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華夏罷兵止戰民眾冠以「漢族」稱謂,出賣民族利益者遂被稱作「漢奸」,司馬遷《史記》著重描述韓王信的叛國,班固《漢書》凸顯中行說危害漢朝,其實兩者都是替別人背鍋而已,那麼誰是史上首位「漢奸」呢?請跟隨筆者重回漢朝初年探究真相。
漢高祖劉邦
劉邦建立漢朝與三位「漢奸」!
公元前207年劉邦孤軍迫降秦王子嬰,遂佔領鹹陽封存府庫與民眾約法三章,劉邦職務碭郡長爵位武安侯隸屬楚國,至公元前206年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劉邦原定封貧瘠的巴蜀稱「蜀王」,幸得張良遊說增封漢中,定都南鄭管轄41縣才成為「漢王」,《史記》與《漢書》均從劉邦封王視作「漢高帝元年」。
漢軍趕赴封地南鄭時部將十餘萬,分別是漢軍舊將約5萬,項羽劃撥降卒3萬,諸侯慕從者數萬,募集新兵約數萬,單以軍隊數量漢軍居諸侯之首,然而漢軍後勤缺失使軍心動蕩,嫡系漢軍舊將再苦也能封官進爵,雜牌部隊希望渺茫連飯都吃不飽,叛逃將校便有數十人而士兵多不勝數。
秦漢史籍記載有限,勉強找到「漢王入鄭,尉仲德亡」,在劉邦入蜀特定背景下,「亡」筆者理解為逃逸,「仲」家中排行第二,「德」應是其名字,姓氏則無法斷定確實有「尉」姓,但按照意境應指代其官職「尉」,「都尉」或「校尉」級別背叛卻情有可原,漢政權剛建立劉邦對將領未施恩情,尋良主建功立業亦是常情。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
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分封「異姓王」,韓王信是戰國後期韓襄王姬倉庶孫,血脈高貴且雄壯勇武隨劉邦徵伐項羽,韓王信封地潁川乃「天下之中」農商發達,君臣治理數月便倉廩充盈兵甲齊備,劉邦憂韓王信據洛陽等地威脅關中,公元前201年春強行改封韓王信至趙地,埋下韓王信背叛漢朝的種子。
趙地相比潁川疆域擴充數倍,然而潁川寄託韓國臣民的鄉情,趙地殘破民眾與耕地皆有限,邊塞苦寒長期受到匈奴襲擾,置換封地劉邦未給予援助,反倒遣使指責韓王信戰事失利,剋扣韓王信軍民物資補給,匈奴圍攻馬邑城內無糧餉外無援兵,羞憤至極韓王信投降匈奴,向漢朝復仇引匈奴攻打太原。
韓王信被逼反叛符合削除異姓王的規劃,劉邦親徵「銅鞮之戰」輕取勝利,但「白登之圍」異常艱險,漢朝與匈奴的首次交鋒,漢軍戰死者數萬手腳凍殘者過半,劉邦接受和親避免全軍覆沒,韓王信與部將擁戴趙利為趙王,誘使代地相國陳豨舉兵反叛,匈奴勢力威脅漢帝國北部疆域,韓王信最終被斬殺。
白登之圍
中行說在燕王盧綰時已掌管政務,理應侍奉燕王劉建與燕王呂通,漢文帝元年(公元前180年)侍奉原琅琊王劉澤,公元前174年攣鞮稽粥即位(老上單于),漢文帝以宗女封公主嫁匈奴和親,推測便是燕王之女,燕國已屬苦寒中行說不願赴匈奴,漢宮宦官便聯合強迫中行說,中行說臨行立志推翻漢朝。
中行說告誡老上單于,漢朝人口是匈奴百餘倍,漢朝和親是畏懼匈奴軍事實力,絲綢雖美卻容易耐磨損,糕點雖甜卻難充做軍糧,孝道有理卻違背匈奴實際狀況,當匈奴沉淪享樂將承受滅頂之災,老上單于遂警醒發展匈奴文化,和親近取得的漢化成果被中行說打斷,漢匈戰事延續四百餘年直到漢朝滅亡。
中行說為匈奴劃定戰略發展方向,匈奴滅月氏國佔河西威脅關中,襲擾燕趙鉗制漢朝北部軍事救援,單于統御匈奴精銳伺機攻打長安,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老上單于率軍14萬抵彭陽窺長安,若非漢朝防備後果不堪設想,軍臣單于繼位中行說助其統記人口與牲畜,西漢時期匈奴國力達到頂峰。
《史記·匈奴列傳》:日夜教單于候利害處。
匈奴騎兵
燕王臧荼叛漢與漢武帝的關係!
