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與帝國崛起:茶葉、瓷器和罌粟花如何塑造歷史?

2020-11-20 澎湃新聞

原創 PUPChina 普林斯頓讀書匯

Editor's Note

茶葉、瓷器、白銀、黃麻、鴉片、牛肉,你可能覺得以上這些物品聽起來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在今天的這個書單中,它們卻被賦予了一個共同的屬性:打造一個國家、甚至是整個世界在一個時代下的歷史。

作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商品之一,茶葉在過往300餘年中的貿易中如何塑造了現代消費社會?

作為曾經最為歐洲貴族所青睞的藝術品,瓷器從藝術奢侈品到家居必需品的變遷如何映照出不同時代下歐洲社會的變化?

作為世界第二大被廣泛消費的纖維的黃麻麻袋,如何將孟加拉三角洲的農民與動蕩的全球資本捆綁在一起?

請和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見微知著的帝國時代史」書單吧!

A Thirst for Empire: How Tea Shaped the Modern World

茶葉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商品之一。幾個世紀以來,茶葉貿易的巨大利潤資助了戰爭和殖民;茶葉的種植為土地使用、勞工體系、市場實踐和社會等級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本書以廣博且深入的歷史視角審視了遍布歐洲、亞洲、北美和非洲的茶葉產業,研究了這一歷史進程對我們現代消費社會的塑造。

本書作者、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Erika Rappaport指出,儘管17至20世紀茶葉帝國和大英帝國的版圖有所重疊,但實際上並不等同。她認為,大英帝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力量在全球茶葉生產、貿易與消費中至關重要,但卻並不能使其完全控制全球茶產業。茶產業是最早的殖民地產業之一,其引發的商業模式至今依然存在。這部宏大而新穎的茶葉帝國史將有助於我們理解全球市場上的政治經濟互動。

本書榮獲2018年太平洋海岸英國研究會議最佳圖書獎、美國歷史學協會世界史領域Jerry Bentley獎。作者Erika Rappaport的另一部著作Shopping for Pleasure: Women in the Making of London's West End 亦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

Porcelain: A History from the Heart of Europe

歐洲的瓷器最初來源於唐宋時期的中國,一直以來為歐洲貴族所青睞。18世紀,薩克森王國的鍊金術師首次研製出了歐洲的制瓷秘方。然而,秘方不脛而走,神聖羅馬帝國疆域上的許多公國都很快建立起了自己的瓷器工廠,商人們從瓷器中大量攫取利潤。隨著瓷器的大量使用和價格暴跌,瓷器失去了其貴族身份和藝術價值,轉而成為了資產階級文化的消費品。本書作者、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Suzanne L. Marchand 追溯了瓷器行業三百年來的變幻命運。她將瓷器產業鏈上企業家、工匠、官員、化學家、消費者和小販的故事交織在一起,敘述出瓷器從藝術奢侈品到家居必需品的變遷歷史,映照出不同時代下歐洲社會商業模式、藝術品位和消費習慣的變化。

作者Suzanne L. Marchand的另一本著作German Orientalism in the Age of Empire and Down from Olympus 亦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

The Story of Silver: How the White Metal Shapes America and the Modern World

從十九世紀至今,白銀經歷了從流通貨幣到貴金屬硬資產的轉變。20世紀30年代,美國總統羅斯福通過抬高白銀價格來重啟大蕭條下的美國經濟。這一舉措削弱了當時實行銀本位的中國,而促進了日本在二戰前的崛起。到了70年代,德州石油大亨Nelson Bunker Hunt為了使自己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瘋狂地購入白銀,卻引發了一場金融危機。這兩件事是美國乃至世界白銀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如今,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白銀一直是抵禦政治風險和通貨膨脹的首選避險資產,其比黃金便宜的屬性不斷吸引著精明的投資者,直至最終被其奴役。本書就向讀者們敘述了近代以來波瀾壯闊的白銀金融史,並揭示了白銀對21世紀政治經濟的影響。

本書榮獲《金融時報》2019年歷史類最佳圖書,作者William L. Silber是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經濟金融教授,他的另一著作When Washington Shut Down Wall Street 亦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

