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遷徙,馴鹿:遷徙動物的冠軍

2020-12-22 硃筆點江山

文/張國雄

動物的遷徙

為尋找食物或追隨伴侶,或是受到環境的影響,這些動物,每年都會在異地間遷移,並樂此不疲。有的一生會遷徒兩次,有的會每年都浪跡天涯。穿過大陸、橫渡海洋而長途跋涉。可它們仿佛是旅行的行家,雖然路途奔波勞累,卻從來不會迷失了家園。

跋山涉水的鹿群在中途休息

馴鹿有一個美得讓人著迷的模樣。無論雌雄都長有鹿角,如樹幹的分枝,又似帶在頭頂的花冠。它們的毛色有褐色、白色、灰白和雜色。雜色的馴鹿,花白相間,白斑往往出現在腹部、頸部和蹄子以上的部位。它們的毛髮,黑而發亮。劍眉下,是一雙顯得銳利的眼睛。與桃紅色嘴唇,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它們,輪廓分明而體型修長,渾身散發著一股冷傲,和孑然獨立的孤清。它們的魔力,並不僅僅在那張令人痴醉的臉龐,還有顯得高大的身軀、健壯的胸肌和結實的雙腿。這些馴鹿,蹄子寬大、尾巴極短、嗓音低沉,整個身體,都透出一股陽剛的氣質。

漂亮的馴鹿,在寒溫帶針葉林中生息,以石蕊為主食,也吃蘑菇、問荊及木本植物的嫩枝葉。馴鹿的中文名,頗有一些名不符實,因為馴鹿,並不靠人工馴養繁衍。就歷史而言,約在 200多萬年以前,地質上稱之為「更新世後期」,鹿類與人類的關係就非常密切。它們分布於歐亞大陸、北美及西伯利亞南部。中國的馴鹿,則分布在大興安嶺的西北坡,如今,僅在內蒙古額爾古納左旗境內,尚有少量由人工飼養。馴鹿曾是人類主要的食物之一,這一狀況,大致維持了數千年之久。所以,人類的祖先,總是將馴鹿視為聖獸,賦予了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西方國家也是如此,他們讓馴鹿給聖誕老人拉車,給孩子們送去新年的禮物。

馴鹿的家,山巒疊嶂,林海無邊,在湛藍的天幕下顯得肅穆。一望無際的草原,美無處不在,隨時會為你帶來驚喜。傍晚,幼小的馴鹿靜靜地依偎在父母身邊,似乎在聽媽媽講那遙遠的故事。但春天一到,小傢伙們,就要開始撒腿狂奔,離開賴以越冬的森林和草原,沿著幾百年不變的路線,往北進發。

作為遷徙動物的冠軍,馴鹿每年,都會展示一次長途跋涉的壯舉。整個行程達好幾百公裡。大遷移那天,數萬隻馴鹿會聚集在一起,由雌鹿領頭,分成大小不同的群體。少,有數百上千;多,則成千上萬。秩序井然,日夜兼程。過程中,它們會脫下一身絨毛,並以此作為後序隊伍前行的路牌。旅途漫漫的長途跋涉,馴鹿並不急著趕路,總是邊走邊吃地行進。但有時,也會遇上狼群的騷擾。此刻的馴鹿會一陣猛跑。大地震動、塵土飛揚,草原的寧靜被奔騰聲劃破,沉寂的野地,僅只瞬間,就展開了一場生命的角逐。

幼小的馴鹿,生長的速度難以想像。它們的母親在冬季受孕,又在春暖花開的季節中產崽。幼鹿產下僅兩三天時間,就又隨著母鹿遷徙。一周之後,便能歡快而矯健地奔跑。時速,可達48公裡左右。這也是緣自生存的需要,或者說是逼出來的。大自然中,飢餓的狼群、貪婪的獵戶,都是它們生命的天敵,只有擺脫死亡的威脅,這些馴鹿們,才能看到次日地平線升起的太陽。

動物遷徒是在漫長的歲月中,為適應環境,逐漸演化而來的結果。而且,這種移動的記憶,可能還會遺傳給後代,變成與生俱來的本能。對動物來說,最重要且最基本的,是尋找食物以維持生存並延續後代。因此,自然而然,就會發生為了覓食和尋找繁殖的場所遷徙的情形。當然,有不少動物都毋需跋涉,很能適應棲息之地。譬如麻雀、烏鴉等,皆為人們熟知的留鳥。

[想一想]

馴鹿有什麼特點和生活習性?

◎議一議

動物遷徒的原因是什麼?

