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oincidance》翻拍視頻在國內高校圈中迅速流行,不少高校學生自製的視頻在B站上播放量已過百萬,微博話題#高校版抖肩舞#也已破萬。「吃瓜網友」紛紛為這些抖肩舞視頻貼上了「每天一遍,防止抑鬱」的標籤,並將其從B站擴散至各社交軟體,點讚轉發在看「三連」一氣呵成。
抖肩舞視頻的製作背後有怎樣的故事?高校的老師和同學們如何看待這一亞文化現象?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抖肩舞系列視頻的最初版本,是2015年6月30日帳號「Handsome Dancer」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發布的《Coincidance》,由James Manzello、Matt Pavich分別飾演主角Kiki和 Choo-Choo。
在國內,各大高校並不是第一批翻拍者。在2017年,臺灣、深圳多家醫院也曾仿照該視頻自製「白衣大褂」畫風的抖肩舞作品。
今年下半年,國內高校開始了翻拍抖肩舞的嘗試。西安理工大學、河海大學、吉林大學等一批學校攝製的視頻引爆網絡,各所高校學生繼而自發加入了這場抖肩舞的「battle」。各種版本的抖肩舞充分發揮了學校特色,從校徽、校訓到宿管、新聞發言人,紛紛「抖」了起來。
隨後,青春北京、中國青年報等媒體也關注了這一熱潮,轉發並匯總了高校版抖肩舞的經典片段,並探討了熱潮折射的文化現象。
專訪人大抖肩舞製作者:
「光我自己就看了不下五十遍」
高鵬飛(人大新聞學院18級,導演):採訪變多了。被校園媒體採訪了很多次,還有校外的自媒體找到我。以及我的b站帳號漲粉很厲害,從原來400到現在兩千多了(笑)。
施星言(人大新聞學院18級,演員):生活好像沒什麼變化,就是有的時候會被人認出來,第一句就說「你是咱們學校跳抖肩舞的那個女孩兒嗎」,我說是的,他們就會說「哇好魔性」(笑)。我覺得在大學的時候沒必要什麼都不幹、只學習,有一個自己參與創作的作品,你就會有收穫,如果這個作品恰好引起了很大反響,我覺得是一件特別令人驕傲、值得紀念的事。
在做的過程中有沒有碰到什麼比較難的事或者有趣的事?
高鵬飛:難的就是憋笑,尤其在西門外面拍的時候,一直都有人過來圍觀,NG次數最多的拍攝應該就是西門。其次就是在拍攝時考慮剪輯的問題,要提前把拍攝的分鏡頭都想好,到時候一起拍,剪輯的時候再拆開重組,就是儘量讓拍攝的次數減少。
施星言:我們團隊小夥伴都很給力,從拍攝到剪輯都很順利。有趣的事就是拍的時候會被圍觀,然後會笑場,趁著體測去操場拍的那一段也很有意思。
高鵬飛:首先是演員的選擇,因為其他學校都是三個或兩個男生當主角,剛好我們有一些高顏值的小姐姐演員,並且我們學校男女比的確就是這麼回事(笑),可以說算是一個優勢。其次就是校徽梗了,這是咱們學校的優勢,抖肩舞mv正好是三個人主演,我覺得這簡直是為咱們學校量身打造。
高鵬飛:是,我是2015年入坑的B站,那會是初中剛畢業,然後和一個小夥伴成立了工作室,一起做鬼畜。那個時候參加15年的鬼畜大賞,還獲得了3.9萬多的播放量,算是個激勵。就感覺B站挺好玩的,上高中更新的頻率會低一點,大學之後又高產一些。但是從來都沒有像抖肩舞這樣爆紅過。
高鵬飛:我參加了激勵計劃。我之前做了一系列節目,做了關於人大的第一個互動視頻,就是《學長帶你參觀中國人民大學》,那可能是B站第一個關於人大的互動視頻,有一萬多播放量。當時我覺得好多,但是後來看到抖肩舞,好像那都不是事兒了。那個時候因為影響力達到一定指標了,就會給up主申請激勵計劃的一個權限,通過播放量、粉絲互動量這些綜合評價,然後給你收益。這個視頻目前為止收益總共三千多塊錢。
