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誇大的自動駕駛背後,是各大車企的明爭暗鬥_易車網

2020-12-24 易車網


自動駕駛作為未來人類出行始終會觸及到的領域,一直是各大主機廠商和車企打一手差異化競爭的好牌,和此前標榜運動操控的時代不同,現代車企的目光反而是把自家的自動駕駛技術擺在了首要發展的C位,先別管達到什麼等級,如果在現在的新車發布會上宣布自家車型不支持自動駕駛,肯定會被帶上技術落後的帽子。



可是縱觀整個行業,L0~L2是基礎,而搭載L2級別自動駕駛的車輛價格已經下放到了10萬級別,再往上走,L2+甚至L3級別開始嶄露頭角,包括奧迪A8L、長安UNI-T、廣汽埃安LX以及不久前發布的全新一代奔馳S級都宣稱自己可以達到L3級別自動駕駛。如果說2018年~2019年是ADAS系統的風口,那2020年就是自動駕駛落地的本命年。



自動駕駛成為新勢力「標配」?


先不管各大汽車廠商說的話是真是假,反正既然我說了,就說明我能做到,不過就是使用條件各家有各家的限用標準而已,其中還夾雜著法規、技術、倫理道德等客觀存在的問題,一面是廠家想打差異化,一面是國家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來衡量自動駕駛的界限究竟在哪,所以就形成了一種特別尷尬的局面,按照國內法規,在國內,超過L3級別的自動駕駛是不允許上路的,所以國內很多造車新勢力為了增加品牌噱頭,在造車新勢力圈子中發布的新車幾乎是人均L3。



以特斯拉為例,特斯拉CEO馬斯克就在2020年人工智慧大會上發布豪言壯志:我們要在今年內發布L5級別的自動駕駛。作為電動車圈的領軍人物,馬斯克註定是個自帶流量的男人,這就形成了一種領頭羊效應:一個以特斯拉為首的各大車企,正在用誇大的自動駕駛標語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混淆大眾對於自動駕駛概念的理解,花了不少錢沒享受到該有的服務是其次,在路上因為自動駕駛丟了小命才是重點。



凱迪拉克:誠實做人從我做起


近日,凱迪拉克修改了旗下品牌凱迪拉克 Super Cruise 輔助駕駛系統的相關宣傳語,修改前的內容是:「凱迪拉克超級巡航——體驗自動駕駛」,修改之後則改為了:凱迪拉克超級巡航——駕駛的未來。



雖然只改動了幾個字,但整體的意思完全變了,凱迪拉克很好的將體驗自動駕駛這種肯定句改成了未來趨勢的委婉說辭。對此,凱迪拉克的一名發言人表示:這次失誤是無心之失,有問題的廣告是錯誤發布的,已經被刪除。同時,他再次強調,凱迪拉克的超級巡航是一個司機輔助功能。



而經過不少專業測評人員的真實測評後得出結論,目前搭載在凱迪拉克旗艦轎車CT6車身的這套Super Cruise 輔助駕駛系統整體能實現的也就是L2+級別的自動駕駛,這套系統主要有兩個依賴的關鍵點,一是駕駛員監測系統二是高精地圖的加持。在以上條件的支持下,搭載該系統的車輛能夠在特定的高速公路上實現脫手駕駛。



與特斯拉的Autopilot 自動輔助駕駛相比,凱迪拉克的Super Cruise 系統僅僅是多出了一個駕駛員狀態監測,而特斯拉將自己的駕駛員監測集成在了方向盤上,用戶在開啟輔助駕駛時需要時刻手扶方向盤以便及時接管車輛。



但值得肯定的是,通用是目前第一個主動修改其宣傳標語,同時還強調Super Cruise 系統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的車企,相比之下,還有很多車企是被監管部門約談或者接受行政處罰之後才做出相應改變,而反觀特斯拉的做法,用詞就顯得過於激進,而且是最早宣布自駕車輛可以實現自動駕駛的車企之一,很多年前就宣稱可以通過自身的硬體算法和車身搭載的攝像頭,實現不需要司機的自動駕駛。



直到2016年,一輛開啟自動駕駛功能的Model S在高速行駛中徑直撞向了一臺白色大貨車,導致整個車頂被削平,車主肯定是沒了,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起自動駕駛致死案件,在隨後的事故調查中,特斯拉表示,ModelS先是將前方的白色貨車誤認為是一朵白雲,然後又因為貨車表面很平整將其判斷為鋪在地面的路牌,最終導致悲劇發生。隨後,特斯拉對此發布聲明,承認了當時的車機系統對於白色物體的判斷容易出現誤差,為此修改了自動駕駛功能開啟的條件,司機必須時刻手扶方向盤並檢測路面情況,準備時刻接管車輛。



