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的白鶴選擇了美麗中國

2021-01-18 中國青年報

遼寧法庫獾子洞國家溼地公園的白鶴 周海翔攝/光明圖片

鶴,為大型涉禽,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寓意吉祥長壽。全球現有15種鶴,其中白鶴種群數量約4000隻,儘管不是最少的,卻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瀕危程度比大熊貓還要高。原因何在?國際鶴類基金會已故原副主席吉姆·哈裡斯生前給出的答案是:遷徙路線單一。

放眼全球,白鶴曾有東中西三條遷徙路線,目前中西線已幾近喪失,約98%的白鶴集中在中國的鄱陽湖越冬。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外科學家及志願者團隊將目光投向白鶴這一珍稀物種,開展同步調查和保護救助工作,並為部分白鶴系放環志和佩戴衛星定位跟蹤器。隨著數據累計,一張周而復始的白鶴東部遷徙路線圖逐漸清晰。

遷徙白鶴在我國境內主要經過哪些地區?沿途的生態環境是否適宜它們棲息停歇?如何維護好這條幾乎碩果僅存的東部遷徙路線?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期隨「跟著大雁去遷徙」公益科考活動志願者團隊和鳥類專家,從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出發,經江蘇省駱馬湖、石臼湖,安徽省升金湖,深入江西省鄱陽湖冬季退水灘區,歷時5天,行程約3000裡,記錄下沿途的點點滴滴。

白鶴遷徙的「超級跳板」

2020年11月14日 星期六 陰

對於這支從東北一路追鶴而來的公益科考隊而言,我在山東東營才趕上大部隊,算是名「插班生」。好在班級關係融洽,此次追鶴之旅順利開啟。

清晨六點,我強忍昨夜趕路造成的倦意爬起床,隨隊驅車前往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圍的黃河故道地區。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委員周海翔教授手機裡的衛星跟蹤信號顯示,白鶴「吉吉」和「吉姆」昨晚在一大片冬小麥田中過夜休息。

一個半小時後,終於接近目的地。為避免驚擾鳥兒,車在農田附近的樹叢後緩緩停穩。在周海翔的提醒下,我彎腰緩步前行。由於視線放低,一指高的麥苗綠意更濃——在草木凋零的北方冬日裡,這抹綠色實屬稀罕。

還沒回過神,聲聲鶴鳴便打破了清晨的寂靜。舉起望遠鏡循聲望去,約兩百米開外,七八隻灰鶴在田間晨霧中起舞,正所謂「一聲鶴唳,殷勤喚起,大地清華」。

由於要找的白鶴不在這裡,我們只得轉戰另一處可疑地點——黃河故道中橋附近的麥田。「一平方公裡的麥田裡約有560隻白鶴,但沒發現有帶跟蹤器的個體。」周海翔快速數鳥的絕技令人嘆服。

「還有56隻幼鶴,這說明達到了10%的成幼比,看來這群白鶴今年的繁殖成功率比較高。」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江西志願者聯盟負責人王欖華補充道。通常而言,白鶴南遷時,幼鳥的比例應該佔到種群總數的10%至15%。

聽保護區科研人員趙亞傑說,黃河三角洲內已記錄到超過368種鳥類,我國分布有9種鶴,這裡就佔了7種。憑藉鹹淡水交匯的特殊地理條件,這片溼地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候鳥提供了重要的中轉補給,堪稱白鶴南遷路上的「超級跳板」。

「假如我是一隻白鶴」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陰

「假如我是一隻白鶴,從西伯利亞苔原飛行數千公裡後,在宿遷上空面對偌大的駱馬湖,我會選擇在哪裡停歇?」今天上午,周海翔應邀在江蘇省宿遷中學升旗儀式上作講演,浪漫主義式的開場白背後卻飽含著憂慮。

通過分析多年數據,周海翔發現了一個令人揪心的奇怪現象:南遷白鶴在黃河三角洲之前的路線都是白天飛、夜間休息,但只要過了黃河,就會不舍晝夜、連續飛行超過1000公裡直抵鄱陽湖或洞庭湖。難道是因為後半程沒有合適的落腳點?