A Local History of Global Capital: Jute and Peasant Life in the Bengal Delta

在合成纖維和貨櫃出現之前,黃麻麻袋是全球貿易的首選包裝材料。黃麻是世界第二大廣泛消費的纖維,其用於運輸國際貿易中的穀物、糖、菸草、咖啡、羊毛等貨物,地位僅次於棉花。雖然麻袋在全球流通,但黃麻的種植者幾乎都來源於世界上的一個小角落——孟加拉三角洲。本書作者、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歷史學助理教授Tariq Omar Ali 追溯了從19世紀英國殖民統治時期至20世紀印巴分治時期黃麻種植業形成的全球聯繫對當地農民生活方方面面起到的改變。作者指出,當19世紀的繁榮被20世紀的債務和貧窮所取代時,當地農民的生活隨著全球商品市場的動蕩而重組。本書探討了黃麻產業是如何將孟加拉三角洲的農民與動蕩的全球資本捆綁在一起,將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帶向農民的日常生活。

Empires of Vice: The Rise of Opium Prohibition across Southeast Asia

19世紀晚期,鴉片產業是歐洲在東南亞殖民統治的一大支柱。鴉片稅是英法殖民者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殖民者對當地癮君子們道德優越的象徵。鴉片產業的殖民遺留一直影響著東南亞地區當今的毒品問題。基於歐洲和東南亞地區的大量歷史檔案,本書作者、喬治城大學副教授Diana Kim比較了英法兩國殖民者在英屬緬甸、馬來亞和法屬印度支那施政的異同。她指出,殖民地的鴉片禁令並非完全出自對「鴉片上癮」的道德認識,而是來源於殖民地官僚體系內部更為複雜的機制。殖民地行政官員的日常工作促使鴉片稅合法化,而其中的政治經濟聯結又催生了鴉片改革的可能性。

Red Meat Republic: A Hoof-to-Table History of How Beef Changed America

在19世紀末的美國,人們達到了一種無論貧富都會期望每餐吃上新鮮牛肉的生活水平。美國的牛肉生產已經從小規模、局部化的經營轉變為全國性、高度集中的產業——牛在西部農村的大牧場養殖、在芝加哥屠宰、在大城市被消費。本書作者、聖母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Joshua Specht為人們展現了這一產業背後的歷史故事:大農場主不斷推進西進運動、肉類加工商為逐利而創造出工業化卻極不衛生的屠宰場、紐約街頭由食品引發的騷亂……本書敘述了在當時崛起的牛肉產業中誰在受益,而誰又在默默承擔其沉重的代價。

