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宴」,相信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溫暖的詞。每年這個時候,也差不多該著手準備春節家宴了。這時候就得逛各種菜市場,找食材,找香料。
叔就是喜歡這樣市井氣的地方,可以借著食材,和那些人在討價還價中獲得很多樸實有趣的信息。
說起叔的菜市場情節,打小就有,小時候母親時常帶著我去菜市場買菜,總是能看到一些當季節新鮮的蔬菜,鮮亮有生機;還有活力十足的魚,好像在說快把我買回去;不過最喜歡的就是菜市場的小吃鋪子,簡直要把家鄉食物的美味發揮到極致,十分過癮。
再後來,每次出國,我都會保留逛市場的這一個習慣,歐洲的市場、亞洲的市場、美洲的市場,大大小小去過30多個菜市場,而今天要說的這10個,是讓我印象深刻念念不忘的。
☀聖誕節限定:德勒斯登聖誕市場/巴黎聖誕市場
☀海鮮愛好者的勝地:卑爾根海鮮市場/東京築地市場
☀色彩斑斕的調色盤:巴塞隆納博蓋利亞市場
☀古舊的歐洲集市:慕尼黑農夫市集/布達佩斯大市場
☀引領健康潮流:Wholefoods market
☀中文友好市場:濟州島東門市場/北京三源裡市場
得雷斯頓聖誕市場
幾乎所有歐洲的城市,一到聖誕節,都會有盛大的聖誕市場,於是這種只有聖誕節才有的聖誕市場,成了人們的特定狂歡方式,好像聖誕節,就應該逛聖誕市場,採買各種工藝品和食品,豐盛準備著聖誕節的到來。
之前生活過的城市叫德勒斯登,那裡的聖誕市場從11月中旬開始。每一年的聖誕市場,都會有盛大的開幕式,通常會是城裡的手藝人共同做上一個巨型的大蛋糕,然後由一群年輕人扛著它,走過城市最主要的街道,街道兩邊圍著圍觀的群眾、拍攝的媒體,熱鬧的很,好像沒有看到這一個巨型的蛋糕傑作,就錯過了什麼重要的儀式一般,蛋糕被運到城市的最大的露天廣場,安置好,然後政府的人出來講話,極有儀式感。
當然,早早就會有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比如平日裡空曠的廣場,聖誕節前兩個月,就會陸陸續續的有一座座木頭制的小房子出現,這當然不是最熱鬧的,最熱鬧的要數大大的摩天輪、掛滿彩燈的聖誕樹和龐大的旋轉木馬,這些都把聖誕氣氛推至高潮。
而等到聖誕市場開幕的那天,各家各戶的商家都開始入駐自己的小木屋裡,再紛紛裝點起來,有在屋頂放上麋鹿的,還有在屋頂擺上紅色發著光的禮盒的,漂亮至極。
歐洲人很喜歡「手工」這兩個字,很多東西不追求量產,而是用手,就好像把自己對待這份工藝品的情感注入其中,而在這場慶祝大典的聖誕市場上,往往看到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他們想在用手工藝品致敬過去的一年,期待新的一年般。
不過,還是食物最能代表這種熱鬧的氣氛,在我看來對待事物及其沒有想像力的德國人,卻仍然可以使出很多腦筋來創造一些鮮亮美好的食物:各類堅果、奶酪、德國的香腸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德雷斯頓最最出名的是熱紅酒(Glühwein),這個只在聖誕節出現的食物,是每個逛聖誕市場的人手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紅酒為基底,再加上這個季節的應景香料調味,比如:肉桂、香草、苜蓿、茴香、柑橘和糖等,並加熱飲用,回味悠長。
圖:現場烤制的德國香腸。
圖:德勒斯登的著名糕點。
巴黎聖誕市場
有一年的聖誕節曾在巴黎度過,也去逛過那裡的聖誕市場,巴黎比起德勒斯登面積要大得多,所以聖誕市場也會分散在城市的各個社區。
去過的巴黎聖誕市場,是在艾菲爾鐵塔附近,類似於德雷斯頓,一間間木質的小屋,出售著這個城市裡的手工藝品和美好的食品。
