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車企、主機廠、供應商各懷「鬼」胎,誰主自動駕駛沉浮?

2021-01-11 OFweek維科網

自動駕駛的量產前夜,這個行業無比熱鬧。

在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等新四化的浪潮之下,由汽車智能網聯化和自動駕駛帶來的技術革命一級跨級融合的屬性,讓主機廠大力投入的同時助推了傳統汽車供應商的升級,也讓越來越多的IT、通訊等行業的企業大舉進入,轉型是大勢所趨。

在剛過去的2019年上海車展上,在眾多跨界參展的知名企業當中,華為首次參展成為了備受關注的焦點。「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華為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現場公布了華為的汽車戰略。

而對於其它供應商而言,博世、安波福、大陸、法雷奧等知名國際零部件企業,也帶來了最新的能夠幫助主機廠助推自動駕駛革命的新技術。目前,大部分主機廠都已推出搭載L2級輔助駕駛功能和技術的量產車型,並且開始向L3級車型推進,其中供應商的幫助是其加快智能化進程的關鍵環節。

從各供應商推出的產品和技術可以發現,L2級別輔助駕駛是目前的推進重點,L3級別自動駕駛落地量產常被提及,由於L4/L5級的高級別自動駕駛離我們還有比較遠的距離,較少被提到。供應商們更加注重將最新的技術搭載在量產車上,通過為主機廠賦能來快速實現商業化,獲得盈利。

參考早些時間進入汽車領域的百度、阿里、騰訊,都在汽車行業不斷深耕,構建了一個複雜的生態體系。在外界看來,華為想要在智能汽車構建一個新的生態圈。

華為在汽車領域主要做解決以下四個方面的事情:連接:提供4G、5G的通信模塊;計算平臺:計算大腦,用於自動駕駛、模擬仿真等;華為雲,提供名為八爪魚的自動駕駛訓練平臺;智能終端生態和車結合:實現人車家全場景智能生活,主要是將華為手機與汽車生態打通。

華為要進入汽車行業,不造車,不與主機廠競爭,只做主機廠的供應商,不與現有汽車供應商競爭,只專注於增量業務。華為的汽車業務實際上和 BAT 也沒有太多重疊,前者主攻硬體,後者主攻軟體、服務。

可以看到,邁向智能化的過程中,汽車將不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5G時代的到來,以及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讓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和通信企業加入智能汽車這個新的戰場。在整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還沒有發展成熟之前,相互聯合、先把技術做好是大家的共識。

不過,在表面合作的背後,主機廠、一級供應商和跨界的ICT企業等各方在穩固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默默學習合作夥伴更多的核心競爭力。車企也不願只依靠某一家ICT企業來實現所有的智能化技術,而是衡量不同企業在不同的核心領域的優劣勢來選擇合作夥伴。

不過,對目前正處於量產前夜的自動駕駛行業來看,輔助駕駛的商業化落地是關鍵,從L2到L3漸進式的發展已成為主流。在輔助駕駛的供應鏈條中,一級供應商和ICT企業,已經開始尋求與車企更加深入且複雜的合作模式。

