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戴桃疆
作為2016年日本動畫作品中的傑作之一,《昭和元祿落語心中》很好地完成了負擔在作品之上傳播文化的重任,場景切換流暢,情節安排詳略得當,在保證故事線索清晰完整的基礎上避免了流水帳式的敘述,利用細節與戲劇衝突充分體現人物個性,對人物情感表露十分克制,將動畫的主要展示空間留給落語本身。為男主人公八代目有樂亭八雲配音的石田彰、為與太郎配音的關智一和為有樂亭助六配音的寺山宏一都有完整且精彩的落語段落。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基於雲田晴子的同名漫畫作品改編。雲田晴子大部分作品都是耽美題材的,這部展示一代曲藝人藝術人生的作品也沾染著兄弟情誼色彩。這抹曖昧的色彩決定了作品真人化比普通的回顧曲藝人生的時代劇更難一點。
拋開漫畫和動畫帶來的先入為主的觀念,孤立地看待這部由岡田將生、龍星涼、山崎育三郎主演的時代劇,也幾乎很難讓觀眾感受到日本昭和年間的時代氛圍,簡略地展示落語表演的段落也缺乏藝術感染力。故事一直在按照漫畫的敘事安排平穩向前推進,但也只做到了平穩推進而已,「平」意味著單集故事缺乏起伏,幾處情感遞進和才入門不久的弟子險些被師父掃地出門進而進入回憶階段的高潮部分都沒有任何鏡頭語言和表演上的發力;「穩」在於它的鏡頭語言單調得像不如綜藝裡的隱藏攝像機設置,穩如綁在了雞脖子上,除了全景推近逐漸放大至人物面部特寫,幾乎沒有用到更複雜的鏡頭調度。
論及選角和人物表現上,NHK電視劇版本的《昭和元祿落語心中》基本都是問題。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以昭和五十二年(1977年)發端,強次(龍星涼 飾)刑滿釋放,因為服刑期間看到了落語大師有樂亭八雲(岡田將生 飾)的演出備受感動,想要拜入門下學習技藝。此時的八雲師父年紀已經不輕了,曾經的摯友入鬼籍帶來的缺憾尚未平復,想要讓助六(山崎育三郎 飾)成佛的過程其實就是與自己的過去和解的過程,這個過程被外化為藝名「與太郎」的強次從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向落語藝術家成長的過程。
由於仍然被包括助六死亡在內的過去困擾著,故事開篇時的八雲其實是一個陰晴不定總體上又有些陰森的人,雙瞳並不是無光的,但那光更像是生命的燭火,《死神》段子裡一旦吹滅人就要死去的燭火。岡田將生的眼睛裡的生氣太旺了。
岡田將生飾有樂亭八雲
八代目有樂亭八雲的故事需要從小時候習藝開始講起,岡田將生需要從青少年時期演到老年,這個跨度對演員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這部劇裡青少年、青年時代比老年時期駕馭起來要容易一些。青年演員扮老本身就是一層挑戰,扮八雲師父這樣心態複雜情緒陰晴不定的老人又是挑戰中的挑戰。八雲師父的老是由內而外的,一個從小就細膩敏感好勝心強又重情義的人,到了老年,眼睛裡的光都要浮一層灰在上面,收強次做徒弟的時候他懷的是一種沉重的心情,但表面上還要裝作雲淡風輕。
岡田將生的表演缺乏層次感,在落語表演的段落中甚至能夠聽出他努力模仿動畫片中石田彰配音的感覺,模仿他人的表演是無法詮釋出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的。這個道理八雲師父和新學徒與太郎都知道,演的人不知道,就是演砸了。
如果說被日本媒體認為有「貴公子」氣的岡田將生,至少在外形和本身氣質上契合了漫畫中八雲師父的設定,那麼起用龍星涼出演冒失又情緒化的與太郎,就稱不上合適了。
與太郎是一個沒什麼文化且一度誤入歧途的粗人,情緒和肢體語言都是大開大合的,多數時候都比較誇張,和安靜的八雲師父一動一靜,形成鮮明的對比。龍星涼演這麼一個莽撞吵鬧的角色做到的只有皮毛功夫,許多時候劇中的與太郎看上去都不像一個單純開朗、神經大條的粗人,倒是比較呆傻——痴笑和用力地吼臺詞是不能讓觀眾喜歡上一個角色的,動情處正常的表演和日常狀態發傻的割裂感反倒讓這個角色看上去像是個扮豬吃老虎的心機角色。
十集的電視劇大概只能講完動畫片第一集的故事,還輪不到八雲師父行至暮年準備和落語藝術殉情的時刻,但這段反映大師成長過往的戲份,如何能夠讓觀眾感受到二戰前後日本社會風貌、感受到曲藝人學藝的不容易、藝術探索道路上的心境轉變和自我突破,對於影視劇創作者而言是一個挑戰,並不是把漫畫的每一格用真人演一遍就可以了的。電視劇開局不利,情節缺乏感染力,人物塑造缺乏說服力。與其看這部新戲,不如重溫動畫中的舊曲。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文化娛樂部的微信公眾號,欄目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