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學習佛法之後,發現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地清淨,總是能夠生出歡喜心,所以更喜歡去研讀佛經,希望能夠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一片淨土,人們感同身受之後就喜歡分享給其他人,也希望別人能夠從煩惱中解脫。
有人看到別人學佛解決了很多煩惱之後,也跟著學佛,卻發現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那就是自從他學佛之後,他的煩惱不減反增,身邊的矛盾更加的激化,讓他疲於應對,甚至動搖了學佛的念頭,實際上學佛之後,如果出現煩惱不減反增,你才是幸運之人。
一、提前了結因果
有緣千裡來相會,人與人之間是依靠著因緣而存在,一旦緣分了結,就要分道揚鑣。這個因緣中既有人的善緣也有曾經結下的惡緣。一個人在沒有任何的外力幹涉的情況下,他的一生中的一切都要按照既定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一生。
但是人一旦進入修行之後,他的人生可能就要發生很大的改變,因為在佛菩薩看來,人在塵世中就是一種苦,只有脫離這個穢土世界才是真正的快樂。所以就會根據他原先的一些惡業提前讓它償還,可能就會出現煩惱越來越多的情況。可能有人會疑問,不是說菩薩畏因,他們也不能夠幹擾人間的因果嗎?並不能單純的這樣去理解問題。
眾所周知,眾生的根性有利根和劣根之分,一些利根之人,他的悟性超然而且對於塵世間的一切看得很開,無論是道家還是佛家看來這樣的人都是很不錯的修行者,在他動念進入佛門開始,佛菩薩就可以根據他的情況給他設置一些磨難,這些磨難都是他本身的惡業的表現,菩薩並沒有去幹涉,只是讓它們提前了。目的是考驗這個人的學佛之心是否堅定。
二、福德的逆緣上增
我們要明白的是,人是否好和壞,不能單純地看人一時的表現,他當下符合一個好人的標準,那是他佛性維持的體現,但不代表他未來不作惡,人在有作惡的能力,並且在最艱難的時候還能秉承佛性,這樣人才能夠叫做好人。當然設置這些考驗並非是單純的讓這個人吃苦,最終的目的是讓他能夠在苦難中放下自己的執迷心從中證悟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既然學佛就應該要明白,減少煩惱是目的,但是也要明白所有的煩惱都是自己的惡業所生,沒有人能夠隨意強加於我們,想通了看透了心也就不會那麼累了,心若大了,如同宇宙般容納萬物,那些所謂的煩惱自然也就不叫做煩惱了,人的煩惱既然也是有定數的,那麼你不斷地去承受它的時候,是不是就是福德逆緣上增呢?因為吃苦了苦,就是將惡業轉化成自己的福德。
在煩惱增加的時候,就要應該更加堅定自己的學佛之心,要相信這些煩惱不過是迴光返照,臨滅前的反撲,若是承受過去就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你追求的清淨自然而然的出來。這樣的情況並非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有的,有些人學佛不得法,終其一生都沒有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塵世間很多的事情本來就沒有對錯,換個思考的方式就有不一樣的胸懷。願大家六時吉祥,感恩閱讀和分享,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