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唯一善終的異姓王:跟劉邦這樣的領導相處,我有我的方法

2020-12-20 無名說歷史

那一年,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終於打敗了項羽,登基當了皇帝。

那一年,劉邦封了七個異姓王,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韓信。

那一年,燕王臧荼謀反被殺,劉邦將自己的鐵哥們盧綰封為燕王。

那一年,楚王韓信,梁王彭越先後被呂后設計誘殺。

那一年,淮南王英布謀反被殺,韓王韓信逃至匈奴,最終難逃被殺的命運。

那一年,趙王張耳去世,其子張敖繼承趙王之位。因不堪劉邦辱罵,張敖計劃刺殺劉邦,敗露後入獄,因是魯元公主的丈夫,被貶為宣平侯。

那一年,劉邦死,盧綰嚇得逃亡匈奴,後死在匈奴。

看,異姓王全都沒好下場,死的死,逃的逃,唯獨長沙王吳芮能夠善終,王位還傳了好幾代。

吳芮說,我是與其他異姓王不同,我是主動投靠劉邦的。

吳芮本是吳王夫差的後人,加上戰功卓著,因此,在項羽分封天下諸侯時,吳芮被封為衡山王。

那一年,吳芮遇到了人生中的貴人——張良。張良勸其擁護劉邦,於是,吳芮率先加入到了劉邦陣營。

相比之下,韓信曾脅迫劉邦,要齊王封號,彭越、英布是劉邦以封地為誘餌,才拉攏過來,吳芮的行為較之高明不少。

吳芮說,我當王,得為百姓著想。

在整個天下都陷入戰亂的時候,唯獨吳芮的地盤相對平靜。他以德政穩定民心,真心實意為百姓謀福利,宣揚「重民」的思想,並且在邊疆地區宣揚和平共處的思想,深受老百姓的愛戴。

吳芮說,英布是我女婿,但是英布造反,我堅決擁護劉邦。

當看到韓信和彭越的下場時,英布急了,號召天下人共同反劉邦。吳芮是英布的老丈人,但是吳芮並沒有響應英布,反而堅決擁護劉邦。此舉得到了劉邦的大力讚賞,評價曰:長沙王忠,其定著令。

吳芮說,功勞再大,也要低調行事。

這裡需要再次提到吳芮的貴人張良。張良在天下初定之後,就辭官歸隱了,四處遊山玩水。

某一天,張良想到自己還有個好朋友吳芮,於是就到吳芮那裡去玩耍了幾天。

在這段時間裡,張良對其影響甚大,勸其低調。吳芮聽進去了,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面對劉邦的多次試探,吳芮都能應對自如。

吳芮說,我的地盤太大了,分點給劉家人吧!

對於任何一個有封地的人來說,都希望自己的封地越大越好,但吳芮卻不一樣。

吳芮先是將自己的大部分地盤都分給了劉邦的子女,又把自己的精銳部隊交給了劉邦的堂兄劉賈。

劉邦見到吳芮的所作所為,自然非常高興,也找不到理由再懷疑他了。

在這個世界上,要做好事情很容易,要建功立業也並不難,但是要在建功立業之後,還能保持一顆冷靜的心就不容易了。這需要大智慧,吳芮有,其他人沒有,所以吳芮能夠善終。

你看韓信,建功之後,馬上就要封賞。被貶之後,老是顯示出一副鬱郁不得志的樣子,還看不起同事,一副要是沒有我,哪有你們這些人的富貴的樣子。這副態度,劉邦不殺他殺誰?

