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只有78個字,人人都會念,但讀出來卻沒人能聽懂

2020-12-19 歷史創新說

十幾年的寒窗苦讀,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口頭禪。那就是語文有三怕,一怕周樹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在語文的基礎課程中,這三樣確實是有些讓人頭疼的。尤其是文言文那一項,別說做題了,明明都是認識的字,但是連起來你就是看不懂了。

網友前些時間就扒出了這麼一篇文言文,這篇文言文非常神奇,全篇只有78個字,這些字也是大家都認識,並且還都能念出來,但是要讀出來,如果沒有事先看過的話,就是專家學者到了也聽不懂。這篇文章的原文是這樣的。

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怎麼樣,是不是看下來都傻了。大傢伙兒都能看懂這篇文章寫了什麼,但是只要一讀出來,那就是滿眼冒金星,一個字都聽不懂了。這樣的文章有一個名字,叫做同音文。不僅是這一篇文章,在中學的課本裡也收錄了這樣一篇同音文,叫做《施氏食獅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裡面回復補充。

寫到這裡,我又再次感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真的來仔細研究的話,那真的是幾輩子都研究不透的。畢竟是幾千年傳承留下來的寶貝。話說,要是讓外國人看到這樣的文章,是不是又會驚嘆一波呢?

相關焦點

  • 這篇古文共78個字,卻全部讀一個音,舌頭捋不直的建議多讀幾遍
    它又叫口吃詩,即每行每句皆採用聲母相同的字,讀起來像讀同一個字,像有口吃的人在讀一樣。再說淺顯些,也就相當於現代的繞口令。口吃作品誕生於南北朝時期,發展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不少才子文豪都寫過,像王融、溫庭筠、蘇軾等都是「口吃」的高手。其中蘇軾的《西山戲題武昌王居士》水平很高,我們簡單領略兩句:「江幹高居堅關扃,犍耕躬稼角掛經。
  • 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一致,網友讀完大呼過癮
    今日我們要介紹的這篇,則是極為有意思的——整篇文章78個字,但是這78個字的讀音,卻都是一致的,能完整的讀過去,便已經是強大了。這篇文章便是《季姬擊雞記》。相信有些朋友在讀標題的時候,就已經敗下陣來了吧。現在,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全文的魅力: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
  • 《心經》當中的「耨」字該讀什麼音?
    早前沒怎麼花功夫讀《心經》,整個《心經》只有第一句熟:「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熟的原因是因為梁文道講《心經》,講了六集,也就只講了第一句,還沒講透。    梁文道是修小乘佛法的,《心經》屬於大乘佛法。我說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有些「研究」佛教的,成天在那兒辨析這個是偽經,那個是假經,按他們的意思,好像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的經都是假的。
  • 78個字的文言文讀一個音!
    這篇文言文僅78個字,卻全讀一個「音」,它就是《季姬擊雞記》,創作於1930年,也是漢語普通話的「同音文」。這麼多個字都是同一個音,只不過音調不一樣,不僅是老外,就連很多中國人看到應該也會覺得一臉懵,因為類似的文章在世界非常罕見,讀起來又都是「嘰嘰嘰」的發音,想必不少人已經在屏幕面前讀起來了。不得不說漢字的博大精深。
  • 這些超難念日本地名你都會讀嗎?5個超難讀地名!
    看完文章後,下次就可以跟不會讀的朋友炫耀啦!支笏湖▋北海道「支笏湖」晶瑩像水晶般透明!「笏」念不出來好尷尬!▋日本人都寫不出來的地名「苫小牧」:「苫」該怎麼念?從樽前山可看見的苫小牧市街景離支笏湖車程約45分鐘,北海道有一座臨海市鎮「苫小牧市」。
  • 四個又字怎麼念 四個又字讀什麼
    四個又字怎麼念 四個又字讀什麼時間:2017-09-20 20:4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四個又字怎麼念 四個又字讀什麼 四個又字怎麼念?四個又字讀什麼?漢語中疊字有很多,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四個又字的拼音和解釋。 四個又字怎麼念 四個又字讀什麼 四個又字怎麼念?
  • 林語堂這篇文章,把讀書聊得很透徹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料想戰國的土豪劣紳亦必好訓勉當時的青年,所以激起孟子這樣不平的話。第二,讀書沒有什麼可以訓勉。世上會讀書的人,都是書拿起來自己會讀。不會讀書的人,亦不會因為指導而變為會讀。譬如數學,出五個問題叫學生去做,會做的人是自己腦裡做出來的,並非教員教他做出,不會做的人經教員指導,這一題雖然做出,下一題仍舊非指導不可,數學並不會因此高明起來。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都一樣,讀完實在太爽了!
    這篇叫做《季姬擊雞記》的文言文,全文78個字(不含標點符號)都是同一個音,稱為同音文。所謂同音文,就是全文採用的一個音,聲調不限,但是不能為同音而同音,通篇讀出來應該有個主題。 比如這篇《季姬擊雞記》就還是有個主題,小珏幫您翻譯如下:一個叫做季姬的女子感到寂寞,便收羅了一些小雞來養,那是出自荊棘叢中的野雞。