[做一做]

用你自己的話,給同學講馴鹿遷徙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地球脈動》加拿大馴鹿為找到草原而遷徙,但馴鹿的數量急劇下降
    在加拿大北部荒野上,馴鹿為了找到新的草原,都會上演一幕馴鹿大遷徙,成為了加拿大極地苔原地區最壯觀的動物遷徙。 據統計,在1986年全世界的野生馴鹿有390萬頭,分布於北美、西伯利亞南部、歐亞大陸等,但歐亞大陸的馴鹿大多數都是被馴養出來的。
  • 蘇建平:魂牽夢縈藏羚羊遷徙之謎
    也許,很多人對藏羚羊「遷徙之謎」不以為然;也許這一科學研究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實用價值;也許蘇建平的畢生努力都不會引起太多人的重視。但是,想必總有人知道,動物的遷徙是生物學界的老話題,而非洲角馬大遷徙、北極馴鹿大遷徙和藏羚羊大遷徙,堪稱全球最為壯觀的三種有蹄類動物大遷徙。
  • 震撼人心的動物大遷徙
    但直到150年前,特別是近幾十年,科學家才開始真正揭示動物遷徙的秘密。通過在動物身上安裝無線電信號發射裝置,衛星遙感技術幫助科學家準確確定動物的位置。  本·霍爾是英國自然史專家、倫敦動物學會會員,長期從事野生動物研究。他在《大遷徙:地球上最偉大的生命旅程》一書中,就為我們繪製了一幅動物遷徙的恢弘長卷。
  • 挪亞大洪水後的冰河時期如何幫助動物往各大洲遷徙
    這部電影描述在冰河世紀這個充滿驚喜與危險的蠻荒時代,因為一名突如其來的人類棄嬰,讓三隻性格迥異的動物不得不湊在一起,尖酸刻薄的長毛象,粗野無禮的巨型樹獺,以及詭計多端的劍齒虎,這三隻史前動物不但要充當人類小寶寶的保姆,還要歷經冰河與冰山各種驚險艱難護送他回家。看完電影後,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冰河時期真的曾在歷史上出現過嗎?
  • 花25小時直播織毛衣,168小時直播馴鹿遷徙,卻成為收視率冠軍
    冠軍很可能是挪威人。在中國,就算很慢很慢的李子柒,也是快的。好比織一件毛衣明明需要30小時,李姑娘只濃縮3分鐘給你看。慢,中國人只是嘴上說說而已。而在遙遠的北歐挪威,他們竟然真的花150個小時,就只直播織毛衣!
  • 揭秘動物大遷徙:讓人驚嘆的神聖之路(圖)
    原標題:揭秘動物大遷徙:讓人驚嘆的神聖之路(圖) 火烈鳥  每年夏季,大批火烈鳥就會遷徙至東非大裂谷之間的鹼性湖泊。圖為肯亞納庫魯湖中正在進食的火烈鳥群。  隨著季節的變化,大自然中的野生動物也為世界遊客帶來許多讓人為之驚嘆的世界動物大遷徙,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具有宏大規模的動物遷徙活動吧。座頭鯨  每年夏季,大批座頭鯨就會離開他們長期生活的極地水域,經過16000英裡的長途跋涉前往廣闊的熱帶水域孕育並迎接新的生命。
  • 罕見 新疆科克森山現大種群黃羊遷徙
    12月21日,新疆北部阿勒泰布爾津縣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工作人員在日常巡山時,用無人機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羊大種群遷徙,此次觀測到四十多隻,分為三個種群,實屬罕見!經監測調查發現,黃羊分布在布爾津縣科克森山全境,以南部山區較多,常遷徙到核心區的溼地覓食、繁衍,進入冬季,黃羊等有蹄類野生動物則因山下被積雪覆蓋而陸續遷入山中。布爾津縣野生動物保護站幹部表示,現在羊的情況非常好,草也夠吃,泉水冰凍後它們靠吃雪解渴,生態向好也讓黃羊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增加。
  • 永仁森警:候鳥遷徙季 護鳥正當時
    寒流來襲透露著清冷凜冽,鳥兒隨季節的變化而遷徙,當前已進入候鳥遷徙季,大量候鳥飛臨永仁縣的水庫、壩塘越冬繁衍生息。永仁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民警對全縣的候鳥等野生動物重點聚集區域開展拉網式清查,全面排查、清除候鳥保護區域內的鳥網、毒餌、誘捕器等捕殺隱患器具,消除一切危害候鳥繁衍生息的安全隱患,嚴厲打擊獵捕過境候鳥違法犯罪行為。
  • 《給我翅膀》向著未來遷徙
    動物之於我們,或許比一個每天使用的日用品關係更大,我們向後代借來的自然環境,百年間顯然被極大地透支和損毀了。,難以在被人類影響的新生態裡存活下去,最終會有越來越多的雁鳥死於遷徙的途中,於是有一個本來研究氣象的科學家,了解到這個物種面臨的生存危機後,決定從孵化一群小白額雁開始,一點點帶領它們找到一條新的遷徙路徑。
  • 非洲草原上演的「天國之渡」,動物用生命來完成的大遷徙
    那裡是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的第一觀景點,《動物世界》的很多經典鏡頭都拍攝於此。 就像《遷徙:不可思議的動物之旅》中所說,「這聽上去可能是一段筋疲力盡的旅程,但是,如果留在原地,它們就無法生存
  • 中國唯一會遷徙的金斑蝶寶寶現身連雲港鯉魚山
