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有點像5個小品組合,只能當作消遣時間去觀賞

2020-10-08 北辰視界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有點像5個小品組合,不過當做宣洩和治癒去觀賞也還不錯

電影中五個故事的發生地點挺有代表性的,東(浙江千島湖)、南(貴州黔南苗寨)、西(陝北毛烏素沙漠)、北(東北鄉村)、中(北京),一個地方一個代表性人物,熱心市民、農村發明家、支教老師、治沙英雄、基層村幹部,從他們的視角出發,呈現回得去的家鄉變化,也展現平凡人的不平凡之處。

中國當今喜劇頂流的一次集中展示,更難得的是5個單元故事不相上下,沒有一個拖後腿,而又各有側重,選擇放棄給它們排名。《北京好人》裡葛優延續了「張北京」的角色設置,與素人大爺的「假雙簧」令人捧腹;《天上掉下個UFO》是唐探2.9版,喜劇嫁接土味科幻懸疑類型,被黃渤的貴州話洗腦;《最後一課》範偉的動情演繹很難不動容;《回鄉之路》的男主太符合鄧超的表演了,但笑過以後又能被打動;《神筆馬亮》沈馬CP再合作,笑點殺傷力極高,一個善意的謊言製造出了一個完成度最好的小故事…國慶檔觀賞性較高的一部,沒有期待竟超出預期。

電影從「一條大河波浪寬」的旋律開始,之後依次是《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五個小故事,最後在歌聲裡結束。

《北京好人》 峰迴路轉

講借醫保給表舅治病的故事,不管是反轉還是節奏都很招人喜歡,葛大爺和表舅的表演都增色不少。

這一次的張北京,也是個兜著小聰明,揣著熱心腸的北京大爺。他攢夠了錢想買輛車,工作之餘開專車賺錢(這算不算跟《北京你好》裡的的哥聯動了啊),不過,河北衡水老家那邊的表舅想借錢做手術。張北京不是那麼想借,又不想看著表舅一直病下去,就想了個「歪招」。



搞笑的部分集中在醫院裡,抽血時候的雙簧,逃離醫院前的「瘋狂」,我都快笑瘋了。葛大爺穿著病號服在醫院樓道裡奔跑,後面跟著看戲似的醫護人員,那場面才是「解放天性」。

等到峰迴路轉,最終有了著落,張北京擔心的事也得到了解決。這是我覺得人物豐滿、厚實的地方,藏著自己的小心思又不乏普通人的惻隱之心。《北京好人》的好是利人利己,不是殺身成仁,完全地犧牲自己。

《天上掉下個UFO》 熱鬧荒誕

這個單元應該是最熱鬧荒誕的一個,很接地氣,土土的發明,濃濃的鄉音,哪有什麼UFO,只有一群想要家鄉更好的人。



然後就是最好哭的《最後一課》,主要還是範偉表演的太好了,角色的時間跨度很長,但老年的衰敗,壯年的神採都很具神韻。可能最好哭的片段,還是他在望溪村的「最後一課」上講述他為什麼覺得自己留下的那十年值得的時候,從「該去讀書,全去餵豬」的過去,到有希望考上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跟他說,以後去學校食堂能吃到其它好吃的,不用天天吃蘿蔔乾了。



那種樸素的追求,往往最動人也最偉大。曾經受惠的學生們都已經長大,用自己的方式建設著家鄉,養蜜蜂的,做民宿的,也有成為小學教師的,他們同樣希望幫助老師,為他湊出記憶裡的拼圖,願他餘生幸福安康。

《回鄉之路》,反轉強烈

鄧超飾演的喬樹林看起來太像「壞人」了,先是飛機偶遇借校友身份搭訕,接著打腫臉充胖子表現身價,可前面越輕視後面就越敬重,就是這樣一個人,帶著家鄉的人在沙漠裡種蘋果,想讓風沙撲面的沙裡溝變個樣。



《神筆馬亮》 笑果頻繁

而經典的沈馬組合再聯手,看完會讓人想起歐亨利的小說,不得已瞞著妻子的善良丈夫,滿心為丈夫驕傲的懷孕妻子,笑料百出,暖心治癒,畫毛衣和葫蘆套娃那裡,全場爆笑。



另外,我也挺喜歡故事與故事之間的轉場,每個人都聊自己的家鄉,讓這五個故事像是隨機展現的其中一個,最後出來的中國地圖,也寓意著這是大家的故事,是我們普通人正在經歷的事。

每個人都有割捨不掉的家鄉,也有與之相關的回憶。



《我和我的家鄉》挺像一首拍出來的抒情詩,北京的熱情,貴州的多彩,千島湖的秀麗,西北的堅韌,東北的勤懇,我們不曾遺忘它的富饒,也不吝惜心中的讚美。所以,不管是去往大城市打拼,還是留在家鄉搞建設,只要認認真真對待自己和生活,都是平凡世界裡不甘於平凡的人。