  • 又雙叒叕來了,疊字之謎:這四個字你知道怎麼讀嗎?
    又(yòu)和雙(shuāng)就不說了,打開這篇文章的都知道怎麼讀。重點說叒,念ruò,百度漢語釋義:叒古同「若」,a.順;b.指「若木」。古人發明取友之義,從三又會意,同心同德,彼此可相輔相成之意。
  • 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趙元任是清末民初的大才子,生於1892年,江蘇常州人,趙元任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語言天賦,被大家視為語言天才。所謂同音文是指整篇文章所用的漢字都是一個讀音,當然對於字形、標點和四聲是沒有限制的。這樣的文章要求高,對於創作者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沒有足夠的文學積累、沒有較高的文學素養是很難創作出這樣的文章的。
  • 陶淵明最著名的一首詩,幾乎人人會背,其中四個字卻幾乎人人讀錯
    陶淵明最著名的一首詩,幾乎人人會背,其中四個字卻幾乎人人讀錯文丨歷史小扒皮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之中,出現的有名的詩人不止只是一兩個,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大部分的詩詞之中,他們多為表現的就是自己懷才不遇,或者是人生處處不得志的鬱悶,他們大多都在為國盡忠,都在官場之中
  • 這些生活中常見的英語縮寫,怎樣念才能讓老外容易聽懂?
    很多人都會直接讀字母發音:a-p-p,雖然在國內比較通用,甚至很多外國人都聽得懂,但這樣的表達並不地道。更為準確的讀法是:/p/2. PPTPPT一般指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軟公司的演示文稿軟體,一種常用的辦公軟體。很多人直接讀字母發音:p-p-t,但外國人並不這樣說。
  • 高水準的文章是怎樣煉成的?答案就在這14個字裡
    懂行的人都知道,寫材料並不難,但寫好卻不易。那麼,如何才能在寫作之路上成功進階,實現由叩門到登堂再到入室的蝶變?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位資深筆桿子的「心經」。這篇文章從「道」的層面,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寫材料應把握的要義,使人讀後深受啟發,大有「心有戚戚然」之感。希望這篇精品佳作,能給大家有所啟迪和幫助。
  • 杜牧這首《山行》誰都會背,但有些問題,你可能至今沒搞明白
    秋,是個多情又多愁的季節,一片落葉,一縷清風,都能勾起無限的愁思。「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正因為古人大多悲秋,所以劉禹錫的《秋詞》才會那麼受後世推崇。
  • 沒有標題能概括這篇文章
    而後才發現哪裡有點不對,怎麼來來回回就只有這幾個省啊?廣東山東東北河北北京天津陝西江西新疆,沒了。這是不把我大包郵區浙江放在眼裡?32個省市自治區以及香港澳門,就只有這幾個值得刷屏?瞬間很來氣。雲南之大,跟日本差不多,坐車十個小時出不了省。很多土生土長的雲南人,都沒去過大理麗江玉龍雪山,因為實在太遠了。在雲南有一種天氣叫誰曉得,這頭昆明陽光明媚,那頭迪慶大雪紛飛。
  • 羅志祥的這篇爆文翻譯一下其實只有四個字:「我要恰飯」
    昨天是520,著名多人運動百星王者、時間管理大師、亞洲舞王、人肉打樁機、電動馬達胯——羅志祥在微博發了一篇百萬加的爆文《男孩,女孩》。這是一篇以日記形式寫的情書,記錄了羅志祥跟周揚青從相識到相愛的過往。雖然我沒讀完,但坦白講,寫得很爛,能堅持看完的人都是狠人。
  • 只要願意,英文原版人人可以視聽讀
    我通過聽讀英文原著的過程中,收集一些英文原版資源,認識也在逐漸的變化。我認為,英文原版/原著人人都可以「讀」。你可能不相信,真的嗎,可是我聽不懂、看不懂啊!這不是你的錯,你沒有選好原版資源而已。如果按照下列標準,那人更少了。標準:學會英文指能聽懂老外一般講話、英文廣播電臺,說指能和老外一般日常生活交流,能讀英文教材、其他章節書、報刊、雜誌等,看懂英文電影電視劇,能與自己專業或職業範圍內的專業人士自由交流等。
  • 神一般的詩詞,78個字的讀音一致,讀完大呼過癮
    比如,有一位專家寫下了這樣一篇文章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我們可能看起來非常正常,但是當我們讀起來了,會發現這篇文章所有的字都是一個音。而且問一共有78個字。
  • 這些歌詞真的就沒辦法讀出來,不信就來試試!
    那些最難讀出來?就是根本無法讀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那種就算唱不出來念著也有節奏這大概是中國戲曲中幾乎人人都會的唱詞明快的旋律、通俗的語言愉悅的情感、美好的寓意一曲《夫妻雙雙把家還》讓《天仙配》流行於大江南北也讓黃梅戲走入了千家萬戶在上世紀50年代才開始躋身於全國性大劇種行列的,黃梅戲是絕無僅有的唯一劇種。黃梅戲發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
  • 這些「難念」的中國菜名都能念出來,漢語肯定過「八級」了!
    但是它的名字卻非常少見,所以很多人都不會念,你念對了嗎?餄餎面這種北方小吃麵在北方非常受歡迎,使用蕎麥麵和高粱面一起放在餄餎床子裡,配上北方叫臊子,南方叫碼子的食材一起吃,口感十分好,但是在南方很少能吃到,而且這兩個字也很少見,很多人都只會讀半邊「合各」,你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