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則不達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過於性急圖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老祖宗有這樣一句話,就具體闡述了操之過急的危害,是對欲速則不達最好的註解。
事有急之不白者,寬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操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躁切以益其頑。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些事情在很短的時間內想弄明白很困難,可是寬限一些時間也許自然就明白了,所以遇事不要急躁,以免增加緊張的氣氛;指導一個人卻不能讓他聽從,如果放鬆約束,也許他會自然受到感化,不要急切地去約束他,以免增加他的牴觸情緒。
從中我們不難領悟,在處理複雜事情的時候,不能一味求快,而應該學會忍耐,待時而動。有時,即使有實力,也不一定能做成事,因為成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即恰當的時機和位置,以及貴人相助。所以,著急也沒有用。
相反,如果缺乏耐心,操之過急,則很可能一事無成。許多人稍微讀些書就不耐煩,工作時間不長就計劃著跳槽,在一個地方住幾年就開始厭倦,這其實是還沒有悟出放慢節奏、潛下心來的好處。
而人與人相處,更不可剛愎自用,頤指氣使。有些人可能跟你有緣,能和你一拍即合,能順應你的想法做事。但大部分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見解,不會聽從你的導演的。更有甚者,總是跟你唱反調,讓你覺得狗咬刺蝟無處下口。這樣的時候,我們千萬不可與之較勁。一定要順其自然,靜待時機。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南蠻首領孟獲算得上是一個桀驁不馴之人。在諸葛亮率軍徵戰南蠻時,孟獲屢次被俘,屢次心有不服。但諸葛亮有的 是耐心,他希望尋求合作,而不是形成對抗,所以,對孟獲七擒七縱,最終讓孟獲心悅誠服。隨後,諸葛亮便委派孟獲掌管南蠻之地,孟獲聽後不禁深受感動,死心塌地。從此諸葛亮不再有南蠻之憂,而可以專心對付魏國了。
總之,凡事欲速則不達,越是急於求成,越難以成功。在待人接物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牢記老祖宗這句話,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對待覆雜之事,一定要預留足夠的時間,要相信時間的力量,時間能澄清一切,也能改變一切。對待難處之人,也不要總想著改變別人,而是要尋求自己改變方式方法,要給予別人改正悔過的機會,要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