小時的努力,志願者們為園區近600棵樹木穿上了「新衣」,為園區樹木的冬季防護做足了準備。「愛我們的城市,迎接大運會,我們需要一起來參與。要讓孩子從小養成環保意識。」一名帶兒子來刷樹的媽媽說。
細心的市民近來會發現,一批批獨特的「大運會版」共享單車正出現在成都的街頭。作為成都大運會合作夥伴,青桔單車最新上線了大運會定製車輛,將在49個場館和大運村中提供單車,以作為場館間的通勤工具。
大運會是世界盛會、城市盛會、市民盛會和大學生盛會,成都正緊緊圍繞「綠色、智慧、活力、共享」的辦賽理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加快打造「軌道 公交 慢行」綠色出行體系。人人參與、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當熱火朝天的運動生活新場景與市民身邊的綠意盎然融為一體——這就是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時代表達。(成都日報記者 黃一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