看完《我和我的家鄉》走出影院的觀眾是被快樂和感傷交替環抱的。或許是因為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大家的生活都有些許壓抑和緊張,迫切需要一個宣洩和治癒的渠道。感覺這種主旋律,更多的像小品。

相關焦點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不過是電視小品的電影版
    這部片子的五個小故事《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其實就是5個加長版的電視小品。電視小品的共同特點是「煽情」、「正能量」、皆大歡喜和道德宣傳。《北京好人》中的張北京的確是好人,不過我想問的是這年頭還有幾個這樣的好人?難道低收入群體看不起病只能依靠這樣的北京好人的無私奉獻嗎?張北京的角色讓我想起了近幾十年來,我們宣傳的一個又一個的道德楷模。當然宣傳道德楷模是件好事,可是在電影藝術中如此宣傳,就太淺薄了。
  • 影評:《我和我的家鄉》究竟是主旋律電影,還是一部喜劇小品?
    ,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艾青國慶節上映的獻禮片《我和我的家鄉》票房一路大賣,截止10月21日,總票房已高達25億。相比於去年同期的《我和我的祖國》31億的總票房,也不遑多讓。但很多觀眾看完《我和我的家鄉》,會特別有種看春晚小品的感覺:短小精悍、誇張搞笑、精彩反轉、題材廣泛、貼近生活、內含哲理。這些,幾乎就是喜劇小品的所有特徵了。那這部電影究竟是一部喜劇小品,還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呢?
  • 原創 | 我和家鄉的距離
    電影以小人物為主線,用5個小故事「北京好人」、「天上掉下UFO」、「最後一課」、「 回鄉之路」 和「神筆馬亮」,來展示家鄉的變化及人們眷戀故土的感情。 這是即《我和我的祖國》之後,又一部集多個單元於一體的為國慶獻禮的劇情片。
  • 看《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後感
    昨天國慶中秋假期的第5天,閨女姑爺帶著外孫們出去玩了。我和老婆帶著兩個老父親去看了場電影。聽了姑爺的推薦,看了已經票房第一的《我和我的家鄉》,4人中,我算是完整的看完了的人,老嶽父覺得晃,老父親覺得吵,老婆是既覺得晃也覺得吵,這是進電影院太少的緣故啊!說實話,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沒有進影院看,有點遺憾,後來在手機上看已經沒有了那種儀式感了。
  • 我和我的家鄉:寧浩、葛優膽大,鄧超有驚喜,陳思誠「落單」
    文/抽抽涼我和我的家鄉:寧浩、葛優膽大,鄧超有驚喜,陳思誠「落單」《我和我的家鄉》票房口碑都在持續走高,這種有笑有淚又有熟悉面孔的溫情故事,很適合節假日與家人一同觀賞作為典型的集體創作式影片,《我和我的家鄉》共由五個故事組成
  • 《我和我的家鄉》很像春晚,個別人不愛看,大部分人看挺High
    《我和我的家鄉》,21億多的票房,粗算大概6000萬的觀影人次,能達到這個人口規模的節目,在中國怕只有春晚能做到。各種小品都是先咯吱你笑,然後再升華了想讓你哭。整臺晚會滿眼的和諧歡樂,批評諷刺是絕不可能有了,但時不時還會有點小感動。《我和我的家鄉》就那樣兒。
  • 《我和我的家鄉》:這裡面沒有我的家鄉
    兩部影片誰好誰壞,很難簡單地說出一二三,但《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名字上看是一脈相承,上映時間也都是國慶檔,所以很容易將這兩部影片比較,同樣都是主旋律,同樣的敘事手法,幾位導演每人負責一個章節。這使得觀眾我坐在影院時,走出影院後,不斷地進行著比較。
  • 這個國慶的笑點,都被《我和我的家鄉》5個喜劇故事承包了,先笑了
    「家鄉」導演們可準備好了。掃去上半年的疫情陰霾,很多漂泊在外的遊子都早早將這個國慶假期籌劃為返回家鄉、與親人團圓的大日子。而接連迎回《奪冠》《姜子牙》《急先鋒》等春節檔影片的中國銀幕,也令這個疊加中秋佳期的八天長假,滿是過年般的團圓感覺。
  • 《我和我的家鄉》,一個人撐起一個小品,葛優才是真正的大腕
    《我和我的家鄉》因為有著100多名影視明星加盟和主旋律的基調加上尚佳的整體質量,成為國慶檔當之無愧的"一哥",或許還有著極大的希望成為本年度的票房冠軍。 《我和我的家鄉》一共分別5個段落,匯集了中國電影界最有號召力的5組喜劇人,單拎出來其中的任何一組都是可以在任何檔期"橫著走"的存在。
  • 《我和我的家鄉》登頂國慶檔票房冠軍,逆襲《姜子牙》全靠這三點
    分別是動畫電影《姜子牙》,以及群星璀璨的《我和我的家鄉》。起初,《姜子牙》憑藉著兩部前作,《大聖歸來》和《哪吒》積累下的人氣和觀眾,一上映就在票房上甩開了《我和我的家鄉》,然而隨著口碑的下滑,《姜子牙》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票房增速放緩的情況。