很明顯,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有悖於我們理解的自動駕駛,在官方多次公開宣傳全自動駕駛系統後,有不少消費者在類似催眠一般的洗腦下,選擇了過度依賴車輛,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於是,在2018年,特斯拉在其官方網站上撤下了特斯拉引以為傲的自動駕駛標語,對此,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回覆:「這個選項給客戶造成了很大的混淆,無法保證駕駛員處於中心位置,我們決定暫時將這個詞從菜單中刪除」。



沒有統一的市場中,大家都一樣


事實上,目前整個市場中已經量產的車型中,99%的車型在SAE標準下的自動駕駛都屬於L2~L3之間,雖然不少廠家都開始為自家的L3級別自動駕駛造勢,但宣傳用詞放到實際中往往就是生死的差距,就像這幾天挺火的新聞,百度宣布推出APollo Lite L4級別自動駕駛系統,採用了全視覺方案,一共整合10路攝像頭,最大探測距離240米,現實嗎?經過時間的檢驗才知道,但就目前而言,沒有雷射雷達前提下的自動駕駛就是一個非常大的短板。



在這樣一場汽車行業百年變革中,監管部門一方面起一個引導發展的作用,另一方面,監管部門需要對各大汽車廠商起一個約束作用。特別是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混亂發展期後,自動駕駛行業更需要監管的入場,保證自動駕駛行業有序的發展。


前不久,德國、韓國對特斯拉發出禁令,禁止特斯拉在這兩國使用誇大的自動駕駛宣傳語,這一目的就是為了規範企業的相關宣傳用語。今年3月,中國發布了國內首個《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明確了各等級的明確含義,為各大主機廠提供了一個有據可查的評級標準。



而在本周,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一份報告稱,缺乏對技術有完全認知能力的監管機構需要儘快從目前對「安全」沒有明確定義的混沌狀態,轉向務實可行的有序階段。報告的主要建議是,開發基於場景的功能安全評估,以反映眼下自動駕駛技術在特定環境中將面臨的挑戰,並以場景庫為基礎來設置安全基準。


總的來說




只有在監管部門強力介入之下,「規範」二字才不會是泛泛之談

監管強勢入場的同時,消費者的基礎教育也需要跟上,其實特斯拉頻繁的玩這種文字遊戲,本質上就是欺負普通消費者「不懂」,「即沒有相關的知識儲備,也很少有相關信息來源」。針對這個問題,一方面可以選擇大範圍的科普,另一方面,則需要建立一個權威公正的測試平臺,用數據直觀的體現汽車的智能化程度。


