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話的「行」字有五個讀音?解析《清明》中的文白異讀

2020-12-22 騰訊網

▲b站視頻

文白異讀是莆仙話中存在的一字多音現象,文讀通常用來朗讀古詩文、文言文等,即方言的讀書音;白讀則在日常口語中使用。

文讀與白讀反映的是莆仙方言字音多種歷史層次,文讀主要來自中古漢語,古代文人通過模仿中古漢語讀書音,進而影響了方言,形成了文讀,如莆仙話的「清」ci ng[ i ],中古擬音為 i *。

白讀是方言自身更早時期傳承下來的讀音,能反映一些早期古漢語的語音現象,如「古無輕唇音」,指的是上古漢語、早期中古漢語無[f]等輕唇音聲母, 閩方言保留了這一語音特徵,如莆仙話的「放」的白讀是bang [pa ],上古漢語擬音pa *,中古擬音piua *。

方言中有些字會有多個字音,如本期古詩中的「行」,有五個之多,對應《廣韻》中「行」的不同的音韻地位,hang 、ng 對應匣母宕攝開口一等唐韻,heng 、hing 與gia 對應匣母梗攝開口二等庚韻,白讀gia 保留早期漢語匣母讀群的特點,上古擬音ɡra *。

文讀:cing 清楚cing coe

白讀1:ca 清明ca mia

白讀2:cia 福清horh cia

文讀:ming 明顯ming heng

白讀1:mia 清明ca mia

白讀2:ma 明年ma ning

清明作為節氣時,讀作ca mia ,是白讀。讀古詩文時則要使用文讀,故這首杜牧的《清明》使用文讀cing ming 。

文讀:zeh 節日zeh zih

白讀:ze 五日節ngou lih ze (端午節)

文讀:y 雨水y lui (節氣的「雨水」)

白讀:hou 沃雨orh hou (淋雨)

文讀:lou 路燈lou leng

平時用到的dou 是「墿」這個字。

墿口dou ao (路口)

文讀:syong 上班syong mang

白讀一:cieo 上水cieo lui (用桶從井裡打水)

白讀二:sieo 上車sieo lia (上車)

文讀1:heng 行動heng norng

文讀2:hang 銀行ngyng hang

文讀3:hing 不行boh hing (形容不理想)

白讀1:gia 行路gia lou (走路)

白讀2:ng 排行be ng (輩分排行)

文讀:zing 人民zing ming

平時用的nang 是「儂」這個字。 好儂ho nang

文讀:zia 藉口zia kieo

白讀:zieo 借錢zieo zing

文讀:ga 家庭ga leng

白讀:gor 外家 gua gor guaor (娘家)

文讀:iu 所有soe iu

白讀:u 有無uh bo

文讀:zi 指南zi nang

白讀1:zai 手指ciu zai

白讀2:gi 畏指

害怕被手指指著,「月娘畏指」

(月亮害怕被手指指著)

[俗]比喻一點都不讓人職責

[名]含羞草

文讀:heng 杏花heng hua heng ngua

「杏」與「幸」是同音字。幸福heng horh

「村」在本地有兩類讀音,一種是coeng (莆)cyeng (仙),一種是cong (莆)cuong (仙)。

後者更符合本詩的押韻,「村」屬於《廣韻》臻攝魂韻一等合口,魂韻下的字,如「存、昆、盆」都讀ong(莆)uong(仙)韻母,唯獨「村」讀oeng(莆)yeng(仙)韻母,屬於特例。

