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主百病,更可養生延年

2021-02-07 中醫思維十

點擊上方藍色字中醫思維十可快速關注



《爾雅》謂艾為冰臺,李時珍《本草綱目》引晉張華《博物志》云:「削冰令圓,舉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則得火,故名冰臺。」可見冰臺一次鐫刻著冰艾取火施灸的古老信息,提示艾灸治病,由來已久。

 

艾灸除治病外,千百年還被用於養生延年,稱作「保健灸」或者「長壽灸「古人很早就發現了艾灸的保健作用。早在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陰陽十一脈灸經》中就提出」灸則強食產肉「表明灸法能增強食慾,生長肌肉,使身體強壯。常用保健防衰穴位。

 


保健灸

 

艾灸保健防衰的常用穴位,主要分布在任脈腹部、足陽明經小腿部以及背腰部膀胱經穴。

 

艾灸的保健防衰老選穴有相對的特異性,艾灸防衰老的古代文獻中,以任脈的神闕、關元、氣海,督脈的命門、大椎,膀胱經的膏肓、腎俞、志室,胃經的足三裡最為常用。

 

特別是氣海、關元、膏肓、足三裡四穴,俗稱人身四大強壯穴。

 

關元、氣海、神闕位於下腹部,是人身原氣所居之處。原氣者,五臟六腑之根,十二經脈之本也,故灸以上三穴能補原氣、益下焦、壯腎陽、填精髓。

 

正如《針灸資生經》記載:「舊傳有人年老兩顏如童子者,益每歲以鼠糞灸臍中一壯故也。「

 

竇材推崇關元穴的歌訣說:「一年辛苦唯三百,灸取關元功力多,健體輕身無病患,彭祖壽算更何如「(註:據《國語和《史記》記載,彭祖確有其人,以長壽著稱。晉代醫學家葛洪撰寫的《神仙傳》特別為彭祖立傳。書中所說的彭祖在殷末時已活過七百歲不老)。

 


 命門

 

命門、腎俞、志室三穴同平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腎俞者,腎之精氣輸注於腰部的腧穴也。命門位於兩腎之間。志室與腎俞同水平。三穴都能補腎壯陽、強筋壯骨。


命門穴,為人體的長壽大穴。明代醫家張景嶽《類經圖翼》中云:「凡用灸者,所以散寒邪,除陰毒,開鬱破滯,助氣回陽,火力若到,功非淺顯。主治腎乎虛腰痛,赤白帶下,男子遺精耳鳴,手足冷痺攣疝,驚恐頭眩,頭痛如破,身熱如火,骨蒸汗不出,痃瘧瘼疚,裡急腹痛等。」


明代醫家趙獻可在《醫貫》中認為,命門為人身之大主。強調了命門在人體生命活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人的發育過程,先有命門,而後生成五臟六腑,命門為十二臟腑之根,為生命之源。具有溫煦、推動五臟六腑之陽氣的作用。尤其是脾胃,更需要有命門之火的溫煦,才能發揮正常的運化功能。


灸療命門之穴,則可直接溫補命門之火,達到強化人體陽氣之目的 。


 

大椎

 

大椎位於頸部第七頸椎棘突下,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穴。督脈者,陽脈之海也。故灸大椎能補全身之陽氣而益命門之火。


大椎穴傳統中醫稱它為「諸陽之會」,是人體的「陽中之陽」,並且還地處人體戰略要地,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大椎穴不通,將會堵塞7條經絡!而且是督脈、膀胱經、大腸經等重要穴位,它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膏肓  

 

膏肓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旁臨肺俞、心俞、厥陰俞,能補肺寧心、益氣活血。正如《千金要方》所云:「膏肓穴無所不治。「

 

藥王孫思邈後來評論時說:「時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難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矣。」這裡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

 

藥王孫思邈艾灸養生高壽102歲。並在《千金方·雜病論》中說:「膏肓能主治虛羸瘦損、五勞七傷及夢失精、上氣咳逆、痰火發狂、健忘、胎前產後等,百病無所不療」。

 

歷代醫家多認為,膏肓穴有補益虛損、養肺調心的作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肺氣虛弱所致的咳嗽、氣喘、骨蒸盜汗、肺癆等病症;心氣不足、心火上擾所致的癲狂、健忘、遺精等病症;各種原因所致的羸瘦虛損。

 

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深層的風寒溼毒瘀血灸出來。

 