    10月初,連雲港市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周翀在南雲臺林場鯉魚山附近發現珍稀蝴蝶金斑蝶,在國內蝴蝶研究界引發關注,專家和志願者又多次前往該地觀察研究,並於近日驚喜地發現了金斑蝶的卵和幼蟲。連雲港市蝴蝶專家、中國昆蟲學會蝴蝶分會專家吳麗業表示,金斑蝶是中國唯一會遷徙的蝴蝶,且一次遷徙需要經歷幾代,遷徙路線至今是謎,此次在連雲港出現的金斑蝶是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不得而知,但我們要保護好它們的棲息地,讓幼蟲順利化蝶,繼續遷徙之路。
  •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一羊遷徙」這個「爛梗」背後的現實意義
    什麼是一羊遷徙?這要從非洲大草原的故事說起。 傳說,在非洲大草原上,每一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動物,為了生存,不得不進行大規模的遷徙,跋涉幾千公裡,尋找新鮮的草原。意味著……你將是「一羊遷徙」。 (此刻的表情:額……咩?一羊遷徙?
  • 動物大遷徙
    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我有幸見證了驚心動魄的百萬動物大遷徙奇觀。這是自然界對「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法則的完美詮釋。親眼目睹這一生存法則下動物的「長徵」,讓人更加敬畏大自然,更加敬畏地球上的生命。有感於此,遂作此詩以志紀念。 塞倫蓋蒂熱浪起,水竭草枯生殺氣。那堪口乾腹中飢,動物三軍始遷徙。斑馬蕭蕭喧沼澤,角馬嘈嘈踏荊棘。
  • 哈爾濱以「保護遷徙鳥下山蛙」為切入點踐行生態文明思想
    對一切非法獵捕、販賣、運輸、銷售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違法行為的 " 零容忍 ",實現了市場上野生動物銷售的 " 零發現 "。哈爾濱市委、市政府以保護遷徙鳥和下山蛙等野生動物為切入點,守住城鄉綠水青山,留住人民美麗家園,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 浙江漩門灣溼地雁鴨類首獲「全球身份證」 監測種群遷徙
    浙江漩門灣溼地雁鴨類首獲「全球身份證」 監測種群遷徙 2019-12-11 19:51: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房家梁 責任編輯:房家梁
  • 《遷徙的鳥》:如果人一生只看十部電影,這部片子一定是其中之一
    拍攝於2001年的《遷徙的鳥》,由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士五國聯合製作,歷經三年多時間,取景橫跨50多個國家地區,由17位資深的飛行員和兩個科考隊參與,是一部不折不扣「大製作」紀錄片。該片在法國首映,幾百萬人湧進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遷徙的鳥》豆瓣評分高達9.1分,足可見這部片子的受肯定程度。
  • 《給我翅膀》善護其生守根不離,少年成為鳥媽媽,帶領鳥類遷徙
    不要讓一切都成為記憶——保護動物前言在人與動物的互動當中,人類總是習慣位於主導地位,很少會去看待動物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人類怎樣去對待動物,動物就怎樣去反饋人類,如果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就能夠理解保護物種的意義。
  • 生態環境好 候鳥變「留鳥」(美麗中國·調查·鳥的遷徙④)
    近年來,東方白鸛在我國境內的生存環境大為改善,在黃河三角洲、鄱陽湖等遷徙地甚至有些不再遷徙而成為「留鳥」。    80%以上的東方白鸛在鄱陽湖越冬  有些白鸛待著不走了  本報記者 吳齊強  鄱陽湖,候鳥越冬的天堂。  「你來得不是時候,我們這最美的季節是冬季。」
  • 護飛志願者巡護湘贛「千年鳥道」,救治和放生遷徙候鳥
    紅網時刻株洲9月28日訊(通訊員 周新文)日前,濛濛細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炎陵護飛隊志願者驅車百餘公裡來到湘贛「千年鳥道」宣傳、巡護,救治和放生過境遷徙候鳥。張貼宣傳海報。在江西省遂川縣營盤圩鄉巡護途中,從村民口中得到信息,稱營盤圩候鳥保護站放飛大白鷺、池鷺、斑鷺等遷徙候鳥。志願者立即驅車前往該站,在保護站看到了關在籠子裡的各式各樣的候鳥,工作人員在為一隻受傷的候鳥消毒、裹扎;還有工作人員在為救治和放飛的候鳥造冊、登記。
  • 遷徙的白鶴選擇了美麗中國
    國際鶴類基金會已故原副主席吉姆·哈裡斯生前給出的答案是:遷徙路線單一。放眼全球,白鶴曾有東中西三條遷徙路線,目前中西線已幾近喪失,約98%的白鶴集中在中國的鄱陽湖越冬。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外科學家及志願者團隊將目光投向白鶴這一珍稀物種,開展同步調查和保護救助工作,並為部分白鶴系放環志和佩戴衛星定位跟蹤器。隨著數據累計,一張周而復始的白鶴東部遷徙路線圖逐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