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生只憑「一把刀」的時代過去了!-資陽市人民醫院普外一科...

2020-12-24 騰訊網

李濤

人物簡介

李濤,是資陽市人民醫院普外一科主任。西南醫科大學教授、中華醫學會及四川省醫學會會員、資陽市胸外科專委會主任委員、四川省醫促會胸外科專委會委員、四川省醫促會食管疾病專委會委員、資陽市腫瘤質量分中心副主任委員。

從醫多年,李濤熟練掌握胸外科各種開放式手術及胸腔鏡微創外科手術,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食管癌、賁門癌、食道裂孔疝、肺癌、肺部良性包塊(如:錯構瘤、結核球等)、急慢性膿胸、支氣管擴張、氣胸、血胸、縱膈腫瘤、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胸廓畸形(如:雞胸、漏鬥胸)等疾病的治療。已廣泛開展各種胸外科微創手術。

在我們普通人的眼中,外科醫生總是自帶光環,讓人在敬畏中又心生崇拜,在那些曾經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眼中,外科醫生的雙手更是讓他們重獲健康。那麼對於外科醫生而言,他們又是怎樣看待自己的這份工作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資陽市人民醫院普外一科主任李濤的世界。

下午三點鐘左右,小編在資陽市人民醫院的門診處見到了李濤主任,他正在給一位患者看病,在給患者分析了病情之後,還不忘記囑咐患者一些注意事項,面對患者的各種疑問,他也保持著低沉親和的聲線溫言解答。

出生於20世紀七十年代的李濤,從小便對醫學方面產生了莫大的興趣,所以在大學時也選擇了醫學方面的專業。1996年大學畢業後,李濤分配到了資陽市人民醫院(原四三一醫院)從事外科方面的工作,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李濤主動去到當時的災區什邡支援了二十多天,那場危難之中的救援讓他感受頗多,也讓他記憶猶新。

從醫24年以來,李濤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工作著,同時不斷的外出進修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在他所熱愛的胸外科臨床診斷和研究之中,他總是全身心的投入,視事業如生命,視病人如親人,用平凡而普通的事跡詮釋了一名專業的胸外科醫生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天職。

2012年,已經晉升為資陽市普外一科主任的李濤到北京醫院進修學習,也正是那一次的進修學習,讓他見識到了大城市大醫院的醫療技術,在北京醫院,他學到了之前資陽市人民醫院從來沒有開展過的技術——胸腔鏡外科手術

當李濤從北京醫院進修學習完回來時,正好遇見當時科室接收的一名患者,患者體檢時在肺上發現了一個30px的肺結節,李濤看了CT掃描結果之後,懷疑是早期肺癌,便建議他做手術進行切除,這也是李濤第一次獨立採用胸腔鏡輔助進行手術,好在李濤學到的技術過硬,患者也高度配合,手術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後期患者也恢復良好。

李濤說:傳統的開胸手術創傷性大、恢復慢、併發症多,特別是對於年齡較大、肺功能差的患者,還會因為手術耐受性差而失去手術機會。近年來胸腔鏡手術逐漸在我們醫院的胸外科得到了很好的開展,在減少切口創傷方面有了質的飛躍,這項技術也在不斷的改進和優化,其相對於傳統開胸手術具有安全、快捷、損傷小、恢復快的特點,可以說胸腔鏡手術給胸外科患者帶來了實質的益處

據了解,早期肺癌中,I期肺癌5年生存率在70%以上,IA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在95%以上。目前微創胸外科手術是治療肺部小結節、早期肺癌的主要方法,特別是近年來發展的單孔胸腔鏡手術,只要在胸壁上開一個很小的切口,就可以完成肺癌根治術、肺部結節切除術等常規胸腔鏡能完成的手術。

李主任告訴小編,其實,許多肺癌都是可以早點發現早點治療的,但是由於有的患者肺上即使發現了肺結節,身體卻沒有任何症狀和不適,引不起患者的重視。只有當身體出現了不適的症狀時,患者才來到醫院就診,但那時候已經是肺癌中晚期,也已經失去了做外科手術的機會,唯一能做的便只是進行保守治療,對患者的身心也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那麼肺結節要如何預防,如何治療呢?說到這個問題,李主任告訴我:至今肺結節是沒有專門有效預防的方法的,唯一能做的只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據統計,在做胸部CT的45歲以上人群中,肺部結節的出現率大約在20%-30%之間。根據直徑大小,可以將肺部小結節分為3類:直徑1-75px的稱為結節;直徑0.5-25px成為小結節;直徑初次CT檢查發現肺部的結節,80%-90%都是良性病變

如果大於25px或者是長期吸菸,有家族史等的高危人群,由於有一定比例的早期肺癌,最好去綜合性醫院或專科醫院的胸外科就診,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其它的輔助檢查手段,如CT定位下穿刺等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所以肺結節雖然不等於是肺癌,但要高度重視,要早期甄別,以免留下「禍患」。

