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文言文中常見多音字、通假異讀字、破音異讀字、古音異讀字簡錄

2021-03-01 學易堂教育

漢字的字音

漢字在使用的過程中,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音、形、義都發生了不少的變化,這就為我們學習古代漢語造成了障礙,例如呂叔湘在《語言的演變》中用的一個假設例:「比如宋朝朱熹,他給《論語》作過註解,可是假如孔子正跟顏回、子路他們談話的時候,朱熹闖了過去,保管他們在講什麼,他是一句也聽不懂的。」此例形象地說明了漢字在使用中語音變化之大。下面我們從兩方面說一說古代漢語讀音的情況。

一、多音字  所謂多音字指字形相同而讀音卻不同的漢字。一個漢字,讀音不同也就意味著詞性有可能不同、意義不同、用法不同。所以,對文言文中的多音字應有所掌握,以便更好地學習文言文。

文言文中常見多音字簡錄

1:①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讀ā) ②萬民之主,不阿一人(讀ē)

2:①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讀ài) ②自怨自艾(讀yì)

3:①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讀bào) ②一暴十寒(讀pù)

4:①背本而趨末(讀bèi)②背囊肩杵,奔走踏舞(讀bēi)

5: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讀bēn) ②得間奔真州(讀bèn)

6: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讀cān) ②蒙絡搖綴,參差披拂(讀cēn) ③大都不過參國之一(讀sān)

7:①善刀而藏之(讀cáng) ②命百官,修蓋藏(讀zàng)

8: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讀céng) ②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讀zēng)

9:①失之毫釐,差以千裡(讀chā) ②後雖小差,猶尚(讀chài) ③好差吉鳥使,封為百花王(讀chāi) ④其岸勢犬牙差互(讀cī)

10:①先帝稱之曰能(讀chēng) ②至七月,乃扶病入覲,奏對稱旨(讀chèn)

11:①三保見敵勢可乘(讀chéng) ②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讀shèng)

12:①會天大雨,道不通(讀dào) ②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讀dǎo)

13:①鄭人慾買履,度其足(讀duó)②寧信度,無自信矣(讀dù)

14:①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讀wù) ②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讀è) ③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讀wū)

15:①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讀fán) ②四國於蕃,四方於宣(讀fān)

16:①不問可否,不問曲直(讀fǒu) ②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讀pǐ)

17:①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讀fū) ②予觀夫巴陵勝狀(讀fú)

18:①青春作伴好還鄉(讀hǎo) ②自幼好武術(讀hào)

19:①帶月荷鋤歸(讀hè) ②映日荷花別樣紅(讀hé)

20:①公子顏色愈和(讀hé) ②陽春之曲,和者必寡(讀hè)

21:①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讀huán) ②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讀hái) ③扁鵲望桓公而還走(讀xuán)

22:①問君能有幾多愁(讀jǐ) ②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讀jī)

23:①千載誰堪伯仲間(讀jiān) ②中間力拉崩倒之聲(讀jiàn)

24:①我見相如,必辱之(讀jiàn) ②胡不見我於王(讀xiàn)

25:①感時花濺淚(讀jiàn) ②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讀jiān)

26:①出郭相扶將(讀jiāng) 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讀jiàng)

27: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讀jiè) ②狼藉(讀jí)

28:①濁浪排空(讀kōng) ②空乏其身(讀kòng)

29:①青絲為籠系(讀lóng) ②籠蓋四野(讀lǒng)

30:①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讀lún) ②羽扇綸巾(讀guān)

31:①雖雞狗不得寧焉(讀níng) ②寧信度,無自信也(讀nìng)

32:①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讀jī) ②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鋣(讀qī)

33:①賞賜百千強(讀qiáng) ②項為之強(讀jiāng) ③學有未達,強以為知(讀qiǎng)

34:①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讀què) ②必能裨補闕漏(讀quē)

35:①客舍青青柳色新(讀shè) ②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讀shě)

36:①施施而行,漫漫而遊(讀yì) ②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讀shī)

37:①範增數目項王(讀shuò) ②珠可歷歷數也(讀shǔ) ③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讀shù)

38:①一鼓作氣,再而衰(讀shuāi) ②鄉音無改鬢毛衰(讀cuī)

39: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讀yuè) ②亮見權於柴桑,說權曰(讀shuì) ③為一說,使與書俱(讀shuō)

40:①對鏡帖花黃(讀tiē) ②昨夜見軍帖(讀tiě)

41:①人方為刀俎(讀wéi) ②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讀wèi)

42:①曳屋許許聲(讀hǔ)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讀xǔ)

43: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讀yào)②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讀yāo)

44:①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讀wèi) ②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讀yí)

