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記住的拼音又要重新學?讀音到底由誰定?

2021-01-11 網易新聞

一個漢字的錯讀和異讀到底有什麼分別

哪些需要糾正,而哪些需要順應

2019年2月20日,安徽省阜陽市一所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們在上語文課。圖/視覺中國

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原在本詩中讀「cui」,現改為「shua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由「xia」改為「xie」。「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由「ji」改為「qi」。

因為較多人讀錯而做出的諸如此類漢語拼音修改,近日通過中國播音主持網的一篇《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熱傳,不少網友反映,自己小學時費盡全力才記下的讀音,這一次被證明自己又一次做錯了。

除了上述內容,還有一些讀音如,「說服」的「說」原讀「shui」,現讀「shuo」。「粳米」的「粳」由「jing」改為「geng」。《中國新聞周刊》就此發函致教育部新聞辦提出採訪,其回應稱,有消息會公布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的網頁上。而爭議愈加放大之後,教育部相關部門回應媒體稱,「改後的審議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相關研究員對外表示,該篇網傳文章的杜撰成分很高。

修改

「關於讀音要多數服從少數的說法,也是個誤解。真的錯得多,而且錯誤形式是一樣的,那這個『錯』就要打個問號了,它很可能是不符合語言發展規律的,一定時間段就要通過一些方式讓它們變得規範。」《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首先要區別錯讀和異讀的區別,錯讀需要糾正,異讀需要引導。現在審音審的是異讀,不是網絡上說的,專家把正確的讀音審成錯誤的,或者把錯誤的審成正確的。」

而教育部《普通話異讀審音表》修訂課題組2016年6月6日在教育部網站上曾發布過《普通話異讀詞審議表(修訂稿)》的徵求意見公告,「國家語委於2011年10月啟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三次普通話審音工作,主要內容是研製普通話審音原則,根據當前語言生活發展需要修訂1985年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建立健全普通話語音規範體系。」

徵求意見的方式有多種:向國家語委成員單位和各地語委單位發函;在北京、上海、廣州分別召開座談會聽取部分省市代表意見;通過網絡、手機新媒體等渠道搜集網民意見,共有5萬多人參與了網上讀音調查,由此形成了《普通話異讀審音表(修訂稿)》。

「文中提到的讀音改動問題,多數與本次審音工作無關。」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辭書編纂研究中心主任、《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課題組組長研究員劉丹青撰文公開表示。

「目前語音有三個標準,一個是《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這是國家的規範標準。但國家的審音標準涵蓋面沒有那麼廣,很多讀音超出範疇。第二就是詞典,像《現代漢語詞典》,這是權威的學術規範。還有就是教材,是使用領域的規範。」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王暉教授對媒體表示。

語音歷史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普通話測試處研究員韓玉華曾撰文指出,議定語音標準可追溯到1913年的「讀音統一會」,迄今歷時百餘年。

民國政府成立後,在北京召開過臨時教育會議,決定在全國範圍推行「國語」。於是,有了各省代表組成的「讀音統一會」,被教育部召集而來確定「國音」的標準。彼時,北京音和南京音是兩大爭論的焦點。前者具有人口優勢,後者「被認為與中古音更接近、更『雅』、更利於傳承文化,且與吳、粵等南方方言一樣都保存了入聲,更有利於非官話區人群學習、接受。」韓玉華寫道。

最終,按省投票的結果是——北京音取得多數票。但為了平衡南北方,當年議定出的首個「國音」標準「實際上是一種南北方言混合的雜糅音,後人稱之為『老國音』」。也正因為其雜糅而成,推廣出現難度。問題通過1920年公布的《國音字典》直接反映出來——其中的漢字聲調未能統一。

由此,許多專家發聲,建議推廣北京音為標準。1923年,「國語統一籌備會」所成立的「國音字典增修委員會」重新確定北京語音為「新國音」。隨後,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發行的《國音常用字彙》確立了北京音的權威地位。

1955年,經過多方討論,漢民族共同語定名為「普通話」,以北京音為標準音。次年,「普通話審音委員會」成立,成員由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語文專家組成。其擬定出《普通話審音原則》,並在第二次委員會會議通過草案。其中的異讀詞審音總原則有兩條:「普通話的語音應當以現在北京語音為標準;審音對象應當以詞為單位。異讀詞審音除了對外來詞、專業詞等特殊詞的審音,主要是處理北京語音的內部衝突(如文白異讀、前後異讀等),排除北京土音,重點是對輕聲、兒化的處理。」

審音

如此,第一次審音工作歷時整整五年,從1957年進行到1962年。1963年,編輯誕生了《普通話異讀詞三次審音總表初稿》。

改革開放後,普通話語音研究繁榮發展。1982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承擔普通話審音工作,其第八次主任會議決定重建普通話審音委員會,作為其內的常設機構。從當年到1985年,審音委員會修訂和增補了《普通話異讀詞三次審音總表初稿》,確定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

而在1985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更名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下簡稱「語委」)。《審音表》則在當年12月,由語委、國家教育委員會、廣播電視部聯合發布,作為部頒標準,通令執行。

