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豪科技定增背後:有息負債連續增長 融資併購不斷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4月22日晚間,泰豪科技發布《2020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預案顯示,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259889635股,擬募集資金不超過13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擬全部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

公開資料顯示,泰豪科技熱衷於股權融資。公司上市以來共有4次增發和1次配股,累計融資28.7億元,加上IPO募集的1.9億元,泰豪科技通過股權融資的金額已超過30億元。除了工程項目建設外,多數股權融資用來併購、償債及補充流動資金,公司似乎陷入到了「融資—併購—償債」的循環。

股權融資累計超30億元 外延併購不斷

泰豪科技於2002年上市,公司上市後大大小小的併購共進行了十幾次。伴隨著外延併購,公司的主營業務也變得多元,涉足智能電網、智能節能、電機電源、裝備信息、智能建築電氣、發電機組等業務。

wind顯示,泰豪科技超過億元以上的併購共有5次。2011年,公司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了泰豪軟體100%股權,交易對價為3.99億元,年報顯示,業績承諾方完成了業績承諾。

2015年7月,泰豪科技及其子公司以現金交易的方式將海德馨51%股權收入麾下,交易對價為1.32億元。彼時交易對方承諾海德馨2015-2017年度實現的的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不低於3600萬元、6400萬元和7600萬元,實際實現的淨利潤為3635.59萬元、2641.87萬元和2524.73萬元,遠未達到業績承諾的要求。

2015年11月,泰豪科技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上海博轅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95.22%股權,交易對價為6.38億元,增值率高達582%;2017年8月,泰豪科技耗資4.9億元將上海紅生系統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權收入麾下,增值率高達931%;2018年3月,以自有資金2億元認繳嘉興邦賦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10%的出資額;2018年,上市公司斥資7000 萬元現金購買了第二大股東泰豪集團持有的北京泰豪裝備科技有限公司60%股權。

一系列的併購提振了公司業績,但由於近幾年的外延併購很多採用的是現金交易方式,泰豪科技因併購(含對外增資)流出的現金約9億元,直接或間接地增加了公司資金壓力。

除了外延併購,泰豪科技還熱衷於股權融資。除了2002年的IPO,公司還於2006年公開增發、2009年配股、2012年定增、2015年定增和2016年定增募集資金合計30.6億元,其中2012年和2016年的定向增發用於收購資產;2015年的定增用於償還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與最近13億元的定增募資用途一致。

泰豪科技上市以來尤其是2011年以後,一直處於「融資-併購-再融資-再併購」的狀態。融資併購固然是多元化擴張的一種模式,但投資者需要關注的是,這種模式需要公司資金鍊穩定,即有良好的流動性和償債能力。資本市場上,因債務壓力導致多元化擴張失敗的案例也較多,如海航集團早期多元化擴張曾導致巨大危機,最終又「瘦身」專注主營業務。

有息負債連續增長

財報顯示,泰豪科技的資產負債率一直維持在60%左右,較為穩定。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近幾年的有息負債規模在不斷增長。根據海通證券《從康得新債券違約看存貸雙高》研究報告,有息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應付短期債券、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

2017年、2018年、2019年前三季度,泰豪科技帳面上的有息負債(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之和)分別為29.25億元、 33.58億元和34.01億元,連續增長。

根據wind和年報數據整理

從有息負債的具體情況看,公司的非流動負債規模在減少,流動負債規模在增加,換言之,公司一年內需要償還的有息債務壓力較大。

利潤表上,泰豪科技的財務費用也有增長的趨勢,2017年、2018年、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財務費用分別為1.11億元、1.88億元和1.73億元,直接吞噬公司盈利。其中2018年,公司財務費用同比增長了69.27%。

