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戲劇運用於英文教學》師資培訓工作坊的第一天,鄧婕老師帶領學員老師們在玩中做、玩中學了12個戲劇遊戲和扮演範式。通過從簡單到難、從單人到多人的課程活動,大家從名字遊戲開始破冰,慢慢地打開肢體,開啟創意,到課程結束前,一個具有快速創造能力的班級團隊鍛造完成!大家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但這樣的培訓成果背後,導師究竟施了什麼「魔法」?以下八大要點有所揭示,這些要點記錄自昨天師訓工作坊現場的講課內容。
1. 善用英文童謠的韻律和節奏開啟創意寫作
在很多教材裡,chant(韻文)都是被寫好的固定文本,但作為掌握了教育戲劇的英語老師,卻能擁有一項新的技能——運用教育戲劇文本拆解的能力,把chant的結構拆解出來,並通過對韻腳、音節數和chant節奏的掌握,從自己開始,來開啟創作chant的創意寫作。而下一步,則是帶領學生們也進行這樣的創意寫作,讓學生具有這樣的能力。
2. 教育戲劇的重要內容是帶領學生拆解文本
我們常說教育戲劇是一種帶領孩子進行立體閱讀的新方式。它之所以能讓文本立體起來,前提是老師對課程相關的文本或前文本進行了戲劇化與課程化的雙線拆解,然後經過課程的設計和重組,原本「躺身於」紙上的文本,變成了孩子們能置身其中的戲劇情境:他們時而成為戲劇中的角色,時而成為觀眾作鏡框式欣賞,時而與戲劇中的角色對話,抽身在戲劇之外進行思考。在老師解構原文本的前提之下,學生們得以站在老師的肩膀上進一步解構文本。這才是教育戲劇真正厲害的地方——它為師生創設了一個具有文本解構視野的培養創造力的課程環境。
這就是為什麼戲劇英文課堂比較容易開展英文創意寫作和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發揮創意的原因。
3. 教育戲劇是教師練習讀取人類思維的方式
教育戲劇把文本立體化的過程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文本不止於紙上文字,閱讀也不止於閱讀書本和文章,也可以包含人們的口語表達、肢體語言、戲劇與影視作品。反觀教育戲劇的課堂,如果想在實操層面持久地耕耘並有所收穫,教師需要開始練習通過教育戲劇課堂讀取學生的思維方式。因此,教育戲劇可能會讓很多教師重新意識到一件重要的事——教育是一項研究人的學問,教師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類學案例,當我們開始讀取、分類和歸納學生的思維,就能積累很多類型的思維方式案例,而課堂實操的成功其實是教師讀取人類思維的成功。
4. 對學生精力消耗的關注與設計
鄧婕老師在工作坊中分享:「為什麼教育戲劇課堂總是以暖身遊戲開始,因為學生們通常精力都非常充沛,甚至有時是『精力過剩、無處撒野』。暖身遊戲通常就是讓學生先把充溢於體內的精力先發散出來。跟我們通常所認為的往往相反,學生在身體累了的情況下反而精神更容易集中。」特別是他們又累又開心的情況下,所以我們多次強調戲劇遊戲的重要性,其實是教育戲劇的實踐前輩們在關注學生的精力消耗,總結規律並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把這些規律加以利用而得出來的經驗。作為一線的教育戲劇實踐老師,我們對班級學生的精力狀態要高度敏感,總結經驗,並把相關規律運用在課程環節的安排當中,因為這個因素關係到課堂執行效果的方方面面。
5. 戲劇遊戲與英語詞彙和句型教學的融合
在Fruit Bowl(水果盤)的戲劇遊戲中,鄧婕老師先從幾種簡單的水果開始帶領大家建立起遊戲的規則。隨著遊戲的層層遞進,導師把水果名詞換成動物,然後又把詞彙變成比較式句型的教學。向學員老師們示範如何運用戲劇遊戲進行英語詞彙和句型的教學。
剛開展戲劇運用於英文教學的新手老師,從戲劇遊戲開始融入課堂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因為戲劇遊戲無論是對於學生還是老師來說,都是必經的基礎練習階段,而這個練習階段可能要持續一段時間。因此,運用戲劇遊戲與英語詞彙和句型教學進行融合,是英文老師能順利持續實踐教育戲劇的重要技能。
6. 舞臺上順序、舞臺儀式感、演員間相互配合的流動感的重要性
《用讀者劇場教高頻詞》是騎士團隊原創的一本讀者劇場劇本,是一本可供學生進行讀者劇場排演、從而讓學生在運用各種創意方式讀劇的過程中掌握高頻詞(sight words)的學習資料。鄧婕老師使用這套資料帶領學員老師們進行了故事棒(Story Woosh)和讀者劇場(Reader Theater)的活動。
在這個從創意自由生發,到創意排演,再到舞臺呈現的過程中,學員老師們完整體會了讀者劇場,這種相對來說沒有太大表演壓力(因為可以看著劇本進行表演)的舞臺呈現表演的過程。
在學員表演呈現後,鄧婕老師分享道:「在舞臺上,順序(sequence)、儀式感和演員間相互配合的流動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順序關乎邏輯,儀式感則是構成朱曙明老師常說的「要讓學生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的重要元素,而學生作為演員在舞臺上相互配合的流動感會讓家長、觀眾非常感動,因為它展現的是學生們通過除了戲劇教學外非常難學到的一種能力展現——合作,而它又是一種非常非常重要的能力。
7. 劇場在訓練人接受出錯、然後快速往下走的能力
教育戲劇和創意戲劇,是教育界用了上百年的時間逐漸吸取劇場訓練人的技術而發展起來的。鄧老師在學員老師們排演的過程中分享道:「有一個劇場遊戲叫『Yes, and』,訓練的是劇場人say yes的能力。當我們或學生站在舞臺上,臺下的觀眾沒有人手上有劇本,所以即使出錯,臺上的人要做的是快速接受錯誤、對錯誤say yes 並快速地接著往下演。」而學生通過這樣的訓練,就能學習到接受出錯、接受失敗,迅速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繼續往下走的能力。這跟英語教學中強調多說、不怕錯、不怕被笑得精神是相通的,學生如果具備了這樣一種能力和精神,不僅英語學習不成問題,其他各方面的學習都會變得非常高效。而有了這個意識,老師也不會因為學生的出錯而責備學生,不久後,你會發現你的寬容會讓學生們更愛你。
8. 教育戲劇課堂實操考驗的是教師教學結構設計的能力
在第一天工作坊的尾聲,鄧婕老師為學員老師們回顧一天學習的內容時說道:「教育戲劇課堂實操的效果,考驗的是教師備課時進行教學結構設計的能力。」即使是同一個教案,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教學結構設計,而鄧老師前面所提到的對「拆解文本」、「讀取思維」、「關注學生的精力情況」、「戲劇遊戲讓學生又累又開心的效果」、「舞臺順序、儀式感和相互配合的流動感」、「接受出錯然後快速往下走」等要點的重視程度,又決定著教師教學結構設計的合理程度和課堂的效能。
學員反饋
開啟了實操模式的學員老師們,
鄧婕老師在第一天工作坊的尾聲部分勉勵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