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劇中,深受八路軍喜愛的繳獲品罐頭,為何卻被日軍稱為豬食?

2020-12-27 觀史談天小阿姨

抗日戰爭中,我國物資缺乏,軍隊想要拿上先進的武器或是吃飽穿暖,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攔截日軍的運輸車。這一點我們在抗日影視劇中就經常能看到,而在那些物資中,除了武器,最受戰士歡迎的就是日軍的牛肉罐頭了。但真正參加過侵華戰爭的日軍,卻將那罐頭稱為「豬食」,難不成他們每天都吃的山珍海味,所以連牛肉也不看在眼裡?

牛肉即便是現在,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雖然不是特別貴,但也不便宜,基本上只有過年過節或是家中有事的時候才會吃。戰爭年代,物資短缺,我國百姓跟戰士吃頓白面饃饃都是奢侈,所以能搶到敵方的牛肉罐頭,是件值得慶祝的事情。而日本因為進行明治維新,再加上之前對清政府的侵略,拿到大量的賠款,國力相當不錯,所以侵華戰爭中,他們的武器都是最先進的,將士的衣食住行也都很精細。

我軍伏擊日軍

但日本國家畢竟只是個島國,四面林海耕地面積少,農作物少。雖然戰爭初期他們就侵佔了東北這個「大糧倉」,可戰爭耗損極大,僅東北根本支撐不了一整個國家的軍隊。再加上日本戰線拉得很大,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斷了美國之前為他們提供的後勤供應,還增加了一個對手,導致他們糧食更是短缺。

二戰到了後期,日本對外說將士吃的是牛肉罐頭,但實際上裡面就是麥麩,只不過加了牛血,再到後來更是連牛血都沒有了。麥麩,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麥子的皮,很是粗糙,吃的時候有點剌嗓子,在古代大多數都是用來餵豬的,所以日軍才說牛肉罐頭是「豬食」。日本人吃得很是嫌棄,中國軍隊卻很高興,因為它雖然難吃,卻代表了日本國力的下降,讓將領們從中看到了希望。

1945年,日本之所以無條件投降,除了害怕美國再投放原子彈外,還有一點就是糧食短缺。戰場上戰士吃不飽就沒力氣,傷亡率就會增大,而日本為了支撐侵華戰爭,國內百姓都是省吃儉用,吃不飽飯,若是再繼續下去,將有一半人餓死。經過10年的戰爭,他們的壯勞力也大都死在了戰場上,土地無人耕種,若是日軍高層堅持戰爭,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從而滅國。

