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小項但爆款頻出,國產遊戲劇的春天又來了?

2021-01-07 影視獨舌

夏天到了,遊戲劇又來了。

從昔日的《微微一笑很傾城》,到前年的《陪你到世界之巔》,再到去年的《全職高手》《親愛的,熱愛的》,與遊戲相關的影視作品似乎總能掀起不小熱度。這一次,輪到了《穿越火線》。

開播前或許沒人會想到,《穿越火線》能收穫如此多的好評。

「IP」與「流量」的布局,往往熱度頗高、口碑難具。但《穿越火線》的表現略有不同。在這個「二十」「三十」並行,「重啟」「河神」共進的暑期檔,這部不具備先天優勢的遊戲劇,竟然異軍突起了。

同樣備受期待的,還有根據同名網遊改編的奇幻電影《徵途》。提起《徵途》,絕大多數讀者並不陌生。這款由巨人網絡2006年出品的網路遊戲,曾以「土豪多」「氪金猛」引發頗多爭議。《南方周末》還就此寫過一篇特稿,講述了玩家沉迷其中難以自拔的故事。

何為遊戲劇?遊戲劇又有哪些具體分支?為何電競劇成為了如今遊戲劇主流?未來遊戲劇又有哪些新方向值得探討?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多加思考。

遊戲劇的「一體兩面四相」

何為遊戲劇?或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從2005年《仙劍奇俠傳》播出以來,關於遊戲劇的討論從未停止。這部改編自同名單機遊戲的影視作品,當年曾被遊戲玩家噴得狗血淋頭。對他們來說,遊戲劇無疑只是個譁眾取寵的「魔改」物。

有趣的是,這一認知很快被「不爭氣的後輩們」推翻了。

《仙劍奇俠傳》播出後的十年裡,遊戲劇的改編素材被單機遊戲牢牢掌握。國內熱門單機遊戲共有三大系列,分別為《仙劍》系列、《軒轅劍》系列以及《古劍奇譚》系列。

這些作品也陸續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出品《仙劍奇俠傳》的唐人影視再度發力,於2009年、2012年推出了《仙劍奇俠傳3》《軒轅劍之天之痕》兩部作品;2014年,歡瑞世紀聯合光線傳媒,出品仙俠劇《古劍奇譚》。

以上作品皆為古裝仙俠劇,且均有出色收視成績。

這一時代,是遊戲劇的「草莽時代」,也是其蓬勃發展的時代。

「草莽時代」的遊戲劇,雖然也對遊戲內容做出相應改編,但總體走的還是「劇情真人化」的路數。劇情一開始,人物已經進入遊戲時空,劇中人物就是遊戲人物,觀眾只要緊跟劇情就可以一路到達終點。

這是遊戲劇的最早形態——改編劇,某種程度上說算是粉絲先行的產物。不過,由於玩單機遊戲的多為男性,而影視劇的觀眾又多以女性居多,這一類型劇常常會引起不小爭議。再加之,當年劇中演員多採用流量明星,作品的熱度上去了,口碑反倒難得保證。

改編劇的另一面,是「高自由度」的女性遊戲劇。

這一類型的影視劇多由橙光遊戲改編而成,走的是甜寵戀愛路線,最早被觀眾所熟知的應該是由宋軼、韓雪主演的娛樂圈愛情劇《逆襲之星途璀璨》。

2019年於愛奇藝上線的《絕世千金》,也屬於這一類型,講述了一個宅女穿越到遊戲世界裡尋找真愛的故事。

相比起按部就班講故事的「仙劍們」,由橙光遊戲改編而成的女性遊戲劇以「多選項」著稱。由「文字+圖片」組成的橙光遊戲,於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互動劇的前身。

橙光遊戲賦予了改編劇故事「可推倒重來」的意義,也給予了觀眾更高的參與感。

以《絕世千金》舉例,這部改編自《好色千金》的作品,不僅沒有設定既定路線和任務,甚至還一改往日遊戲改編劇中主角無法控制遊戲走向、改變情境的現象,自由度更上一層樓。

與改編劇相對應的,是近五年比較流行的類型品類——電競劇。

事實上,電競影視最初本與遊戲劇無關,不論是2008年的《電競之王》還是2016年的《電競高校》,講的都是電競人進入電子競技的世界,通過努力和奮鬥,克服重重困難,最終獲得成功的故事。