艾灸膏肓穴的療效很明顯,也會讓人很願意去做:艾灸三兩天肚子會咕咕響,氣很足;體質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應,比如肚子或腿發涼。還有的可能會發汗或嗝氣。



足三裡

 

足三裡,古人灸之最多。足三裡,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足三裡是胃經的合穴、胃的下合穴,又是強壯要穴。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常灸足三裡有健脾和胃、補益氣血的作用。如《外臺秘要》所云:「三裡養先後天之氣,灸三裡可使原氣不衰,故稱長壽之灸。

 

足三裡,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灸之能益氣生血。

 

傳統中醫認為,艾灸足三裡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的作用。且宮寒、慢性婦科炎症、卵泡發育不良,都用得上這個「明星級的穴位」。

 

大多數女性疾病的灸療調理,都需要艾灸足三裡。因為女性的生理特點,常容易出現氣血虧虛的問題,而氣血虧虛正是引發諸多婦科病的根源。艾灸足三裡可調和脾胃,增強脾胃的「水谷運化能力」,改善女性的氣虛血弱,這就能從源頭上調理婦科疾病。



艾灸次序

 

灸治時應遵循「先陽後陰,先上後下,先少後多」的灸治原則。

 

所謂「先陽後陰」是為了達到陰平陽秘、無亢盛弊端的目的;

 

「先上後下」是 指先灸頭面軀幹部後灸四肢部,或先灸頭面與胸部後灸腹部和下肢部,因半身以上同天之陽,半身以下同地之陰,這樣艾灸可以達到陰昇陽降,水火既濟的功效;

 

而「先少後多」就是初灸者刺激量宜先小後大,以便患者逐漸適應。

 

 

灸誤


 艾灸因其簡便廉驗,艾灸養生保健沿用至今。現今中醫熱捧艾灸養生,滿大街的艾灸養生館,「有病補虛扶正,無病養生保健」,過猶不及,缺少辯證施用,艾灸誤治可導致上火傷陰、失眠不寐症狀,更可能引起嚴重後果。


1、艾灸導致變證


艾灸作為一種治病刺激方法,應和其他各種療法一樣,有其一定的使用範圍和局限性,不經辨證,盲目使用,就有可能因誤用灸法而致變證,古今醫家對此多有論述。


外感熱病

如醫聖張仲景認為灸法以熱治病,外感熱病以火灸之則犯實實之忌,可致諸多變證。《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就有7項條文涉及到太陽病灸誤導致火逆等變證。諸多記載明示後人傷寒太陽證不宜灸法。

 

特殊的癰疽癤腫

再如,外科癰疽癤腫,古人多用灸法,然而並非所有癰腫皆宜灸治,如《神灸經綸》云:

「癰癤自外而入者不宜灸,……若少陽分野尤不可灸,灸之多致不救,亦有因灸而死者,蓋虛甚,孤陽將絕,其脈必浮數而大且鼓,精神必短而昏,無以抵擋火氣,宜其危也。」


《外科精要》亦云:

「腦疽及頸項有疽,不可用隔蒜灸,恐引毒上行。」


特殊的禁灸穴

古代醫家還認為某些部位或腧穴是不可妄用灸法,否則也會出現變證。除了在歷代針灸醫籍中均列有禁灸穴外,楊繼洲在《針灸大成》中專寫:

「頭不多灸策」,所謂「若不察其機而多灸之,其能免夫頭目旋眩、還視不明之咎乎?:不審其他而並灸之,其能免夫氣血滯絕、肌肉單薄之忌乎?」


更有《神灸經綸》:

「腦為諸陽之會,頸項近咽喉,腎俞為致命之所,俱不可灼艾也」,「臂腳穴,多灸脫人真氣,令人血脈枯竭,四肢削瘦無力。」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現代針灸文獻中關於艾灸導致變證的記載較之於古代要少得多,這可能與現代艾灸臨床使用與範圍較窄、灸量較小、艾灸效果觀察方法不一等多種因素有關。


2、艾灸導致暈厥


針灸臨床,以針刺導致暈厥為多,其實暈灸在臨床亦有所見,清朝吳亦鼎所著《神灸經綸》一書中載:

「(病人)或著火眩暈者,神氣虛也,仍以冷物壓灸處,其暈自蘇,再停良久,以稀粥或薑湯與飲之,以壯其神。」


3、艾灸致殘致死


眾所周知,艾灸,尤其使用直接灸,導致皮膚灼傷、感染,形成灸瘡灸疤,在古今針灸臨床均十分常見,為此不少醫籍對灸後護攝設專節論述,以防意外情況發生,即使如此,艾灸致殘致死的情況仍有發生。

 

另外,在具體使用艾灸時,亦當如針刺時「手如握虎,如臨深淵」,務必專心致志,觀察病人,謹慎從事,以防其他意外情況的發生。


  

艾灸注意事項


古人艾灸多有其禁忌,今人以遺忘不少。使得艾灸的使用越來越偏離本身治病的本質。


灸法,作為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具有相對安全、簡便的特點,故而針灸界素有「針捷灸穩」之說。更有醫家認為灸法無有禁忌,所謂「針者需師方行,艾灸凡人可施」,甚至於「不問寒熱虛實悉令灸之」(《針灸問對》),導致灸法應用靡濫。然而,臨床灸法使用不當,不但可出現意外情況,甚者可以致殘或危及生命。


艾灸應用絕非百無禁忌,「不知宜忌,一概混施,非徒無益而反害之」,醫者當有所警覺。所以非專業醫師,熱愛中醫的同學臨床使用灸法更要注意。


在臨床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疑問:


 為什麼艾灸以後反而會出現失眠、皮膚發癢等等一系列    副作用?

 艾灸效果的好壞關鍵因素真的是艾絨?

 怎樣才能做到灸到病除,效如桴鼓?



葫蘆中醫「陰陽灸法」微課就是這樣一個讓你正確認識艾灸,學習灸法、的課程。

 

陰陽應象灸法入門課程,跟隨李奕霖老師,重新認識被遺忘的古艾灸,從艾灸開始的地方學起,追本溯源。

 

一堂課了解陰陽灸法,一堂課學習一個穴位治療腰痛、頸椎病、老胃病,一堂課學習艾灸養生、學會天人相應 。


我們的課程通過課前作業,課後答疑。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為零基礎學員、中醫愛好者量身打造。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艾灸扶助人體陽氣,驅除體內寒邪、瘀滯之餘,更兼安神定志可緩解精神緊張焦慮,治療痛經、抗衰老。


學會艾灸,一技在手,可以自己養生保健。可以活人於頃刻,其功之大,孰與可比。

課前小作業,依據學員中醫基礎,人性化課程設置,零基礎入門艾灸  

課後作業,老師一對一點評、批改(鞏固所學知識,擴展延伸臨床)  


 

葫蘆中醫推出的精品微課,打破以往會員課程的廣泛涉學,突出單科精講精學,以學生為主,代理助教老師全程在微信群答疑解惑,主講老師一一批改課後作業。


 

心領才能神會!!課後作業,注重實操。

每份課後作業李老師都會認真批改,並提出建議。沒有基礎的同學也可以放心操作了。

 


 

課中老師互動,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提問老師、與老師零距離接觸的機會。老師會一 一解答同學們學習中的疑惑,同學們之間也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學習。


 

會動的才是好的!知識要點,視頻講解




學有所獲,才能學以致用。課後學員根據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進行臨床實操,幫身邊家人調理身體,不明之處時常請教老師。




我們將要學習的課程



本課程為葫蘆中醫艾灸系列網絡微課,每月一期,精煉實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艾灸的醫學理論,教你簡便、實用又有效的防病、保健和治療方法。

 

陰陽應象灸法,讓大家掌握有效的灸療術,一門深入,學以致用,可居家自灸,調治身體健康。本課程無論有無醫學基礎,都可以輕鬆入門,為自己、為家人解急時之需、療身體之疾,讓它成為您最實在、最有效、最直接的防治疾病的好朋友。


點滴記錄


我快四十了,不年輕了,也不是中醫從業者,資質也一般,而是我愛中醫,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大家擺脫疾病的困擾,李老師的課就像一盞明燈,我要一直跟著李老師走下去,大醫精誠,也許此生福報不夠,不能成為良醫,我知道我還差得太遠,但我願意努力去跟隨···by一期學員.丁麗穎 

葫蘆中醫微課———陰陽應象灸法,您不可錯過的課程

 

如果您是健康產業從業者,還在為無法解決顧客的問題煩惱?醫生幫他發現疾病  ,我們教你幫他找回健康。

 

如果您是中醫發燒友。李老師總說,中醫不是聽的看的是做出來,是治出來的。不用害怕出錯,你有強大的指導後盾。


如果您是久病不愈的人。為人父母者不知醫,謂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謂不孝。別再相信廣告了,健康是自己的,愛人也是自己的,拿起艾絨守衛我們的健康和幸福!


