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號事件:因GPS關閉我國貨輪被強留海上,決心開發北鬥

2020-12-27 環球六處

今年是中國的航天大年,因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竣工年,隨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成功上天,北鬥三號「組網」成功,中國成為美國 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擁有獨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這樣的科學壯舉,不僅僅是在月球上插上一根國旗,然後名聲大,沒什麼效益的科學工程,而是能實實在在讓中國以及周邊國家,擺脫美國GPS控制的大國重器。

美國GPS是美蘇冷戰時期的產物,後來逐漸轉為商用,取得了成功。而蘇聯的格洛納斯系統質量堪憂,目前已經退出全球定位系統市場的競爭。作為後來者,北鬥不甘示弱,有更加完善的功能。

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北鬥的定位更加準確,這是技術革新的成果,北鬥還實現了短報文通信功能,這樣就能實現你自己可以知道自己的定位,還能將自己的定為發送出去,讓別人知道你的定位,這在海洋漁業與救災中有著關鍵作用。

但是真正讓我們決定研發獨立全球定位系統的是安全問題,GPS畢竟在美國手中,美國隨時可以獲取相關定位,停止定位服務,我們在這方面就吃過虧,以至於下定決心,要研發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統,不再看人家臉色。

1993年7月7號,這個日期很重要,因為在1993年1月13日的巴黎,國際社會籤訂《關於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也就是《化學武器公約》,陸陸續續有百餘個國家籤字。這份公約的生效日期是1997年4月29日,中國於1996年12月30日獲得批准。

在1993年到1997年期間,籤字國的主要工作就是90日內關閉化學武器生產設施,1~2年內開始銷毀所有化學武器及其生產設施,10~15年內銷毀完畢。你說巧吧,他就是這麼巧,在這期間,出現了銀河號事件。

1993年7月7號,一艘載有628個貨櫃的貨輪——銀河號,從天津港出發,將經上海、香港、新加坡、雅加達開赴波斯灣的杜拜港、達曼港、科威特港。7月23號,美國指控銀河號在7月15日,轉載硫二甘醇和亞硫醯氯兩類化學武器,這明顯是子虛烏有的事。

這時候銀河號只能停在公海上,而美國派出的軍艦和直升機找到了銀河號,並且進行登船檢查,讓銀河號目標港口國家拒絕銀河號進港。銀河號就這麼在公海上飄蕩33天,期間美軍直升機一直盤旋在銀河號上空, 不斷對銀河號進行拍照,最終經過多方在場共同開箱,前前後後檢查了一個多月,根本沒有發現所謂的化學武器。美國人當場被打臉,連忙用情報有誤搪塞,最終也沒有道歉。

美國和中國船員具體的武裝衝突很難發生,很多人會認為銀河號為什麼不直接開走,找一個友好國家的港口停靠,這樣美國軍艦就沒有辦法扣留銀河號,否則就是侵犯該國主權,而此時的銀河號還在公海上,美國人就有機可乘。

其實不是銀河號不想走,而是走不了。這裡並不是銀河號的動力被限制,而是美國關閉了GPS對銀河號的服務。美國自己的系統,想關就關。開車沒有導航可以看路標,但是在大洋上行駛的船隻而言,沒有任何參照物,僅根據天象這樣原始的手段,是萬萬不能瞎開的,只能停在原地等待救援。

事實上沒有最後的坐標數據,救援人員也很難在大洋上找到一艘貨輪,馬航MH370至今杳無音訊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失去全球定位的銀河號只能乖乖接受無理由的檢查,並且多次被迫改變航線,按照美國的要求航行。

當年銀河號被扣押期間,船員降低夥食標準。7月份正是波斯灣的盛夏,被太陽直射的銀河號室溫可以高達50攝氏度,很多船員甚至一周沒有洗澡,沒有吃一粒美國米、美國水。國人當自強,但是這段屈辱不能忘記。這一次是銀河號,下一次是民航客機、軍用載具怎麼辦?

