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見佛,心如蓮開,念如菩提

2021-02-08 國色天香

作者︱幽蘭公主

 

      轉眼就是盛夏,又可以目睹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之盛景。

  我想,當你親眼目睹到滿池競相開放的蓮花,一定心如蓮開,心花怒放。那一刻,心中湧現出的該是關於蓮花的優美詩詞吧。

  「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當一首首千古名句,不由自主從心中吟哦而出,配上眼前那清新如塵的畫面,是一場視覺的享受,更是一場心靈的盛宴。

  輕輕沿著那彎彎曲曲荷塘邊上的路,信步走去,眼中看到的是夏天獨一無二的美景,耳邊聽到的是小鳥歡暢悅耳的鳴叫,是池塘青蛙「或呱呱,或哇哇;或熱烈,或疏淡」不絕於耳的可愛蛙鳴聲音。

清風徐來,鼻翼間聞到的是絲絲縷縷、沁人心脾的荷花清香,這香味讓人心曠神怡,讓人流連忘返,讓人如痴如醉。

不知不覺間,一朵馨香四溢的心蓮,就會像這亭亭淨植的眼前荷花一樣,輕輕盛放在你的心間。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一朵盛開的蓮花裡都藏著一尊佛,帶給你安寧祥和、智慧和啟迪。

  用一朵蓮,來商量我們的前世今生,於是紅塵萬丈,再無羈絆,可以困住我們的心。用一朵蓮,來感知我們的情深義重,於是人海蒼茫,再無時空,可以阻隔我們的情。

  蓮花花開素雅淨,蓮花花落風華在。心如蓮花靜靜開,花開花落皆自在。

  心如蓮花,則心清如蓮,斬斷俗世萬千煩惱絲;心如蓮花,則心靜如蓮,揮別紅塵萬千瑣碎事,只把慈悲和善良銘記心間,只把潔淨和素雅刻進風骨。

  懷抱芬芳和美好,風來不憂,雨來不愁,即使枯萎也要抱香而亡,不留半點遺憾在人間。

  在花開時盡情綻放,盡情搖曳,把清芬和素雅撒播人間。

  一池荷花瀲灩,驚豔了無數人的眼眸,可是在盛放之前,每一朵蓮花都在靜靜地積蓄著自己的能量,靜靜地醞釀著美好的未來。

  從「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頭」的第一朵花開,到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滿池競相開放,只用了短短30天,而最神奇的是第29天,滿池蓮花只綻放一半,當堅持到最後一天,卻能轟轟烈烈全部綻放。

  生,當如夏花般燦爛,活,當如流星般璀璨。這樣的綻放,綻放出生命的極致和意義,這樣的綻放,綻放出生命的絢爛和輝煌。

  賞過蓮花,等到收穫時節,「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新鮮的蓮子剛剛採摘下來,從青青的蓮蓬中剝出來,每一顆都瑩白可愛,嬌嫩欲滴。輕輕填一顆到口中,慢慢咀嚼,頓時,舌尖上便溢出蓮的清香和蓮子的清甜來。吃下的是蓮子,留在心中的卻是蓮香和蓮子(憐子)深情。

  即使到了深秋,蓮花枯萎,蓮子乾癟,可是堅硬的蓮食,可以用來煲出營養的湯羹,而青青的蓮心,則可以用來明目去火。

  採蓮食蓮子,彼時,那個你望穿秋水,心心念念的人兒,是否陪伴在你的身邊呢?他對你的愛是否如這蓮花、蓮子一樣,芬芳純潔又甜美呢?

  問蓮哪得香如故?問蓮哪得清如許?小小蓮子寄託著生命的厚望,不管是一千年還是一萬年,蓮子深情永不變,活力永不減。

  一泓清水,一個紮根的地方,它就可以悠悠醒來,茁壯成長,爛漫綻放,帶給你無盡的欣喜和厚望。

  佛說,心如蓮花,人生才會一路芬芳。從花開到花落,一朵蓮,告訴了我們如何經歷風霜雪雨,如何走過春秋冬夏,如何用素雅和清淡,如何用執著和堅韌,如何用清純和高潔,把輕輕淺淺的流年時光,都譜寫成泛著墨香的詩行,光耀歲月。 