原標題:《全球貿易與帝國崛起:茶葉、瓷器和罌粟花如何塑造歷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20年度盤點:帝國的輝煌與陷落,平凡人的大歷史
    of the New World Order是什麼導致了歐洲的崛起、全球體系的建立和西方近代以來的主導地位?作者簡·伯班克(Jane Burbank)和弗雷德裡克·庫珀(Frederick Cooper)從古代中國與羅馬帝國入手,在強調帝國如何協調自身的多元融合的基礎上,探尋了包括拜佔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加洛林帝國、蒙古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等在內的帝國於全世界範圍內的徵服、競爭以及統治狀況。這種從多樣性出發研究帝國史的角度為讀者理解帝國對於歷史和當代的影響提供了新思路。
  • 「茶葉」為什麼會成為壓垮清朝外貿的最後一根稻草
    上圖_ 茶葉:種植茶苗因此英國人開始著眼於自己培養茶樹,由此鴉片和茶葉也在兩個帝國中間完成了奇怪的身份轉變。1848年,英國植物學家羅伯特·福鈞受東印度公司的僱傭,來到清朝購買茶樹苗和種植茶樹、炒制茶葉的工人,並帶回到英國的殖民地——印度。英國人先後在這裡開拓了兩百萬英畝的土地,用來種植和加工茶葉。適宜的氣候,加上工業化的生產,英國人一舉扭轉了由茶葉帶來的白銀流失,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 罌粟花的文化歷史
    Saunders)出版社:Oneworld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每年11月份,英國街頭上有許多人會在胸前別上一朵紙做的紅花,剛來時不知道原委,只聽說這是「罌粟花」(poppy),後來漸漸知道這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每年的11月11日是英國的「陣亡將士紀念日」,但依然不是太清楚為什麼罌粟花會用來紀念陣亡將士。
  • 英國如何取代中國,成為世界茶葉貿易霸主
    英國也想過用其他辦法來平衡與中國的貿易,比如出口鐘表和紡織品等工業品到中國,可惜的是,那個時代的中國非常封閉,根本不給英國人自由貿易的機會。為了平衡對外貿易的逆差,英國人想出了一個損招,就是賣鴉片給中國。中國人很早就認識了鴉片,但一直把它當成是一味藥材,用來止痛。
  • 李公明︱一周書記:歷史圖像中的……商業帝國與跨文化交流
    (24頁)第二章主要介紹東印度公司的發展歷程,宏觀闡述它從貿易公司轉變為主權實體的歷史背景,其中考察了圖像如何向公眾呈現東印度公司的演變軌跡,以及這些圖像在18世紀中葉如何使印度的風土人情受到英國民眾關注。
  • 花語|罌粟花
    所以,在每年的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開始,到11月11日老兵紀念日,有千萬枚罌粟花標誌被派發給大眾,人們將這個標誌佩帶在衣服的左領上或接近心臟的部位,表示對為國捐軀者的悼念。人們更可以買罌粟花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老兵及其家人。所以象徵著美麗、絕望、毒品的罌粟花,也就有了一個關乎犧牲、愛、尊重和懷念的主題。
  • 中國、英國、雙十一、罌粟花
    是否都注意過一件事,10月剛過,無分男女老幼,逐漸的都開始自發的在左胸口別上一朵紅色的塑料花。無人要求,卻年年準時出現在大家的胸前,後來我們才知道,那是一朵罌粟花(Poppy)。提到罌粟花,就好像直接看見林則徐。
  • 茶葉末釉瓷器鑑定有哪些步驟
    茶葉末釉瓷器鑑定知識2: 一般來說,從胎質、釉色可以判斷古陶瓷的年代和窯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時代的青釉瓷器,又稱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級階段,其胎為灰白色和灰褐。
  • 沉船故事:瓷器貿易見證晚唐、五代時期的海洋貿易變遷
    在揚州唐代遺址中廣泛發現長沙窯彩繪瓷、越窯青瓷、邢窯系白瓷、鞏縣窯白瓷、青花瓷、白釉綠彩陶和波斯陶器的陶瓷產品組合。這種陶瓷器組合正是這一時期外銷品種的代表。唐代揚州與長江中遊的湖南貿易頻繁,是當時長沙窯瓷器的主要經商口岸。因此,揚州發現長沙窯瓷器的數量也是最多的。
  • 槍炮、貨幣與霸權:全球帝國爭霸興衰史
    《權力的遊戲》劇照其實,真實歷史上的神轉折,以及現實世界的精彩程度,並不輸於「權遊」。 讓我們把視野拉回來,注目千百年來各個地區、國家之間的壯烈角鬥,你看,世界格局一直在不斷演變,你很難預測到下一步格局會是如何:你能相信,一朵芳香、嬌弱的花朵,在漂洋過海之後,能夠摧毀一座海上帝國嗎?