相關焦點

  • 漢高祖劉邦分封的八個異姓諸侯王,結局都怎樣?
    漢高祖劉邦在漢初一共分封了8個異姓諸侯王,他們分別是:燕王臧荼、韓王信、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趙王張驁和長沙王吳芮。我們都知道:漢朝後來是「非劉姓不王」,那麼這些異姓王結局都如何呢?今天我按他們出事的先後順序為大家一一講述。
  • 劉邦封的八大異姓王或殺或廢,唯獨他得善終傳子孫
    漢太祖劉邦統一天下後,大封功臣,異姓諸侯王前後共有八位,而封侯著多達145人(僅有6位是親屬)。當時漢承秦制,天下共有三十六郡,除去諸侯王的封地後,僅剩下十五郡,其中還包含很多列候的食邑。當領土被分封到各個諸侯王后,不同姓氏的異姓王的存在對劉邦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 非劉不封王,劉邦在建漢之初封的異姓王,遭遇了什麼結局
    楚漢之爭之後,漢高祖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在白馬之盟之前,劉邦封了幾個異姓諸侯王。楚王韓信張耳是劉邦和呂雉的親家,他的兒子張敖娶的是劉邦和呂雉的女兒魯元公主。張耳在劉邦登基之初已經去世,趙王的爵位就給了他的兒子張敖。劉邦路過張敖的封地,女婿張敖對他禮遇有加。但是劉邦卻看不上他,反而罵他。趙相貫高覺得主公受辱,打算謀殺劉邦,但是沒有成功。而後張敖被牽連入獄,被赦免之後,貶為了宣平侯。
  • 漢初劉邦所封八位異姓王及最後結局
    公元前202年正月,劉邦即皇帝位於汜水,國號「漢」,中國歷史上最為矚目的一個大帝國誕生了。或許有很多人不知道,也有很多人不記得,在建立漢漢帝國過程中漢高祖劉邦分封了八個異姓諸侯王,他們分別是趙王張耳、長沙王吳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韓王韓信、齊王韓信(後徙為楚王)、梁王彭越、燕王盧綰。
  • 你如果不知道漢初的八大異姓王,又怎麼敢說了解漢朝的歷史呢?
    在統一天下之後,劉邦兌現承諾,先後將韓信、臧荼、韓王信、彭越、張耳、英布、吳芮、盧綰八人封為了漢初的異姓王,形成了漢初的異姓王集團。漢初的異姓王集團擁有的封地面積遠超漢室直接控制的地區,極大地威脅到了中央朝廷的統治,這也是使得漢朝數代君王頭疼不已的諸侯王問題的由來。
  • 如果漢初異姓王活到劉邦死後,會天下大亂嗎?嚴肅分析這一可能性
    漢初的異姓諸侯王起始分封於公元前205年,當時的劉邦封韓王信為韓王,到公元前202年封盧綰為燕王為止,一共分封了七國九王:韓國:韓王信趙國:張耳、張敖燕國:臧荼、盧綰韓信是有戰功的劉邦部眾,因為功勞巨大迫使劉邦不得不封韓信為封楚王,但是韓信純粹是一個生活在戰國時代的人,信仰軍功即是權貴。臧荼、英布、彭越、吳芮屬於本身就是秦末漢初農民起義時就已經存在的地方割據人物,只是他們的利益被項羽剝奪,只好同劉邦結盟打倒項羽,然後恢復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 劉邦封了8個異姓王,殺了其中7個。唯獨「長沙王」吳芮,得以善終
    被殺的7個異姓王分別是: 梁王彭越、楚王韓信、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燕王盧綰,以及韓王信。 那為什麼長沙王吳芮,得以善終呢? 那是因為他還有價值,其它的理由都是虛的。
  • 劉邦分封八個異姓王,臨終之前除了七,為何放過長沙王吳芮
    我們都知道,項羽去世之前,劉邦表現出豁達大度一面,對功臣不吝封王,但漢朝建立之後,劉邦卻開始慢慢剪除異姓王。漢初,劉邦一共封了八位異姓王,臨死之前一共剪除七位,並殺白馬為盟,與大臣訂下「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誓約,但劉邦為何偏偏放過了長沙王吳芮?
  • 劉邦分封的七大異姓諸侯王下場如何?又為何長沙王能獨善其身
    公元前202年1月,各路反楚聯軍,把項羽圍困在垓下,項羽兵敗自殺,隨後,各路英傑推舉劉邦即位皇帝。劉邦與是即位,稱漢高帝(漢高祖)。漢朝建立,有很大的功勞是這些異姓王的,有七個人在幫助了劉邦最終戰勝了項羽的過程中,功勞極大。
  • 西漢戰爭:劉邦對兄弟下手,七位異姓王僅活一人