秦末是梟雄並起的時代,如吹響起義號角的陳勝、建立漢王朝的劉邦、盜匪舉兵的梁王彭越、囚徒刺配的淮南王英布等,燕王臧荼亦能佔據一席之地冠以梟雄,史籍對臧荼生辰與籍貫皆無記載,只知上谷吏韓廣受燕地貴族擁立為王,秦國章邯圍攻趙國「巨鹿之戰」拉開序幕,韓廣遂命臧荼率燕軍入趙。
碎片化的記載可抓住兩個重點:第一,韓廣出身差威望低,燕國貴族試圖架空韓廣,而韓廣將燕國軍權交付臧荼,韓廣倚重臧荼勢必出身有相似;第二,燕國家底很單薄,知「唇亡齒寒」更想漁翁得利,臧荼領軍觀望投效項羽麾下,徵戰有功獲得項羽分封為王;臧荼出身低,卻勇猛善戰,更能見風使舵。
韓廣拒絕項羽分封「遼東王」,拒絕讓出燕國遷往遼東,臧荼以維護項羽名義宣戰,數月擊殺遼東王韓廣,較劉邦襲擊雍王章邯早數月,率先拉開秦末諸侯兼併戰爭,因臧荼對項羽表忠心免受懲處,遂坐擁萬裡疆域擁兵十餘萬,任齊國內亂攻伐或楚漢混戰爭霸,臧荼保境安民使燕國穩固強盛。
漢初諸侯國
韓信擊敗趙歇與陳餘使燕王臧荼驚恐,楚漢戰事從滎陽至齊國臧荼密切關注,當韓信拋出橄欖枝臧荼毫不猶豫接受,諸侯背盟有違道義但保存實力最重要,而臧荼絕對要為此刻的抉擇慶幸,2年後項羽在聯軍圍攻下敗亡烏江,劉邦在群臣再三勸諫下登基稱帝,仍準許燕王臧荼保留王爵與封地。
五件事促使臧荼起兵叛漢,其一,劉邦嚴懲項羽舊部誅滅臨江王共驩;其二,戰神韓信赴楚就藩軍事威懾消減;其三,劉邦之弟劉交(楚元王)在齊國搜捕田橫令臧荼憂懼;其四,燕國與匈奴暗中結盟消除外部威脅;其五,連年徵戰漢朝損傷元氣而諸侯皆有野心;臧荼公元前202年秋冒險發動叛亂。
淮南王英布確實想策應臧荼,卻被楚王韓信制衡動彈不得,而燕軍十餘萬被齊國鉗制大半,即便迅速攻佔代地與趙地,戰線漫長導致軍力分散燕軍陷入被動,漢高祖劉邦召天下諸侯平叛,如曲周侯酈商破燕軍易下、樊噲敗燕軍武陽等,臧荼兵敗獻城歸降仍被斬殺,劉邦稱帝後首場諸侯叛亂就此平定。
漢朝軍隊
臧荼因叛亂事跡盡被抹去,其子臧衍事跡僅能從《盧綰列傳》找到,代地陳豨叛亂盧綰邀匈奴共擊,臧衍勸使者張勝,代地是燕國屏障,代地動亂燕國盧綰才能鞏固勢力,間接推動盧綰與匈奴結盟腳步,臧荼舉兵叛亂而臧衍誘降盧綰,漢高祖劉邦與呂后性格難以容忍,臧衍與家族大概率留在匈奴。
臧荼留在漢朝的後代孫女名臧兒,臧兒嫁給槐裡連名字都沒有的王仲,卻誕育貌美如花的長女王娡,王娡很傳奇很勵志,產女入宮被太子劉啟(漢景帝)寵幸,誕育三個女兒和皇十子劉徹,劉徹便是著名的漢武帝,王娡與館陶公主聯姻使劉徹成為儲君,並在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登上皇后寶座。
《漢書·外戚傳》漢武帝劉徹登基後,封外祖母臧兒為平原君,舅舅王信、田蚡、田勝皆無功封侯,追尊外祖父王仲為共侯園邑二百家等,司馬遷為李陵辯駁被施以宮刑,若太后外曾祖父叛國醜聞傳揚,司馬氏家族都將為其陪葬,而班固"私修國史"險些被問斬,不敢再觸及漢朝皇室血脈相關汙點。
漢景帝皇后王娡
綜述:燕王臧荼是史上首位漢奸,亦是漢武帝劉徹「外高祖父」!
劉邦公元前202年春登基稱帝,燕王臧荼同年秋便舉兵叛亂,相隔僅數月是首位叛漢的諸侯王,匈奴冒頓單于未直接參與戰事,卻向燕軍提供戰馬保障後方穩定,臧衍挑動韓王信與燕王盧綰叛亂,通敵叛國稱為「漢奸」絕不冤枉,但臧荼曾外孫女王娡誕育漢武帝劉徹,劉徹維護母親亦保臧荼這位「外高祖父」名譽。
文獻參考:《史記》、《漢書》、《秦崩》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推薦相關閱讀:東漢靈帝劉宏,昏庸導致漢朝滅亡?看過此文再下定論不遲
仁孝是否真的能夠治國?淺析盛世守成之君,漢文帝劉恆的治國之道
楚漢爭霸,劉邦最欺騙世人的謊言——「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作者/來源:多臻貴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