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好 候鳥變「留鳥」(美麗中國·調查·鳥的遷徙④)

2021-01-18 人民網

  版式設計、製圖:蔡華偉

  黃河三角洲溼地棲息的東方白鸛群。
  孫勁松攝

  東方白鸛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據統計全球總數不足3000隻。近年來,東方白鸛在我國境內的生存環境大為改善,在黃河三角洲、鄱陽湖等遷徙地甚至有些不再遷徙而成為「留鳥」。

  

  80%以上的東方白鸛在鄱陽湖越冬

  有些白鸛待著不走了

  本報記者 吳齊強

  鄱陽湖,候鳥越冬的天堂。

  「你來得不是時候,我們這最美的季節是冬季。」夏收時節,記者來到江西永修縣吳城鎮荷溪村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61歲的村民葉久怡說。

  層層把關,織牢候鳥越冬安全防護網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的數據表明,每年到鄱陽湖越冬的候鳥多達60萬—70萬隻。越冬白鶴最多時達4000餘只,佔全球98%以上,全世界80%以上的東方白鸛、70%以上的白枕鶴在鄱陽湖保護區內越冬。這裡,是大量珍稀候鳥的重要遷徙通道和越冬地。

  「為什麼保護候鳥?因為我見不得它們被害,聽不得它們哀鳴。」因護鳥事跡突出,葉久怡2006年獲得由全球自然基金(GNF)設置的「生命湖泊最佳保護實踐獎」,成為目前獲得該獎項惟一的中國農民。

  葉久怡的小兒子葉星,子承父業當起了候鳥協管員。葉家父子介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盜捕鳥類賣錢的事時有發生,「現在管得嚴,嚴重傷鳥要坐牢的,再說如今吃喝不愁,誰願意冒險?」

  這對父子的感受,折射出江西候鳥保護的歷程:南昌、九江、上饒等濱湖縣市,成立了鄱陽湖候鳥保護專項領導小組,實行縣—鄉鎮—村委會—村民的「四級」保護候鳥責任制;利用廣播、宣傳手冊、提示牌等方式,對候鳥聚集地村民和觀鳥遊客宣傳候鳥保護;組成專業「護鳥執法隊」,重點清除和拆除湖區的毒餌和天網,對偷獵等違法犯罪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同時,健全長效監管機制,強化日常巡邏監測,「拉網式」排查非法經營野生動物窩點和長途客運站、火車站等運輸野生動物的重點路線,公布舉報電話,對舉報人實施獎勵,重拳打擊非法獵捕、屠殺、販賣候鳥等違法犯罪行為,織牢候鳥越冬「安全防護網」。

  一旦遇到冰雪封凍、連續乾旱等極端天氣,保護區還會協調湖區4市15縣,組織人工給候鳥投食、給湖泊生態補水。

  溼地生態環境改善,在鄱陽湖畔築巢繁殖漸成群體趨勢

  「前不久我們做夏候鳥調查時,在戰備湖發現一對東方白鸛在這不走了。」餘冠軍興奮地說。

  餘冠軍是2010年9月進入南磯溼地保護區工作的。他說,這次發現的這對東方白鸛,並不是保護區的第一次發現。東方白鸛是南磯溼地越冬候鳥中來得最晚、走得最早的遷徙候鳥,每年12月中旬從遠東地區飛到保護區,次年1月底又飛回去,對生存環境要求極為苛刻,被看作溼地環境質量優劣的標誌,有溼地生態環境「指示物種」之稱。此次一對東方白鸛留在保護區,餘冠軍看作是對保護區溼地生態環境的認可。

  1983年,科研人員首次在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發現200多隻越冬的東方白鸛;2002年5月,保護區人員首次發現13隻東方白鸛滯留在湖區,但沒有發現它們繁衍生息的「家」;直到2003年,鄱陽縣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首次觀測到孵化出的東方白鸛幼鳥後,才發現東方白鸛在鄱陽湖從候鳥變為了留鳥。對此,鄱陽縣野保站站長楊啟波說,「當年真是興奮啊,如今整個湖區估計有300餘只東方白鸛成為留鳥。」

  據專家論證,近年來,在鄱陽湖畔築巢繁殖的東方白鸛,已漸成群體趨勢。

  