周海翔的推斷並非沒有依據。衛星跟蹤器的數據顯示,周海翔夫婦救助的中毒瘸腿白鶴「419」和慘遭槍擊的白鶴「槍生」曾在駱馬湖上空雙雙迷航飛往別處。就在昨天,白鶴「吉姆」從黃河三角洲出發,不間斷飛行26小時後抵達鄱陽湖,中途未作停留。

其實,人類幹預和改變白鶴生存環境的痕跡比比皆是。抵達駱馬湖前,周海翔從手機裡翻出一張2016年的衛星影像圖遞給我看:碧綠的湖面上採砂船穿梭往來,泛起的泥漿猶如古戰場上空的硝煙……儘管隨後採砂被當地完全禁止,但湖底沉降已使水深大增,淺水型生物急劇減少。對於以苦草、苔草等植物的莖和塊根、水生植物的葉和嫩芽,以及少量蚌螺、昆蟲等為食的白鶴而言,自然無食可覓。隨隊志願者的航拍也顯示,近岸處還有大量圩塘侵佔淺灘,白鶴根本無處落腳。

在駱馬湖窯灣漁場附近,一張禁漁退捕、退圩還湖的告知書燃起了大家的希望。依據《江蘇省國有漁業水域佔用補償暫行辦法》,養殖戶應於規定日期前完成圈圩養殖及設施清理,退出湖區。據江蘇省駱馬湖漁政監督支隊二大隊副隊長穆新武介紹,包括駱馬湖在內的江蘇省五大省管湖泊均按照長江十年禁漁政策嚴格管理。

欣喜之餘,周海翔和志願者們有了新的憧憬:在漁民遷出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生態修復後,這裡或許就能成為白鶴的「宿遷」——住一宿再遷徙的地方。

鄱陽湖泥灘尋鶴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晴

清晨六點半,天蒙蒙亮,我乘坐周海翔夫婦的車行駛在去往鄱陽湖區的路上。道路兩側是大片沒有收割的稻田,金色稻穀上方蒸騰的薄薄霧氣尚未消散。太陽掙脫絲絲縷縷的朝霞,從東方地平線上噴薄欲出。昨天,我們抵達距黃河三角洲近1500公裡的江西省南昌縣。入夜後驟起的北風為鄱陽湖區送來了這個季節裡罕見的大晴天。

今天,周海翔的目標是找到環志編號為S25的白鶴「吉姆」。它是2017年10月27日在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救護康復後放歸的個體,也是吉姆·哈裡斯在我國親自參與佩戴跟蹤器並放飛的最後一隻白鶴。

受國際鶴類基金會委託,周海翔自打「吉姆」進入中國國境就開始追蹤它,已先後在吉林鎮賚、河北樂亭4次找到它,但遺憾的是始終未能清晰地拍到環志號和它的家庭關係。如今,這隻經歷3整年遷徙的白鶴再次來到鄱陽湖,對於找到它,周海翔信心滿懷。

8:00。好運氣似乎在同我們捉迷藏,在即將接近定位信息顯示區域的時候,跟蹤器最新數據傳來,「吉姆」又飛到幾公裡外的淺灘去了,我們只好奔向最新的定位地點。

10:30。汽車駛入一片望不到邊的溼地草原。周海翔告訴我,實際上這裡已經是鄱陽湖區內,冬季水位下降,退水後的灘區被荻花和蘆葦覆蓋。為防止汽車陷進泥坑,周海翔決定停車徒步尋鶴。前方等待我們的是密布的河汊、泥濘的灘涂和沒腰高的雜草,此時定位數據顯示的與「吉姆」直線距離3公裡顯然已經沒有意義,唯一能做的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接近,再接近。

10:44。烈日當空。雖是冬季,但天氣預報說正午氣溫已近30攝氏度,忘記帶水和食物的我們似乎低估了這片灘區的威力。趟過一片草叢,接下來會更艱難。

11:15。走出溼地草原。河汊縱橫,數條高出水面的廢棄矮圩像巨龍伸向大湖深處。周海翔看了看衛星定位,選定其中一條繼續前進。

11:30。行走在鬆軟的廢棄矮圩上,深一腳淺一腳穿過一人多高的蘆葦叢。飢餓和疲勞讓我忽略了聲音的存在,周海翔小聲提醒:「聽,已經可以聽到相鄰矮圩另一側大天鵝和白鶴混雜的叫聲了。」

11:44。白鶴被稱為「距離人類最遠的鶴類」,警惕性極強,人在數百米外都可能驚擾到它們。幸好有相鄰矮圩作為天然屏障,我們得以進一步接近目標,可周海翔覺得這樣仍然不夠隱蔽,於是改為彎腰前行,向湖面緩慢推進。腰酸了,就蹲一蹲;腳麻了,就在泥土間坐一坐,身體始終沒有直起來過。彎腰行進的這一百多米似乎特別漫長,但白鶴的叫聲又令我興奮不已。快到了,咬咬牙,繼續!

