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有點像5個小品組合,不過當做宣洩和治癒去觀賞也還不錯
電影中五個故事的發生地點挺有代表性的,東(浙江千島湖)、南(貴州黔南苗寨)、西(陝北毛烏素沙漠)、北(東北鄉村)、中(北京),一個地方一個代表性人物,熱心市民、農村發明家、支教老師、治沙英雄、基層村幹部,從他們的視角出發,呈現回得去的家鄉變化,也展現平凡人的不平凡之處。
中國當今喜劇頂流的一次集中展示,更難得的是5個單元故事不相上下,沒有一個拖後腿,而又各有側重,選擇放棄給它們排名。《北京好人》裡葛優延續了「張北京」的角色設置,與素人大爺的「假雙簧」令人捧腹;《天上掉下個UFO》是唐探2.9版,喜劇嫁接土味科幻懸疑類型,被黃渤的貴州話洗腦;《最後一課》範偉的動情演繹很難不動容;《回鄉之路》的男主太符合鄧超的表演了,但笑過以後又能被打動;《神筆馬亮》沈馬CP再合作,笑點殺傷力極高,一個善意的謊言製造出了一個完成度最好的小故事…國慶檔觀賞性較高的一部,沒有期待竟超出預期。
電影從「一條大河波浪寬」的旋律開始,之後依次是《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五個小故事,最後在歌聲裡結束。
《北京好人》 峰迴路轉
講借醫保給表舅治病的故事,不管是反轉還是節奏都很招人喜歡,葛大爺和表舅的表演都增色不少。
這一次的張北京,也是個兜著小聰明,揣著熱心腸的北京大爺。他攢夠了錢想買輛車,工作之餘開專車賺錢(這算不算跟《北京你好》裡的的哥聯動了啊),不過,河北衡水老家那邊的表舅想借錢做手術。張北京不是那麼想借,又不想看著表舅一直病下去,就想了個「歪招」。
搞笑的部分集中在醫院裡,抽血時候的雙簧,逃離醫院前的「瘋狂」,我都快笑瘋了。葛大爺穿著病號服在醫院樓道裡奔跑,後面跟著看戲似的醫護人員,那場面才是「解放天性」。
等到峰迴路轉,最終有了著落,張北京擔心的事也得到了解決。這是我覺得人物豐滿、厚實的地方,藏著自己的小心思又不乏普通人的惻隱之心。《北京好人》的好是利人利己,不是殺身成仁,完全地犧牲自己。
《天上掉下個UFO》 熱鬧荒誕
這個單元應該是最熱鬧荒誕的一個,很接地氣,土土的發明,濃濃的鄉音,哪有什麼UFO,只有一群想要家鄉更好的人。
然後就是最好哭的《最後一課》,主要還是範偉表演的太好了,角色的時間跨度很長,但老年的衰敗,壯年的神採都很具神韻。可能最好哭的片段,還是他在望溪村的「最後一課」上講述他為什麼覺得自己留下的那十年值得的時候,從「該去讀書,全去餵豬」的過去,到有希望考上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跟他說,以後去學校食堂能吃到其它好吃的,不用天天吃蘿蔔乾了。
那種樸素的追求,往往最動人也最偉大。曾經受惠的學生們都已經長大,用自己的方式建設著家鄉,養蜜蜂的,做民宿的,也有成為小學教師的,他們同樣希望幫助老師,為他湊出記憶裡的拼圖,願他餘生幸福安康。
《回鄉之路》,反轉強烈
鄧超飾演的喬樹林看起來太像「壞人」了,先是飛機偶遇借校友身份搭訕,接著打腫臉充胖子表現身價,可前面越輕視後面就越敬重,就是這樣一個人,帶著家鄉的人在沙漠裡種蘋果,想讓風沙撲面的沙裡溝變個樣。
《神筆馬亮》 笑果頻繁
而經典的沈馬組合再聯手,看完會讓人想起歐亨利的小說,不得已瞞著妻子的善良丈夫,滿心為丈夫驕傲的懷孕妻子,笑料百出,暖心治癒,畫毛衣和葫蘆套娃那裡,全場爆笑。
另外,我也挺喜歡故事與故事之間的轉場,每個人都聊自己的家鄉,讓這五個故事像是隨機展現的其中一個,最後出來的中國地圖,也寓意著這是大家的故事,是我們普通人正在經歷的事。
每個人都有割捨不掉的家鄉,也有與之相關的回憶。
《我和我的家鄉》挺像一首拍出來的抒情詩,北京的熱情,貴州的多彩,千島湖的秀麗,西北的堅韌,東北的勤懇,我們不曾遺忘它的富饒,也不吝惜心中的讚美。所以,不管是去往大城市打拼,還是留在家鄉搞建設,只要認認真真對待自己和生活,都是平凡世界裡不甘於平凡的人。
看完《我和我的家鄉》走出影院的觀眾是被快樂和感傷交替環抱的。或許是因為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大家的生活都有些許壓抑和緊張,迫切需要一個宣洩和治癒的渠道。感覺這種主旋律,更多的像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