高鵬飛:我感覺這種東西就像畫畫,寫歌,寫小說一樣,不能逼自己。不能因為我想火我就一個勁地去撞破頭一樣去做一些東西,妙手偶得的比較多。包括之前《流浪人大》也好,抖肩舞也好,我感覺每次我在做這個東西之前,都有一種微妙的嗅覺。當然很多次都是失敗的,這次算是比較成功。
高鵬飛:兩方面。一方面就是自己吧。我一般都很喜歡去嘗試這種新事物,我會很樂意去學加一些特技。我之後的規劃可能會把遊戲翻拍成真人版。我老家在內蒙古,不像有些人很早就接觸了單反那些拍攝道具,我感覺來到北京以後會有很多機會去嘗試這些新事物,去做一些之前沒有人做過的事情,很刺激。
另一方面的動力,就是粉絲和播放量,感覺很有成就感。我覺得所有的視頻創作者都是一樣的,有時候晚上睡不著,會躺在床上來回看自己做的視頻,可能這個抖肩舞的視頻光我自己就看了不下五十遍。
人大版抖肩舞視頻截圖
對於製作者而言,抖肩舞作品的走紅令他們倍增成就感,而在網絡上,對抖肩舞的看法可謂五花八門。來看看高校的老師和同學們怎麼說吧。
作為研究者,我第一個反應是特別佩服,他們敢做這個事兒,我的年紀是不太敢了。第二個是我覺得他們特別逗。第三個是如果他們願意繼續拍的話,我還願意繼續看。——董晨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
我對於抖肩舞的態度是比較喜歡的,比較魔性吧,我覺得視頻的精華就在於主角不管別人怎麼說怎麼看,他都特別淡定。——許聲聲
支持。我覺得挺好的一種宣傳方式,大家玩得開心,看得開心,也挺有青春氣息的,不說有沒有傳播正能量,至少沒有傳播負能量。——七分飽
喜歡,感覺很符合網際網路傳播的特點,節奏輕快,而且整個時間不長,很適合碎片化觀看。然後加持了高校這一個元素,讓這個視頻迅速成為了一種流行文化,我覺得很棒。——小銘同學
我還沒有看過。不過倒是在微博上看到過類似的標題,心裡覺得一定是抖音衍生出來的亞文化。我本來對抖音就不感興趣,所以就沒打算打開看。——網路小白可克
說不上喜歡也說不上不喜歡,有時候看這個視頻完全是對這個高校比較感興趣。——化星為辰
我沒有喜歡或者不喜歡,只是覺得它是當下比較熱的一個現象,那既然大家都關注,我也願意去關注。——南溪
感覺沒什麼內涵,挺無聊的,可能沒有戳中我吧。——Amandaaa!
我個人認為抖肩舞在高校圈中走紅的原因是因為高校學生對自己身份的認同。高校學生創作者想在社交媒體上這一被廣泛「再創作」和傳播的題材中加入各個高校的元素,一方面展示了高校學生的幽默詼諧,另一方面也展示出高校學生與一般vlog創作者相比的獨特之處。某種程度上,作為自我呈現的策略,從而彰顯出自己身份的特點吧。
我覺得某種程度上這種內容的走紅就是B站作為平臺特有的。B站是我使用最多的視頻分享平臺,據我不準確的觀察,B站的up主和受眾很多都是在校大學生,這個和其他類似的視頻分享平臺還是很不一樣的。某種程度上,這就是B站亞文化的代表和縮影。
——潘文靜(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
就是因為符合大學生的期望吧,就像《歌舞青春》一樣吧,畢竟大學確實需要這種充滿青春氣息的娛樂放鬆嘛。——七分飽
主要是看跳舞的小哥哥和小姐姐都很好看,歌詞改編也很好看。——Joe
滑稽搞笑的場景?尤其是裡面的主人公一臉嚴肅地跳荒謬的舞蹈,說著沒有前後關係的臺詞,就非常具有反差感。當然,還少不了各大高校的推廣。——五風十色
我認為這個現象火爆的原因可能是大家覺得這種表現形式比較fashion,而且自己就可以拍起來,也不需要太多的職業技能。而且別的高校都有,自己高校也想去出一款。——化星為辰
因為高校翻拍的抖肩舞展示了名校學生的另一種風貌,更加輕鬆活潑平易近人,其實拉近了大眾與高門學府的距離。——Susanne
視頻時間不長很關鍵。旋律很輕快,甚至很洗腦。而且沒有特別多的疑難詞彙,即使英語不是很好,也能聽明白每句話,朗朗上口。——小銘同學
江南style、小蘋果、PPAP……爆款神曲層出不窮,
抖肩舞的傳播與過去有何不同?