近期讓李主任印象很深刻的一個患者,是一位50歲的女患者,她於2019年7月份在體檢時通過CT掃描發現了雙肺多髮結節。李主任經過一番診斷,判斷出這幾個肺結節具有腫瘤的特點,由於不能百分之百的判定,還需要後續的觀察,觀察了將近八個月的時間,患者肺部結節實性成分增加,考慮肺癌的可能性大,建議患者手術治療,李主任於3月24日為這位女患者進行了同期行雙肺多髮結節微創切除術,術後病檢示雙肺多源發肺癌,手術之後,患者恢復良好,只是後續還需要定期的複查和3~5年的跟蹤觀察期。

目前,資陽市人民醫院的普外一科(胸外科)在李主任的帶領下和其他醫護人員的努力下,在資陽地區處於領先水平,胸外科手術微創佔比近90%,有時候安嶽、樂至甚至其他地方的患者還會特意來到資陽市人民醫院看病。自從2012年開始,資陽市人民醫院的胸外科方面的手術就在逐年增加,關於肺結節方面的手術就佔到了整個科室手術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對待自己科室的年輕醫生,李主任也是不遺餘力的教導培養他們,做手術時更是手把手的傳授技術,希望他們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去幫助更多的患者。他說:做外科醫生一定要練習,光是看是看不會的,一定要多練習。同時做手術時也要不斷地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地練習,否則就停滯不前了!

最後,李主任對小編說,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患者對於疾病治療後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尤其對於手術造成的生理改變和心理影響也越來越重視。對於肺結節和早期的肺癌,胸腔鏡手術已成為趨勢,外科醫生只憑「一把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END

「資陽,我心中的愛!」

資陽建市20年,資陽市文聯、團市委、資陽大眾網

邀您一起尋找最有力量的聲音

致敬哺育我們的這片古老而神奇的

熱土、充滿希翼與生機的城市

期待你的關注、支持與參與!