2011年,語委啟動第三次普通話審音工作,根據語言生活發展需要,再次修訂1985年的《審音表》。此次,普通話審音委員會由語言學、教育學、播音主持、科技名詞、地名等領域專家組成,設立了「普通話審音原則制定及《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課題,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承擔主要工作。

據受到課題組委託而參與此次調查的南開大學語音團隊的一份報告顯示,該團隊約30名成員,挑選了1985年修訂的《審音表》中比較常用的577個異讀詞,涉及177個多音字;增加了28個審音表沒有列出但實際生活中出現異讀頻率較高的字,於2012年3月到5月在北京進行了問卷抽樣調查。問卷是經課題組人員審定,最終以選擇題形式呈現。

調查團隊在校園、辦公樓、街道等不同場所分發了530份問卷給北京出生、長大的居民,收回502份有效問卷。其中一項結果顯示出,正確率較高的詞語較多,正確率較低的詞語佔比少,他們得出「人們對異讀詞的實際讀音總體上與(審音表)的正音是一致的。」結論。

其後,該團隊用相同的問卷在天津進行了100人的抽樣調查,數據結果顯示與北京的結果接近。根據正確率,該團隊建議,正確率低於20%的異讀字「可能需要對原來的讀音進行修改」。

報告舉出個別異讀詞的例子,如「伯」,在《審音表》中有兩個讀音,「伯伯」,讀「bo」;在「大伯子」中,讀「bai」(第三聲)。但第二種讀音只有16.95%的被調查者讀正確,而該種情況下,被常見的誤讀為「bai」(第一聲)的概率達到72.79%,而此讀音並沒有列進《審音表》。因此,《審音表》修訂版將把「大伯子」中的「bai」(第三聲)改為「bai」(第一聲)。

此次審音歷時四年多,形成了2016年6月公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直至如今仍處於向社會徵求意見的階段。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毛翊君 責任編輯: 李杭_BJS4645