我覺得(抖肩舞的傳播)更多的是通過節點。每個視頻都可以看作一個節點,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用戶生產內容的時代,以大眾傳播方式來傳播出去的作品,往往是個人來創作的,或者說一個小的非組織性的群體來創作的,所以像抖肩舞這樣視頻其實也不是第一個了,它在幫我們理解傳播模式方面可能有什麼特別新鮮的貢獻。
可能有點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小蘋果、老男孩訴求的是整個社會或社會中某一個較大的群體對於某件事情的記憶,但是抖肩舞這件事情(走紅的範圍)其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就是學生群體。抖肩舞的傳播我覺得靠兩個群體來支撐,第一個是一個學校做的抖肩舞,對這個學校有身份認同的人會觀看和轉發。第二個是對於這些大學本身有一些既有印象或者感興趣的人會轉發。也就是outsider和insider這兩個群體,這可能跟之前的小蘋果之類是不一樣的。——董晨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
抖肩舞的特別之處:它有故事性,形成了一套類似模板的東西,方便傳播,同時還有再創新的餘地,這是抖肩舞與過去那些網絡神曲不一樣的地方。抖肩舞的生命力,大概在各個學校基本模仿的差不多了可能也就結束了,但也不排除會擴散到其他領域的可能,譬如以前的海草舞也有交警在跳。——lumen.
江南style真的不好模仿,但抖肩舞對場景、團隊協調程度的要求明顯要低很多,尤其是沒有歌詞(或者是有可以任意改編的臺詞),就更容易被模仿,拿來再創作。——五風十色
我覺得不一樣,就是江南Style跟小蘋果是一個商業策劃,是文化產業公司、媒體產業公司製作的兩個MV,然後它是為了爆而爆,因為明顯就是拍出來想讓大家來說這個東西好奇怪,就是審醜嘛。但是抖肩舞一直都是自媒體,自下而上的草根文化的感覺,而且也可以看出,這兩種MV的拍攝水平有差別很大的。——小浣熊姐姐
我認為抖肩舞火爆,是因為它在傳播上可能滿足了一些特點,比如在傳播的方式上主要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在B站、微博這些青年人聚集的平臺傳播,所以會吸引到更多的群體來關注。這種爆點事件的傳播轉變,從過去的我們被動地接受,到現在我們成為主動的內容的生產者,我覺得這是一種積極的轉變,是我們主體性的一種體現。——南溪
Coincidance的爆紅或許只是一個coincidence(巧合),但這場抖肩舞的熱潮和其他的爆紅文化產品一樣,看似只是歷史的重演,但又透露出一些細微的新意。
對於抖肩舞,你是贊還是踩,或者只是默默抖肩?歡迎在評論區「抖露」你的看法!
本期編輯:蔣賢成 王馨婉 譚錄陽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往期回顧
如何規範地引用社交媒體的信息|前沿
2019年「信息之美」獎今晨揭曉 | 早起福利
新聞工作給記者帶來心理傷害,這是近年的相關研究| 前沿
透過《申報》廣告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消費生活|坊間視覺
特別策劃
小歡喜 | 利奇馬 | 埃航事件 | 甘柴劣火
原生家庭 | 聖母院火災 | 基因編輯嬰兒
記者節快樂 | 主持人大賽 | 周杰倫新歌
江歌案| 數據可視化 | 反性侵 | 疫苗案
5.12地震十周年 | 中美貿易戰 | 數據新聞
刀刺辱母者案 | 普立茲獎 | 沙特記者遇害
第19屆美國網絡新聞獎作品解析(上)
第19屆美國網絡新聞獎作品解析(下)
技術前沿
相關性驅動報導 | 新聞行業的算法變革
記者行業 | 自動事實核查 | 媒體未來技術
最佳雜誌封面 | 品質新聞 | 記者新技能
傳媒市場的18個趨勢 | 在線評論與可信度
報導規範
家庭暴力 | 強姦和性暴力事件 | 環境報導
報導地震 | 採訪兒童 | 槍擊案 | 核輻射
趣聞雜談
「轉發錦鯉」 | 新聞史手跡 | 雙十一的心理血型
家長進遊戲群 |年度熱詞「有毒」 | 親友群闢謠
數據新聞習作
角膜捐獻 | 卡車司機 | 北京月嫂
男性醫美 | JK制服 | 相聲新江湖
古風音樂之辨 | 赴美抗癌 | 臨終關懷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