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頂多不過是百年光陰。
所以,細細思考如何過好自己的一生,這件事至關重要。
老人家常常喜歡向後輩傳輸自己的人生智慧。
對於青年人來說,善於聽取老人家經驗的人,往往會成為未來的成功者。
在《老人言》中的許多短句,都被老人家掛在口中用來教導後輩。
其中有一句「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短短十二字,道盡了人生哲理。
今天我們便一同來品一品這句話背後蘊藏的人生哲理。
倘若沒有深入了解,想必許多人都會感到一頭霧水,為何香忌諱兩短一長?這背後藏著什麼樣的處世哲學?在《老人言》中其實道盡了這句話背後的深刻含義。
在中國人的價值觀中,遇到什麼事情,入寺廟求神鬼,這是中國人度過難關的一種心理排遣方式。不過代代相傳下,燒香拜佛除了帶了些迷信味道外,卻也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
而這句話的前半句講的卻不是上香,而是棺材。
所謂的三短兩長其實指代了棺材。正常的棺材合上之後就成了四長兩短,上下兩塊指代天地,左右兩塊指代日月,這是四塊長板。而前後兩塊則是以兩塊短板構成。
可是,四長兩短又是如何變成三長兩短的呢?
在《老人言》這本書中點明了促使這件事發生的源頭——「頭七」。
在中國有頭七的說法,人死後七天是不會下葬的,而要停屍三日甚至七日。這是為了避免病人處於假死的狀態,所以,用七天作為緩衝,在確定死亡後,才下葬入墓。在這期間,棺材最上面一塊板是不會合上的。
世人皆畏死,所以三長兩短自然成了忌諱。
至於第二句則是和迷信思想沾上了些關係。因為古人上香是為了祭拜三類人。這三位分別是天地人。
天地人其實是涵蓋了世間萬物的意思,倘若三根香長短不一,自然達不到本來上香的目的。除此之外,古人燒香也是講究十足。
《老人言》中記載,古人上香之後,還會用一本香譜,這本奇書之中記載了種種香的形態。所以,古人上香也有用香長短測吉兇的意思。而兩短一長便是不祥之兆。
前後兩句,雖然帶了些迷信思想,卻也是被老人家代代相傳,因為其中包含的智慧,被老人家視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才一代代傳了下來。
一句簡單的俗語,居然隱藏著大智慧,可見古人的偉大之處。
古人的智慧是不可否定的,可以作為一種修心養性一種非常好的途徑。
《老人言》,這是一本是口口相傳留下來的草根智慧話語。可以帶我們領略古時候那些老人家的智慧。
在這本《老人言》裡,幾乎涵蓋了我們今天經常使用的大部分俗語,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平實易懂。
這本《老人言》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是能讓我們一邊哈哈大笑還能一邊學到很多智慧的書籍!
讀《老人言》就像是在和一位長者對話,他會教給你他的畢生所學,幫你指引人生航向,讓你更快適應社會,教會你立身處世的法則。
想要讀的朋友們是不是有個擔心,那就是害怕文言文看不懂,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白話文的《老人言》,不僅將原版內容完整收錄,還有詳細的翻譯和注釋,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你看了哈哈大笑,還能學到智慧。#俗語智慧#
一本才59塊錢,比書店便宜太多了,正版書籍也就一頓外賣錢,卻能讓你和家人受益一生,快點讀讀吧。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