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李安導演的《色·戒》,贏得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影片獎」,而他能獲此殊榮,還要感謝原著作者張愛玲。
《色·戒》是張愛玲用了三十年時間打磨的作品,用心程度、付出的心血,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虛構的,而是取材於1939年前後的一個真實歷史事件——
南京國民政府女特工鄭蘋如刺殺汪偽政權大漢奸、76號特工總部的主人丁默邨。
小說女主角的歷史原型鄭蘋如也逐漸被人們所熟悉。
這個容貌不輸湯唯,一心為國的女子,並沒有愛上大漢奸,在任務失敗後,她選擇了從容就義。
死時,年僅23歲。
01
鄭蘋如祖籍在浙江蘭溪,父親鄭鉞,曾在日本留學,並在留學期間結識了日本名門之後木村花子,爾後二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婚後,他們夫妻育有二子三女,鄭蘋如排行老二。
因家境優越,鄭蘋如和兄弟姐妹們,都接受了最好的教育。
排行老二的鄭蘋如極其優秀,可謂是才貌雙全,會彈鋼琴、會唱京劇,會演話劇,又跟隨母親學了一口流利的日語。
而且,因父母開放,經常帶著鄭蘋如出入高檔聚會,鄭蘋如因氣質出眾,很快就成了上海灘有名的名媛,還成為《良友》雜誌的封面女郎。
《良友》雜誌是當時中國最火的雜誌,當時的明星和名媛圈,都以登上此雜誌的封面為榮,阮玲玉、陸小曼都曾是當過該雜誌的封面女郎。
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推算,鄭蘋如到了合適的年紀,會嫁給一個門當戶對的男人,從此過上安穩的生活。
但生在亂世,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02
1937年抗戰爆發後,鄭鉞教育子女,不要貪圖眼前利益,任何時候都要以國家利益為重。
受父親的影響,鄭蘋如雖是女子,但她卻心懷大義,為抗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和同學們去街上發傳單、寫壁報、救濟傷病,還參演抗日話劇。
可因為一次聚會,鄭蘋如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那次聚會,鄭蘋如不畏懼風險,慷慨激昂地發表了一篇演講,讓人熱血沸騰。
而在人群裡,有一個人注意到了鄭蘋如,他就是陳果夫的堂弟陳寶驊,一位資深特工。
陳寶驊對容貌美麗,膽量過人鄭蘋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經過調查發現,她的母親是日本大小姐,而她也是名媛,非常容易混入高等場所,是「間諜」的最佳人選。
就這樣,在陳寶驊的遊說下,鄭蘋如成為了「中統」特工組織的成員。
1938年秋,鄭蘋如因母親是日本人的關係,順利進入了日本報導部新聞檢查室,擔任電臺播音員,後又進入日軍特務機關擔任秘書與翻譯。
「間諜」都是有生命危險,但鄭蘋如不怕,她一直謹記父親的教誨「為了國家,可以犧牲一切,包括性命」。
那時,鄭蘋如年僅19歲,但她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03
鄭蘋如雖然聰慧,但終究年輕,做事情難免有些輕率。
有一次,鄭蘋如竟提出綁架日本首相之子的想法,然後逼迫其讓步,這無疑是一場笑話, 「中統」自然沒有採納。
雖然自己的意見被否決,但鄭蘋如沒有氣餒,為了國家和人民,她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想盡一切辦法竊取情報。