相關焦點

  • 湖南醫學會小兒普外專科學組成立 提升我省兒童外科疾病診治水平
    湖南省兒童醫院院長趙衛華,湖南省醫學會普通外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宜雄,湖南省醫學會秘書長朱建華,還有來自省內24家醫療機構、醫學會普外科委員副主任、委員、秘書共30餘名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由湖南省醫學會秘書長朱建華主持,首先湖南省兒童醫院院長趙衛華致辭。
  •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手術步入「機器人時代」
    通過頭部1個綠豆粒大的小孔,精準穿刺腦內血腫……在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正是憑藉華科Sino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精準引導,一臺臺複雜的腦部手術變得更加「輕鬆」。
  • 湘潭醫衛職院附屬醫院普外團隊再創佳績 獲多個專業比賽獎項
    近日,2020年湘南地區普外聯盟學術年會暨第六屆普外聯盟播客秀、湘潭市第四屆普通外科手術視頻比賽在湘潭舉行,來自全省各大醫院的優秀普外醫生共兩百餘人參加。湘潭醫衛職院附屬醫院普外科團隊在比賽中再創佳績,載譽而歸。
  • 平凡醫生,醫路不平凡——記長沙市第三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王弦
    做一名平凡的醫生,做好每一臺平凡的手術,就是他最不平凡的追求。他是長沙市第三醫院普通外科醫師團隊的一員、二十四病室副主任醫師王弦。勤練「內」功:幹好臨床,做好手術王弦的幾位舅舅都是醫生,從小耳濡目染,他便萌生了「長大也要做一名醫生」的想法。
  • 山東德聯醫生集團泌尿外科萊西中心落戶市人民醫院!牢記醫者初心...
    11月27日,山東德聯醫生集團泌尿外科萊西中心揭牌儀式於市人民醫院行政樓215會議室舉行。此舉旨在進一步加強對外開放合作的力度,積極引進醫學專家教授、引進先進的醫療技術、引進成熟的科學管理方法和優秀的經營模式,為萊西市人民醫院醫院創建三級醫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術保障。
  • 做醫生,不但要握一把刀,更要拿得起一支筆
    他就是我國著名的外科專家、瑞金醫院終身教授林言箴,他說,「做醫生,不但要握一把刀,更要拿得起一支筆。」主刀我國第一例臨床肝臟移植手術林言箴長期從事普外科和消化系外科工作,尤其是胃癌外科綜合治療的研究。1977年全國首例原位同種肝移植術前討論會(左起:唐步雲、董方中、傅培彬、林言箴、江石湖)「文武雙全」的外科醫生林言箴是一名典型「文武雙全」的外科醫生,既身材高大、熱愛運動,十幾個小時連續手術絲毫不露倦色,又博聞強識,酷愛讀書,滿滿一牆的書架上除了專業書籍外
  • 在生命禁區舞動刀鋒——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醫生付立旗的故事
    鉛衣下做介入手術汗水溼透手術服,動作精準到零點幾毫米;在血管與神經纏繞中清除腫瘤,術前在腦中反覆演示;隨時備戰,不怕承擔風險,就怕救不回患者在生命禁區舞動刀鋒——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醫生付立旗的故事付立旗一直珍藏的禮物。
  • 青島市市立醫院80人榮獲青島市五一勞動獎章
    青島市市立醫院80人獲此殊榮。>秦   賢東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張   月東院重症醫學科護師李永春副院長、主任醫師辛永寧本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主任醫師郝月琴東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一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楊   傑團委書記、本部外科黨總支書記張明泳東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一科副主任醫師
  • 華西小兒外科成立60周年!在兒科醫生緊缺時代,華西如何培育青年醫生?
    這就引起了青年胡廷澤的興趣,他開始認識到,小兒外科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領域。 一年後,胡廷澤教授學成歸來,華西醫院給了15張病床,於是誕生了西南地區最早的小兒外科,把小兒心胸、小兒普外、新生兒、小兒矯形一共5個學科撐起來。
  • 熱血外科 | Dr.Liu聊科普之「乳房疼痛症?乳腺增生症?兩者要分清!」
    大家好我是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普外一科的一名醫生大家可以叫我「熱血外科 Dr.Liu」畢恩旭普外一科主任,濱州醫學院副教授山東省醫師協會疝與腹壁外科學會委員、山東醫院研究型學會疝與腹壁外科委員、綜合介入學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光動力分會委員、山東省乳腺腫瘤專家委員會專委
  • 熱血外科 | Dr.Liu聊科普之「萎縮性胃炎」
    原創 劉登強 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大家好我是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普外一科的一名醫生大家可以叫我「熱血外科 Dr.Liu」今天讓我們繼續聊科普吧工作中科室骨幹力量畢恩旭普外一科主任,濱州醫學院副教授山東省醫師協會疝與腹壁外科學會委員、山東醫院研究型學會疝與腹壁外科委員、綜合介入學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光動力分會委員、山東省乳腺腫瘤專家委員會專委、中華醫學會青島市乳腺學會委員、抗癌協會乳腺學會委員、青島市疝與腹壁外科學組委員,抗癌協會大腸癌協會常務委員
  • 男子被長鋼管貫通身體,五蓮縣人民醫院啟動綠色通道挽救生命
    7月7日,五蓮縣人民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位危急重度創傷患者,患者的身體被一根長超過1米、直徑2釐米的鋼管貫通,鋼管由會陰部刺入,從左側胸部穿出。縣人民醫院立即啟動創傷中心綠色通道,經過緊急手術搶救,專家成功將鋼管從患者體內取出。目前,該患者生命體徵平穩,脫離生命危險。
  • 助力規範化服務 成都八大處醫院整形美容學科共建落地資陽
    封面新聞記者簡婷婷為推進整形外科行業穩步規範發展,助力西南地區整形醫療水平的提升,6月29日,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西南中心——成都八大處醫療美容醫院(以下簡稱:成都八大處)與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整形美容學科共建授牌儀式在資陽舉行。
  • 兒科醫生:許秉澤跳槽,童馨普外亂成一鍋粥,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甚至連老護士曾媽都曾經感嘆:「老許一走,整個普外都亂了套了」。看到這裡我不禁感慨:是不是所有人都只有在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呢?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嗎?許秉澤在童馨普外兢兢業業15年了,大家不願意接的、又苦又累的工作全都交給他,而升職加薪的時候卻永遠沒他的份,就連停車場的保安都歧視他。
  • 南召縣人民醫院外科系統各科室全部搬遷入駐新建外科大樓
    多名醫護人員被送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南陽市中心醫院、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進修學習,具有豐富的臨床急救經驗。急診科設有院前急救(120),急診門診,搶救室,留觀病房,急診ICU。2樓 輸血科、急診ICU、外科綜合ICU南召縣人民醫院輸血科自2020年5月遷入外科大樓2樓東北角。新址按我省輸血科標準化建設分區合理,內設配血室,發血室、儲血室、血液處置室,治療室、輸血諮詢診室、資料室等功能間,環境寬敞舒適, 配套設施完善。
  • 追憶大師l微創時代外科醫生的成長與挑戰——黃志強
    不論你是否在意,我們已進入了一個微創外科的時代。「迷你」外科似一場春雨,已浸潤到外科學的各個領域。以腹部外科為代表的外科學,走過了20世紀的輝煌時期,而今已到達了一個轉折點。老一代的外科學家已感受到 「無可奈何花落去」。他們感到換了一個時代,普通外科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年輕的外科醫生正在摩拳擦掌,懷著滿腔的激情去填補這個轉型期的空白。
  • 高血壓外科醫生蔣紹博
    2013年,蔣紹博出版國內第一本《微創高血壓外科》學術專著,標誌著他從一名泌尿外科醫生向高血壓外科醫生的轉變;  近年來,「讓醫生和公眾知道外科手術能治療高血壓疾病,讓更多的高血壓患者,儘早查明病因,告別藥物治療!」
  • 巴掌大的超早產寶寶突發「腸穿孔」 深圳醫生「繡花式縫合」救命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深兒醫/文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李博 通訊員 深兒醫/圖 一名在媽媽肚子裡只「住」了6個月的極早產兒,出生時體重僅56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