  天津北大港溼地是遷徙的必經之地

  「788」牽動眾人心

  本報記者 朱虹 朱少軍

  天津北大港溼地,是東方白鸛遷徙的必經之地。有這樣一隻東方白鸛,牽動著當地人的心。

  「『788』一度失聯,不過現在衛星顯示它在黑龍江及內蒙古靠近邊境的地方活動,我們也就放心了。」南開大學生態學博士莫訓強說。

  去年12月8日,濱海新區溼地保護志願者協會的王玉良、王建民等人在萬畝魚塘東南角發現兩隻東方白鸛狀態異常,立即展開救援。經過3小時努力,兩隻東方白鸛被安全送到天津市野生動物救護馴養繁殖中心救治,其中一隻幸運地活了下來。

  今年4月初,經過救助的這隻東方白鸛被佩戴上編號「788」的環志,在北大港溼地放飛。放飛前,除了金屬環志和塑料腳環,白鸛還被佩戴了衛星信號發射器,每小時向控制中心返回一個信號,報告經緯度、高度等信息。

  在北大港溼地棲息12天後,4月20日中午,「788」踏上了北遷的旅程,於次日凌晨到達遼寧市雙臺河口自然保護區境內。6月11日,它先後從雙臺河口東岸轉移到西岸,又飛到了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

  6月14日凌晨,「788」的信號突然消失。正當大家為此擔心時,16日傳來消息:「788」的信號傳回來了!原來之前它進入了通信盲區,後又飛到了黑龍江省泰來縣並傳回信號。「我們將繼續關注『788』的動向,進一步研究東方白鸛的生活習性。」王建民說。

  根據野保站和護鳥志願者近幾年的巡視發現,每年冬季都會有東方白鸛在此滯留越冬且逐年增多。去年6月,一對東方白鸛首次在北大港溼地成功繁殖,並孕育出4個小生命,創造了紀錄。今年,又有一對繁殖了4隻雛鳥。

  

  在黃河三角洲繁殖雛鳥741隻

  「中轉站」成了「育兒所」

  本報記者 卞民德

  盛夏,黃河入海口。夾在兩根電線之間的巨巢,讓視野裡有了不一樣的風景。這,便是東方白鸛的家。

  修復溼地後,越來越多候鳥在此營巢繁殖

  據介紹,截至6月底,今年共有64對東方白鸛在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營巢繁殖。其中,49巢繁殖成功,育雛147隻。黃河三角洲,原本只是東方白鸛遷徙路上的「中轉站」,如今已成為其繁育後代的「天堂」。從2005年至今,東方白鸛在這裡累計成功繁殖雛鳥741隻。

  據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處處長朱書玉介紹,東方白鸛一般只在高緯度(北緯42度以北)地區繁殖,然後到長江中下遊的江河湖泊越冬。隨著東方白鸛在黃河三角洲的數量越來越多、居留時間越來越長,2002年保護區開展了一次繁殖調查,2003年4月,科研人員終於發現一對東方白鸛叼取巢材且有配對現象。「從2005年開始,就不斷有東方白鸛在保護區內營巢繁殖,且繁殖種群數量呈直線上升趨勢。」朱書玉介紹,尤其從2013年到2015年,東方白鸛成功繁殖的雛鳥連續3年均突破100隻。

  東方白鸛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十分挑剔,近年來黃河三角洲經過大力修復,漸漸得到了東方白鸛的青睞。

  自2002年起,東營市利用黃河調水調沙的時機,對部分退化的溼地進行淡水補給,投資1億元成功修復2.3萬公頃。2010年,東營市又實施了刁口河流路生態調水工程。斷流34年的黃河古道,重新實現全線過水,碧波蕩漾,蘆葦連片生長。

  「東方白鸛主要的食物是魚類,它不在深水區待,只待在二三十釐米深的水域,這樣能看到魚、捕到魚。」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王志勝說,棲息地改善工程,也為留住東方白鸛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們實施了人工招引工程,在遠離居民區的地方豎一些高杆,搭建好框架,吸引東方白鸛前來築巢。」曾在管理站工作多年的王天鵬笑言,在給遊客介紹時,講解員都把這些人工巢叫做東方白鸛的「經濟適用房」。現在,保護區內已豎起35個招引巢,其中有14個已成為東方白鸛的繁殖巢。

