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高曉飛 通訊員 於美玲
從高速便捷的青榮城際鐵路,到寬敞整潔的街巷道路;從景色宜人的社區綠道,到整潔清新的魅力村莊……2017年以來,即墨區通濟街道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踐行共享發展理念,著力做好城市建設、精細管理和民生保障工作,城市品質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日益優化,一個「升級版」生態宜居城市緩緩呈現在人們面前。
城市建設「持續發力」
「以前這裡是一片楊樹林,中間聚集了20餘家廢品收購點,是附近有名的垃圾聚集地,周邊群眾意見很大。」說起以前,即墨區通濟街道棗杭村書記於家濤直搖頭。為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通濟街道投資1500萬元建成佔地165畝的棗杭公園,配套了休閒長椅、衛生間等基礎設施,建設了籃球場、足球場等13處專業場地,為城北市民打造了一個環境優美的綠色生態休閒場所……這僅僅是通濟街道推進宜居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
即墨撤市劃區後,作為區委、區政府駐地街道,如何提升發展水平,通濟街道責任重大。針對問題,通濟街道將城市建設管理作為首要任務,於3月份啟動了即墨城區西出入口形象提升項目,助推城市現代化、品質化、特色化發展。目前,陳家河、南山東和魏家村的房屋補償協議籤訂和房屋拆除工作正在穩步進行。此外,2017年,街道不斷優化村莊環境,累計投資7000多萬元對543條、51萬平方米村莊道路進行硬化,並對道路兩側進行綠化。投資650萬元對8個村莊、1969座廁所進行改造,並抓好藍家莊、孫家莊兩個美麗鄉村示範村提升工作,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同時,街道積極實施「品質即墨」綠化提升工程。街道投資5500萬元對長江一路西通、華山一路南通等9條道路和店子山等3處遊園進行提檔升級,綠化面積7.5萬平方米;投資350萬元對青新高速兩側環境進行高標準整治,投資2300萬元對青榮城際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完善路網布局,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投資800萬元對轄區內蒲河、龍泉河、黃泥溝等河道及墨水河沿線等汙染點源進行整治,營造水清岸綠的生態環境。
精細管理「動真碰硬」
通濟街道位於主城區,商貿業發達,人流、車流、物流量大,可隨之而來的一些治理難題就顯露出來。「人來人往」的馬路勞務市場、「屢見不鮮」的社區私搭亂建、「四處招搖」的戶外廣告和佔路亭體……這些都成為城市治理的「老大難」。
「工地務工、家庭裝修工、各種零工……以前這個路口都是些找活兒的,附近還有個二小,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的車輛都要在這裡堵半天,每次從這走就一肚子火。」說起鶴山路與朝陽路交叉路口處的馬路勞務市場,家住附近的居民李成德就滿是抱怨。
今年5月份,街道在嵩山一路125號(原富聯武校處)新建一處勞務市場,搭建大棚、廁所、食堂等,免費為農民工提供求職的固定場所,莊頭和振華街兩處「馬路勞務市場」實現了平穩搬遷,一舉從源頭上解決了上下學二小附近交通擁堵、衛生髒亂差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對莊頭街道路兩側進行綜合整治,粉刷牆壁、統一更新門頭牌匾,拆除朝陽路北段的正發廣場121處私搭亂建亭體,投資300餘萬元建設了停車場,讓城市環境更加精緻有序。
馬路市場搬遷難,違法建設清理和市容環境整治更難。違建牽扯麵廣,情況複雜多樣,必須做到摸底清、籌劃細、舉措實,才能徹底清除。通濟街道狠下功夫、攻堅克難,集中開展了大同街舊貨市場、電動車市場、佔路亭體、廣告牌匾、露天燒烤、建築立面、早餐商鋪等多方面整治行動,全力做好違法建設治理工作,極大改善城市環境。
民生工程「接二連三」
健身文化節火熱開啟、集體婚禮浪漫上演、下泊小學改擴建工程積極推進……2017年,通濟街道繼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一件件民生實事讓群眾豎起了大拇指。
「這樣的集體婚禮熱鬧喜慶、文明高雅,既是對傳統婚俗的一種傳承,也減輕了新人家屬的負擔,還有這麼多人見證幸福,真的很有紀念意義。」10月1日,「情定馬山 浪漫一生」即墨區首屆集體婚禮在馬山即墨大夫廣場舉行,29對新人在市民的祝福中喜結良緣,央視新聞頻道等媒體播報了活動盛況,現場觀眾體驗了一場簡約而不失浪漫的婚禮,紛紛為街道的惠民舉措點讚。
據悉,今年,通濟街道還舉辦了第二屆市民健身文化節,組織大型文藝演出、社區納涼晚會、趣味運動會、棋牌比賽等健身文化活動170餘場,放映公益電影550餘場;紮實推進經適房建設和申購工作,目前申請報名、資格審核、選房抓鬮工作已完成,正在進行選房保證金繳費工作;投資4000餘萬元實施下泊小學改擴建,並在教師節期間對學校進行走訪慰問,舉辦「通濟名師」「十佳學生」評選活動,獎勵優秀師生,在全街道形成「黨以重教為先,民以助教為榮」的濃厚氛圍。
棗杭公園成為城北市民健身遊玩好去處。
道路硬化讓村民出行更便捷。
實施綠化提升工程,進行道路補植增綠。
對莊頭街道路兩側進行綜合整治,粉刷牆壁、統一更新門頭牌匾。
整治正發廣場私搭亂建亭體,投資300餘萬元建設免費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