12:00。終於,在矮圩盡頭,周海翔停住了腳步,小心翼翼探起身子瞭望相鄰矮圩另一側的情況。確定沒問題了,他緩緩架起三腳架和照相機。我一直坐在土堆上,沒有接到指令就不能輕舉妄動。後來得知,當時我們距離「吉姆」僅為273米。

12:15。突然幾隻白鶴騰空而起,飛到距離我的頭頂數十米的高度。會不會是驚擾到它們了?飛走的幾隻白鶴中有「吉姆」嗎?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我轉頭望向高處的周海翔,見他仍淡定地拍攝,提到嗓子眼的心才又落了下來。

12:34。「我拍到了!環志編號S25!你慢慢站起來吧!」接收到周海翔的信息後,我小心翼翼探起身子,視線越過矮圩,端起相機遠遠地拍了幾張照片。

13:35。原路返回途中,感覺鞋子裡像灌了鉛,每走一步都異常沉重。距離車子不遠處,一隻獐子一躍而過,迅速隱匿於草叢中。走在前面的周海翔轉身與我相視一笑,疲憊感瞬間一掃而光。

當晚,周海翔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一條信息:「經過兩千多公裡的跟蹤,今天在鄱陽湖退水灘涂徒步往返近10公裡,在毫無幹擾的情況下,終於在鄱陽湖大湖內拍到環志編號為S25的白鶴及其餵食幼鳥的畫面。通過觀察家庭關係,基本確認它是一隻雌性個體。」

一枚郵票和一個好消息

2020年12月1日 星期二 多雲轉陰

回到北京一個多星期了,泥灘尋鶴的疲憊已然消失,但內心的興奮仍未褪去。我本沒有收藏郵票的習慣,在經歷這次追鶴之後,特意從網上購買了1986年由當時的國家郵電部發行的《白鶴》首日封。

微微泛黃的明信片上貼有著名畫家黃永玉設計的小型張郵票一枚,畫面中藍天白鶴相互映襯,11隻白鶴組成的集群振翅奮飛,姿態栩栩如生。

30多年前,國際鶴類基金會曾考察鄱陽湖。那時,除飛往中國鄱陽湖越冬的東部遷徙路線外,全球白鶴還有中西部兩條越冬遷徙路線。這兩路白鶴都是從西伯利亞西部的繁殖地出發,向南穿過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國境,而後,一路去往伊朗,一路飛向印度。

30多年後,其他兩條白鶴遷徙路線幾近喪失,而在江西鄱陽湖區越冬的白鶴數量已佔到全球的98%。2019年,白鶴被確定為江西「省鳥」。鳥兒在遷徙中選擇了美麗中國落腳,這何嘗不是大自然給我們的一項頒賞呢?

20:30。我從周海翔那兒得知一條好消息:白鶴「419」回國後,歷時一個半月,終於獨自完成了奔向越冬地的遷徙,於昨晚抵達春天離開鄱陽湖的位點大汊湖,今天又飛到鄱陽縣境內。

3年前的春天,周海翔在東北遼河灘上初次遇見「419」。當時,它誤食泡過毒藥的玉米粒中毒倒地痛苦掙扎,被及時注射解毒藥後順利康復並重返藍天,環志編號「419」。不過,周海翔更喜歡稱它為「鶴堅強」。此後,這隻白鶴只要進入我國境內,周海翔就會開啟追蹤模式,航向、落點甚至休息時的位移……任何細節變化都會牽動他的心。