巴黎人要比德國人浪漫的多,他們往往會在細節處發揮更多的想像力。聖誕市場也不例外,隨處可見的手工曲奇也要加上愛心來。
很多人都說,聖誕節的歐洲最有趣,這麼說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聖誕節,白色的聖誕節總是讓人嚮往,再加上熱鬧的聖誕市場,讓平日冷清的街道多了起人來,每個人的臉上都在黃色紅色的燈光下照的歡快的很,這也就是節日該有的樣子。
卑爾根海鮮市場
卑爾根是一個雨水充沛的小城,背靠山,又有海的地理位置,讓它有著充足的海鮮。卑爾根海鮮市場的名字叫做Fisketorget(魚市場),位於卑爾根港口邊的老市區。歷史更是悠久,從十六世紀起,這裡就是魚貨的集散中心,而現在則成為觀光客必到的觀光好地方。
為什麼說成了觀光的勝地?一個有著30個魚攤位的露天魚市場,擁有著豐富如鱈魚、鮭魚、鯖魚、龍蝦、螃蟹、乾貝等等的海產,同時,醃製的鮭魚等魚產品也可以輕鬆買到,不進如此,好些魚攤位都有加工食材的功能,現場論斤稱重,結帳買單品嘗,高效又好玩。
要說挪威的鮭魚十分有名,但不要因為這樣就認為挪威的鮭魚很多而很便宜,因為鮭魚有他們的獨特生長周期,註定他們是不可能大量捕撈,在挪威鮭魚也屬於比較貴的佳餚。
圖:鯨魚肉。
現場購買直接加工食的形式已然成為海鮮市場的必備要素,但我也曾去過越南和美國的海鮮市場,不論海鮮質量和加工工藝都不及北歐卑爾根的印象深刻。
這也難怪,挪威這個幸福感極高的北歐國度,步調慢的很,自然也會更多的享受著生活,於是,像吃海鮮這種事情,對於他們來講很是重要。
東京築地市場
東京築地市場,那是我看過最嚴謹的一個市場,市場僅僅有條,售賣食物的小店也十分乾淨。
築地市場分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場內市場,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海產品的競拍,比如大名鼎鼎金槍魚的拍賣就發生於此,不過,它一天只有特定的時間段對外開放,限制客流進入參觀。
場外市場,就是拍賣的海鮮市場外圍的一圈以零售業為主的市場,這裡依託著場內市場豐富而新鮮的海鮮產品,又融合東京最市井的氣息,打造出350家各種風格迥異的商店,這些商店讓築地市場豐富而有趣起來,同時,讓場內嚴肅的氣氛,更市井氣起來。
除了築地市場,我也去過很多海鮮市場,但還有另一個,也讓我難以忘記,那個市場坐落在北歐挪威的卑爾根。
從來沒有哪個市場,像巴塞隆納博蓋利亞市場(Mercado de la Boqueria)那麼色彩斑斕,這裡好像是歐洲人打翻了自己的調色盤,傾倒於此,於是成就了歐洲最大的室內市場。
在這座以高迪建築聞名於世的城市裡,位於蘭布拉大街的博蓋利亞市場的名氣一點都不遜色於那些瑰麗的建築物,這個被譽為巴塞隆納人的「菜籃子」用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全世界前來朝聖的人。
菜市場內部多達幾百個攤位,擺滿了各類蔬菜、水果、鮮魚和鮮肉,還有許多野生鮮蘑菇,五顏六色,賞心悅目,十分誘人。如果你在這裡看到在別處價格昂貴的火腿壯觀的掛成一排銷售,一定不要驚訝,正是從這裡,美味的火腿走向世界的。
我曾不止一次表達過我對西班牙的喜愛,因為它與歐洲其他國家都有不一樣的特質,這個國家的人們所表現出來的熱情就如同他們天氣一般,而在這巴塞隆納這座城市,我更願意用「荷爾蒙」來形容,時髦俊美的男男女女無一不充滿了荷爾蒙,我總是忍不住按下快門,驚呼這裡的人們怎麼這麼好看啊。就好像,這種「好看」的荷爾蒙氣質也賦予這座菜市場有特殊的魔力,讓我流連於此,欲罷不能。
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創作人所有(如有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