購買攻略

 

目前「中醫思維十(jia)」平臺已有數十萬用戶,為了保證大家的學習質量,此次葫蘆中醫微課招募名額僅限150,錯過報名時間,不再接受任何方式的報名!

 

如何搶佔僅有的150個名額,請長按並識別下方二維碼直接進入購買頁面,或點擊圖文底部「閱讀原文」,購買時請填寫準確的個人信息,以便更快速進入學習。


備註:歡迎聯繫班主任18201678993(微信號:18201678993)諮詢(海外學子,可用以上聯繫方式諮詢微課報名支付)

                     

學員權利

1、終身制教學

為了最大限度的方便大家學習,改變學中醫難的現狀,課程結束後交流群不解散,大家可以永久通過交流群獲取知識和交流,老師們也會選取典型病例,在群內講解。

 

2、多重交流渠道 

設立問題回復反饋機制,針對課程不懂的問題會有老師及時回答,經整理由李老師親自批閱後分享給大家共同學習,較集中的問題將在課上講解。

能力突出者可跟診,接受臨床指導。對於從業者提供持續的遠程會診與技術支持,幫助學員解決治療過程中各種疑難問題。

 

3、我們設立人才培養與升級

經過基礎班的學習後,我們設立進階課程,嚴格篩選學生,小班教學,為廣大愛好中醫學習的同學以及中醫從業者提供更系統的學習方案,在老師的幫助下成為助理、代教、老師等。以幫助更多的人認識中醫、學習中醫、改善病痛、弘揚中國文化。

 

對於老師所布置的作業完成率超過百分之八十者、且在群裡積極提問、學習的同學。可獲得全勤獎勵。我們將返還報名學費,並贈送應象灸法工具一套,以作獎勵。(工具包括:純陽藥油、通犀行絡油、黃銅刮痧板、木質刮痧板、應象灸盒、艾絨等。)

 

我們設立人才培養機制以及獎勵是希望越來越多的同學能入門中醫,認識中醫、學習中醫。願人人都能成為葫蘆翁,近則具備醫理、醫術,調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遠則圓融醫道,至己達人,完備人生。用傳統中醫思維應診看病,以葫蘆翁之心濟世救人,弘揚中醫知識文化,普及健康願行。

 

4、定期開展遠程會診名額

課程開始後,每周班主任都將在固定時間在群裡發放紅包,搶到紅包者即獲得一次遠程會診名額,李老師將為其指定的任意一人提供經絡方案、及藥物治療(包括一次複診方案)。

   

課程結束後,也將定期在群內發放紅包,持續為大家提供免費的遠程會診。


學會艾灸,一技在手,可以自己養生保健,可以活人於頃刻,其功之大,孰與可比。


而且,艾灸之功,實在是融入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時時可以取效,時時可以救急。為自己考慮,也為家人的健康考慮,我們是不是應該學點艾灸技術呢?

 