然而,昔日社會大環境對電競態度頗差,涉及的遊戲又多以War3、星際爭霸等「過時」遊戲為主,所以並沒有出現熱門作品。真正算步入正軌,得等到《微微一笑很傾城》。

有趣的是,《微微一笑很傾城》並不能算作純粹的遊戲劇。雖然在螢屏上展示的遊戲是《倩女幽魂》,但原著作品中的遊戲實則為作者杜撰。事實上,這部作品也並不是拍給遊戲群體的,不論是劇情的設置,還是演員的選擇,這部作品的「戀愛性」明顯勝於「遊戲性」。

如果說《微微一笑很傾城》開啟了女性電競劇之路,那麼去年的《全職高手》則更像是男性觀眾的狂歡。蝴蝶藍原著中的「榮耀」遊戲,取材現實中的《地下城與勇士》。

當然,正在播出的《穿越火線》更像是一個特殊的例子。一方面,它取材於真實遊戲,本應與《仙劍奇俠傳》《徵途》一般歸為遊戲改編作品的範疇;另一方面,它是純粹的原創劇本,講述的是電競人的故事,又應當算作是電競劇一種,頗有意思。

討巧粉絲不如講好故事

一路梳理,國產遊戲劇大抵已成了電競劇的天下。

2018年《古劍奇譚2》的「撲街」,將遊戲改編劇的地位一壓再壓。雖然之前的作品取得了頗為輝煌的成績,但就如今的環境來說,電競劇明顯比改編劇更受歡迎。更重要的是,講熱血似乎比講故事簡單多了。

例子一點也不少。縱然絕大多數觀眾對改編劇的印象留在了2016年的《仙劍:雲之凡》,但「看不見」並不代表它們「沒有拍」。今年開春,《古劍奇譚》的大家庭還有了一個新成員——《古劍奇譚之伏魔記》。即使它是一部網絡電影,故事貌似也只「蹭」了個IP。

拍出來的不如人意也就罷了,沒拍出來的改編劇也陷入了「命途多舛」的尷尬境遇。

同為「仙劍系列」的《仙劍奇俠傳4》,是這系列遊戲中故事最為出色、粉絲數量最多的一代。但這部作品的影視化,從2013年一直喊到了現在。2018年騰訊視頻倒是傳出過拍攝的消息,不過那是翻拍《仙劍奇俠傳》,雲天河、韓菱紗的故事或許還得繼續等待。

不過,改編劇「敗」於電競劇也可以理解,尤其是在如今古裝劇受限的情況下。《仙劍:雲之凡》《古劍奇譚2》的失敗,似乎已然說明,國產遊戲改編影視劇的「好日子」一去不回了。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總而言之,這還是個未能找準定位用戶的問題。

隨著流媒體時代的到來,國劇發展奔軼絕塵,去年還受追捧的類型劇,今年觀眾就不喜歡了。用戶還是那些用戶,審美卻變成了另一種審美。正如網友所說,「仙劍還是那個仙劍,窮唐還是那個窮唐,五毛還是那個五毛,江湖已不是那個江湖,觀眾已不是那些觀眾。」

更何況,《仙劍奇俠傳》的許多特效,於現在看來早就錯漏百出。當年電視機的清晰度低,不合理之處模模糊糊也就過去了。如今步入高清大屏時代,又有幾人能接受「五毛」特效呢?

再加之,遊戲改編劇盛行於流量時代,「大IP+小鮮肉」的公式吸引流量的同時,也觸怒了相當大規模的普通受眾。

隨著時間推移,「流量公式」逐漸失語,觀眾將這種憤怒瞄向了演員本身,倒逼他們進行轉型。成名的流量轉型了,未成名的卻再也成不了當年的流量了。

說到底,絕大多數的遊戲粉絲已經不需要遊戲改編劇了。對他們而言,遊戲改編劇和普通影視劇早已沒有了區別,想博得青睞就得保證自身質量。至於彼時為了遊戲誕生的悸動情緒,也在看到爛劇時驟然變成了破口大罵。

有趣的是,改編劇找不到的用戶群體,被電競劇輕而易舉攥到了手裡。

於影視劇來說,熱度與口碑兼備自然是最好的結果;假如不能兼備,顧熱度而忽口碑也未嘗不可。不過,有的時候熱度往往能帶來「口碑」,這需要「粉絲型觀眾」來助力。不論故事如何,只要粉絲滿意了,作品的評分也就上去了。電競劇則是「粉絲型觀眾」的自留地。