  溼地保護成共識,棲息地環境在變好

  對保護區工作人員而言,能看到東方白鸛種群在這裡延續,無疑令人興奮。不過,保護區依然有許多亟須解決的問題。

  「海水倒灌、人類活動、土地開發等,都影響鳥類生存。」王志勝坦言,相當於整個東營市面積1/6的保護區,保護起來並不容易。

  在當地,對溼地的保護已有共識。東營市成立了溼地保護委員會,統一協調溼地保護工作。從1998年到2010年,東營市多次理順保護區管理體制,人、財、物由雙重管理改為統一管理。此外,東營市還頒布了《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山東省人大常委會也已將《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列入立法計劃。今年6月,山東省政府同意東營市在保護區範圍內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

  近幾年,普通市民主動救助東方白鸛的事例,已屢見不鮮。「保護東方白鸛,最終還是要靠全社會的力量。整個社會護鳥愛鳥的意識濃厚,東方白鸛和其他鳥類的生存環境才會越來越好。」王天鵬說。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27日 14 版)

相關焦點

  • 辰山秋冬限定 | 萌萌噠冬候鳥&留鳥!
    辰山秋冬限定 | 萌萌噠冬候鳥&留鳥!秋冬季節,來辰山植物園觀鳥聽鳥、同時邂逅植物的另一種生命之美吧!成群的候鳥從天空飛過,稀疏的叢林間和寬闊的草坪上能遇見各種冬候鳥和留鳥,常見的冬候鳥有:北紅尾鴝、黃雀、樹鷚和灰頭鵐等;留鳥種類繁多,例如:珠頸斑鳩、烏鶇、棕背伯勞、黑尾蠟嘴雀、白頭鵯、八哥、喜鵲、戴勝等等。
  • 看紀錄片學生物:《鳥瞰地球》第一集,鳥的遷徙、生態系統和種群關係
    雪雁作為一種候鳥,在春季的時候,開始它們一年中的第一次遷徙,從越冬地區飛向繁殖地區;而到了秋季,這樣的遷徙會倒著來一次。候鳥的辛苦,是那些主要以穀物為食可以在冬天留居在棲息地的留鳥所體會不到的。由於這些關係的存在,生態系統會發生變化,不同種群的數量對比關係會動態變化,但最終整個生態系統還是會趨於平衡。當然,個別種群也可能在種群之間這種相互影響的關係下消失。
  • 「鳥中大熊貓」守護者驚現《美麗中國》 科學家讓汙水秒變清水
    這片沙漠上曾誕生了無數治沙英雄,山東衛視《美麗中國》綠色發聲人、治沙英雄張立強就是其中的一位。  山東衛視《美麗中國》再獲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點讚推薦  近日,張立強一家三代堅守36年,讓11萬畝荒漠變綠洲的短視頻《樹,就是命》被@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山東共青團、@觀察者網、@青春上海、@青島發布、@揚子晚報等百餘家媒體、機構和個人大V推薦。
  • 新疆鳥種介紹:都好可愛啊
    新疆為該鳥種或特殊亞種在國內的主要分布地區,廣布或局部常見。主要是歐洲及中亞地區廣布鳥種在新疆的繁殖鳥或越冬鳥。漠地林鶯 典型的荒漠類鳥種,不常見,在近地面的荒漠灌叢營巢。嘰喳柳鶯 中亞亞種,遷徙季見於各地,阿爾泰地區多繁殖。
  • 想不到,太倉的這個地方成了「鳥的天堂」
    鳥類監測員範如宇:「目前,鳥類由北向南遷徙,剛才觀測到大量的燕子,就是從北方遷徙經過太倉璜涇。」近年來,長洲村邀請第三方公司對溼地進行鳥類監測調查,為加強溼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學研究提供堅實的信息保障。
  • 永仁森警:候鳥遷徙季 護鳥正當時
    寒流來襲透露著清冷凜冽,鳥兒隨季節的變化而遷徙,當前已進入候鳥遷徙季,大量候鳥飛臨永仁縣的水庫、壩塘越冬繁衍生息。為切實加強候鳥資源保護和管理,防範和打擊亂捕、濫獵、濫食野生鳥類等違法犯罪行為,永仁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結合工作實際,按照打擊破壞候鳥等鳥類資源違法犯罪集中統一行動的要求,組織民警、輔警到各鄉鎮開展候鳥巡查工作,進一步確保候鳥遷徙絕對安全。