《廣韻》「村」所在的音韻地位

朗誦 / 方曉

視頻 / Ponoh

策劃 / Ponoh、芽油

旁白 / 芽油

文案 / 芽油

參考文獻 /《莆田市志·方言》

莆仙鄉音社

耕耘不易,請勿複製。

如需轉載,留言告知。

才疏學淺,方請指摘。

相關焦點

  • 莆仙話拼音教程
    莆仙話其實很早就有拼音,1964年的《莆田縣誌·方言志》中使用的注音兼有漢語拼音和國際音標的特點,而後民間愛好者在網上也發布了拼音方案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看」字到底該怎麼讀?(南郭居士)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探討◎南郭居士第四節 古詩詞中的「看」字到底該怎麼讀?話說在去年的中華詩詞大會上,有網友問「『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比如下面五首詩詞中的看都讀(kān),之所以一下舉了五首例子,是為了順便糾正一下一些人錯誤的讀音,因為我敢說大多數人都是讀錯的。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騎」字到底該怎樣讀?(南郭居士)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探討◎南郭居士第二節 古詩詞中「騎」的讀音第一節我們探討了「斜」在古詩詞中的讀音,但如果說人們對「斜」的讀音存有異議,那麼對另一個字「騎」的讀音就可以說是存在爭議了。騎 jì :備有鞍轡的馬。如坐騎。馬兵。也指一人一馬。姓。近代以來,由於語言演變,騎字含義中的動詞義(qí)和名詞義(jì)開始分化成了兩個讀音,成為多音字。一般做動詞或類動名詞時,騎讀為qí,如騎馬、騎兵、騎車等等。而當「騎」字後置,出現在偏正詞組中作名詞或量詞時,應讀作jì,如鐵騎、輕騎、車騎、坐騎、胡騎、千騎等。
  • 「拼音被改」引質疑,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辭書編纂研究中心主任、《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課題組組長研究員劉丹青撰文公開表示。「目前語音有三個標準,一個是《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這是國家的規範標準。但國家的審音標準涵蓋面沒有那麼廣,很多讀音超出範疇。第二就是詞典,像《現代漢語詞典》,這是權威的學術規範。還有就是教材,是使用領域的規範。」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王暉教授對媒體表示。
  • 北京話中「沿」的讀音
    雖然我不是老北京,大概因為在北京住久了,又喜愛北京的方言、歷史、文化,最近幾年,經常有北京土著跟我討論北京話中「沿」的讀音問題。  北京話中「沿」的讀音,向來有兩讀,通常情況下讀yán,而「河沿」「溝沿」「坑沿」(「坑」指水坑,意同「湖」。
  • 【文言文】文言文中常見多音字、通假異讀字、破音異讀字、古音異讀字簡錄
    此例形象地說明了漢字在使用中語音變化之大。下面我們從兩方面說一說古代漢語讀音的情況。一、多音字  所謂多音字指字形相同而讀音卻不同的漢字。一個漢字,讀音不同也就意味著詞性有可能不同、意義不同、用法不同。所以,對文言文中的多音字應有所掌握,以便更好地學習文言文。
  • 讀音到底由誰定?
    圖/視覺中國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原在本詩中讀「cui」,現改為「shua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由「xia」改為「xie」。「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由「ji」改為「qi」。因為較多人讀錯而做出的諸如此類漢語拼音修改,近日通過中國播音主持網的一篇《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拿扎、落咋」… 全國都在討論「哪吒」用家鄉話怎麼念,上海話到底怎麼說?
    有個福建網友腦洞大開,「哪吒不是太乙真人用蓮藕擺成人形復活的嗎?上海話讀音是順著中古音來的,古代沒有拼音字母,字的注音是用反切方法來記,前字是表示聲母,後字表示韻母和聲調,再拼合起來。以「哪吒」為例,「哪」是「奴可切」,老上海話「奴」讀nu,「可」讀ko,拼起來「哪」字讀no。
  • 讀音最多的漢字是哪一個?「和」字有7個讀音,竟然只能排第二