45:①屬予作文以記之(讀zhǔ) ②有良田美池桑田之屬(讀shǔ)

46:①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讀zhāo) ②餘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餘(讀cháo)

二、異讀字  在古今漢字中還存在著一種字形相同而古今讀音不同的現象,這種現象包括古今音變(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讀音變化)和古今異讀(古音中有的讀音在現代漢語中不再讀了)。

異讀有三種情況:破音異讀、通假異讀、古音異讀。

1破音異讀  前人又叫「讀破」「破音」。它是用改變字(詞)的通常讀音來表示不同詞性和意義的一種方法。

文言文中常見破音異讀字簡錄

    ①窮者於富者曰(讀yù)

    ②使從者褐,懷其璧,從徑道亡(讀yì)

    ③蕭關逢候(讀jì)

    ④蓋以先帝簡拔以陛下(讀wèi)

    ⑤其能而不能用也(讀wù)

    ⑥楚立,陳勝(讀wàng)

    ⑦之不能盡其材(讀sì)

    ⑧令符離人葛嬰兵徇蘄以東(讀jiàng)

    ⑨王侯將相寧有乎(讀zhǒng)

    ⑩長鋏之陸離兮,切雲之崔嵬(讀guàn)

2通假異讀  就是指甲字通假為乙字,即讀乙字的音。例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中的「說」通「悅」,就要讀yuè,而不讀shuō。

文言文中常見通假異讀字簡錄

①將軍身堅執銳(讀「pī」,通「披」)

②誨知之乎(讀「rǔ」,通「汝」)

③扁鵲望桓侯而走(讀「xuán」,通「旋」)

熨之所及也(讀「tàng」,通「燙」)

⑤火之所及也(讀「jì」,通「劑」)

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讀「wú」,通「無」)

⑦便還家,設酒殺雞作食(讀「yāo」,通「邀」)

⑧儐者更從大門入(讀「dǎo」,通「導」)

⑨伐竹取道,下小潭(讀「xiàn」,通「現」)

如橘,春榮(讀「huā」,通「花」)

⑪而遊者皆日中(讀「pù」,通「曝」)

⑫天下而富(讀「tài」,通「泰」)

⑬不人言而腹(讀「fěi」,通「誹」)

⑭入則無法家士(讀「bì」,通「弼」)

⑮相如曰:「臣願璧往使」(讀「pěng」,通「捧」)

⑯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從(讀「yǐng」,通「影」)

⑰秦自公以來二十餘君(讀 「mù」,通「穆」)

⑱距關,毋諸侯(讀「nà」,通「納」)

⑲文王之所風雨也(讀「bì」,通「避」)

趙兵亟入關(讀「cù」,通「促」)

(21)默而之(讀「zhì」,通「志」)

(22)欲大義於天下(讀「shēn」,通「伸」)

(23)朝無臣,則不知過(讀「zhèng」,通「諍」)

(24)王萬兵難合(讀「cù」,通「猝」)    

3古音異讀  有些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為專有,就是固定性,讀時仍讀保留下來的古音。

文言文中常見古音異讀字簡錄

(1)人名

①墨子又稱墨(dí)

②漢劉邦謀臣酈食其(yì jī)

③樊期偏袒扼腕曰(wū)

貍祠下(bì)

⑤南宮(kuò)

⑥伍(yún)

(2)地名

①可以解國之患(yān)

②天連天向天橫(mǔ)

、汾喬木,望秋先隕(bīng)

④浙江會稽山(kuài jī)

池(miǎn)

(3)官名

可汗大點兵(kè hán)

②匈奴呼韓邪單於(yé chán)

(4)姓氏

万俟(mò qí)

尉遲(yù chí)

(shào)

◑ ◑ ◑

【中考成績】2017學易語文學員成績匯總

記敘文「經過」部分如何詳寫?

2017北京中考各學校統招錄取分數線

【學易作文】怎樣選擇記敘文的詳寫點?

【初中】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文學常識、重難點、必考點匯總

【文言文】實用 初中語文文言虛詞

【紀錄片】紀錄片《蘇東坡》4-6集,看完感慨萬千(附與蘇東坡有關的20個成語)

二十歷史大人物,猜對十個算我輸!