  • 《我和我的家鄉》沈騰馬麗再合作,當初分開的原因是什麼?
    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的《神筆馬亮》單元,就是由兩人主演。,這個「沈馬組合」的幻夢也隨之在粉絲心中破滅。不過,可能就因為雙方過於熟悉,所以也只能成為最親的好朋友。記得有一期《金星秀》,當金星一臉八卦地問到兩人關係時,馬麗說:「我都拿他當姐姐看,他一直拿我當弟弟看!」雖然是句玩笑話,但也道出了兩人的真正關係。
  • 《我和我的家鄉》5個單元個人喜好排名
    國慶檔票房冠軍,預測票房30億,這就是《我和我的家鄉》給出的答卷。作為《我和我的祖國》姊妹篇,這部影片同樣採用單元劇形式,五個單元講述五個不同故事。不同導演,不同演員,不同的故事,喜愛程度自然也是不同。個人喜愛排名是:最後一課>神筆馬良=天上掉下個UFO>北京好人>回鄉之路。
  • 彩蛋:我發現了《我和我的家鄉》的第六個故事
    身體上的疾病、精神上的擔憂沉悶、對時間和數字的無措……這些憋悶了將近一年的情緒,在疫情得以控制時,勢必要找到一個出口。好在這個時候,全民喜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帶著歡笑和感動,在國慶檔上映了。在導演的選擇上,也偏向了以喜劇見長的5組導演。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與彭大魔以及鄧超與俞白眉的組合,也當得起「中國電影喜劇夢之隊」的稱號。
  • 原來《我和我的家鄉》,不止五個故事……
    今年,對於疫情過後第一個能夠成型的「大檔期」,《我愛我的家鄉》實際上自然也負載著更重的產業責任。在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我愛我的家鄉》的營銷預熱,在遙遙領先同檔期其他對手的同時也推升了整個檔期的熱度。而在內容上,《我愛我的家鄉》採取了和《我愛我的祖國》同樣的創作模式,相比《我和我的祖國》的史詩感,《我愛我的家鄉》在另一個維度上進行了嘗試。
  • 《我和我的家鄉》票房破13億,網友表示很好看,有淚有笑。
    據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截至10月5日20時55分54秒,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票房再創佳績,已經突破13億大關。上映短短5天能有這個成績真的很不錯,這部電影目前豆瓣評分7.4分,不少網友都表示電影很好看有淚有笑,不愧是大導演大製作。
  • 影向標|《我和我的家鄉》:帶著鐐銬跳舞
    香港導演的海外冒險電影可以自成一派,突出特點就是生猛、拜金、幼稚,香車美女古堡航母……色調極其俗豔,5輛金車出場真心亮瞎我的色盲眼。成家班的動作場面節奏和熱鬧還是有,巧思和細節是越來越欠奉了。跳商場不如走樓梯的梗,拿自己開涮也是一條出路。這片最大的看點居然是楊洋怎麼賣力轉型打星,可以。片尾聽到《壯志在我胸》有點唏噓。
  • 《我和我的家鄉》票房破5億,請放肆的笑,盡情的哭
    看完《我和我的家鄉》,擦掉剛才止不住流下的眼淚,揉揉因為笑太大聲扯得有點疼的肚子,第一次有點不捨得走出電影院的感覺,歡樂和淚水交織的感動。有著中國電影屆最頂尖的製作陣容,《我和我的家鄉》卻帶來了接地氣的感動,在很多瞬間讓人共鳴,想起了自己的家鄉的點點滴滴。
  • 《我和我的家鄉》,贊過和笑過後更要思考
    今年國慶節當天開始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延續了國慶70周年《我和我的祖國》電影的票房牽引力。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對於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電影產業的復甦與振興是非常有意義的。電影是由5個獨立的短片組成的,每個短片的主題抓得都比較好,突出了影響家鄉發展的民生保障、科技創新、發展教育、環境治理、城鄉協同等主要問題
  • 單日票房反超《姜子牙》,豆瓣7.5分,《我和我的家鄉》卻遭質疑
    出乎意料的是,《我和我的家鄉》在排片場次上不及《姜子牙》,前者是126562場,後者是141773場。逆襲上位的關鍵在於上座率,《我和我的家鄉》VS《姜子牙》:17.9% VS 12.8%。
  • 單日票房反超《姜子牙》豆瓣7.5分,《我和我的家鄉》卻遭質疑
    出乎意料的是,《我和我的家鄉》在排片場次上不及《姜子牙》,前者是126562場,後者是141773場。逆襲上位的關鍵在於上座率,《我和我的家鄉》VS《姜子牙》:17.9% VS 12.8%。而在口碑上,《我和我的家鄉》也輕鬆領先《姜子牙》:貓眼電影評分,前者是9.2分,後者是8.4分;淘票票評分,前者是9.3,後者是7.5;豆瓣評分,前者是7.5,後者是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