    漢字的博大精深,不僅體現在象形上,也體現在讀音上,比如多音字。所謂多音字,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用以區分同一個字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詞性、不同詞意或者不同用法。(常見多音字)情況一:不同讀音,詞性或詞意不同。這種情況又被稱為「破音異讀」,是多音字的主流用法,佔比在80%以上。
  • 坐騎走了,說服也走了……這些字讀音在悄悄發生變化
    在某一個時期的高考語文試題中,必有一個令千萬考生抓耳撓腮的語音考查題目。所以,語文老師會不厭其煩地在課堂上強調一些多音字、異讀詞的讀音。比如:參差、確鑿、呆板、說客、顫慄、強迫、軋鋼、骨殖……為什麼?因為這些看起來書寫難度並不大的字,在歷史上讀音卻不斷發生變化。
  • 《現代漢語詞典》取消「六」字lù讀音
    安徽商報 合肥網訊    自第五版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訂的《現代漢語詞典》,取消了「六」字用於地名的lù讀音。「考慮過六安的感受麼?」「考慮過六合的感受麼?」
  • 陳寅恪中「恪」字讀音考證
    俞明震又是曾國藩的孫女婿,魯迅的老師,在清末是一位開明人士,在處理《蘇報》案中,盡力庇護革命派。其子俞大維,是著名的軍工專家,與陳寅恪同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他們既是中表,又是郎舅。三立有子五人,女三人,陳寅恪行三。長子衡恪,字師曾,出生於湖南鳳凰,為元配羅夫人所出,五歲喪母,自小聰慧,寶箴嘗於賓客前誇此長孫。
  • 《媽祖》電視劇莆仙方言版成功譯製
  • 南北古今爭議不休:漢字讀音是如何確定的?
    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制定的《國音常用字彙》在序言裡明確指出,「以北平地方音為國音之標準」。雖然這句話後面還跟著「所謂以現代的北平音為標準音者,係指『現代的北平音系』而言,……並非字字必遵其土音」;但實際操作裡倒是有些矯枉過正的嫌疑:很多漢字的讀音都選用了北京土話中的習慣讀音。
  • 專家談古詩詞讀音調整: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也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該文稱,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á,騎在詩中本讀jì,由於讀錯的人較多,現已更改拼音。現在新版教科書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騎(qí)。記者注意到,該文去年就曾出現在網絡,今年又進行加工,重新「炒紅」。
  • 「一些字改讀音」竟是假的?教育部回應來了!
    近日,有消息稱,一些字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是真的嗎? 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
  • 這些字的錯誤讀音竟然「轉正」了?聽聽教育部怎麼說……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小編咋覺得哪裡不對勁呢?學生時代作為好學生的小編,到現在還清清楚楚記得語文老師用心良苦糾正讀音的情景,明明說的是:斜在詩中讀xiá,衰在詩中讀cuī,騎在詩中讀jì。
  • 莆仙方言歌謠:古韻鄉愁今唱響
    鄉韻 曲調有情源遠流長   史載最早傳入莆仙的中原歌謠,見乾隆《莆田縣誌》卷一:黃巢克建州,軍中謠曰:「逢儒則辱,師必復。」黃巢入莆時遂保護儒老師黃璞等居處。林成彬介紹:「用莆仙方言和莆仙曲調演唱,有山歌調、俚歌調、戲曲調、十音八樂調等,句式有三言體、五言體、七言體等,形式上對仗工整、押韻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和傳唱。」  莆仙俚歌俗稱「咚鼓」「乞食詩」,是一種流行於莆仙語區,盲人流浪乞食時的曲藝說唱形式。它形式活潑,節奏抑揚頓挫,鄉土氣息濃烈,其言說的故事情節曲折離奇,極具藝術感染力,為群眾喜聞樂見。
  • 教你如何講一口biu準的莆田話
    莆仙話大分是有字通寫兮。漢字[勿是]普通話蜀祖使兮。全國各地兮漢語方言都可以使漢字寫出。使諧音是許害家己兮母語,希望逐個愛挃莆田兮朋友[勿使]再使諧音咯!以上是用莆仙話正字寫的一段文字,可能沒學過的朋友看不懂。翻譯如下:「排名第一的那位仁兄雖然精通莆仙話,但是用字方面不咋地。莆仙話大部分是可以寫成字的。漢字並不是普通話一家獨大。全國漢語方言都可以用漢字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