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對於西方人來說,應該不亞於茶對於東方人的重要性。這種具有魔力般的超級飲品,對於世界而言似乎是必不可缺的。


如今在各大城市的寫字樓、商業區中,諸如星巴克、太平洋、瑞幸等等,一系列的知名連鎖咖啡店,還有諸如麥當勞的麥咖啡,全家便利店的湃客咖啡每天的銷售量都是驚人數字。

咖啡早已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社交方式。於是,當我在書店裡見到這本《全球上癮:咖啡如何攪動人類歷史》時,幾乎沒有怎麼考慮就買下了,想著邊喝咖啡邊看一定很舒服。

這本最初出版於1934年,有關咖啡歷史的經典之作,讓讀者領略到這個神奇飲品在人類社會演變與歷史發展中越來越精彩。從葉門的夜開始,作者向我們打開了探究咖啡史的大門。這個起源於阿拉伯的神奇飲品,以其獨特的吸引力分別向長期佔據歐洲傳統飲品重要位置的葡萄酒、啤酒發起一波又一波的衝擊。這種挑戰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逐漸構成了如今的格局。

從最初被當作藥物,演變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伴侶,咖啡經歷了人類文明歷程中的風風雨雨。伴隨著大航海時代迅速擴張飲用咖啡區域的版圖,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隨著產能的大幅上升,使得價格與獲得成本逐步下降,咖啡從供少數人享用的奢侈品到尋常百姓家也能消費得起的生活必需品。當咖啡成為一種有利可圖的商品時,也沒有逃過投機資本的炒作。各地種植園的瘋狂大發展,也為最終的產能過剩埋下了伏筆。

巴西因咖啡過剩而大量焚毀,以此來控制市場價格波動。這與歐洲的實際需求因價格高昂而被壓制,產生了巨大的反差。這種一邊因擔心跌價而銷毀咖啡,一邊因咖啡價格高昂無法釋放出真實需求的情況,強烈的刺激著讀者的神經,寧可銷毀也不投入市場,這就是投機資本幹擾市場的副作用。貿易從來不是以滿足真正市場需求而產生,資本的逐利性使得任何一種商品的交易都會成為商人們的經營手段。試圖操控供需關係是以人為調整商品稀缺性作為現象的。如同人們對於自己是否真正需要飲入那麼多的咖啡一樣,社交的作用也許早已高於人們自身飲用的需要,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讓我們上癮的或許並非僅僅是咖啡因,而是你在乎的人們都在喝咖啡。此時此刻,想著該是給自己和朋友們來杯咖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