花開見佛,心如蓮開,念如菩提,眼中看到的是清靜,心中悟出的是菩提,願你如蓮盛開,如蓮綻放,如蓮聖潔,如蓮自在,如蓮安靜和祥和。

作者簡介

幽蘭公主 ,17k籤約作者,鄭州市作協會員,鄭州市七次文代會代表,代表作:長篇小說:《風花雪月情難枕》 (青春類精品、暢銷作品)、《人鬼生死情》(2017年17k網文大賽決賽獲獎作品)、《絕色狐妃》(女頻精品)、《與惡魔同行的日子》(幻想言情精品)《白龍魚服逢奇緣》等,以上作品均無線上架,另有百十篇刊發北青等紙媒及安般蘭若、山花爛漫等網絡平臺,個人公眾號《蘭苑文萃》、《幽蘭公主》,個人紙質出版文集《蘭若心香》。

相關焦點

  • 花開見佛,心如蓮花,念如菩提
    不知不覺間,一朵馨香四溢的心蓮,就會像這亭亭淨植的眼前荷花一樣,輕輕盛放在你的心間。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一朵盛開的蓮花裡都藏著一尊佛,帶給你安寧祥和、智慧和啟迪。用一朵蓮,來商量我們的前世今生,於是紅塵萬丈,再無羈絆,可以困住我們的心。
  • 花開見佛悟無生,念佛念到心花開
    在淨土宗裡有很普遍的一句話,花開見佛悟無生。這句話就是說,我們現在用功,這句佛號念得好,念的妄心斷掉,佛號脫掉,我們的心花,就是我們的這個胸腔的肉團心,它會開分。我們的心,就象這個蓮花一樣,沒開的時候象蓮花苞,上面尖的下面圓圓的沒開。
  • 夢如青蓮,心若菩提,在流年裡等待花開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蓮若為女子,定然是一身素衣如簡,有著清雅的容顏,玲瓏的心事,曼妙的情懷。她在晨曉裡看白雲出岫,在午後稀疏的光影裡煮茶,在黃昏醉人的晚霞裡等愛人歸來,在夜晚清涼的月色裡拈花。無論光陰遊走得多緩慢,又或是走得多快,唯有那池蓮花,始終閒庭信步般開放著,婷婷嫋嫋,不經意間,便開遍了盛夏時光。捻一指芬芳,剪一簾綠意,寫一箋詩行,念四時節韻,歲月清音。蓮,開在夏日的一池碧水之上,開在一幅幅擱置泛黃的宣紙上,開在佛前的忘憂河裡。
  • 禪樂 |《花開見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禪宗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淨土宗講『花開見佛悟無生』,這兩句話的意義完全是一樣的,開悟、明心見性就是見佛。而淨土宗是用念佛的方法,把心住在一句佛號上,以一念制萬念,以此達到一心不亂,契悟無生,就是見佛。——壹心
  • 宣化上人:宣化上人:你念一句佛,蓮花就長大一點,你念念都是佛,蓮花就大如車輪
    所以這念明白,這一念就活了。這一念糊塗,這一念就死了。這是一個短暫的生死,無論短時間的生死也好,長時間的生死也好,都是在生死輪迴中轉,浮沉不定。有時生在富貴之家,有時又生在貧賤之家,有時又去做牛、做馬,有時又去做餓鬼畜生,下地獄。這些都是在輪迴生死的苦海裡飄流不定。
  • 芳菲‖女子如蓮
    心震顫,生出好多憐念,莫非我們是一樣的蓮,懂得生活給我什麼,我就享受什麼。我傾著枝葉靠著我的蓮姐姐,聽她說自己的委屈,說到動情處,蓮的淚珠滾過來滾過去,俺就心疼的,蓮的親人們呢?何時才能停止無謂的戳傷,蓮的生活裡呢,何時才能休止磨人的糾結。蓮能看清世事,洞察人情,但偏生有人就是你前世的冤孽,變著法兒的折磨你,並且多少的帶著些故意的、疙瘩的成份,讓人難得安生。如果人人如蓮一般良善,那實在是要少卻好多的煩惱。
  • 你念一句佛,蓮花就長大一點,你念念都是佛,蓮花就大如車輪(宣化上人)
    因為我們有時糊塗,有時明白,明白就是生,糊塗就是死。所以這念明白,這一念就活了。這一念糊塗,這一念就死了。這是一個短暫的生死,無論短時間的生死也好,長時間的生死也好,都是在生死輪迴中轉,浮沉不定。有時生在富貴之家,有時又生在貧賤之家,有時又去做牛、做馬,有時又去做餓鬼畜生,下地獄。這些都是在輪迴生死的苦海裡飄流不定。
  • 見字如面,如沐春風.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朗誦 | 心如明鏡,不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曾幾何時,我也開始喜歡那些禪意悠悠的文字,開始鍾情禪房深深處那份如水的清幽與素靜,開始傾羨仰慕那些修得雲水禪心的隱者與高僧。「身本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花開花落,心靜如禪