自動駕駛產業鏈目前仍處於轉型的動態之中,對於誰能最終掌握話語主導權的討論,顯得尚有些為時過早。

相關焦點

  • 被誇大的自動駕駛背後,是各大車企的明爭暗鬥_易車網
    自動駕駛作為未來人類出行始終會觸及到的領域,一直是各大主機廠商和車企打一手差異化競爭的好牌,和此前標榜運動操控的時代不同,現代車企的目光反而是把自家的自動駕駛技術擺在了首要發展的C位,先別管達到什麼等級,如果在現在的新車發布會上宣布自家車型不支持自動駕駛,肯定會被帶上技術落後的帽子。
  • 自動駕駛商業化「進入」關鍵期,如何找準方向與市場?
    部分已經搶先完成從L1 到L3級迭代;部分有實力的車企已經跨越式進入L4級別自動駕駛領域,在時下車路協同的風口中,實現自動駕駛示範運營,或布局未來出行領域。 畢竟對主機廠來說,面向C端的私家車與面向B端的出行服務均是實現自動駕駛的重要路徑。 另一方面,自動駕駛商業化進入了量產關鍵年。
  • 布局車聯網/自動駕駛,看看安大略省是怎麼做的
    而這個試點性項目推出的意義在於,它能夠強化安大略省在車聯網及智能汽車研發上的戰略優勢,同時藉助成熟的汽車工業背景及優質的教育資源,有利於將自動駕駛汽車迅速推向市場。此外,安大略省政府同時承諾將為安大略卓越中心主導的「智能聯網/自動駕駛汽車項目(Connected Vehicle/Automated Vehicle Program,簡稱CVAV)」額外提供50萬加元的資金支持。整個CVAV項目旨在通過聯合學術機構和主機廠、供應商的力量,鼓勵並推動交通產業的創新。所以,我們先來聊聊CVAV這個項目好了。
  • 年中盤點:各大車企L3自動駕駛最新進展,誰是周芷若誰是黃杉女?
    很顯然,自動駕駛這股風颳進中國汽車市場後已經成功"出圈",成為各大車企競相追逐的首要目標,逐步有發展成龍捲風的勢頭。但既然稱之為龍捲風,那必然也有不好攻克之處,目前橫在各大車企面前的第一道溝壑就是"L3級的自動駕駛"。
  • 智能駕駛未玩夠百度親自下場造車?
    另外,時代財經亦求證吉利、一汽方面,截至發稿,上述車企暫未回應。對此,業界普遍認為百度造車有其可行性。12月16日,一名在傳統汽車集團從事戰略研究的人士向時代財經指出,對於目前跨界巨頭,造車並不難,難在戰略選擇,「數據和用戶方面,網際網路企業比主機廠更佔優勢,想造車並不很難,關鍵還是看戰略選擇,換言之,就是實現當前利益最大化,是否必須進入造車這個重資產高風險環節,或者如何選代工夥伴的問題」。百度造車早有試水事實上,在合作跨界造車業務上,百度已早有試水。
  • 禾多科技推自動駕駛高精定位和驗證平臺
    目前,業內已經有諸多主機廠將自動駕駛產品市場化提上了日程,但在走向真正市場化的之前還需要解決性價比更高的定位解決方案和自動駕駛系統安全認證兩個痛點。禾多科技選在這個節點上推出這兩項服務,也正是看中了市場的需求。
  • 四維圖新程鵬:自動駕駛黎明將至
    程鵬稱,這一方面是由於一季度很多車企停產,以及對行業預判悲觀,導致下半年晶片等產品供不應求所致。 財報顯示,四維圖新主營業務大致可以分為兩大塊,一塊是地圖導航、位置大數據服務組成的傳統業務,另一塊是以車聯網、晶片、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為核心的新興業務。
  • 甲小姐對話單記章:自動駕駛的中國芯|甲子光年
    單看自動駕駛一項指標,也發生了鮮明變化。特斯拉量產的一騎紅塵,讓自動駕駛過去幾年紛紛擾擾的路徑之爭不再是行業核心議題,核心議題變成:一切車廠追趕特斯拉。主流車廠無一例外正在「特斯拉化」:紛紛發布具有L3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型,並將於2022-2023年實現大規模量產。
  • L3自動駕駛量產前夜,雷射雷達成智能汽車標配
    據汽車之心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已確定的雷射雷達前裝量產訂單總額已經超過 200 億人民幣,而這些主機廠未來能撬動的量產規模將達到百萬甚至千萬輛級別。如此大規模的市場,為雷射雷達企業們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自動駕駛註定改變全球交通出行體系,而雷射雷達將是這場變革中的「核武器」之一。
  • 紛紛發布L4、L5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車企頻發自動駕駛「高射炮」
    ►車企量產時間大比拼  今年下半年以來,不少車企都陸續透露了L4自動駕駛車型量產時間。  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古惠南指出,高精地圖的率先應用,標誌著廣汽新能源已經進入了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的融合發展階段。廣汽新能源將基於5G技術車載應用的優勢,爭取在2022年推出L4自動駕駛車型,並有望讓中國車企在全球自動駕駛領域實現又一次引領。  造車新勢力因與網際網路科技的深度融合而受到廣泛關注,在高級別自動駕駛車型量產上也紛紛給出時間表。