楊洋、鄭爽主演的《微微一笑很傾城》,本就只是個「無腦」戀愛故事,卻藉助粉絲的聚力,不僅前臺網播量輕鬆破百億,甚至在豆瓣上也攬得了個尚可成績。去年暑期檔的《陪你到世界之巔》,也不能算作佳作,卻通過「粉絲型觀眾」的打分,成了熱血電競的代表作。

不過,《穿越火線》的出現還是給人帶來了不小驚喜。作為射擊遊戲的《穿越火線》,主要講述的是全球兩大傭兵集團的對決,先天不具備背景故事,對主創人員的要求很高。

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這部劇並沒有陷入以往電競劇或只重勵志忽視遊戲,或只說遊戲不聊故事的窠臼,而是雙向用力,協同並進,頗為難得。畢竟,講好故事比討好粉絲難多了。

關於遊戲劇的三點思考

一年一度秋風勁,年年秋風不如昔。

雖有《穿越火線》《徵途》接連登場,但必須承認,遊戲劇再也難有十年前的輝煌了。

過去《仙劍奇俠傳》的盛景,早就隨著那些遊戲玩家的成長而消逝。縱然再拍《仙劍奇俠傳4》,又有多少人會來拾憶青春呢?至於重拍以前的經典之作,恐怕更難打動觀眾。

不過,輝煌難再並不意味著遊戲改編劇劇沒有未來。就像式微多年的武俠劇可以通過青春化演繹「新武俠」,改編劇自然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再現青春。

至於電競劇,還得剝離粉絲濾鏡之後仔細考量。

就像上文說的一樣,絕大多數電競劇本就是為了「粉絲型觀眾」而拍的。拍出「契合」的三觀,請來喜歡的明星,拍一個或熱血或戀愛的故事,就打造出一部兼具熱度與「口碑」的電競劇。倘若故事夠甜夠熱鬧,甚至還能拉一大波普通觀眾入場,誕生一部所謂爆款。

於好的一面來看,電競劇正值「青春年少」,即便難出破圈之作,但保證自身流量還是足夠,商業價值常常可以保全。從壞的一面來說,「粉絲型觀眾」也會反噬影視作品的大眾口碑。

問題來了,兩個分支各有弊病,遊戲劇的未來又應當如何布局呢?

一則,要拍長劇,先拍短劇。客觀而言,國產遊戲IP著實難以改編成影視作品。與《生化危機》《巫師3》這樣題材各異的國外單機大作不同,國產單機遊戲多是RPG(角色扮演)遊戲。這種遊戲不論從敘事邏輯還是從故事厚度上,都與影視劇有著很大差距。

於邏輯而言,打怪升級、撿寶發財拍成劇不好看;於厚度而言,遊戲劇情要拖成三四十集就必須要原創力跟上。敘事邏輯可以改,這需要編劇的發力,《仙劍奇俠傳》《仙劍奇俠傳3》都算得上誠意之作。後者則可以向季播劇、分帳劇借鑑經驗。如果RPG遊戲不適合,橙光遊戲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短遊戲不意味著沒有好故事,短劇也並不意味著不賺錢。

二來,宏大背景並不意味著要全部展現出來,適時摘取更易被觀眾接受。

2016年的電影《魔獸》就是前車之鑑。作為世界上背景最宏大的網路遊戲之一,《魔獸》本可以截出最精彩的篇章,來拍一部堪比《鋼鐵俠》的作品。但該片的主創團隊不願意捨棄完整故事,以至於整部電影都在做鋪墊。最後呢?耗巨資拍攝的電影虧損1500萬美元。

其三,把遊戲場景拍得「像」一點,這一點主要針對電競劇而言。電競劇雖然講的多是電競人的故事,但除了抓住「人」這個靈魂,展現在螢屏上的遊戲也是重中之重。再加之,電競劇的「鐵粉」多由男性組成,倘若不能使他們滿意,這部劇想必也不會取得太出色的成績。

《穿越火線》之後,下一部遊戲劇會更好嗎?