相關焦點

  • 「拼音被改」引質疑,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由「xia」改為「xie」。「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由「ji」改為「qi」。因為較多人讀錯而做出的諸如此類漢語拼音修改,近日通過中國播音主持網的一篇《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熱傳,不少網友反映,自己小學時費盡全力才記下的讀音,這一次被證明自己又一次做錯了。
  • 孩子學拼音難倒家長 最近一年級家長們都要跟拼音「拼命」了
    記者的朋友圈裡,有家長和孩子「奮戰」到晚上十點,有家長被孩子氣得打斷尺子,還有的因為孩子拼音讀不好而「血壓升高」……  家長們別著急,拼音原本就是每年新生家長輔導功課最難的部分,b、d、p、q真是「傻傻分不清楚」。按照教學進度,拼音一般要學到11月份,記者請教了不少資深的語文老師,對拼音輔導給出一些實用的建議,希望能為家長們排憂解難。
  • 學拼音的誤區在這裡,原來許多家長和老師都搞錯了
    小明鄒著眉頭,抓耳撓腮自言自語地說:「這到底是平舌音還是翹舌音,還有這到底是前鼻音還是後鼻音呢?」這是小明正在給詞語「酸甜」,「發酵」注音時的情景。像小明這樣發困的情景許多孩子都經歷過。這是孩子們學拼音時經常出現的問題。
  • 漢語拼音難教又難學,可以不學嗎?
    都說老師家的孩子聰明,可是,在進入一年級後,剛剛接觸漢語拼音,同樣不知所措。所犯的錯誤,就是在把聲母和韻母拼到一起時,讀音「變形」。比如:m-a,孩子拼了以後,就會誤讀作ka。諸如此類,總之,狀況不斷,雞飛狗跳。那麼,漢語拼音既然老師難教,學生難學,可不可以取消呢?
  • 0基礎怎麼學拼音打字
    對於沒有任何漢語拼音基礎知識的人,如果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漢語拼音輸入法,應該從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個就是認讀,認的時候先找人教教或者找視頻資料自己學習也行,讀音一定讀準。因為讀音準確決定著以後打字的準確率,切不可以馬虎。
  • 我們真的了解我們學的拼音麼?它其實是自我否定的產物
    本文作者:獨角兕大王 編輯團隊:降妖除魔 歡迎關注公眾號:思漠「我們自己小時候學拼音,沒覺得有什麼困難,父母也沒管過,也沒教過。」到自己當父母了,教自己的小孩了,卻變得頭疼不已。「我就不明白,為什麼學個拼音這麼難!」這就是小學一年級學生父母心裡的普遍心聲。這個拼音到底是怎麼了?是拼音不同了?還是父母不同了?亦或是孩子不同了?
  • 拼音很難學?掌握這幾點,拼音其實很簡單!
    拼音是學習語文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基礎知識,也是孩子學習文化知識最基本的工具。拼音是學習認字的基本,是讀書和寫作文的首要前提,更是學好語文這門學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識。孩子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家長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切忌出現「急於求成」和「揠苗助長」的情況出現。
  • 無論英語多差,只要學會美式「拼音」,學英語就跟母語一樣簡單
    學英語,繞不開自然拼讀;學中文,繞不開漢語拼音。它們寫法相似、發音相似,有的孩子會弄混了、說串了。寶爸寶媽們非常緊張,擔心孩子:別英語還沒有學好,中文也說不利索了!這是真的嗎?自然拼讀到底跟漢語拼音有啥區別?先說我們都熟悉的拼音。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通過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幫助孩子學習漢字讀音。
  • 幼兒園不教拼音,一年級又一帶而過: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學拼音?
    也不怪家長擔心,幼兒園不教拼音,一年級又是一帶而過,等到孩子做題的時候可能連題目是什麼意思都看不懂。那麼,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學拼音呢?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學拼音?雖然在學習上的影響並不大,但結合我家孩子的拼音教學經驗,我是支持提前學拼音的。一方面是建立孩子的學習自信心,一方面也能減輕孩子在小學第一階段的學習負擔。 而且拼音是一個挺特殊的東西,有的孩子一學就會,但有的孩子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學會。所以提前讓孩子接觸,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最新字詞讀音修改匯總哪些字詞讀音被改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文章提到,「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如: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幼小銜接、一年級拼音怎麼學?教你五點輕鬆學拼音
    最近很多家長私信我孩子拼音學不好,不會學,怎麼才能學好拼音,針對這個問題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教女兒的經驗以及拼音學習方法。認識學習拼音的重要性。學好拼音到底有多重要呢?對於低年級來講,學拼音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識字,有的家長認為字已經認識了,拼音可以忽視了。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是語文學習的地基,可以這樣說,但是拼音學不好,語文成績肯定低!
  • 「部分字詞改拼音」是舊聞仍引熱議,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部分字詞改拼音」近日登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討論。有微信公號2月18日發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稱,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 孩子學「拼音」,家長要「拼命」?用好這3招,讓孩子輕鬆學拼音
    小孩心理落差很大,因為小學要學的東西比幼兒園難太多了,而且旁邊的同學懂得比她多、學得比她快,小孩覺得自己笨,變得牴觸上小學,想繼續讀幼兒園。鄰居都快急成熱鍋上的螞蟻,不僅要安撫好小孩的情緒,還得想方設法找拼音補習班給孩子補課,課後還要自己帶著孩子認字讀拼音,鄰居真的忙得焦頭爛額。那段時間,鄰居肉眼可見地瘦了。鄰居苦笑著說:"現在孩子上學,全家受罪。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很簡單,一學就會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 學拼音很苦惱?用這款學拼音軟體7天搞定拼音!
    我們曾經以為這年頭誰不會拼音啊?平時打字都用的拼音。可是面對孩子問我們上圖那些問題時,我們才發現自己並沒有能力解釋清楚…不禁感嘆,「我們會」和「我們能教明白」完全是兩回事!2、家長能自己教孩子學拼音嗎?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呵護母語,慎改讀音
    亂象是:平行班級的學生就同一個字,讀兩個音,家長問學校哪位老師教的讀音對,校長說我去問教務主任,教務主任請教教委……引起家長憤怒……一位初中老師,從事語文教學20年。說起《湖心亭看雪》這篇張岱的文章。他說:此文選入課本16年,其中一句「餘拏一小舟」的「拏」字讀音改了3個不同的音,而且反覆改了4次,意思改了2次。每教一輪這篇課文他都害怕讀錯,一開學趕緊把拼音註上。
  • 普通話漢字讀音是怎麼確定的?哪種方言一票之差落選?
    現在扒一扒,現在漢語普通話的讀音到底是怎麼確定下來的。什麼時候中國要「統一漢字讀音」?那是1912年12月,教育部總長蔡元培主持成立讀音統一會籌備處,吳敬恆任主任,主要目的是審定每一個字的標準讀音,稱為「國音」。籌備處建立的時候各地代表之間的撕逼程度絲毫不亞於現在對普通話的爭論。
  • 曱甴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曱甴拼音念什麼粵語讀音
    粵語裡常用的對「蟑螂」的稱呼就寫作「曱甴」,這兩個字普通話讀音是yuēyóu。而粵語裡的發音卻大相逕庭,作(gad zad), 在拼音輸入法裡「曱甴」是採用普通話讀音(yuēyóu)。而微軟全拼音輸入法卻是用粵語拼音(gad zad)輸入。
  • 這樣的拼音學習最要不得!資深教師講講拼音學習的誤區
    一年級的小學生對於語文的理解,似乎就像白紙一樣,其實根本不知道語文學習到底學什麼?從最開始接觸語文,就是從拼音了解語文的吧!很多孩子在拼音的學習中吃了很多的苦,在反覆的拼音學習和檢測中,還會有一種挫敗感。從而影響孩子對拼音學習的興趣。
  •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做好以下幾點,師生互動學拼音
    筆者從事教學已有二十餘年,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認為在拼音教學中要注意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活躍課堂氣氛,這是教學的關鍵所在。讓學生在書寫時把握好四線格拼音格,掌握四條線,拼間字母住裡面。住上格的不頂線,住下格的一半多一點,中格寫滿頂兩邊。2.實物演示法用直觀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準確發音,記住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