落後就要挨打,為了避免再次被人家無端卡住脖子,我國更加堅定了研發自主全球定位系統的決心。

次年,也就是1994年,北鬥衛星導航工程正式立項,經過26年的研發與不間斷的衛星發射,如今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完工,全面實現商用。目前越南和泰國已經普及北鬥定位,而在國內大部分非蘋果系統手機,也已經換成了北鬥定位。在使用上可能感覺不到,因為我們在使用導航的時候,終端都是導航軟體,包括有一款收費的北鬥導航軟體,也僅僅是導航app,和北鬥定位系統無關。而在捕魚、探測的行業從業者,早已經開始接觸到北鬥。

隨著今年北鬥的全面建成,未來在海外市場衝擊GPS,捍衛國家安全和實現商業盈利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為何耗費26年造出北鬥?如今北鬥比GPS差距有多大?
    今日話題一、為什麼放著現有的GPS不用,非要耗費巨資,花費26年時間也要造出北鬥?二、北鬥導航系統能否追上全球最強的GPS定位系統,那兩者差距又有多大?「銀河號」事件1993年7月7日,我國一艘名為「銀河號」的貨輪滿載貨物駛離天津港,打算先停靠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然後前往杜拜達曼和科威特。
  • 揭秘北鬥往事:不能依賴美國GPS 「銀河號事件」加速研發進度
    1993年,美國關閉了銀河號附近海域的GPS導航服務,致使船隻失去方向感,迫使其自然停止航行。這被視為中國90年代三大恥辱之一,也再次驚醒了中國人——美國人的GPS是靠不住的。
  • 眾目睽睽下,印度扣留中國貨輪,理由荒唐,重演「銀河」號事件?
    據《印度斯坦時報》2月17日報導,一艘懸掛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的貨輪被印度海關扣留。據悉,這艘名為「大翠雲」號的中國貨輪1月17日從中國江陰港出發,前往巴基斯坦的喀拉蚩港,2月3日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坎德拉港停靠,隨後便被印度方面扣留。另據印度媒體的報導,印度情報部門認為,該船裝載的高壓釜可用於製造彈道飛彈,屬於「軍用材料」。
  • 「銀河號」事件,美國欠中國一句道歉!
    並且給出三個條件讓中國選擇,第一個條件:立刻讓「銀河號」返航;第二,接受美國人的檢查而且是登船檢查;第三,停留原地,等候發落。如果不接受條件,中國將會受到制裁。與此同時,「銀河號」上的導航系統也被美國人關閉,分不清東南西北,只能趴在那裡接受最屈辱的時刻。
  • 北鬥正式啟用,北鬥定位精度能夠比得上GPS定位嗎?
    【北鬥正式啟用,北鬥定位精度能夠比得上GPS定位嗎?】我們感覺到驚喜的是,北鬥導航全球系統正式開通,我相信這對於我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成功。我們已經有能力去取代GPS導航系統,甚至於我們的北鬥更有優勢,因為它是我們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這方面就不是GPS可以比擬的,我們也不用擔心美國將GPS關閉,影響我們的各方面的安全。現在,我們說說的是GPS和北鬥導航系統到底在精度方面有什麼區別呢?1.在精度方面,GPS全球定位精度水平9米,高程15米。
  • 北鬥系統已覆蓋亞太 "一帶一路"海上運輸更安全
    中國網新聞5月15日訊(記者 張豔玲)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為發揮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保障「一帶一路」海上運輸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交通運輸部積極推進北鬥系統國際海事應用。目前,北鬥系統覆蓋了亞太地區,航行在亞太海域的船舶已經可以應用該系統。
  • 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全球系統星座部署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西昌6月23日電 天為棋盤星作子,中國北鬥耀太空。因技術原因推遲一周發射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23日上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重啟」發射後成功布陣太空,我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 我曾說:"等你們老時能把北鬥建成和GPS相當,就不白活"
    隨後,1993年7月23號,又發生了「銀河號」事件。美國指控中國「銀河號」貨輪將製造化學武器的原料運往伊朗。當時,「銀河號」正在印度洋上正常航行,但美國局部關閉了該船所在海區的GPS服務系統,使「銀河號」無法繼續行駛。儘管中方強烈抗議,但美方堅持要檢查船隻。
  • 北鬥升空「鯤龍」入海 這一年這些突破彰顯中國實力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我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2020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中國巨輪無懼風雨、砥礪前行。
  • 遠望6號船太平洋上精準測控助力北鬥三號「收官星」入軌
    在執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海上測控任務現場,太平洋某預定海域就位的遠望6號船雷達啟動(6月10日攝)。新華社發(倪棟梁 攝)  新華社遠望6號船6月23日電(趙金龍、高超)我國23日上午成功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長徵火箭起飛約20分鐘後,在太平洋某預定海域就位的遠望6號船及時發現並成功捕獲目標,為火箭飛行、衛星成功入軌等關鍵動作保駕護航。