因鄭蘋如年輕貌美,又出身優渥,母親又是日本人,所以沒人對她有過疑心。
所以,當陳寶驊接到接近汪偽政權特務頭目「丁默邨」(易先生原型)的任務時,第一個想到的人選就是鄭蘋如。
丁默邨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自從當了漢奸後,他的每天的任務就是抓捕抗日戰士和愛國人士,然後對其施以酷刑。
三四年的時間裡,他殺害了三千多名愛國人士,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
那會,想除掉丁默邨的人太多了,但他活得很謹慎,外人幾乎沒有機會下手。
他出門坐防彈車,外出地點不一,亂人耳目他睡覺不住床,而是睡在衛生間,他不管出席什麼場合,都是站在牆角,眼睛可以觀察三個方向。
但再精明的男人,也有軟肋。
丁默邨的軟肋就是喜歡美色,鄭蘋如恰恰符合這一點。所以,最後接近丁默邨的任務,就交到了鄭蘋如手中。
這是一次玩命的任務,可以說稍微疏忽就會命喪黃泉,但鄭蘋如並不畏懼,為除掉這個惡魔頭,她深入虎穴,這種為國為家的大無畏精神,讓人敬佩。
04
鄭蘋如通過各種手段,獲得了丁默邨的信任,但若想除掉他,簡直比登天還難。
丁默邨的狡猾遠遠超出了鄭如萍的想像,每次約會他都是保鏢不離身,謹慎到讓人無處下手。
但組織上還是儘可能地安排刺殺行動,第一次暗殺,設在了鄭蘋如家中。
那天夜晚,丁默邨送鄭蘋如回家,鄭蘋如溫柔細語地邀請丁默邨到家中做客,而在鄭蘋如家附近,早已安排了狙擊手。
可最後,計劃還是失敗了,因為丁默邨警覺性太強,他臨時改變主意,轉身就走,壓根不給鄭蘋如機會。
經過周密的安排,又開始了第二次暗殺,這次地點設在了路上。
那日,二人路過西伯利亞皮草行,鄭如萍以要一件皮草大衣為由,將丁默邨引出防彈車內,丁默邨竟然真的跟著走出了車。
到了店內,鄭蘋如一件一件地挑選大衣,以此來拖延時間。
不料,眼看機會來了,狡猾的丁默邨通過玻璃窗看到了附近有幾個人很可疑,他扔下一沓鈔票就衝出了店外,迅速的跳上了防彈車。
等店外的殺手反應過來時,丁默邨已開車走人了。
而這次計劃的失敗,也把鄭如萍推到了虎口。
05
鄭蘋如太想除掉丁默邨,雖然知道自己可能敗露,但她依然像無事一樣繼續與丁默邨保持聯繫,還接受了他的邀請。
那日,鄭蘋如帶著一支白朗寧手槍去赴約,她想親手殺了丁默邨。
不料,鄭蘋如剛進屋,就被丁默邨的部下抓了起來,面對審訊,鄭蘋如給出的理由是:
「丁默邨有了其他情婦,自己爭風吃醋而已。」
鄭蘋如的話,讓丁默邨有過短暫的猶豫,但最後他還是選擇將她殺掉,他的人生不能有任何差錯,女人可以在找,命才是最重要的!
1940年2月,鄭蘋如被秘密帶到荒郊野外,死前他只說:「唯勿槍擊我面,毀我容貌。」
最後,她有尊嚴而悽美地死去了,直到死她也未出賣任何一位同事
其實,鄭蘋如原本是有退路的,只要她的父親同意出任日本法官就可以。
但鄭蘋如深知父親絕不會叛國,她也不允許自己的父親為了自己而出賣良心,於是,她在獄中曾給父親寫了一封信,只說:
「爸爸,我很好,請您放心,蘋如。」
鄭蘋如犧牲後,其父親也一病不起,最終撒手人寰。
她的哥哥也是愛國青年,在1944年的一次對日空戰中也壯烈犧牲,她的未婚夫王漢勳,也為國捐軀。
一個大家族,為了國家,最終都犧牲了,讓人感動!
抗戰勝利後,鄭振鐸以《一個女間諜》為題撰文哀悼鄭蘋如:
「為了祖國,她壯烈的死去!比死在沙場上還壯烈!」
鄭蘋如去世時,年僅23歲,她雖然是嬌弱的女子,但在國家需要時,她卻化身為女戰士,最終為國捐軀。
這樣的英雄兒女,值得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