  • 回答:歷史細節與2018
    200年後的大英帝國接棒海上馬車夫荷蘭後,在技術竊取上有新的探索。今年六月,我轉機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一處就餐區展示著印有青花瓷的大茶壺和餐具,可見荷蘭對青花瓷的痴迷。但是,如果探究歷史細節,這場戰爭因為貿易而起,更進一步講是因為一種中國植物——茶葉。17世紀60年代,葡萄牙布拉幹扎王朝的凱薩琳公主與英國查理二世成婚,茶葉作為其嫁妝的一部分,從此流入英國。此時的英國剛剛完成資產階級革命,東印度公司的全球海上貿易剛剛開展不久。英國接手荷蘭,逐漸成為海上貿易強國。
  • 《帝國的崛起:奧斯曼》獨播,優酷人文持續布局全球頭部版權內容
    傳媒內參導讀:作為紀錄片《帝國的崛起:奧斯曼》國內唯一的正版版權方,不僅彰顯了優酷人文對於全球頭部版權的掌控力,引進與製作優質的人文紀錄片,更展現其對人文領域的深耕與布局。來源:傳媒內參-主編溫靜文/安哲 冰與火的味道,兼具冷兵器戰爭的殘酷和炮戰的激烈,一個帝國的崛起同時也意味著另一個帝國沒落。
  • 永遠被批判,一直被誤解 她是朵要你命的罌粟花
    >1977年,Yves Saint Laurent妖豔的OPIUM鴉片香水一經出世,風靡全球。香水瓶身中央雕刻了圓圈若罌粟的花紋。在Yves SaintLaurent看來,罌粟花是一把觸發奇思妙想、開啟夢想之門的鑰匙。據說鴉片香水在當時是一帖催情靈藥,溫暖和冷洌的獨特揉合,像罌粟一般讓人迸發強烈的情感。
  • 阿拉伯帝國怎樣看同時期的唐宋王朝?
    這本書以詳盡的筆墨,從南到北描繪了大唐王朝的四大海外貿易港口:瓦景(越南比景),廣州,寧波,揚州。寫盡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經濟狀況。甚至多年前越南還曾專門引進翻譯。特別吸引他們眼球的是,每個港口最常見的,就是裝運好的鐵和瓷器,全是準備外銷的。大唐,就是當時世界第一出口帝國。 當然除了富,在伊本.郭大貝眼裡,唐朝還很大,以他的說法,大唐太遼闊了,以至於「無人能知道中國再向前(向東)是哪個國家。」 不知道日本人聽了心塞不。
  • 上海歷史博物館裡,那些精美絕倫的瓷器
    上海歷史博物館,是上海的老建築之一。是一棟很具有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它始建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在那個很少有高樓林立的年代,它的出現,便一下子成為了老上海的地標式建築,樓頂的鐘樓成為了整個上海市區的報時工具。
  • 羅建波:大英帝國對外擴張的邏輯與「藝術」
    大國崛起需要鍛造自身實力,也需要提升道義精神,塑造能夠引領時代潮流的世界秩序。世界大國需要有全球影響力,更需要有全球感召力和塑造力。這或許是大英帝國留給後世的重要啟示。羅建波(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中國外交研究室主任、教授):我今天所講的題目是「1776年後大英帝國對外幹涉的邏輯與藝術」。
  • 外交制衡,控制蒙古:大清是如何理解自由貿易的
    其中有:乾隆二十九年(1764),庫倫喇嘛購入18車茶葉、12車菸草、3車布,往恰克圖貿易,換回俄羅斯產的黑狐、白鼠、毛毯、毛皮等,除了用於佛像鑄造外,剩餘部分轉賣後購買茶葉給了喇嘛學堂的學生,喇嘛學堂有300名學生,每天要消耗掉300包以上的茶葉。
  • 歷史上偉大帝國層出不窮,中東為何在近代卻難以崛起?
    毫無疑問,在可預見的未來裡,中東絕無崛起的可能性。有很多人可能會將緣由歸結為奧斯曼帝國的崩潰,認為這樣一個帝國的倒塌造就了如今中東的亂局,給了西方國家渾水摸魚的機會。那麼問題來了: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內部重新統一進入了現代化,中國歷經百年屈辱走上了偉大復興,就連越南都能夠在分裂後重新統一,為何中東難以出現類似的情況,重新走上崛起的道路呢?
  • 紀錄片《帝國的崛起:奧斯曼》全集
    Netflix 推出了扣人心弦的文獻片《帝國的崛起:奧斯曼》。全球領先的娛樂服務公司 Netflix 透露了全新文獻片《帝國的崛起:奧斯曼》的首批細節。此劇集由傑姆·伊伊特·烏聚莫格盧、塞利姆·巴伊拉克塔爾、比爾康·索庫爾盧、奧斯曼·索南和圖芭·布尤庫斯滕等土耳其知名演員擔任主演,於 2020 年 1 月 24 日在 Netflix 上面向全球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