相關焦點

  • 年中盤點:各大車企L3自動駕駛最新進展,誰是周芷若誰是黃杉女?
    很顯然,自動駕駛這股風颳進中國汽車市場後已經成功"出圈",成為各大車企競相追逐的首要目標,逐步有發展成龍捲風的勢頭。但既然稱之為龍捲風,那必然也有不好攻克之處,目前橫在各大車企面前的第一道溝壑就是"L3級的自動駕駛"。
  • 風潮之下,百度自動駕駛的野心擴張_易車網
    從2017年百度正式成立了「Apollo(阿波羅)」自動駕駛子公司算起,在眾多合作的車企之中(與吉利、大眾、豐田和福特等均有合作),百度似乎格外鍾情於威馬,不僅向其投資10億元,隨著百度股價持續上漲,背後資本的聲量也越來越大,甚至有行業分析師提出,「如果特斯拉是電動汽車的標杆效應,英偉達是晶片市場的刺激,那在自動駕駛領域,百度將會充當起刺激中國市場從晶片、數據、算法、解決方案全路徑系統上的主力軍,在目前正向前進的道路上,百度參與造車,既是時代的契機,也是當下行業的任命。」
  • 跨界車企、主機廠、供應商各懷「鬼」胎,誰主自動駕駛沉浮?
    自動駕駛的量產前夜,這個行業無比熱鬧。在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等新四化的浪潮之下,由汽車智能網聯化和自動駕駛帶來的技術革命一級跨級融合的屬性,讓主機廠大力投入的同時助推了傳統汽車供應商的升級,也讓越來越多的IT、通訊等行業的企業大舉進入,轉型是大勢所趨。
  • 「L3自動駕駛量產」背後的文字遊戲與真相
    有行業人士評論,L3 自動駕駛的標準認定應該由專業評測機構給出認定,不能由單一車企口頭宣示。L3 自動駕駛是藍海嗎?雖然L3 自動駕駛能夠解放雙手、雙腳和雙眼,但這只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實際上,L3 自動駕駛需要駕駛員和汽車共同擔責,這也是法律責任最為模糊的階段。
  • 紛紛發布L4、L5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車企頻發自動駕駛「高射炮」
    ►車企量產時間大比拼  今年下半年以來,不少車企都陸續透露了L4自動駕駛車型量產時間。廣汽新能源將基於5G技術車載應用的優勢,爭取在2022年推出L4自動駕駛車型,並有望讓中國車企在全球自動駕駛領域實現又一次引領。  造車新勢力因與網際網路科技的深度融合而受到廣泛關注,在高級別自動駕駛車型量產上也紛紛給出時間表。威馬汽車在「2020百度世界大會」上,發布了其與百度共同開發的AVP自主泊車技術,並亮相了首款搭載AVP自主泊車技術的全新量產車型。
  • 國內首起特斯拉致死事故,「自動駕駛」成罪魁禍首,這項技術還值得信奈嗎?
    現如今新能源汽車已走進人們生活,不再是難以觸碰;而自動駕駛汽車究竟還要多久能走到我們身邊?從現階段各大車企、網際網路公司、研究機構、通訊公司、科技巨頭等取得的進展與突破,以及各國多項支持政策來看,自動駕駛汽車正慢慢的走出實驗室,真正走進我們的生活當中。
  • 自動駕駛成噱頭:賣車的不信買車的信了
    無人駕駛,仍難離「人」「無人駕駛現在更多的只是科技企業的噱頭罷了。」說起近日在東莞發生的「無人駕駛計程車」事故問題,曾經在一家科技創企任自動駕駛測試車輛安全員的馬濱(化名)笑了起來。他告訴懂懂筆記,那則事故的新聞圖片中所謂「無人駕駛計程車」,其實並未配備複雜的傳感設備。
  • 自動駕駛商業化「進入」關鍵期,如何找準方向與市場?
    部分已經搶先完成從L1 到L3級迭代;部分有實力的車企已經跨越式進入L4級別自動駕駛領域,在時下車路協同的風口中,實現自動駕駛示範運營,或布局未來出行領域。 畢竟對主機廠來說,面向C端的私家車與面向B端的出行服務均是實現自動駕駛的重要路徑。 另一方面,自動駕駛商業化進入了量產關鍵年。
  • 2020,自動駕駛下「雲端」
    最新的消息是,蔚來內部已經開始了L4級自動駕駛及時的研發,由高管任少卿負責,目前處於團隊組建、數據採集階段,前者直接向李斌匯報。作為國內新能源電車的領軍企業,蔚來代表自動駕駛的一個方向——即和傳統車企的循序漸進不同,其跨過自動駕駛的L2、L3,直接進軍L4、L5。
  • 80後海歸黃霽:推動自動駕駛專用車輛國內落地,解放高風險工種
    10年時間,從自動駕駛系統構架開發到技術項目管理,黃霽對這個行業有了深厚的感情和了解。 「引進國外傳統車企的先進技術,以智能專用車輛的定製開發方向切入,來推動國內無人駕駛技術落地」,2018年,放棄國外高薪工作,與志同道合的「成電校友」回到家鄉創業,黃霽想重頭開始開啟新的挑戰。
  • 飛機自動駕駛的時候,機長在做什麼?
    然而,最讓我錯愕的,莫過於關於自動駕駛的迷思與誇大不實的傳言:以為現代飛機是由電腦操控,飛行員在場只不過是當做緊要關頭時的備胎。我們都聽說過,在不遠的將來,飛行員會完全遭到淘汰。作為業內人士,我們有時也會由衷讚嘆高科技工具,甚至在對外行人解釋複雜操作步驟時,簡化內容,最後描繪出一幅把飛行實際情況給扭曲的誇大畫面,同時貶低了這個職業的價值。但事實上,高科技駕駛艙設備基本上是輔助工具,就像高科技醫療設備輔助外科醫生一樣。
  • b級車推薦:從第十代索納塔看自動駕駛技術,從厚積薄發到變軌超車