相關焦點

  • ☞ 內丹養生延年益壽的奧秘
    內丹養生的智慧,就是法天地之象與陰陽之道,常使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清靜),亦使日常行為不斷「合於道」而做出「不傷其生」的正確選擇。這裡有兩個要點:一是常清靜。常者,平常也。清者,萬緣頓息也。靜者,一念不生也。老君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 老百姓養生保健好書-——《中國傳統健身養生圖說》
    中國中醫藥文化建設與科學普及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資深研究員,養生保健權威專家李經緯教授推出了老百姓養生保健好書-——《中國傳統健身養生圖說》。該書精選自春秋戰國以來歷代健身養生方法,將中醫關於健身養生之真知傳授給大眾,為我們講授了正宗、傳統、地道的中醫養生功法。從普通群眾,包括不識字的老人到博學之士,都可以從本書得到益處和啟發。一段話、一幅圖或者就會讓你受益匪淺。其價值絕對不下於金庸武俠小說裡的秘笈,需要你靜下心來閱讀體味其中的真髓。
  • 「接地氣」的養生方法:提肛運動
    說到中醫養生,很多人腦海中就會蹦出諸如「天人合一」「陰陽術數」之類的中醫養生術語,好像闢穢驅病、益壽延年唯有像仙人那樣「飲上池之水,啖松間雲霧」方能奏效。其實不然,養生實際上也可以很「接地氣」。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接地氣」的養生方法:提肛運動。什麼是提肛運動?提肛運動始見於馬王堆出土的醫書《天下至道談》,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
  • 多吃堅果的好處:延年又益腦,視力還更好
    瓜子、松子等堅果既是生活中的「休閒食品」,又是養生食療的佳品。常吃可引起「齒宜常叩」「津宜常咽」的效果,還富含多種營養,是一個延年又益腦的好習慣。古今拾遺古人稱榛子「益氣力,實胃腸,調中不飢,健行甚驗」。
  • 《2020中國膏方養生白皮書》發布,定製膏方市場達10億,90後養生認...
    傳統膏方強調一人一方、辨證施治,且選料考究、製作精細,具有治病糾偏、抗衰延年的臨床功效,因此膏方人群需要靠譜的優秀的中醫服務,「名醫+定製」的開方方式收到消費者青睞,跟著名醫走是趨勢也是消費者核心訴求,購買成品膏方還需要進一步在日常養生領域中進行心智培育。
  • 中醫良藥:靈芝養生的3種功效(值得收藏)
    而且在中醫的歷代典籍之中人們對靈芝的評價也是較高的,比如《神農本草經》之中就說到,靈芝可「益氣、補中、增智、不忘」;李時珍還曾說靈芝可解諸虛證,並稱讚說此物久服能益氣延年、輕身不老,可見靈芝的藥用價值並非虛傳。《本草蒙筌》之中還說到,靈芝乃是「世所難求」之物,縱得一二,也難久服,可見靈芝在古代數量之稀少、價值之珍貴。
  • 《遵生八箋》中的養生文化
    兼通醫理,擅養生,離京回鄉隱居西湖,徜徉山水之間,「嘗築山滿樓於跨虹橋,收藏古今書籍」,名以雅尚齋,收藏古籍,以宋元版本為多。高濂自謂說「餘幼病羸,復苦瞶眼,癖喜談醫。自家居客遊,路逢方士,靡不頓首傾囊,以索奇方妙藥,……自治羸疾頓壯,矇疾頓明。用以治人,應手奏效。」又服「延齡聚寶酒」,「年三十九歲服起,於六十四歲,鬚髮如漆,齒落更生,精神百倍,耳目聰明,比前大不同矣」。
  • 100條全年養生秘笈,值得收藏!
    ——元·邱處機《攝生消息論》  23、喜怒衰樂之發……可節而不可止也,節之而順,止之而亂。——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  24、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明·龔廷賢《壽世保元》  25、物來順應,事過心寧,可以延年。
  • 中醫至理名言30句:養身,養心,養生
    這句話相當於我們所說的少吃多餐,感覺餓了再吃,這樣更有利於消化吸收。 9、琴醫心,花醫肝,香醫脾,石醫腎,泉醫肺,劍醫膽。(《退庵隨筆》)解讀:大喜使人心神激蕩時,略微抑制便可安定;暴怒使人性情煩躁時,稍加忍耐就可平息。指情緒不穩時要自我克制,這樣有益於你的健康。 5、夫精神志意者,靜而日充者壯,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解讀:養心在養神,我國歷代養生之論,無不強調清靜養神。
  • 節氣養生:冬至的養生要訣
    而此時開始也是陽氣初生之時,護好陽氣,人體陽氣充足,才能祛病延年。民諺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易經》中就有冬至養生的說法,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那麼在冬至節氣養生,需要掌握哪些要訣呢?每年公曆12月22日或23日,表示冬季的寒冷將要到來。此時太陽處於黃經270度,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太陽的輻射量和口照時數到達最低點。
  • 中華山文學社/李懷彪談養生和氣功