    漢十一年初,異姓王和趙代叛亂劉邦再度親徵,韓王信、陳豨兵敗被殺漢十一年十二月,劉邦處死彭越後徵調梁國士卒,在邯鄲召集樊噲、灌嬰等長期在北方作戰的將領隨駕親徵兄弟反目,燕王盧綰逃亡匈奴漢初功臣中,韓信、彭越等異姓王是滅項羽的合作夥伴,對於劉邦來說是外人;蕭何、樊噲、曹參等人是劉邦沛縣起兵時就跟著劉邦的老人,是真正的自己人,統稱豐沛功臣集團;而在豐沛集團中,又以盧綰和劉邦的關係最為親近。
  • 倘若異姓可以封王,漢朝,誰可能被封王?
    漢初,劉邦通過白馬之盟,確立了非劉不王的制度。而非皇族不封王的制度幾乎被後世完全採用。那麼,加入異姓可以封王,整個劉氏漢家天下有多少可以封王呢? 1.漢初異姓八王和曹操 這就個人是漢朝已經封的九個異姓王,如果說算可以封異姓王的,這九個人一定要算裡面。
  • 「漢初三傑」不僅僅是劉邦在誇獎三人,更暗含著劉邦集權制野心
    漢初三傑的由來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 西漢初年的異姓諸侯王在嚴格意義上為什麼不是開國功臣?
    在很多人印象中,漢高祖劉邦登基後殺了很多開國功臣。但根據史書記載,劉邦登基殺得基本都是異姓諸侯王,開國功臣不僅基本善終,功臣集團更成為漢初最強大的政治勢力之一,甚至能左右皇帝人選。不過有些朋友可能會表示質疑:以韓信、彭越、英布為代表的異姓諸侯王難道就不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了嗎?然而從嚴格的意義上講,西漢初年的異姓諸侯王還真不是西漢的開國功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眾所周知,秦始皇統一天下徹底改寫了中國歷史。
  • 劉邦封的異姓王中,為何他得以善終?
    漢朝剛建立時,為了安定天下,籠絡人心,劉邦大封自己宗親時,也封了其他七位姓王,分別是:梁王彭越、楚王韓信、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這些諸侯王各自割據一方,擁兵自重,令劉邦寢食難安。
  • 漢初異姓諸侯王,最終只有長沙王吳芮一王倖存,他有何秘訣
    劉邦贏得了楚漢之爭的勝利,建立了大漢王朝。劉邦前前後後封有功的異姓王八個,楚王韓信,韓王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趙王張耳,燕王臧荼,燕王盧綰,長沙王吳芮。但除了吳芮,其他異姓王有的謀反被滅族,有的被誣陷削去王位。吳芮有何秘訣讓劉邦放過他,而且他死後,他的子孫還能夠繼承長沙王的爵位呢。
  • 漢初三傑的功勞,蕭何、張良、韓信,在劉邦的心中是怎麼排名?
    蕭何、張良、韓信這三個人代表的是劉邦手下的三個派別。 劉邦統一天下時間是,沛縣起兵到平定異姓諸侯王,這十四年的時間。 蕭何代表的是劉邦的元老集團,如曹參、周勃、樊噲、夏侯嬰、灌嬰、靳歙、周昌等。
  • 劉邦封了異姓為王,卻不封功臣為王,原因是什麼?劉邦:非劉不王
    眾所周知,劉邦在建立西漢帝國的過程中,分封了七個異姓王,但劉邦分封的異姓王全部是迫於政治形勢的需要,和統一戰線的建立而被迫分封的,劉邦的分封有一種被逼無奈的選擇。
  • 漢高祖心狠手辣,只是車夫的夏侯嬰,為何能得善終?
    劉邦雖然沒有朱元璋對功臣那麼殘忍,但是在他手下的功臣能善終的也不多,包括韓信這樣的漢初三傑之一,也能得到一個善終名額。在劉邦身邊的人當中,夏侯嬰算是結局比較好的一位,那麼,這位劉邦的車夫究竟如何獲得善終呢?
  • 漢初七大異姓王——韓王信——劉氏漢家文化
    -前196),西漢初年異姓諸侯王,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為避免與同名的名將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韓國被滅後一直在韓國故地生活,後隨張良入關任將軍之職,不久又任韓國太尉,領兵攻取韓國故地。韓國平定之後受封韓王。並隨劉邦擊敗項羽平定天下。
  • 同樣都是劉邦的老鄉,為何盧綰可以封王,而周勃樊噲卻不行?
    一,漢初八王 漢朝初年劉邦一共分封了八個諸侯王,分別是楚王韓信,韓王信,趙王張耳,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二代燕王盧綰,長沙王吳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