相關焦點

  • 八路軍中的「鐵帽子」部隊:繳獲了日軍鋼盔,憑什麼不用?
    我們看現在的影視劇,絕大多數情況下八路軍都是清一色的布帽子,這就比較臉譜化了。其實當時華北地區的八路軍,即便是主力部隊也有不少是罩著白頭巾的,而繳獲了日軍鋼盔之後,也是會使用的。為什麼強調後面這點呢?因為現在不少人以為八路軍繳獲鋼盔是不用的。為什麼有人會有這種想法呢?一方面是影視劇中很少體現這一點,另一方面是相關的圖像資料比較少。
  • 全面抗戰8年,八路軍繳獲機槍7499挺,這有多麼不容易?
    而在1937年9月到1938年5月期間,八路軍共計繳獲輕重機槍192挺,基本上繳出了1937年時1個129師和半個120師的輕重機槍數量。 因此在一些精銳步兵連和營屬重機槍連中,此時已經出現了全日械的機槍,八路軍將日軍的92式重機槍稱為是「雞脖子」,而將日式的大正11年式輕機槍稱為是「歪把子」。
  • 八路軍司令繳獲「天皇炮」,日軍旅團長來信:若歸還,條件任開
    在抗戰時期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令人暢快的事情,日本天皇親賜的一門山炮成為了我八路軍打鬼子的強勁利器。具體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講述一下。這股日軍被打得突然,反抗了沒多久就丟下被炸毀的汽車、炸死的160名同伴和車上的大炮狼狽地逃跑了。日軍潰逃後,我八路軍部隊打掃戰場獲得了不少日軍倉皇丟下的武器戰利品。更讓他們感到開心的是,這些戰利品中還包括一門山炮。要知道當時我八路軍的武器裝備很差,別說是山炮了,有的隊伍連步槍都配備不齊,只能身背大刀在戰場上和日軍展開白刃戰。所以這也就是亮劍男主角李雲龍為何因為有一門義大利炮就總說自己富得流油了。
  • 抗戰時能繳獲鬼子很多裝備嗎?實際上毛都沒有,神劇都是騙人的
    抗戰時能繳獲鬼子很多裝備嗎? 實際上毛都沒有,神劇都是騙人的近年來,隨著抗戰題材在大銀幕上越來越流行,越來越多的導演開始拍攝抗戰片。比如在很多影視劇中,都能看到八路軍擊退鬼子後繳獲大量武器裝備的情節。真的是這樣嗎?其實真實的戰場上連毛都沒有!在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中,我軍之所以打得如此艱苦,主要原因是雙方軍事裝備和武器的巨大差距。日本鬼子人均有一支三八大蓋,而我軍使用的還是落後的盒子炮。
  • 二戰日軍罐頭,現在居然還可以食用,為什麼可以保存這麼久還不變質?
    最近,有考古人員在一些二戰遺址中,發現了一些當年日軍留下的軍用罐頭。考古學家將其打開後大吃一驚,發現這批70年前的罐頭居然還可以食用。我們知道,一般超市裡賣的鐵皮罐頭,保質期一般在1-2年,為何日軍當年的罐頭放了70年還沒有變質呢?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戴鋼盔的八路軍?這不是拍抗戰劇,而是真實的歷史畫面
    而影視劇中,八路軍通常都是頭戴布帽、偽軍則是大蓋帽,日軍一般都會配備鋼盔。於是大家就有疑問了,抗戰中八路軍消滅了很多日軍,為什麼不用繳獲的鋼盔裝備自己呢?其實這個話題,我們之前談到過。而最近筆者又發現了更多八路軍戰士戴著鋼盔的老照片,故而以這些老照片為基礎,再談談這一話題。說起鋼盔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開始大量出現,到1920年代即傳入中國。
  • 《新亮劍》雷人情節:八路繳獲日軍150重炮?抗戰時可能都沒見過
    這部電視劇公然將抗戰題材包裝成「小鮮肉」風格,八路軍戰士成了油光粉面的「少爺兵」。劇情和道具更是在細節上禁不得推敲。 本篇只是挑出一個細節展開說說,那就是其中讓軍事愛好者非常難以忍受的劇情:日軍竟然把非常稀少的、八路甚至見都沒見過的150毫米榴彈炮送給了八路!
  • 8年抗戰八路軍只打死851個日軍?日本人說出真相
    82年前,盧溝橋頭的炮聲,讓中華民族空前團結起來,奮起全面抗戰,八年浴血,犧牲無數,終於趕跑侵略者,取得了偉大的抗戰勝利。如今,回首這段歷史,國人仍然熱血沸騰。 只是,網上有些雜音,嘲諷八路軍「遊而不擊」,此前甚至還有人編造出八年抗戰八路軍只打死851個日軍的惡毒謊言。 歷史真相如何?讀一讀日本人自己寫的史料,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 八路軍住豪華別墅,繳獲日軍超級重炮
    是繼李幼斌版《亮劍》和黃志忠版《亮劍 鐵血軍魂》的第三版《亮劍》,因此被稱為《亮劍3》。開局就是八路軍新一團跟日軍在相距一百米的陣地上互射,就算是特麼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幹不出這種打法。新一團理所當然的打不下來,然後師長就理所當然的派獨立團上了。
  • 1939年,同日軍戰鬥後的八路軍,俘獲的日本兵和戰利品
