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馬拉松、越野還是田徑場上的短程跑步比賽,大家一般都會注意到這些專業精英跑者的身體總是會略略前傾。他們的步伐越快,身體前傾的幅度就越大,總是能感覺他們的身體和水平線形成了一個增夾角。
所以常常有一些教練和文章會提倡說身體前傾是良好跑步姿態應該具備的,但是作為普通跑者,我們應該模仿這些精英跑者身體前傾的跑步姿態嗎?
真正的答案是:絕對不要!
精英跑者所表現出來的身體前傾的跑姿,實際上是一種高級跑步技巧,它是優良跑步姿態與高等級運動水平相結合所產生的結果,並非是構成跑步姿態的必要要素,因此根本談不上普通跑者在日常跑步過程中去模仿。
原因是身體前傾實際已經觸及了跑步技術的高級技巧,它是良好跑姿和跑步力量結合產生出的結果,但並不是構成跑步姿態的有效部分,更不用說讓普通跑者跑步過程中刻意模仿這樣的姿態。
但是,如果我們進一步深入討論這種姿態的形成,還是可以幫助普通跑者懂得為什麼不要刻意模仿,以及如何培養自己優良的『身體前傾』跑姿的方法。
為什麼普通跑者不應該刻意在跑步中保持身體前傾
雖然我們可以看到能夠保持良好跑步姿態的跑者,身體總是會略略前傾的,但這個動作並非一種刻意的行為,而是由於跑步節奏和速度,由身體自發調節出來的。
正常情況下,身體自己形成的跑步姿態是最適合當下跑者的體能水平和運動能力的,或者它並不好看,但是從運動的效率上講,可能是發揮自身能力上最優化的。
我們日常提到保持良好的跑姿,一般也只會提出一點:『挺直軀幹,保持從頭到腳的一條直線』。
猛一看之下,這和身體前傾相反,其實不然。
普通跑者嘗試在跑步中加入身體前傾時,會不由自主地從腰部開始發力。也就是說,身體貌似前傾了,但是軀幹、下半身和地面水平線形成了一個奇怪的不自然的姿勢,絕對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種前傾跑姿。
這種從腰部彎曲、身體前探的跑姿,非但不好看,還有可能增加運動傷害的風險。因為從腰部前傾會把壓力施加到整個背部和後腿肌腱(膕繩肌)上,維持這樣的跑姿,很快就會發現這兩個部位容易產生緊張乃至疼痛,當然會影響到正常的跑步。
而真正身體前傾的技術,傾斜角度是從腳踝處開始的。從頭到腳仍然是一條直線,所以奔跑中可以看到這樣的跑者,如同一條直線一樣和地面形成角度,軀幹依然保持挺直的狀態。
這種從腳踝位置開始傾斜的技術,並非刻意為之,而是由於跑步速度所引發的。普通跑者如果只是模仿形式,而不了解背後的原因,自然就無法得到相應預期的結果。
另外前面也說了,跑步姿態實際上與跑者自身的跑步能力和體能水平有關係,身體會自主優化最適合當前狀態的跑步姿態。專業教練只會在跑步姿勢有比較嚴重問題的時候,才會要求跑者進行糾正,因為姿態的變化會影響到的跑步動作與跑者的呼吸,如果這兩者無法自然配合,是不可能跑得舒暢的。
跑姿的修正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身體重新優化一個姿態是需要和身體力量的提高、跑步效率的提高、運動靈活性的提高齊頭並進的。所以,我們應該總是先看到整體跑步能力和跑步速度的變化,然後才能注意到自己跑步姿態同時發生了變化。
要跑出真正身體前傾的瀟灑跑姿,首先要有速度,而跑步速度是可以通過正確科學的訓練來提高的。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跑步速度直接影響到身體前傾的跑步姿態。
『身體前傾』的跑步姿態是跑步速度引起的結果
普通跑者正常跑步時不會呈現出身體前傾的姿態,最主要的原因是跑步速度達不到,這也是呼嚕爸爸建議不要刻意模仿這個跑姿的原因。身體前傾實際上是運動中身體動態平衡調整的結果,它極大地依賴於跑者的運動速度。
