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城市|住宿|美學 |
- Follow Mr & Mrs To Travel -
好萊塢大片對香港的街景有著各種各樣的誤解和想像,奇異博士裡的香港場景便是一例。這場重要的熱血打戲並非在真正的香港拍攝,而是製作組來取材後,根據香港的照片,搭建出場景,再進行拍攝,於是,便有了一個在好萊塢看起來「很香港」,卻在香港各個角落都找不到的場景。
奇異博士中的香港
香港的氣質很「賽博朋克」,有著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與布滿歲月痕跡的擁擠居民樓,再加上瘋狂生長的鮮豔熱帶植物,讓香港不僅僅只是港片中是非多卻又溫情之地,也成為好萊塢科幻片的「掌中寶」——科幻場景不夠酷,那就香港來湊。
對香港的場景痴迷得又何止眾所周知的奇異博士、環太平洋和變形金剛,挪威偵探小說作者尤·奈斯博在《獵豹》中也提到了香港,字裡行間完全是來香港走過逛過的模樣,卡雅眼裡香港的樓「看起來猶如白蟻冢」,令人「既恐懼又震撼」,而主角哈利則棲身重慶大樓,自始至終即使愛吃那一碗粉,讓人禁不住想知道香港那麼多粉,尤·奈斯博來時到底吃了念念不忘的哪一碗?
有件事情必須得承認,在香港走路閒逛,能嗅出幾分重慶的意思。這兩者都與山、水扯上關聯,都有豐茂的水汽與張揚的綠色植物,更皆有一種賽博朋克的科幻氣質——霓虹、陳舊、灰暗與現代融合盡情交融,滋養出一股銀翼殺手的氣質。它們的色彩都是一種別致的紅色:是香港的霓虹燈,是重慶的巖崖洞;是避風塘炒蟹的紅,也是重慶火鍋的紅。
重慶街頭
也正是這樣,比起各種現代的潮流設計商鋪,油麻地和廟街更有香港的氣質。上午或中午前往,只能見到大部分關著的店鋪和油膩的店門、街道,店門口貼上告示,寫著本店下午四點之後才營業。開門的幾家店鋪也人不多,基本以吃魚蛋粉的店為主,為附近居民與些許遊客提供午餐之地。一杯奶茶、一碗魚丸粉或者一份豬扒飯——一種又香港又方便的解決午餐方式。
中午的廟街,零星開著幾家店。
中午在廟街附近找了一家店,吃了雙丸粉(牛丸與魚丸)和牛排飯。
當傍晚即將來臨,廟街又是另外一種場面,路中央的夜市小販紛紛開始擺攤,兩旁的小飯店也在日光將消失時揭開了捲簾門面紗。轉眼間,油炸的香氣傳到街上,爆炒海鮮的辣味嗆入鼻腔,路邊也有了開啤酒瓶和開罐裝飲料的聲音。從略顯寂寞的街道到如今的熱熱鬧鬧沒有花費多長的時間,四周充斥著煙火氣,各國的遊客和當地的居民突然都出現了,用身體佔據著大排檔的方桌。店家送上杯子,倒上啤酒……天光已經被黑夜取代,廟街的夜開始了。
廟街是香港有名的露天市場,分南北兩段,因中段有廟宇故名廟街。它曾是香港龍蛇混雜之地,亦是香港早期煙花之地。如今它成為了融合大排檔和夜市的地段。網絡介紹說得可怕,「這裡魚龍混雜,8點之後就別去了」。我9點多還坐在大排檔上喝肥宅快樂水,也有可能今天黑幫和混混們休息。中間的夜市呢,賣賣襪子、賣賣廉價鑰匙扣,它代表著另外一種香港生活,如果認真拍,能拍出不少好照片,想要買買買,基本需要放棄這個念頭。
廟街是港片最愛的場景,電影裡,黑幫酷愛在此處活動,《新不了情》、《食神》也是在此拍攝,光是名字有廟街的電影就好幾部。
廟街不僅僅對外人來說是香港的縮影,對本地居民來說也是一種象徵。吃完飯走在廟街的路上,路過排隊好長的廟街牛什,突然莫名其妙地想知道當時陳浩南是站在哪個位置,他有沒有排過隊,買過小吃。
隨意逛逛廟街,終究不如坐下吃個夜宵,點瓶啤酒來瓶可樂,和本地大叔共享一桌,看店家裡外忙碌,目睹遊客匆匆而過。畢竟,有什麼比大排檔更能代表一個城市的市民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