    1939年,戰士記者沙飛拍攝了一組珍貴的八路軍與日軍戰鬥後的照片,真實的記錄了八路軍與當地民眾共同抗日的畫面。照片有繳獲日寇的槍枝彈藥和軍需物資,並俘獲了一批日軍俘虜。陳莊戰鬥繳獲了日軍的戰利品,八路軍120師359旅五臺戰鬥俘敵若干名。
  • 八路軍繳獲的日軍大衣,為何不穿而是選擇燒掉?當年的教訓不能忘
    事實上,抗戰時期,我們的戰士所處的環境非常艱苦,他們食不裹腹,衣衫襤褸,在夏天還能度過這一段一段的日子,冬天卻身著單衣,很多人不是死在戰場上的,而是死在惡劣的天氣中。八路軍服裝顏色各異,他們無法大批量地獲得相同顏色的衣服,只有部分人能穿上正規的黃綠色,然而這黃綠色也在時光的打磨下,在日夜的摩擦下,變成了灰色。
  • 14年抗戰八路軍只打死851個日軍?日本人說出真相:八路搞得我們要自殺!
    82年前,盧溝橋頭的炮聲,讓中華民族空前團結起來,奮起全面抗戰,14年浴血,犧牲無數,終於趕跑侵略者,取得了偉大的抗戰勝利。如今,回首這段歷史,國人仍然熱血沸騰。只是,網上有些雜音,嘲諷八路軍「遊而不擊」,此前甚至還有人編造出14年抗戰八路軍只打死851個日軍的惡毒謊言。歷史真相如何?
  • 8年抗戰八路軍只打死851個日軍?日本人說出真相:八路搞得我們要自殺!
    82年前,盧溝橋頭的炮聲,讓中華民族空前團結起來,奮起全面抗戰,八年浴血,犧牲無數,終於趕跑侵略者,取得了偉大的抗戰勝利。如今,回首這段歷史,國人仍然熱血沸騰。只是,網上有些雜音,嘲諷八路軍「遊而不擊」,此前甚至還有人編造出八年抗戰八路軍只打死851個日軍的惡毒謊言。歷史真相如何?
  • 《亮劍3》獨立團繳獲150毫米重炮,這劇情也太誇張了點
    1937年全面抗戰時,八路軍129師一共只有10萬多發子彈,在3年後的百團大戰中,全師近40個團一共也才打了70多萬發子彈。武器彈藥的缺乏使得八路軍不到萬不得已不跟日軍打陣地戰,而這個新版本的電視劇開頭好幾集一直都是火爆的陣地戰,八路軍哪有這麼充分的武器彈藥啊?
  • 抗戰中我軍抓個日俘為何這麼難?日軍:寧願自殺,也不能淪為俘虜
    如果大家對抗戰史有所了解,就會發現抗戰中我國軍民很少能抓到日俘。日軍很難俘虜,這是大家的共識。日俘有多難抓?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抗戰之初的首次大捷,八路軍消滅了1000多名日軍,結果一個俘虜也沒抓到。
  • 抗戰時期,俘虜一名日軍,我軍能繳獲多少戰利品?
    但是如果要問中國軍隊當時在抗日戰爭中有多卑微,大家切勿不要是在抗日神劇中去找答案。因為很多影視劇都是過分渲染中國民族意識有多強烈,而忽略了歷史本真的狀態。過分的把日本軍隊的實力渺小化了很多。其實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軍隊的武裝力量早就被日軍甩了幾條大街。而我軍如果俘虜一個日軍士兵,可以繳獲多少子彈?
  • 策應平型關大捷,斬首日軍指揮部,八路軍的騎兵隊還有哪些傳奇?
    在抗戰時期,日軍的騎兵在華北平原來去自如,用遊擊戰術襲擾後方,曾一度給抗日根據地帶來不小的麻煩。在一些熱播好劇裡,也有對這一歷史的反映。如抗戰連續劇《亮劍》,日軍騎兵戰鬥力兇悍,讓八路軍很頭疼。在好友丁偉的幫助下,八路軍獨立團長李雲龍組建了一支騎兵連,連長是69軍騎兵團老兵孫德勝。
  • 抗日劇中鋼盔「爛大街」,真實歷史上,什麼部隊才用得起?
    在中國軍人的著裝方面,八路軍、新四軍是清一色的布帽;國軍中央軍則是清一色的德式鋼盔或者是美式鋼盔,而其他地方軍中也有大量的英式鋼盔。在影視劇中,基本上當時非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戰軍隊都會配備鋼盔。實際上,抗戰是非常艱難的,就以鋼盔的配備來說,當時中國軍隊中的鋼盔普及率是沒有那麼高的;本文我們就聊聊真實抗戰史上,中國軍隊裝備鋼盔的基本情況。
  • 直擊平型關大捷老照片:沒有俘虜1名日軍,圖7是繳獲的重要戰利品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抗戰史上一個較為特別的戰役,1937年9月底,由時任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所指揮的八路軍,在平型關為配合由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成功阻擋了號稱「鋼軍」的板垣徵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的攻勢。
  • 抗戰時八路軍軍裝顏色,影視劇可拍不全
    日軍除以一部主力與國軍主力對峙外,大批軍隊開入佔領區穩固其統治。日軍按照「以戰養戰」的政策,在佔領區大肆擴充偽軍、建立偽組織,極力壓榨控制區的人力、物力、財力。同時日軍對八路軍展開大規模的「掃蕩」,以打擊八路軍的武裝力量,摧毀根據地的人力物力資源;另外日軍還對八路軍實施經濟封鎖,以斷絕八路軍生存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