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很簡單,一學就會

2020-12-21 解憂文史

數千年來,中華文化都是建構於漢字的基礎之上的,那方正的橫豎撇捺,空妙的字正腔圓,每一個字都有深遠的來歷,每一部分都有厚實的履歷,它承載了漢辭晉賦,承載了唐詩宋詞,承載了明清小說,承載著我們所有夢想與遠方。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

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古人注音方法共分三種,下面我們依次辨之,悉遵古人的智慧。

第一種,直音。直音產生於漢代末年,即以讀音相同的較為簡單的字來為生僻字注音,比如以「和」為「龢」標音。這種方法操作很是便捷,只要能找到相同的字就行,不過這也正是它的局限所在,畢竟並非所有字都能找到同音字,即便找到同音字,可能此字同樣比較生僻,難以識讀。

這與我們小時候學英語的情形差不多,以讀音相同的漢字標註不會讀的英文單詞。然而,英漢之間讀音不盡相同,很多時候並不能找到完全相同的漢字讀音。這就催生出了古代注音的第二種方法:讀若。

讀若,同樣是以一個大家普遍認識的字為另一字注音,不過二者不要求讀音完全一致,顧名思義,只要相似就可以了。它也叫做「讀如」,這是古代訓詁學家所創,他們以解釋詞語和研究語義為己任,古籍載:「讀如、讀若者,擬其音也。古無反語,故為比方之詞。」

相比直音法,由於讀若的字音並不完全準確,所以它還有其他的附加作用,即:曉釋字音、通假借字、訓解字義。比如,「鴈」大家都不認識,利用讀若法可用「雁」字標註,如此一來,我們便可知「鴈」近似讀yàn,又可知其意為鳥雁,而且它還可以作為「雁」的通假字,在文章中互相竄用。

不過,反切法仍有缺陷。其一,既然是取兩個字的部分讀音,那麼就會有多餘的成分,讀起來難免會產生障礙;其二,反切上、下二字可以選用的字太多,這就造成了注音多而雜的現象,難以掌握;其三,有些窄韻,無法找到類似的字音,只能以他韻代之,這就造成了切音的不準確。

不過,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反切法逐漸得到改良,很多弊病得以革除。唐代時漢字為三十聲母,宋人又補充到三十六,反切日益精密,成為此後歷朝歷代最為通行的注音方法。

