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依然是和平與發展,但國際局勢並不平靜,地區衝突與動蕩頻發,貿易保護主義、「治理赤字」「發展陷阱」等問題凸顯。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各國尤其是大國間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力量對比與戰略關係發生顯著變化,加之各種「黑天鵝」事件,國際形勢日趨錯綜複雜。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正確認識國際形勢,準確把握戰略機遇,合理定位內政外交的發展方向,處理好大國關係尤其是中美關係,對於我國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應對外部挑戰與促進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大國當有遠見。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這是中國領導人對當今時代的國際形勢做出的一個重大戰略判斷,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符合國際局勢發展的客觀現實。
筆者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破題之詞,著力闡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黨和國家的戰略眼光、時局把握和外交方略,向世人展現「大國遠見」之「遠」,並嘗試提出解局之道、術、策。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中國而言機遇大於挑戰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具有多層次、多維度的內涵,不同學者對此有不同的認識和解讀。我認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概括為四個「新」,即「新格局」「新模式」「新工業革命」和「新全球治理」。「新格局」指國際格局不再是西方主導,而是逐漸走向東西方平衡;「新模式」指西方模式不再是現代化的唯一模式,中國道路提供了新的選擇;「新工業革命」指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的優勢相對更大一些;「新全球治理」指治理的問題更加多元,除了恐怖主義、海上安全、難民等傳統議題,還包括網絡安全、虛擬經濟、超級資本、科技陷阱等新議題領域。
《大國遠見》,金燦榮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促成「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權力轉移」導致的「東升西降」,更準確地說是「中升西降」,表現為西方的相對衰落和中國的相對崛起。究其根源,是中國基於超大規模工業化的崛起,開創了一條不同於西方的工業化道路,這對於世界工業化的進步具有重大意義。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意味著挑戰與機遇並存,對中國而言機遇大於挑戰。中國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重要自變量,中國的發展是自身努力的結果。一方面,中國要繼續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為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掃清障礙。另一方面,中國在「大變局」中可以更加有所作為,充分利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契機推動國家又好又快發展。
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中國不斷完善外交理念和外交布局。一是提出外交工作總目標,「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二是完善外交理念,有針對性地提出不同類型定位的外交理念。三是倡導新型國際關係,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四是推動各國互利共贏,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五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對重大國際問題提出中國方案。六是關照人類整體福祉,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做好自己的事情,爭取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突破者和領先者
總體來說,中國外交在大國中是比較成功的。主要成就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很好地維護了國家主權;二是助力國家經濟發展,尤其是實現了工業化;三是較好地維護了中國的很多具體利益;四是積極推進全球化,參與解決全球性問題;五是維護了地區穩定;六是積極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
中國外交前途光明,因為中國外交具有很強的糾錯能力且有強大的工業化能力為支撐。美國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和霸權國,對中國的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敏感。
基於中美實力對比變化和美國民粹主義抬頭的背景,川普政府明確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在經貿、科技、金融、輿論和中國內部事務等方面對華施壓,使中美關係出現重大挫折。美國政治極化、社會撕裂和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化等因素,促使對華強硬成為當前美國政界的主流聲音,進一步加劇了中美關係的複雜化程度。
面對複雜的國際大變局和中美關係,中國要保持戰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尤其要搞好經濟建設,穩步推進外交決策,處理好大國關係,爭取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突破者和領先者。
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制度之爭,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考」面前,我們國家的制度已經交出了一份令世人滿意的答卷。相信中國制度能夠帶領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大國突破百年變局之困、尋得百年變局之機,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貢獻中國之道。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