  • 白露丨從白露三候看生態環境保護
    作為生態環境移動的「晴雨表」,候鳥種群多寡、遷徙路線的變化都反映著我國生態環境的變化,成為檢驗一個地區生態環境的自然指標。 秋風起兮白雲飛 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候鳥的遷徙是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然而有時候這種承諾卻很難兌現。頻繁發生的大規模候鳥捕殺事件,讓候鳥遷徙困難重重。
  • 候鳥成「強盜」,魚塘變「食堂」,保魚還是護鳥?
    「今年來的候鳥也太多了,成群成群地飛到魚塘吃魚。帶頭的是鸕鷀,後來是東方白鸛,滿塘的魚說沒就沒了。」老馮幹這行已第五個年頭,因為溼地的生態越來越好,每年都會有不少候鳥來覓食,但像今年這種場面,他還是第一次見。  在他手機的視頻裡,烏泱烏泱的候鳥在魚塘上空盤旋,鏡頭移下來,魚塘的水面上也「鋪」滿了鳥,「如果拍成照片還挺美。」他調侃道。
  • 一個晚上發現5億隻鳥類遷徙,它們為何飛這麼遠,又靠什麼導航?
    >我們還沒有解釋什麼是遷徙鳥,什麼是候鳥? 冰期一退又去了北方,這就是遷徙,這是關於遷徙起源的假設。 環境的改變對遷徙鳥的影響 剛才說了有留鳥、遷徙鳥,有的同學會問,那麼環境的改變究竟對遷徙鳥影響大,還是對留鳥影響大?
  • 候鳥成「強盜」,魚塘變「食堂」,保魚還是護鳥?天津養殖戶誰都「惹不起」|電訊特稿
    「今年來的候鳥也太多了,成群成群地飛到魚塘吃魚。帶頭的是鸕鷀,後來是東方白鸛,滿塘的魚說沒就沒了。」老馮幹這行已第五個年頭,因為溼地的生態越來越好,每年都會有不少候鳥來覓食,但像今年這種場面,他還是第一次見。在他手機的視頻裡,烏泱烏泱的候鳥在魚塘上空盤旋,鏡頭移下來,魚塘的水面上也「鋪」滿了鳥,「如果拍成照片還挺美。」他調侃道。最開始,馮義豹當然是氣惱。
  • 哈爾濱以「保護遷徙鳥下山蛙」為切入點踐行生態文明思想
    哈爾濱市委、市政府以保護遷徙鳥和下山蛙等野生動物為切入點,守住城鄉綠水青山,留住人民美麗家園,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哈市森林公安、林業和草原、市場監管等多部門聯合開展守護 " 遷徙鳥、下山蛙 " 為重點的專項整治行動,集中力量對候鳥遷徙停歇地、遷徙通道以及市場等區域進行全方位巡查,以 " 零容忍 " 的態度對不法分子獵捕、販賣野生鳥的易發地點和場所專門盯防布控,露頭就打。
  • 候鳥成「強盜」,魚塘變「食堂」,保魚還是護鳥?天津養殖戶誰都...
    「今年來的候鳥也太多了,成群成群地飛到魚塘吃魚。帶頭的是鸕鷀,後來是東方白鸛,滿塘的魚說沒就沒了。」老馮幹這行已第五個年頭,因為溼地的生態越來越好,每年都會有不少候鳥來覓食,但像今年這種場面,他還是第一次見。在他手機的視頻裡,烏泱烏泱的候鳥在魚塘上空盤旋,鏡頭移下來,魚塘的水面上也「鋪」滿了鳥,「如果拍成照片還挺美。」他調侃道。最開始,馮義豹當然是氣惱。
  • 生態雲南 | 太好看「鳥」!不接受反駁
    生態雲南 | 太好看「鳥」!繁殖於蒙古及中國北方,冬季至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繁殖在內蒙古東部呼倫池周圍和遼寧的荒瘠無樹草原及沙漠中的泥石灘。遷徙經中國東部但不常見。於多草地區、河流兩岸及沼澤地帶取食。
  • 鳥兒到你家做客搭窩,資深鳥友提醒:這些舉動會害了它們
    現代快報訊(記者 葛小林)常州位於環太湖地區,是一些候鳥遷徙的歇腳點,同時也棲息著很多的留鳥。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森林覆蓋率的提高,以及人們愛鳥護鳥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常州的天空。常州的野生鳥類保護協會一直在觀察著候鳥和本地留鳥,14年來他們記錄了300種野生鳥類的美麗身姿。