【文/馮壹】

相關焦點

  • 懸疑題材爆款頻出,能否帶動國產劇重回正軌?
    爆款頻出的國產懸疑劇,不再只停留在懸疑,是今年帶給觀眾最大的驚喜。如果說2017年的爆款劇《白夜追兇》是懸疑題材的1.0時代,你們今天則進入2.0時代——不管是此前的《隱秘的角落》《摩天大樓》,還是最近幾乎鎖定豆瓣年度口碑最佳的《沉默的真相》,懸疑殼子下呈現給觀眾的是複雜的人性拷問以及更高的社會立意。
  • 懸疑燒腦劇頻出爆款,或許會改變國產影視劇的風向
    2020年是網劇市場揚眉吐氣的一年,也是懸疑題材劇作爆款集合的一年。原本影視市場上受歡迎的言情劇,敗給了懸疑劇,流量霸屏的當下也讓實力派打了小鮮肉的臉。正在熱播的《迷霧追蹤》,延續了《隱秘的角落》的好口碑,第一個案件就牢牢抓住了觀眾的心。
  • 二次元遊戲爆款頻出!但國產漫改遊戲卻不盡人意!?
    (點擊可查看大圖)如今二次元遊戲爆款頻出,人氣正盛。漫改遊戲,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02.泛濫授權,換皮了事,漫遊聯動再無爆款 2016年年底,十冷手遊進行了最後一次更新,並在不久後停服,一代經典就此落幕。
  • 爆款頻出的「怪獸片」,能否帶領國產網絡電影「殺」出重圍?
    受疫情影響,近幾個月以來網絡電影成為填補觀眾觀影需求的重要途徑,從1月份的春節檔到剛剛過去的五一檔,多部國產網絡電影刷新了票房紀錄,表現亮眼,也讓不少業界人士感慨「網絡電影的春天到了」。在這其中,怪獸電影無疑成為2020年網絡電影市場中表現最亮眼的類型之一,不僅出現了《大蛇2》這樣的年度爆款之作,同時中腰部作品中也不乏票房表現突出的例子,這些網絡電影也一同發力,引發了一系列「怪獸效應」。
  • 最高法合拍懸疑劇,2020年的國產懸疑劇為什麼佳作頻出?
    2020年是國產懸疑劇佳作頻出的一年,我們的腦洞不斷大開的同時又被劇情震驚,今日小編帶你一起來了解爆款懸疑劇是如何打造的!從近五年來豆瓣評分8.9以上的4部高質量國產懸疑劇《毛騙終結篇》、《白夜追兇》、《隱秘的角落》、《嘆息橋》的2000條豆瓣短評來看,網友們認可的地方
  • 最高法合拍懸疑劇,2020年的國產懸疑劇為什麼佳作頻出?
    2020年是國產懸疑劇佳作頻出的一年,我們的腦洞不斷大開的同時又被劇情震驚,今日小編帶你一起來了解爆款懸疑劇是如何打造的!01 懸疑劇何時開始火起來在豆瓣上,中國大陸第一部被標記為懸疑類型的電視劇是1982年的《神眼》,是以我國頂級刑偵專家馬玉林為原型改編。
  • 為何仙俠劇百試不爽,爆款頻出?追尋仙俠劇發展史
    近幾年來,每逢暑期檔必定開播一部大IP仙俠劇,2012年的《軒轅劍之天之痕》、2014年的《古劍奇譚》、2015年的《花千骨》、2016年《青雲志》、2017年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2018年的《香蜜沉沉燼如霜》等等,這不禁讓我們思考,為何仙俠劇百試不爽,爆款頻出?
  • 繼歐豪之後,劉昊然又躍身百億影人,國產小鮮肉的春天來了?
    2020的十一,喜迎雙節,如此特殊假日,國產電影市場自然免不了一波小"井噴"。從9月30日開始,各路導演手中早已捏了多時的大製作便開始跟大家見面。照著這趨勢,難道,國產小鮮肉的春天真的要來了?
  • 繼《陳情令》後,又一仙俠劇在泰國開播,國產劇的春天來了
    繼《陳情令》後,又一仙俠劇在泰國開播,國產劇的春天來了!《陳情令》是去年熱播的一部電視劇,時隔一年再次登上熱播網劇第一,這也更加證明了這部電視劇的成功。《陳情令》是名副其實的黑馬,當時泰國都有「博君一」的橫幅,真正的火到國外。
  • 《小歡喜》第二部要來了,還是原班人馬,國產劇也有春天
    《小歡喜》早前播出獲得了不俗的收視成績,豆瓣評分還達到了8.4分,觀眾喜歡看,質量也受到專業肯定,有很多可取的地方,但其實最難得的是這部劇告訴我們國產劇也可以有春天。最近有消息傳出《小歡喜》也要拍第二部了,居然還是原班人馬,讓觀眾感覺太驚喜了。
  • 繼《陳情令》後,又一仙俠劇在泰國開播,國產劇的春天來了!