    修的是心,磨練的是意志。不管前世的因,能否看到來世的歸途,修行的緣,終是一路因果的輪迴。      繁華就是煩惱,淨念即得安寧。花開見佛,明心見性,總是了悟之後才明白,過去的永遠不會再回來,而剩下的光陰依然美好如初。
  • 不經勤苦,而能速疾證佛菩提!
    皆亦如是。又應想念。如是六道一切眾生。皆同威儀。色相相似。其身柔軟常有香氣。丈夫之相。具足莊嚴。離諸苦惱。受天快樂。是諸眾生。若須衣服莊嚴之具。即時往詣劫波樹下。隨其所須。應念而得。種種眾具以為嚴好。譬如他化自在之天。復有香風從八方來。其風觸身。令心適悅。有諸樂器。無人撫擊。隨風回動。出妙音聲。是諸眾生或在宮殿。或遊園苑。或有食於諸天美食。或執寶器。而飲甘露。或有坐於蓮花之臺。身佩瓔珞。兩邊垂下。
  • 朝暮課誦:佛說阿彌陀經 十念心不亂可歸淨土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 心如明鏡,不惹塵埃
    曾幾何時,我也開始喜歡那些禪意悠悠的文字,開始鍾情禪房深深處那份如水的清幽與素靜,開始傾羨仰慕那些修得雲水禪心的隱者與高僧。身本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人世間,走一遭,名利權情,縱橫交錯,來來去去,是是非非,得得失失,來也空空,去亦空空,要修得怎樣的一顆菩提心,才能做到不染世俗塵埃呢?
  • 原創散文:念你,如花開,如初見
    我站在時光長河的渡口,回憶隨著漂流的落葉回到從前,當秋風帶著濃濃的寒涼摧殘著每一片葉子,在九月的終點,在這個無眠的夜晚,我的思緒還在有你的回憶中纏綿,不說再見,心甘情願,你的身影把我包圍,我撥開回憶中的層層片段,剝離掉在陰霾下晾乾的悲傷,愛在心間。
  • 心如明鏡,不染塵埃
    作者 | 桃園野菊   圖片|圖絡(寫於2015/8/20)「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佛如是說。曾幾何時,我也開始喜歡那些禪意悠悠的文字,開始鍾情那些花木禪房深深處那份如水的清幽與素靜,開始傾羨仰慕那些修得雲水禪心的隱者與高僧。餘暇,靜坐,品字養心,寫字怡情。翻來找去,遊來蕩去,偶然間,凝煙處,總有一首歌聽來入耳入膜,總有一段字讀來入眸入心,總有一幅畫品來入情入境。身本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佛教正覺同修會 蓮友往生助念開示文
    極樂世界清靜莊嚴、殊勝微妙,樓閣階道都是七寶所成,種種珍寶清香雅潔,寶池德水蕩除心垢,天樂常鳴聞者悅樂,無有寒暑和風微妙,衣服飲食應念 即至,佛化珍禽出和雅音,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能滅世間我見煩惱;微風吹動寶樹羅網,悉演菩提微妙法音,能使聞者六根清淨斷除煩惱,智能增進、深達實相,神通自在壽命無量,永無眾苦,但受諸樂。○○○居士!
  • 妙江妙法 | 心是快樂的狀態,才能花開見佛
    佛就是覺悟,這個世界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不迷才叫佛事,能把日常生活中是是非非都變成佛事了,就叫轉凡入聖了。所以佛事就在日常生活中,昨天開玩笑說,啥叫生活呢?生的活活潑潑的、生的快快樂樂的就叫生活。所說花開見佛,是我們那個心花永遠是敞亮的,心永遠是快樂的,這才能花開見佛呢。心裡一直是苦惱的、煩惱的,那哪能見佛呢?見佛還能是哭的去見呢?也有哭著去見的,那是感動哭的,那還是高興。就因為這世界有是是非非、復複雜雜的事情,才叫我們離苦得樂呢。樂就是要快樂,在這日常生活中要快快樂樂的。可是我們呢,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給自己挖了無數的坑,自己跳不出來。
  • 簡體校對|佛說阿彌陀經(日誦式)
    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 佛說:皈依瞻禮,供養讚嘆地藏菩薩現象,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
    悉發菩提之心,成就無上佛果眾僧聽了,都說道:『汝求見地藏,不念出要,故菩薩言,意氣何短。』汝求見我,不發菩提心,是故覺悟汝,汝模畫我像多,永不墮三惡道,舍壽生兜率天,慈尊下生日,得授佛記。我隨順汝,如影隨形,如水隨器。』
  • 【人間菩提】心念眾生信願行
    20201202--心念眾生信願行天下米籮一肩挑自力耕生信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