    自動駕駛是未來發展大勢所趨,各大車企都不斷探索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現代汽車早已在此領域展開深入研究,推動走向未來移動出行時代。2017年現代汽車便發布了Mobility戰略,2018年初的平昌冬奧會上,5輛現代Nexo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成功展示了Level 4級自動駕駛技術——以100-110km/h的速度從首爾開到平昌,行程總計188公裡,途徑高速公路、城市交通、收費站、隧道、環路,成功避開旅遊巴士及街邊觀望的行人。這次展示,使現代汽車集團的自動駕駛技術受到世界矚目。
  • 深評丨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業務,快閉環了
    但,百度股價異動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呢?在筆者看來,目前網際網路企業處於較為敏感的時期,而百度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舉措讓人看到了自動駕駛技術實現商業化突破的一些預期。 2017年,百度發布了一項名為「Apollo(阿波羅)」的計劃,意在利用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優勢,提供一個開放、完整、安全的自動駕駛領域的軟體平臺。
  • 【車雲報告】雷射雷達與自動駕駛,最佳CP初養成
    據Lux Research報告,到2030年,雷射雷達將在自動駕駛領域收穫近億美元的商業機會。並且按照車企從ADAS向全自動駕駛過渡的商用化計劃,雷射雷達已經開始在車輛局部發揮特長。用於自動駕駛的傳感器中,專業人士對雷射雷達的評價是「必不可少」。從最早的谷歌豆莢車到層出不窮的車企測試案例,雷射雷達已經逐漸發展為標配。
  • 自動駕駛開發者利器:華為雲自動駕駛雲服務Octopus亮相上海車展
    自動駕駛開發者利器:華為雲自動駕駛雲服務Octopus亮相上海車展    4 月 16 日- 25 日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期間,華為雲自動駕駛雲服務Octopus(八爪魚)首次亮相。
  • 從中美日政策風向標,讀取自動駕駛發展進度條
    在這一轉折之年,自動駕駛產業正在褪去表面的喧囂,預期變得更加理性,技術也在逐步成熟。低谷之後,也許就將是一段向上的爬坡期。自動駕駛產業落地背後,離不開各國道路交通相關政策法規的適時出臺和助推。日本不僅做好了自動駕駛的頂層規劃,而且由於將2020奧運會視為展示日本技術領先性的重要契機,日本政府從立法到政策上為自動駕駛產業的商用鋪平了道路,這讓日本傳統車企也紛紛加快了L3-L4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產進度。
  • 自動駕駛七年爭奪戰:燒錢、聯盟、難落地
    蔚來推出MOP領航輔助系統,截圖自蔚來官微除此之外,華為、阿里等巨頭和一汽、長城等老牌車企也均已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取得進展,一時間一場關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爭奪戰越加激烈,誰都想先站上高地,畢竟在業內看來,該技術已成為未來汽車生態中的關鍵一環。雖然硝煙四起,但並不各自為營。巨頭們還沒開始造車,而車企們也缺乏技術和數據,所以只能進行「結盟」。
  • 再見2020|自動駕駛追逐者的進與退
    2020年,自動駕駛持續釋放著其魅力,吸引大批玩家的關注和加入。據企查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去年國內共計新增816家自動駕駛領域相關企業,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內新增自動駕駛的相關企業達379家,整體規模再度擴大。但另一方面,去年新玩家雖然仍在密集湧入自動駕駛賽道,增速相較於前兩年卻有所放緩。
  • 福特汽車宣布成立福特自動駕駛汽車子公司,傳統車企似乎找到了自動駕駛博弈的秘籍
    而這之前, 谷歌自動駕駛項目獨立成子公司Waymo,通用自動駕駛子公司GM Cruise獨立上市,大公司孵化小公司來應對自動駕駛的時代博弈正成為一種趨勢。2018年7月25日,福特汽車公司宣布成立福特自動駕駛汽車子公司(Ford AV LLC),新公司將利用市場機會,加快公司自動駕駛汽車業務的發展。同時福特也宣布了一系列組織架構調整,旨在提升業務運營效率並推動盈利增長。
  • 四維圖新程鵬:自動駕駛黎明將至
    程鵬稱,這一方面是由於一季度很多車企停產,以及對行業預判悲觀,導致下半年晶片等產品供不應求所致。 財報顯示,四維圖新主營業務大致可以分為兩大塊,一塊是地圖導航、位置大數據服務組成的傳統業務,另一塊是以車聯網、晶片、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為核心的新興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