    繼《陳情令》後,又一仙俠劇在泰國開播,國產劇的春天來了! 不得不說,《琉璃》這部仙俠劇真的非常好看! 對於《琉璃》,小編只想說真的是太好哭了!一段歷經十世虐戀讓多少人哭到停不下來,更有觀眾拿這部電視劇和堪稱最虐的仙俠劇《香蜜沉沉燼如霜》相比較,覺得兩部電視劇的虐心程度不相上下。
  • 為什麼國產爆款總要「完美大結局」?
    陳婷自殺被救回,凌霄勸慰「如果覺得錯了,只有活著才能彌補」,最後她帶著小橙子回新加坡,終於放過自己放過了凌霄。但觀眾似乎也漸漸習慣了,好設定、好開頭,越展開越偏差,大結局爛尾,似乎已經成為國劇爆款慣例,為什麼呀?為什麼國產爆款越來越愛原諒「惡人」,就不能BE了?近年來的國劇爆款大結局,越來越流行一大特點:大結局原諒「惡人」。
  • 爆款新聞短視頻頻出,青蜂俠有何妙招?
    作為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的新聞短視頻團隊,青蜂俠為何能頻出爆款?做好新聞短視頻,青蜂俠有何妙招?未來又將如何發展?4月初,傳媒茶話會對話了青蜂俠的創始人、負責人,中國青年網副總編輯王海。於是,憑藉著紮實的採訪功底,過硬的突破能力,優秀的記者隊伍,青蜂俠頻出爆款新聞短視頻。   2020年1月20日,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被襲,青蜂俠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並獨家拍攝到同事趕來接替陶勇看病的珍貴視頻畫面,微博話題「同事接替陶勇醫生看病」居熱搜第一位,總閱讀量達到8.1億次。
  • 【重磅福利】免費體驗3D遊戲劇《愛麗絲夢遊仙境》,兒童版知音號等你來!
    大人孩子都喜愛的童話《愛麗絲夢遊仙境》現在有機會免費體驗3D遊戲劇啦!
  • 國產電影爛片頻出,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眾所周知,現如今的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看國產電影,就算是看,也基本上只會選擇馮小剛、張藝謀等大導演的作品,至於那些小成本製作的無釐頭電影,基本上都不會理會,覺得都是浪費時間。那麼,國產電影為何爛片頻出呢?
  • 爆款頻出的服裝產業帶主播,立志轉型為全品類主播
    爆款頻出的服裝產業帶主播,立志轉型為全品類主播 2020-06-29 15:25:48來源:北國網
  • 為什麼國產爆款總拍不好大結局?
    從結果上看,這些結局虐心的古早經典劇評分普遍在8分左右,而近年來結局「圓滿」的國產爆款似乎總逃不脫口碑滑坡的大結局。陳婷自殺被救回,凌霄勸慰「如果覺得錯了,只有活著才能彌補」,最後她帶著小橙子回新加坡,終於放過自己放過了凌霄。
  • 《急診科醫生》口碑平平 為何醫療劇層出不窮卻鮮少爆款?
    繼《外科風雲》之後,又有一部國產醫療劇登上了電視螢屏,那就是《急診科醫生》。未播之前,《急診科醫生》就已經備受期待。該劇由鄭曉龍執導,張嘉譯、王珞丹和江珊主演,還特意邀請北京協和醫院的醫護人員來把關劇情。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急診科醫生》都具有爆款潛質,有望跟上半年的《外科風雲》一爭高下。
  • 評分很爛爆款不斷!觀眾為何就好國產土味怪獸片這一口?
    問題是,這波怪獸電影崛起到底從何而來,為何中國過去沒有成功的怪獸電影,現在卻突然多了這麼多爆款?爆款頻出的怪獸電影,能出現我們本土的《哥斯拉》嗎?乘風破浪的網絡怪獸電影,能造出國產怪獸宇宙嗎?各大平臺更加熱衷於製造「怪獸災難」,紛紛給予流量扶持,觀眾「樂在其中」,怪獸電影從無到有,迅速進入系列化、IP化環節,強IP+強營銷成爆款法則。從一窮二白到爆款擔當,怪獸電影的時代,突然就來了。
  • 進口受阻,反傾銷帶來利好 國產葡萄酒的春天要來了?
    原標題:進口受阻,反傾銷帶來利好,國產葡萄酒的春天要來了?在年終歲尾的酒水消費旺季,國產葡萄酒能抓住「機遇」,提前迎來春天嗎?連日來,經濟導報記者採訪了山東多家葡萄酒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