從春到秋,「鶴堅強」往返上萬公裡,如今再次奇蹟般完成了生命的輪迴。年復一年,相信它和同伴們會繼續用翅膀踐行著同人類、同大江大湖的約定。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一級保護動物白鶴疑遭獵殺:2隻疑中毒死 2隻獲救
    近日,遼寧省瀋陽新民市遼河流域一處河灘出現疑似獵殺白鶴事件:4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被發現受傷或疑似中毒。白鶴死亡地附近的幾處灘涂上,公安及志願者發現了數公斤散落的玉米粒。另外2隻倖存白鶴則由動物保護工作人員送至瀋陽猛禽救助中心進行治療。大腿骨曾受過傷、缺少一個腳趾的白鶴在解毒後,成功放飛。率先發現白鶴的人是周海翔。他是瀋陽理工大學生態環境研究室的主任,同時也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學考察委員會副主任,長年關注並參與一線野生動物的救助。
  • 生態環境好 候鳥變「留鳥」(美麗中國·調查·鳥的遷徙④)
    近年來,東方白鸛在我國境內的生存環境大為改善,在黃河三角洲、鄱陽湖等遷徙地甚至有些不再遷徙而成為「留鳥」。    80%以上的東方白鸛在鄱陽湖越冬  有些白鸛待著不走了  本報記者 吳齊強  鄱陽湖,候鳥越冬的天堂。  「你來得不是時候,我們這最美的季節是冬季。」
  • 一級保護動物白鶴在遼河疑遭獵殺:2隻疑中毒死亡,2隻獲救
    原標題:一級保護動物白鶴在遼河疑遭獵殺:2隻疑中毒死亡,2隻獲救  近日,遼寧省瀋陽新民市遼河流域一處河灘出現疑似獵殺白鶴事件:4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被發現受傷或疑似中毒。白鶴死亡地附近的幾處灘涂上,公安及志願者發現了數公斤散落的玉米粒。
  • 打造鄱陽湖國家戰略的亮眼新名片——南昌高新區白鶴小鎮概念規劃
    清華北大江西分校舊址深度挖掘地域生態價值與人文資源一、候鳥天堂與生態文明試驗區的交匯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冬季棲息於此的白鶴佔鄱陽湖白鶴棲息數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約佔全球白鶴總數的30%,是「全世界離白鶴最近的地方」。
  • 瀘州百年黃桷樹成鳥兒「大雜院」 白鶴、蒼鷺、白鸛每年來安家
    近期,古藺縣永樂鎮簡陽村又發現一株百年古樹,樹上也聚集了上百個鳥窩,白鶴、蒼鷺、白鸛等野生鳥類生活在一起,宛如人類社會中的「大雜院」。百年古樹養百鳥在古習高速永樂服務區附近的簡陽村,生長著一棵枝繁葉茂的百年黃桷樹。和一般古樹不同的是,這棵大樹不僅樹齡頗為古老,樹上的百個鳥窩也深受當地村民關注。
  • 動物的遷徙,馴鹿:遷徙動物的冠軍
    文/張國雄動物的遷徙為尋找食物或追隨伴侶,或是受到環境的影響,這些動物,每年都會在異地間遷移,並樂此不疲。有的一生會遷徒兩次,有的會每年都浪跡天涯。中國的馴鹿,則分布在大興安嶺的西北坡,如今,僅在內蒙古額爾古納左旗境內,尚有少量由人工飼養。馴鹿曾是人類主要的食物之一,這一狀況,大致維持了數千年之久。所以,人類的祖先,總是將馴鹿視為聖獸,賦予了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西方國家也是如此,他們讓馴鹿給聖誕老人拉車,給孩子們送去新年的禮物。馴鹿的家,山巒疊嶂,林海無邊,在湛藍的天幕下顯得肅穆。
  • 中國唯一會遷徙的金斑蝶寶寶現身連雲港鯉魚山
    連雲港市蝴蝶專家、中國昆蟲學會蝴蝶分會專家吳麗業表示,金斑蝶是中國唯一會遷徙的蝴蝶,且一次遷徙需要經歷幾代,遷徙路線至今是謎,此次在連雲港出現的金斑蝶是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不得而知,但我們要保護好它們的棲息地,讓幼蟲順利化蝶,繼續遷徙之路。
  • 同觀石魚•共慶豐收 首屆重慶涪陵白鶴梁文化節開幕
    光明網重慶9月24日電   9月22日,「同觀石魚•共慶豐收」首屆重慶涪陵白鶴梁文化節開幕式在涪陵舉行。首屆重慶涪陵白鶴梁文化節開幕式現場  活動開幕式上,取材於重慶境內長江與烏江交匯處的涪陵白鶴梁題刻的舞蹈詩《白鶴梁》進行了首演,將遠古時空幻化理念與現代傳承創意本旨有機融合,注重凸顯川江音樂特色和民歌童謠式動態銜接
  • 《光遇》白鶴亮翅動作怎麼獲得 白鶴亮翅動作獲取攻略
    導 讀   光遇白鶴亮翅動作的獲取是要靠升級來的,需要消耗玩家一定量的愛心,不得不說,這套動作看起來還是很有趣的
  • 義安悅讀 | 兩隻白鶴
    在那些九宮格裡,有翠鳥、野鴨、伯勞鳥、黑領椋鳥、紅嘴藍尾鵲、黑翅長腳鷸,也有白鶴和白枕鶴。在這些鳥類中,黑翅長腳鷸的外形有些像鶴,不是朋友備註,我還沒有注意到它們的不同,它們姿態各不相同,有的兩兩相對,有的並肩漫步,有的昂首低頭喁喁私語,有的雙雙在空中追逐。鶴,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種形象和姿態都非常優雅的鳥。