    【編者按】氣功對大多數國人來說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說熟悉是因為在影視媒體中對氣功在武俠片中經常可以觀看到;說是陌生是因為對氣功的前世今生只有神秘感,甚至是一種只有特殊際遇的人才可練習的功法,有海角天涯之感。然而,氣功確實又是存在的,而且在保健、養生、醫療等方面顯現出不俗的表現,而且因各種機緣而積極修鍊氣功的人,有越來越多之趨勢。
  • 【彭祖養生·歷久彌新】
    彭祖集前人養生之大成,是著名養生學家,東方研究和踐行氣血運動的第一人。時過四千多年,真經不泯,其養生宏論,仍然通過醫書、道籍和傳記流傳至今,使人們得以窺其梗概大略,領其神韻。養生,指攝養身心,保健延年,當然還包括養其生身父母,養其身生子女,但主要指前者。健康長壽是人的普遍追求和永恆追求。只要人類存在,彭祖養生就不會過時。彭祖養生包括養生理念和攝養術。我今天講的主要是養生理念。
  • 養生先養腳,學會泡腳有多重要?
    這一期的「大咖說養生」,成都中醫藥大學馬烈光教授,來和大家聊聊「養生先養腳,學會泡腳有多重要」?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的臟腑、器官、四肢、百骸相互關聯,在經絡的聯繫下,構成一個大系統。人體某一個組織發生病變,有可能影響到其他部位。因此,全身的疾病可以影響到腳,腳的病變也會影響到全身,並引發相應的疾病。
  •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情志養生
    ★《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以下簡稱「素養」)第3條:情志、飲食、起居、運動是中醫養生的四大基石。《黃帝內經》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是中醫學經典著作中的一部巨著,其中對養生的闡述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後世幾乎所有養生學理論,均是在此書的基礎上補充、發揮、完善而成的。《黃帝內經》所主張的養生、攝生、益壽、延年的觀點一直影響至今。
  • 崖柏真的可養生?
    本草綱目理論,自是不用說,關注崖柏的朋友們都早有耳聞,崖柏今天作為收藏的木質文玩,已經真真切切走入人們的生活與養生!崖柏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崖柏養生餐館、崖柏養生茶葉、崖柏碗筷、崖柏把件、崖柏手串、崖柏家居養生擺件。今天小編在這裡再次介紹崖柏,不將崖柏作為一種木質文玩,而是一種新型的養生方式!來看一看崖柏到底具體有哪些養生功效。
  • 不吃燕窩只吞口水,靜坐冥想飲瓊漿玉液,美顏護膚,祛病延年
    口水,即唾液,是身體裡的「瓊漿」,佛教稱「甘露」,道教稱「玉醴」,中醫古籍稱「金津玉液」、「華池神水」,近代中外養生學者叫「清潔劑」、「天然抗癌劑」等等,美譽之多。不過一口唾液,有這麼神奇嗎?有,真的有,而且至少有以下九方面的作用。我國著名的中醫師李時珍指出:「津液乃人之精氣所化。」
  • 延年加絕命 數字能量手機號碼測吉兇磁場詳解
    延年加絕命數字磁場的組合:912-873-348-269-196-784-437-621(簡單講解)延年磁場屬於固執己見,很霸道和強勢的特質,而絕命磁場是沒有自控力的,這樣的組合磁場脾氣會差到極點,延年的固執以及絕命磁場的衝動,決斷,好勝心等壓過了延年磁場的理智
  • 被遺忘的「酒鬼」詩人石延年:千杯不醉,還能喝出藝術感
    本       文       約   1576 字閱       讀       需       要                                                                            4 min
  • 攝養身心,以期健康樂壽——天蠍座獨特養生
    見慣了談論星座的感情和運勢,今天作者以另一種角度講講星座的獨特方式養生之道。其實每個星座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養生方式,或有相同,但不盡相似。今日就來說說屬於天蠍座的養生之法。題目中攝養身心,這詞來自於《辭海》中「攝養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為之養生」。自古以來其實就存在養生之法以及養生之道,而養生的目的無非就是健康、快樂以及長壽,而周易八卦對應的天幹地支其實也就一定程度上對應了黃道十二宮的天象星座學。天蠍座對應東方七宿中的房宿:有星四即為天蠍座,心宿:有星三即為天蠍座,尾宿:有星九屬天蠍座。
  • 仙氣滿滿的松鶴延年圖
    松樹,百木之長,是長壽、有志有節的象徵;鶴,鳥中長壽者,是優雅、神聖的代表;松鶴相結合,有延年益壽、松鶴延年的意思。在國畫中,松鶴圖代表了一種藝術創作的境界,松鶴圖不僅是給長輩祝壽時的最佳賀禮,也是家居裝飾中高雅吉祥的品味之選。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松鶴圖掛在家中的效果如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