跑步的人自然會有體會,當採用一個輕鬆配速慢跑時,身體會更容易保持挺拔的姿態;而如果想要發力衝刺時,自然身體就會有一個大幅前傾的動作。
較慢速度的跑步過程中,身體前傾不僅不會對運動有幫助,反而會感覺吃力費勁,而且會因為從腰部彎曲發力,會使髖部肌肉和腿部肌肉用額外的控制力量去保持前傾身體的平衡,不至於讓跑者摔倒。
從速度快的跑者角度來看,衝刺發力時,如果身體沒有一個前傾的姿態,就如同待發的箭吃不上勁兒,身體需要以核心位置為重心,調整速度奔跑的角度。
專業精英教練指出這些例子實際上是體現出身體的一種『動態平衡模式』。身心重心前部的身體重量會平衡下半身每一步的力量,速度越快,發力越猛,那麼身體前傾的角度就會越大;反之,當速度慢下來的時候,身體會逐漸調直追求一種垂直的平衡,防止摔倒。
要做到『身體前傾』需要跑者有足夠的力量
精英跑者能夠跑出身體前傾的跑姿,除了運動速度足夠快之外,體能強壯程度和身體力量也是普通跑者所不能比擬的。當身體從腳踝處傾斜,繃直的身軀處於一個快速奔跑的準備姿態,但是要保持住這種姿態,身體的核心、髖部和雙腿都有具有足夠的力量才能做到。
維護一個有速度的跑步姿態比想像中的更加費力,對於長距離跑者來說更是如此。如果你看過馬拉松比賽的終點,就可以看到很多跑者已經被疲憊壓倒,再也無法保持正確、自然的跑步姿勢,更不用說能提高速度的跑步技術了。
所以,在沒有一個很強大的力量基礎支持下,普通跑者想要模仿出身體前傾的跑步姿態,反而會更容易疲勞和受傷。
但是前面也說了,速度和力量都是可以訓練的,如果身體前傾的跑姿是速度和力量的產物,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選擇正確的訓練方法,提高跑步速度和身體力量,從而自發地產生出身體前傾的跑步姿態。
首先,跑者應該熟悉速度的感覺。這裡指的速度不單單是為了提高跑步配速所做的速度訓練,而是培養身體對於快速度的一種感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些嘗試:
每周做1到3次的大跨步跑和上坡衝刺基於自己的能力和訓練目標,選擇不同的配速每周做1到2次的配速訓練常規地參加一些不同距離的比賽活動相對於健身的慢跑而言,當身體開始習慣了快速奔跑後,身體運動機制也會自發地進行調節,肌肉纖維的使用模式會變得更加有效率,也更加適應快速奔跑。
同時,快速跑步也能夠培養肌肉力量。跑得越來越快時,腿部的蹬踏動作會更用力,也就形成了更強勁的肌肉收縮。假以時日,即使別的啥也不練,速度跑者僅靠快速跑也能變得很強壯。
我們當然不至於這麼無聊,更有效的培養力量的方式是增加力量訓練。力量訓練的要點在於訓練目標是增強力量和輸出,而不是提高肌肉耐力、心肺活力或者擴展肌肉圍度上。一般的負重訓練都能夠改善肌肉的力量和爆發力,以及提高對運動傷害的抗性。
對於跑者來說,負重訓練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是改善肌肉狀態,這樣有助於身體優化出更有效率的跑步姿態。經過訓練的肌肉,可以在身體中樞的整合下更自如地協同工作,從而形成更有效率的跑步姿態。
記住重點:良好的跑姿是挺拔的身體和平衡
最後的總結:普通跑者不應該也不需要嘗試把前傾動作硬性地加入到跑步姿勢中,只要注意跑步時挺直軀幹,保持平衡,這樣才能為正確的身體前傾創造條件,並且培養出最舒服的跑步速度。
除了日常跑步外,堅持力量訓練也是提高跑步能力的關鍵。擁有力量就等於擁有了更加有效的步伐,自然就會在奔跑中形成輕微、全身性的動態平衡式的前傾跑姿。
作者 | 呼嚕爸爸
編輯 | 一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