  • 鳥的天堂 島城溼地保護專家繪出觀鳥地圖(圖)
    大批反嘴鷸、野鴨、鴴類、大勺鷸等遷徙的候鳥在膠州灣入海口溼地覓食。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白鶴、東方白鸛等8種,二級保護水鳥有大天鵝、灰鶴、蓑羽鶴、鴛鴦、小勺鷸等13種。膠州灣是目前青島地區面積最大的河口海灣型溼地,也是中國沿海重要的鳥區(遷徙停落區、越冬區、繁殖區)和亞太地區遷徙候鳥的線路上十分重要的必經「驛站」。
  • 江西湖口: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央廣網湖口12月3日消息(記者熊方 通訊員徐會剛)受天氣轉冷及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影響,鄱陽湖湖口縣水域迎來了候鳥遷徙高峰據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湖口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統計,目前飛抵湖口境內的候鳥有30多種達3萬多隻。據監測,飛抵湖口縣水域越冬的候鳥主要分布在屏峰溼地候鳥自然保護區。水退後灘涂裸露出來,小天鵝、白琵鷺、大雁等三十多種鳥類在此棲息。
  • 候鳥愛上大漢塘
    樊中文說,大漢塘生長著約1.2萬棵池杉,其中不少歷經滄桑,見證了幾十年來城池村的生態之變。樊中文告訴筆者,為解決面源汙染問題,近年來,村裡定期引入活水,實現了水系的循環,保障了大漢塘水質和水位的安全,並在保護已有池杉的同時,通過補種、補栽,擴大種植面積,形成「水豐、綠茂、成林、成片」的生態景觀。生態好不好,鳥兒說了算。
  • 遷徙的白鶴選擇了美麗中國
    國際鶴類基金會已故原副主席吉姆·哈裡斯生前給出的答案是:遷徙路線單一。放眼全球,白鶴曾有東中西三條遷徙路線,目前中西線已幾近喪失,約98%的白鶴集中在中國的鄱陽湖越冬。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外科學家及志願者團隊將目光投向白鶴這一珍稀物種,開展同步調查和保護救助工作,並為部分白鶴系放環志和佩戴衛星定位跟蹤器。隨著數據累計,一張周而復始的白鶴東部遷徙路線圖逐漸清晰。
  • 徐州都有些什麼鳥?連「鳥中大熊貓」都來了!
    連「鳥中大熊貓」都來了!179種鳥類「落戶」徐州陸宏告訴記者,徐州目前有常見鳥類中,包括常年生活在徐州的留鳥五六十種,還有各種冬候鳥、夏候鳥和過路鳥。這些稀有鳥類不斷『落戶』,正說明我市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燕雀生態環境好,「大熊貓」都來了! 「山多、水多、植被豐富是吸引鳥兒的最主要原因。」觀鳥愛好者馬海軍已經堅持觀鳥、做鳥類調查活動5年多了。他說,「近幾年來,隨著徐州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溼地公園不斷增加,植被品種也越來越豐富,這都能吸引鳥類駐留徐州。
  • 愛鳥護鳥守望自然 日照市開展「愛鳥周」系列宣傳活動
    為了開展好「愛鳥周」活動,4月23日上午,由日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辦,日照市土地發展集團、日照市陸生野生動物救助站、日照海洋公園協辦,以「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為主題的鳥類放飛暨「愛鳥護鳥」志願者籤名活動在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