  • 【媒體觀察】貨輪海上擱淺12人遇險 救助直升機出動解危難——南海...
    【媒體觀察】貨輪海上擱淺12人遇險 救助直升機出動解危難——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成功救助12名遇險… 2020-07-11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鬥系統與GPS相比如何?91歲的北鬥之父說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因為留蘇期間學過航空發動機理論,他被調去搞飛彈。我國飛彈人才極為缺乏,除了錢學森,誰也沒有見過飛彈。02上世紀50年代末,蘇聯和美國接連成功發射人造衛星,世界兩強展開太空競爭。1958年,我國決定也要搞人造衛星,但缺乏相關人才,項目遲遲不能啟動。1967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由錢學森擔任首任院長,研製人造衛星又被重新提起,開始組建隊伍。
  • 駛向南太平洋——我國首枚遠程運載火箭發射任務海上測控40周年記
    新華社南京5月19日電題:駛向南太平洋——我國首枚遠程運載火箭發射任務海上測控40周年記高超、亓創「580」是一個任務代號,代表的是我國1980年5月18日向太平洋發射首枚遠程運載火箭試驗。同時,這也是遠望號船隊「走向深藍」的起點。
  • 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太空「集結」完畢 陝西科技助力北鬥三號全球...
    RDSS:危難時刻顯身手  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主要覆蓋我國及周邊地區,除了提供基本導航服務、星間鏈路業務之外,還提供RDSS(無線電測定)業務。衛星在火箭發射時平臺上面能裝多少天線、在軌展開後互相之間不能干擾,在這種條件下,要爭取儘可能配備更多、更強的功能天線。北鬥天線目前有三個發展方向:一方面是體積更大、容量更強;一方面是體積更小,向著集成度、智能化的智能可控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是信號更強,天線系統波束更寬、天線增益更高、性能更穩定、信號質量更好。概括起來,就是大、強以及智能化小型化。
  • 雙星定位計算法趕超GPS三星定位公式,北鬥導航做到了獨步全球
    北鬥導航系統近日,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正式向全球提供基本導航服務,中國北鬥距離全球組網的目標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回首來路,不論是先驅者「燈塔計劃」的未果而終、雙星定位系統概念的提出,還是北鬥一號系統從無到有,北鬥二號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再到北鬥三號以昂揚的姿態走向世界……穿越激蕩四十餘年,北鬥趟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在導航領域成就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東方傳奇。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星座部署順利收官
    南勇 攝北鬥特色躍升到新的高度我國從上世紀80 年代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並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鬥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鬥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在北鬥二號正式提供區域導航定位服務前,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的論證驗證工作已經展開。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中國的「千裡眼」將橫空出世
    據科技日報6月14日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得的消息,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完成技術區測試、推進劑加注和發射前狀態設置,執行發射任務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也已完成加注前的全部測試工作,功能、性能滿足任務要求,即將於近日擇機發射。
  • 北鬥獎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王永泉校友榮獲這項大獎!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自1994年北鬥一號系統工程立項至今,26年奮鬥,終成北鬥!這一壯舉的背後離不開每一位工作者的辛勤耕耘與開拓創新!
  • 寫在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之際
    在難以全球布站的情況下,必須建立衛星之間的星間鏈路,實現衛星管衛星,這是世界導航領域的前沿技術,也是北鬥三號工程建設必須解決的難題。2015年8月,兩顆全球系統試驗衛星首次建立起星間鏈路,標誌著我國掌握了這一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2017年11月5日,北鬥三號全球組網雙星首次發射。2018年12月27日,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建成並開始提供全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