相關焦點

  • 泰豪科技出讓子公司85%股權 回籠6億資金支撐併購聚焦軍工裝備
    近年來,泰豪科技通過外延併購已使得公司軍工實力大大增強。  外延併購聚焦軍工業務  事實上,泰豪科技集中資源發展軍工裝備產業的戰略早已開始實施。  2018年,泰豪科技併購及投資了湖南基石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泰豪裝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航比特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進一步完善了公司在軍用信息化領域的布局。
  • 再融資熱下的疑問:董監高算戰投嗎,低負債還需定增補血?
    再融資熱下的疑問:董監高算戰投嗎,低負債還需定增補血?如董監高化身戰投參與定增,董監高高質押後參與定增,以及低負債的上市公司定增卻全部用於償債補血…… 每經記者 靳水平    每經編輯 陳俊傑     再融資政策鬆綁後,眾多上市公司參與定增熱情高漲
  • 泰豪科技:連續5日融資淨償還累計2287.95萬元(12-10)
    摘要 2020年12月10日泰豪科技連續5日融資淨償還累計2287.95萬元
  • 「A股虧損王」天神娛樂被破產重整,已逾期負債近30億
    雖然天神娛樂自有資金可以覆蓋短債,但其已有近30億流動負債逾期待償,可以說資金鍊異常緊張。在負債方面,天神娛樂還有非流動負債16.3億,主要為應付債券10.94億元。截至今年一季末,天神娛樂有息債務已超40億元,其中短期有息債務規模近30億元。
  • 【連續暴跌】定增之後連續暴跌 輔助生殖第一股麥迪科技怎麼了?
    麥迪科技定增之事再發酵,面對公司連續暴跌,其大股東北京迪美不再有耐心,選擇「清倉」其持有的股份。而暴跌源於其一則定增公告,今年2月份麥迪科技宣布定增募資10億,翁康自掏腰包參與定增5億,但最後翁康卻反悔了。
  • 神奇的東旭光電:現金百億違約不斷,持續虧損危機重重
    當時深交所就此對東旭光電進行問詢,要求其說明公司在貨幣資金餘額較高的情況下維持大規模有息負債並承擔高額財務費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等,即「存貸雙高」問題。 東旭光電竟然遲遲沒有答覆,以至於深交所不得不表示高度關注,並提醒東旭光電管理層遵守法律法規。
  • 13億定增輸血之謎
    值得一提的是,鷹眼預警對其半年報進行預警發現其貨幣資金資產佔比與短期債務負債佔比持續上升,同時公司利息費用支出超公司當期淨利八成。  鷹眼預警對瑞康醫藥這種財務狀況發出「存貸雙高」的風險提示,監管也對其年報存貸雙高特徵發出問詢。業內人士曾表示,控股股東向公司通過定增或借款等形式輸血,某種程度也可能說明上市公司的現金流非常嚴重或即將枯竭,只有控股股東自掏腰包才能救急。
  • 美的置業2020年銷售額增24.6% 兩年半內負債淨增長為銷售額的約160%
    美的置業2020年銷售額增24.6% 兩年半內負債淨增長為銷售額的約160% 中華網財經1月6日訊:美的置業發布2020年全年銷售簡報顯示,2020年全年,公司及其附屬公司連同其合營企業和聯營公司的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1261.6億元,而相應的已售建築面積約
  • 泰豪科技大漲5.61%,振幅6.06%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經緯客戶端8月14日電 今日早盤,泰豪科技(600590)大漲5.61%,報6.97元,成交額7636萬元,換手率1.33%,振幅6.06%,量比1.22。
  • 泰豪科技剝離資產聚焦軍工主業 集中資源發力軍工信息化裝備賽道
    近年來,隨著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公司年度投資強度的不斷下滑,電力信息化軟體發展遭遇瓶頸。公告顯示,泰豪軟體2019年度營收下降31.17%。通過出售全資子公司,泰豪科技實現了非主業資產剝離,回收6.38億元現金,為未來增長積蓄動力。   2012年5月,泰豪科技曾以向交易對方非公開發行股份4,500萬股(佔泰豪科技發行前總股本的9.88%)形式獲得泰豪科技100%股權,彼時泰豪軟體交易作價為39,915萬元。
  • 陽光城難言「陽光」:負債仍超紅線 銷售停滯不前
    淨利潤雖然不斷增長,但陽光城的淨利潤率卻顯得有些尷尬,報告期內其淨利潤率僅為7.34%。2020年上半年,陽光城實現全口徑銷售金額900.09億元,權益銷售金額579.74億元,與上年銷售數據基本持平。
  • 臥龍電驅:一邊定增回血一邊收購 為緩解現金流壓力使出渾身解數