【高中】文學常識:中國文化中40個「四大」

2017年臺灣高考國文試題及答案|視點

【參考】北京初中3年學習規劃寶典

【名著】《紅巖》歷年真題匯總

【學易作文】學員習作散文篇《留在心底的風景》

【官方】2017中考各校統招分數線公布,含單科分數及跨區分數線

相關焦點

  • 文言文怎麼讀?這些朗讀停頓劃分方法你都掌握了嗎?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反覆朗讀,自能領悟文章的旨意。因此,朗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在朗讀中體驗節奏的快慢緩急,語調的抑揚頓挫,一方面可以培養語感,另一方面學習如何斷句的過程也是理解文章的過程。
  • 語文老教師:初高中多音字分類匯總,課堂很少講,考試經常考
    語文老教師:初高中多音字分類匯總,課堂很少講,考試經常考多音字是語文必考的知識點。特別是針對初高中階段,多音字經常遇得到,在文言文以及白話文等等都是常考的。我們只要進行閱讀,就會遇到多音字。據初略統計,《新華字典》中所列多音字有六百多個,個別字的讀音有五個之多(如「和」字有hé、hè、hú、huó、huò五個音)。因此,不少人難免讀錯。我們學習文言文也會遇到多音字,這種情況在古代漢語中叫做「異讀」。初高中語文課本把文言文的異讀分為三類:破音異讀、通假異讀、古音異讀。這種分類反映了異讀的規律,有利於學生準確地誦讀文言文。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騎」字到底該怎樣讀?(南郭居士)
    這裡「一騎紅塵」中的「騎」,就是指騎馬送荔枝的人,一人一馬謂之騎(讀作「jì」),這樣讀才能表達詩句的真實含義。但在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騎字的兩個讀音被合二為一,都讀作「qí」了。近代以來,由於語言演變,騎字含義中的動詞義(qí)和名詞義(jì)開始分化成了兩個讀音,成為多音字。一般做動詞或類動名詞時,騎讀為qí,如騎馬、騎兵、騎車等等。而當「騎」字後置,出現在偏正詞組中作名詞或量詞時,應讀作jì,如鐵騎、輕騎、車騎、坐騎、胡騎、千騎等。
  • 78個字的文言文讀一個音!
    這篇文言文僅78個字,卻全讀一個「音」,它就是《季姬擊雞記》,創作於1930年,也是漢語普通話的「同音文」。這麼多個字都是同一個音,只不過音調不一樣,不僅是老外,就連很多中國人看到應該也會覺得一臉懵,因為類似的文章在世界非常罕見,讀起來又都是「嘰嘰嘰」的發音,想必不少人已經在屏幕面前讀起來了。不得不說漢字的博大精深。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看」字到底該怎麼讀?(南郭居士)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探討◎南郭居士第四節 古詩詞中的「看」字到底該怎麼讀?話說在去年的中華詩詞大會上,有網友問「『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現代讀音中,「看」為守護、看守、監視、看押之意時讀(kān),其餘都讀(kàn)。因此對於現代詩詞,我們只需按字意讀音讀即可,不存在叶韻問題了。比如「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等,其中的「看」字按詩意都讀四聲。
  • 【黃保餘語文·文言文140字百日背誦】第26字「於」
    下列句子中的「於」字分別是什麼意思?(選擇上面的解釋填寫,只寫序號)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經·周南·桃夭        (  )乃捐金於野。——《樂羊子妻》              (  )其傷於縛者。——《獄中雜記》              (  )毛先生以三寸之舍,強於百萬之師。
  • 當年高考寫了756字文言文的考生,驚動古文專家,如今怎樣
    導語:當年高考寫了756字文言文的考生,驚動古文專家,如今怎樣?說到高考,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這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場最重要的考試之一。高考的好壞,其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未來的人生方向,比如說在哪裡讀大學,在哪裡工作, 出來做什麼行業。而高考的時候,語文其實是讓很多人頭疼的,因為想要寫好作文,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當年高考寫了756字文言文的考生,驚動古文專家,如今怎樣?
  • 莆仙話的「行」字有五個讀音?解析《清明》中的文白異讀
    ▲b站視頻 文白異讀是莆仙話中存在的一字多音現象,文讀通常用來朗讀古詩文、文言文等,即方言的讀書音;白讀則在日常口語中使用。
  • 記住這5個字,中考文言文翻譯不難
    記住這5個字,中考文言文翻譯不難 在初中、高中的語文學習中,文言文的佔比是比較重的,幾乎每次考試都會遇到,許多同學覺得語文文言文就像噩夢一樣。
  • 高考作文寫成文言文,有30字閱卷組長都不認識,卻被評為滿分作文
    在高考中,他直接使用了一個新的作文形式——文言文。這個文體在以往的高考當中是完全沒有出現過的,也不屬於高考題目規定的文體。但是在靈感湧來時,他卻毅然而然地下筆寫出了一篇文言文。這個人就是王雲飛。從小熟讀四書五經的王雲飛王雲飛出生在江蘇如皋的一個書香世家,父母都比較有文化,看重對王雲飛的教育。
  • 格律詩中的多音字和重複字要如何處理?