  • 英文早點 | 2019年3月19日:烏鴉可選擇是否遷徙
    烏鴉可選擇是否遷徙This is Scientific American — 60-Second Science. I'm Christopher Intagliata.這裡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我是克里斯多福·因塔利亞塔。
  • 「鳥中大熊貓」守護者驚現《美麗中國》 科學家讓汙水秒變清水
    這片沙漠上曾誕生了無數治沙英雄,山東衛視《美麗中國》綠色發聲人、治沙英雄張立強就是其中的一位。  山東衛視《美麗中國》再獲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點讚推薦  近日,張立強一家三代堅守36年,讓11萬畝荒漠變綠洲的短視頻《樹,就是命》被@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山東共青團、@觀察者網、@青春上海、@青島發布、@揚子晚報等百餘家媒體、機構和個人大V推薦。
  • 冰冰眼中的日本—博客⑩ ▎神戶的白鶴清酒館
    白鶴清酒創立於1743年,歷史悠久。深受曰本仍至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喜愛。步行五分鐘就來到了白鶴清酒館。白鶴清酒館是古樸的木結構建築風格。花300曰元還可吃到酒麴冰淇淋,澆上柚子酒,味道好極了。參觀完神戶白鶴清酒館後,和朋友們一起來到有各種清酒的曰本料店享受晚餐。
  • 二戰死亡集中營一個猶太人的善惡寓言:給老虎嘴裡取刺的白鶴的故事
    當我們在選擇良善時,會換來別人的良善嗎?外面好多鳥兒還在自由自在的飛;月光還是那麼美麗,我還能記得的我的妻子,她最喜歡和我在月光下散步了。」他從衣兜裡掏出一個照片說:「看,這是我們的全家福照片,我的兒子沒有被抓,你看他多麼可愛,只要他在外面,這是我最開心的事!」
  • 白鶴小學開展勞動教育主題活動
    紅網時刻株洲12月21日訊(通訊員 宋嘯 鄧孟晶)12月21日下午,白鶴小學組織開展「情暖冬至讓愛傳遞」勞動教育主題活動,學生們將自己親手包的餃子和製作的卡片送給風雨無阻為白鶴師生默默護學的叔叔阿姨。孩子們為白鶴社區的叔叔阿姨、執勤的交警、學校的保安叔叔和老師們送上熱騰騰的餃子。本次勞動教育主題活動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生活勞動技能和感恩之心,是白鶴小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活動之一。既豐富了師生精神文化生活,也傳承了我國傳統飲食文化。
  • 白鶴這家合作社奪得草莓全國大賽金銀獎
    近日閉幕的第19屆中國(句容)草莓文化旅遊節傳出佳訊,青浦區白鶴鎮杜村村上海綠延有機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上海點耕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紅顏草莓分別奪得了金獎、銀獎和優秀獎。據了解,在江蘇省「草莓城」盛大舉辦的第19屆中國(句容)草莓文化旅遊節,國內外草莓專家、草莓經銷商、種植大戶等嘉賓雲集。
  • 白鶴報恩救300村民——仙鶴為何得到道教中人鍾愛?
    由於擔心白鶴久臥後雙腿僵硬,張厚義每天還給白鶴的雙腿按摩……在張厚義的看護下,這隻成年雄性白鶴平安度過了危險期,半個月後就能蹣跚著站立。張厚義每天拉著白鶴來回走動,以增強它雙翅的臂力和腳趾的蹬力。蟄伏了20多天,白鶴的心情特別好,嘴裡發出「咯咔咯咔」的歡叫聲,不停地拍打著雙翅。有時張厚義走累了,就讓兒子張橋新接替。
  • 離開起點兩年多,玄幻大神蒼天白鶴回歸,新書也已上線
    好消息,離開起點兩年多的網文大神蒼天白鶴又回歸起點了!就在9月14號的今天,他在起點上傳了自己的新書《我的神通有技術》。
  • 《樂隊的夏天2》HAYA樂隊《遷徙》惹爭議
    HAYA樂隊選擇了他們創作的《遷徙》,稱他們最在意的是小時候成長的美麗草原。他們的造型特別狼狽、甚至有點驚悚。男成員全身素色,臉上塗抹黑炭,主唱黛青塔娜簡單白背心,手上纏著帶血的綁帶,身上還灑了很多白麵粉。
  • 《樂隊的夏天2》HAYA樂隊《遷徙》惹爭議
    HAYA樂隊選擇了他們創作的《遷徙》,稱他們最在意的是小時候成長的美麗草原。他們的造型特別狼狽、甚至有點驚悚。男成員全身素色,臉上塗抹黑炭,主唱黛青塔娜簡單白背心,手上纏著帶血的綁帶,身上還灑了很多白麵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