雖然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但有了這些方法的聯合併進,讀音早已不成問題,這是古人的智慧所成,更是漢語的獨特魅力。不知大家都學會了嗎?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這些方法太高明了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 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 在漢語拼音發明之前,中國人學習漢字有多難?
    在漢語拼音發明之前,中國人學習漢字有多難?在漢語拼音發明之前,中國人是如何學習漢字發音的,這種發音的方法學習效率如何? 中國古代文盲遍地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不是漢字的學習難度太大?古代中國人學習漢字有多難?非常難。為什麼歷史是一部貴族史?因為普通人連字都不認識,如何能進入以文才取仕的上層階級?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雖然,拼音好拉丁字母看起來一樣,但在讀音和用法上有很大區別。
  • 沒有拼音的古代人們是怎麼將讀音流傳下來的呢。
    據傳是教育部準備將許多古詩詞裡的字的讀音就行修改,以便大多數的人都能讀對,例如「一騎(ji)紅塵妃子笑」中的「騎」改為(qi),「遠上寒山石徑斜(xia)」中的「斜」改為(xian)等等,讓人們紛紛質疑是不尊重傳統文化,破壞韻律等。那麼,在古代那些詩人是如何在沒有拼音的時候來明確韻律的呢?漢字的讀音又是怎樣流傳下來的呢?
  • 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
    原標題: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中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現在還在用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現在還在用小時候我們剛剛踏進學堂,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學會識文辨字,尤其是老師們教導一定要學會漢語拼音,這樣即便是再怎麼複雜深奧的詞彙,都能夠辨認出來。不過說到這就有人好奇了,拼音是近代才發明的呀?
  • 古代沒有漢語拼音,古人如何學習漢字?我們現在認字很方便
    ,那是他的發音是「冒著生命危險」出現了,27個字母的大部分人來說就不是,難事,那是英語,所以暖和基本上寫的這樣一來,國民幾乎都成了文化人看,漢字的字的形式過於講究,讀法和幾乎沒有相關也有說到其複雜的筆畫是嚇壞了就連從小開始讀書的人都覺得漢字太難了讀書的人少了,自然學習,發現新科學和規律的人也不是少數,所以說漢字有罪也不為過五四時期,因為漢字的難而被逼到學潮的一大先進知識分子的要求就是改革的漢字
  • 漢字注音字母誕生 在中國通用40多年後終被漢語拼音取代
    拼音字母由24個聲母符號,16個韻母符號組成。它的特點是字母全部都以筆畫簡單的古漢字。音節的拼寫採用聲、介、韻3拼法,聲調則另加標記。注音字母顯然優於傳統的反切法注音。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注音字母是中國40多年中一直通行的漢字注音符號,它對於統一漢字讀音、推廣普通話、普及拼音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
  • 科技日曆 | 漢字注音字母誕生 在中國通用40多年後終被漢語拼音取代
    1913年2月15日,由讀音統一會制訂的中國第一套法定的注音字母誕生了。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在國內公布。拼音字母由24個聲母符號,16個韻母符號組成。它的特點是字母全部都以筆畫簡單的古漢字。注音字母顯然優於傳統的反切法注音。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注音字母是中國40多年中一直通行的漢字注音符號,它對於統一漢字讀音、推廣普通話、普及拼音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它的缺點是沒有採用國際通行的拉丁字母形式,也沒有採用音素拼寫法,所以字母拼寫與實際讀音仍未切合。那麼漢字注音字母是如何來的呢?
  • 漢語拼音的26個字母,和英語很像,真是抄襲嗎?作為中國人要知道
    a o e i u ü b p m f……認識漢字之前,首先要認識的是漢語拼音,因為只有認識了漢語拼音,才知道這個字怎麼讀。漢語拼音中有26個字母,他們分別組成了生母和韻母,然後這些聲母和韻母再組成拼音字母,就成了某個漢字的發音,這樣就能認識漢字了。到了小學三年級,學生開始學習英語,英語是用字母組成的,因此背誦書寫英語字母是首要事情。學生在識別英語字母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漢語拼音字母和英語字母很是相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提起教孩子識字,估計很多家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不要教娃學拼音。畢竟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先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學認字。但其實教孩子認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直接教,不用先學拼音。為了能讓大家明白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了解漢字和漢語拼音的一些基礎知識。
  • 古代沒有拼音如何辨音識字,不用慌聰明的古人早有辦法
    中國古代沒有漢語拼音,給讀識文字帶來了極大困難。舉個例子,老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可能傳授所有字的字音、字義,那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改怎麼辦呢?不用慌也不用替古人擔心,他們早就想出來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了。首先古人利用「異文」,遇到不會寫的字就找一個會寫的替代。
  • 拼音出現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
    所以,古代漢字能夠表示日語、朝鮮語、越南語等多種語言,但是,語素文字畢竟是語素文字,語言的語音該怎麼辦呢?沒有一套拼音系統,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古代朝鮮和日本等國,都出現了注音文字(就是韓國的諺文和日本的假名)。那中國呢?現在,中國有了漢語拼音,大陸都用這個。
  • 在家教拼音都氣得直罵,那麼古代的小朋友,讀書識字該怎麼辦呢?
    現在的小朋友讀書識字都是從這些基本的拼音開始的,拼音學習雖然開頭讓家長痛苦,但基本一個學期就能打好基礎。然而,拼音是近代才有的,那麼在古代的小朋友們,想要讀書識字該怎麼辦呢?古代漢字如何標註讀音其實古代也有為漢字標註讀音,只不過是用漢字標註罷了。主要有直音法和反切法兩種方法。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注音。
  • 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注音的
    古人沒有拼音,那麼如何注音呢?最常用的方法叫做「反切法」。 朱熹的《四書集注》有「澳,於六反」這樣的話,這是在給「澳」注音。反切法,就是用兩個大家熟悉的字給一個不熟悉的字注音,取第一個字的聲母,取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例如: 矣,於紀切。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然而,五四遠動時,漢字差點被廢除了,這也是漢字最危險的一次。當時,漢字都是繁體字,老百姓的文盲率達到了95%,老百姓學繁體字特別困難,所以魯迅提出了在當時來看非常極端的口號:「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 小唐尼都會寫拼音感謝中國網友了,可見,學漢字,拼音才是基礎
    很多家長看來這個微博,深深感慨道:中文在國際上的地位已經越來越高,但自己家裡的這些小神獸卻連自己的母語中文都學不好,我們都知道,學好中文,學習漢字,說普通話,都必須有紮實的拼音基礎,但是現在的孩子拼音都是什麼水平呢?
  • 細說漢字:八卦是最早的漢字?日語和漢字?聲調、舞蹈和節奏?
    在文章的一開始,給大家解一個漢字,什麼字呢?「家」。《說文解字》說,「家,居也」,也就是我們人居住的地方。可我們看「家」字,寶字蓋下面的這個符號代表的是豬,為什麼古代的家裡是豬呢?這個呢我們看半坡遺址的文字就會發現,早在母系氏族的時期,那時候的人就開始養豬了。那個時候是一個氏族群居,家的觀念基本沒有成型,而是什麼?
  • 這樣的拼音學習最要不得!資深教師講講拼音學習的誤區
    一年級的小學生對於語文的理解,似乎就像白紙一樣,其實根本不知道語文學習到底學什麼?從最開始接觸語文,就是從拼音了解語文的吧!很多孩子在拼音的學習中吃了很多的苦,在反覆的拼音學習和檢測中,還會有一種挫敗感。從而影響孩子對拼音學習的興趣。
  • 拼音很難學?掌握這幾點,拼音其實很簡單!
    拼音是學習語文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基礎知識,也是孩子學習文化知識最基本的工具。拼音是學習認字的基本,是讀書和寫作文的首要前提,更是學好語文這門學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識。孩子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家長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切忌出現「急於求成」和「揠苗助長」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