  • SONY的自動駕駛汽車Vision-S
    Vision-S:SONY自動駕駛電動車SONY在CES展前記者會上開著一臺長的有點像是保時捷Taycan和Lucid Air混合體的自動駕駛電動車出場。的確現在自動駕駛的關鍵不在於車輛本身,而在於系統整合與鏡頭與雷達兼得偵測與配合。如果從這角度來看,做光學起家的SONY要打造一臺高感度的鏡頭自然不會是多難的事。同時他們也把電玩中體感偵測的概念融入到車內。內置鏡頭可以偵測駕駛眼神甚至是手部位置,來判斷駕駛是否疲勞,提出相對應的方案。
  • 何必造車?華為可以inside每一輛車
    這些零部件品牌擁有悠久歷史和高品質、高性能口碑,符合要素品牌特徵,主機廠也樂得將此作為產品亮點之一直觀地呈現給消費者,成為整車的加分項。 這些現象揭示出主機廠和供應商的關係在發生微妙變化:優秀的供應商品牌可以為主機廠帶來價值增量,當主機廠意識到這種提升價值的方式,很可能對供應商品牌露出持越來越開放的心態。
  • 「無人駕駛」:4D成像毫米波雷達將掀起「革命」?蘋果自動駕駛汽車...
    (第345期)文丨高工汽車主機廠ADAS研發人員汽車無人駕駛領域重點事件共計8條 建議閱讀 2分鐘2020年,行易道在前裝乘用車AEB領域,經過和國際一流毫米波雷達供應商的競爭,成功獲取了亞洲某車企的ADAS系統雷達供應商的資格。這次破冰,意味著在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中國毫米波雷達公司的研發實力和測試驗證能力,獲得國際同行的認可。
  • 超19家主機廠都在用 聊聊廣州車展上的「電子味」——驍龍
    截至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19家主流的主機廠搭載了這套驍龍820A平臺,自主品牌有比亞迪、威馬、理想、吉利以及廣汽等等,而合資/進口車企則有奧迪、捷豹路虎以及本田等等。在今年8月份,高通已經和Veoneer在ADAS/AD領域展開了合作,雙方將會基於Snapdragon Ride平臺以及Veoner下一代感知與駕駛策略軟體棧推出專門面向Tier 1以及主機廠的開放式平臺,這套平臺在今年上半年交付汽車製造商和一級供應商進行前期開發,預計搭載 Snapdragon Ride 的汽車將於 2023 年投入生產。
  • 2020,自動駕駛下「雲端」
    在這個堆錢的賽道,不為錢發愁的僅有兩個陣營:網際網路巨頭、車企。他們無需考慮盈利,並且有充足的資金進行技術上的嘗試。「過去自動駕駛公司都是獨立的,2016年開始,國內公司在海外跟車廠結盟,2018年以後車廠之間也會結盟,所以變成了幾個聯盟相互競爭,推行自動駕駛落地,這肯定不是一個創業公司單打獨鬥的方向。」
  • 海姆達爾亮劍,彩虹無線助力主機廠數位化轉型
    2018、2019這兩年時間,車企持續面對核心業務利潤下滑,品牌價值弱化的壓力,但同時,大數據、雲計算、5G、自動駕駛、區塊鏈等數位技術正在飛速進入汽車產業,也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彩虹無線作為前裝車聯網大數據領域的領軍者,自主研發行業首個大數據應用平臺級產品「海姆達爾」,以數據助推主機廠數位化轉型,以數位化催生汽車產業新業態。海姆達爾從何而來?
  • 車圈圈丨自動駕駛發展調查:產業化還需技術「破冰」
    事實上,儘管被稱為自動駕駛「計程車」,但包括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在內,現有的自動駕駛計程車並不能像普通計程車一樣「招手即停,隨上隨下」,更多情況下是「人找車」或是「安全員找人」,而非「車找人」。另外記者還觀察發現,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還必須停車到位才能開始後續行程。
  • 【車雲報告】雷射雷達與自動駕駛,最佳CP初養成
    據Lux Research報告,到2030年,雷射雷達將在自動駕駛領域收穫近億美元的商業機會。並且按照車企從ADAS向全自動駕駛過渡的商用化計劃,雷射雷達已經開始在車輛局部發揮特長。用於自動駕駛的傳感器中,專業人士對雷射雷達的評價是「必不可少」。從最早的谷歌豆莢車到層出不窮的車企測試案例,雷射雷達已經逐漸發展為標配。
  • 對話樓天城|小馬智行眼中的自動駕駛仰望與現實
    在疫情期間,小馬智行在加州爾灣市和弗裡蒙特市進行自動駕駛的貨物運輸。在與主機廠合作上,目前小馬智行和三個主機廠豐田、廣汽、現代達成了深度合作。然而,在自動駕駛逐步走向產品化的階段,這些信息的披露並不能完全滿足外界的期待。
  • 中美「芯」戰場,自動駕駛新十年血戰揭幕
    更難令人相信的是,這套晶片也是車企自研的,甚至其目的是減少,而不是增加你的駕駛感受。21 世紀進入新十年,有意思的是,自動駕駛行業也將進入全新階段。從 2009 年 1 月 27 日,谷歌 X 實驗室自動駕駛課題正式立項算起,到 2019 年 4 月 22 日特斯拉發布自研 FSD 晶片,恰好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