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張良與道家是什麼關係?
據《史記》記載:秦朝末年,韓國人張良,為報滅國之仇,曾以家財訪求刺客,在博浪沙謀刺秦始皇,後未遂,逃至下邳(今江蘇邳縣)隱居。
一次,張良閒遊至一座橋上,對面走過來一位老翁,來到張良身邊,故意把鞋子掉到橋下,回頭對張良說:「小子下去把鞋拾來!」張良很氣憤,想痛斥他一頓。因想到他是老者就強忍性子,下橋將鞋拾上來。這時老者又指著腳說,「把鞋穿上」,張良見老者行動不便,遂躬身跪下給老者把鞋穿好。老者見張良不但能下橋拾鞋,還能謙恭地跪下為其穿鞋,便暗贊其胸志。
老人穿上鞋後笑了笑,什麼也沒說便起身而去。張良感到很驚訝,望著老人遠去。過了一會兒,老人又回來,對張良說:「汝子可教也,五日後清晨到此與我相會」。張良覺得老人舉止不凡,遂跪下行禮答應。
第五天天剛發亮,張良急忙趕到橋上,看見老者已站在橋頭,這時老人氣憤地說:「與老人相約,為何遲到?回去吧,五日後再來。」等到第五天,雞叫之前,張良便來到橋上,誰知老者又先到了,生氣的說:「為何還是來遲?五日後再來。」五天後,張良半夜便來到橋上等候,過了一會兒,老人悠閒地走來,高興的說:「應當如此。」接著從袖中取出一部書交給張良,並告誡道:「你讀了此書,就可以做帝王之師了,十年後天下將大變。十三年後,你會與我濟北重遇,谷城山下有塊黃石就是我。」說完飄然而去。
待到天亮後,張良打開書一看,原來是一部「道家」類的《太公兵法》。之後,張良每日細心研讀,不敢懈怠。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領導農民起義。劉邦乘機起兵,其在謀士張良、陳平的精心策劃和輔佐下,終於滅秦及楚,張良也因功被封為「留侯」。
待到天下統一太平後,張良說:「我只願拋開人間俗事,願隨赤松子(即黃石公『授書老者』)神遊而已。
自張良之後,其家族世襲「黃老道家」。到了東漢末年,有他的九世孫張道陵,在巴蜀(今四川境內)創立了「正一道」,即「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