    關於多音字多音字要注意用在詩句中位置的平仄對應,特別是古今發音變化的一些字,如果不清楚多音字在平仄位置上的正確讀法,就會產生格律詩是否出律的疑問。比如杜甫的《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 陶淵明最著名的一首詩,幾乎人人會背,其中四個字卻幾乎人人讀錯
    陶淵明最著名的一首詩,幾乎人人會背,其中四個字卻幾乎人人讀錯文丨歷史小扒皮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之中,出現的有名的詩人不止只是一兩個,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大部分的詩詞之中,他們多為表現的就是自己懷才不遇,或者是人生處處不得志的鬱悶,他們大多都在為國盡忠,都在官場之中
  • 「和」字有7個讀音,竟然只能排第二
    漢字的博大精深,不僅體現在象形上,也體現在讀音上,比如多音字。所謂多音字,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用以區分同一個字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詞性、不同詞意或者不同用法。(常見多音字)情況一:不同讀音,詞性或詞意不同。這種情況又被稱為「破音異讀」,是多音字的主流用法,佔比在80%以上。
  • 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
    「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包含如下重要信息:(1)考查的範圍是「現代漢語」,對於古代漢語中特有的讀音不會涉及;(2)考查的範圍是「普通話」,對方言讀音與普通話的讀音的區別要多加注意。考查現代漢語中的常見常用字音,一般以《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和《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為命題依據。基本題型為:一是字音正選題;二是字音錯選題;三是音形整合辨識題;四是音形義的整合辨識題。
  • 「遠上寒山石徑斜」,「斜」字到底怎麼讀?老師:不懂的,別瞎教
    "遠上寒山石徑斜","斜"字到底怎麼讀?老師:不懂的,別瞎教導語從小我們就聽這樣一句話,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一個簡簡單單的字都可能有好幾種意思。中國人學英語其實是比較簡單的,至少要比外國人學漢字簡單得多,因為每個漢字都有不同的讀音。
  • 這篇文章只有78個字,人人都會念,但讀出來卻沒人能聽懂
    那就是語文有三怕,一怕周樹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在語文的基礎課程中,這三樣確實是有些讓人頭疼的。尤其是文言文那一項,別說做題了,明明都是認識的字,但是連起來你就是看不懂了。網友前些時間就扒出了這麼一篇文言文,這篇文言文非常神奇,全篇只有78個字,這些字也是大家都認識,並且還都能念出來,但是要讀出來,如果沒有事先看過的話,就是專家學者到了也聽不懂。
  • 三年級上冊文言文《司馬光》學生預習,教師輔導可從這幾方面入手
    2.引導孩子,今天學的這種故事語言形式叫文言文,是我國古人們寫文章的時候用的語言。 二、讀準生字,讀對課文停頓,熟練朗讀課文1.本課中的生字,可組成詞出示,讓孩子讀詞語理解字的大概意思。「庭、登、甕、迸」都是後鼻音,在檢測中,會以選擇拼音的方式出現,要求孩子讀準並且記住。「跌、皆」韻母相同iē,可以組詞幫助記憶。「眾、持」是翹舌音。「沒水中」「沒」讀mo,是多音字,另一讀音 mei。2.孩子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有充分的時間引導學生練習朗讀。聽錄音或者老師範讀,跟著老師或錄音學讀,讀出正確的詞句停頓。
  • 「士大夫」中的「大」字該怎麼讀?
    可「士大夫」中「大」字的讀音,一直眾說紛紜。如果你百度,它讀dà;如果你查《新華字典》,它也是讀dà。可如果你看《百家講壇》,會發現易中天等人都是讀dài,於是有人氣憤填膺:「專家也讀錯字?真是誤人子弟!」 如果你細心一點,會發現一些電視配音也是讀dài。
  • 文言文「不美」了?網友呼籲從語文教材中刪除文言文,真的行嗎?
    文言文表達十分準確。在《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中有這麼一個細節,作者梁實秋回憶他聽梁啓超先生為他們上課,梁啓超先生上來就是一段「古詩朗誦」:「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再如,在杜牧的《阿房宮賦》中,開篇第一段第一句就竟然振聾發聵:「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戰國七雄混戰,秦始皇統一山東六國,這樣一個震古鑠今、波瀾壯闊的歷史變革,竟然在短短六個字當中就展現了出來。
  • 那些年的奇葩文言文翻譯,語文老師深呼吸,文言文翻譯給我這樣學
    文言文翻譯是語文考試中的難點,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有部分是從課文中選取,同學們學過,基本出錯率是很低的。到了中學,文言文的出處就不光是課本裡的課文了,同門學發揮了文言文翻譯直譯的最高精神,讓譯文和原旨大相逕庭。語文老師在改卷子的時候,除了緊皺眉頭,還需要深呼吸來壓抑自己心中的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