    來源:市值風雲作者| 木魚流程編輯 | 小白「一邊定增回血,一邊花錢收購,還需要藉助會計估計、會計政策和變賣資產來增厚利潤。尤其在最黑暗的2015-2017年期間,為增厚業績,緩解現金流壓力,可以說使出了渾身解數。
  • 天齊鋰業配股難填高槓桿收購的巨債坑 有息負債337億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公司的負債總額為367.28億元。其中,有息負債高達336.93億元,包括短期借款24.3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6.52億元,長期借款282.08億元,應付債券23.95億元,資產負債率達75%,淨負債率高達264%。而2017年底,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則為40.39%。公司財務費用也因此飆升至16.5億元,增幅562.75%。
  • 高瓴包幹23億、70家上市公司扎堆定增 定增基金火爆
    再融資新規落地後,上市公司積極發布或修改定增預案。截至3月2日,已經有超過70家上市公司發布相應公告,更有部分公募與私募機構快速出手,大手筆認購。淳石資本執行董事兼證券投資事業部負責人楊如意指出,現在確實是發行定增產品不錯的時機,目前也是最好的準備期,定增相關新規也是剛剛新鮮出爐。很多上市公司再融資會因為此次新規而做調整,比如本來計劃發行轉債的可能調整為定增,準備發行12個月的也有可能調整為新規後鎖定18個月的。
  • 再融資規則「大鬆綁」:定增價打八折
    本次修訂後,證監會亦將不斷完善上市公司日常監管體系,嚴把上市公司再融資發行條件,加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強化再融資募集資金使用現場檢查,加強對「明股實債」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新《證券法》規定證券發行實施註冊制,並授權國務院對註冊制的具體範圍、實施步驟進行規定。
  • 「哲學青年」郭廣昌:併購成癮、愛酒缺錢
    至2007年,復星國際在港交所上市,融資128億港元,成為當年香港聯交所第三大IPO,也為復星開啟了全球化之路。在此期間,郭廣昌不斷地尋找各種併購機會,反周期投資技巧運用日益熟練,他所涉足的每一個產業投資,都被認為是正好踩在了中國經濟的節點上,抓住了行業周期的低谷。不僅為自己贏得「中國巴菲特」的稱號,也形成了復星獨特的併購發展模式。
  • 姜兆華:房地產融資「紅線」監管,房價是漲還是跌
    三道負債紅線「加」兩道融資紅線,「五花大綁」的房地產融資或將遭遇前所未有的「紅線」監管。在此背景下,房價究竟是漲還是跌呢? 一、三道紅線:「鎖定」企業負債上限 2020年8月20日,住建部、人民銀行聯合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公布房企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三道紅線」規則。
  • 瑞康醫藥實控人之子低價「獨吞」13億元定增
    截至8月4日收盤,瑞康醫藥報收於6.67元/股,而上述定增方案的交易價為4.95元/股,約折價25.79%。為自救還是利益輸送?對於此次定增,有股民在互動平臺表示,實控人之子包攬13億元定增,表示其對公司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 定增與轉債:冰與火的世界
    康泰轉債周跌4.15%,但周四周五連續兩天大漲,兩天分別漲3.56%和10.8%,隨著疫苗事件影響消退,或繼續反彈。可交債方面變化不大,普遍漲幅較小,但受化工板塊調整影響,17桐昆EB暴跌6.14%。  一級市場方面,凱龍股份可轉債獲通過,招商公路可轉債發行獲國務院國資委通過;今飛凱達擬發行可轉債。和佳股份終止轉債發行、撤回申請,大千生態轉債批覆有效期已過。
  • 恆大新戰略瞄準降負債 三大舉措「開源節流」
    此戰略的背後邏輯,歸根結底是「開源節流」四個字,「降負債」則是核心目標。許家印宣布恆大全面實施新戰略 高增長保「開源」「開源」是新戰略的基本前提。這就離不開銷售的高增長:過去23年,恆大年銷售額從零起步,激增至逾6000億,據悉,其今年內部銷售目標為8000億,2022年為1萬億。恆大高增長背後的底氣,是龐大優質的土儲和創新的銷售模式。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恆大土儲規模達2.93億平方米,為其銷售規模擴大提供源源不斷的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