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文藝硬貨,15位文學大師的自畫像解析

2021-02-09 2040書店



梵谷這哥們,不愛拍照但卻狂愛給自己畫自畫像。

在32到36歲之間,他創作了40幾幅自畫像,還沒有哪位藝術家能象他這樣在觀眾面前將自己暴露無遺。

透過這些記錄,我們深深地了解了一個人的痛苦、恐懼、自我懷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爾的快樂。

梵谷曾說希望一個世紀之後自己畫的肖像在那時人的眼裡會如同一個個幽靈,那麼在今天看來他的願望實現了。

除了梵谷這個「自戀狂」,文學大師們也喜歡給自己畫點抽風小畫像,癲狂起來也是不要不要的。


泰戈爾:你若愛她,讓你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她,並且給她自由。

泰戈爾曾坦承:「我並不十分清楚我真正的秉性是什麼或該是什麼……如果要我不害怕、不羞愧地坦白,我也可能告訴你,我就像一個受過挫的戀人。」額,大師也是枚銀鐲男子哦……只能說內心戲不多的人一定不是個好詩人。


聽到「泰戈爾」這個名字,仿佛聽見了動人詩歌。但你可曾知道,印度詩人泰戈爾還是個畫家。他的詩歌浪漫多情,然而他的畫風卻頗為詭異~上圖是泰戈爾的四副自畫像,分別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陰暗的顏色,直直的眼神,就像一個強裝兇悍的流浪漢,只是需要被愛。

黑塞:如果有一天,我明白了什麼是愛情,那一定是因為你。

黑塞,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

主要作品有《悉達多》、《荒原狼》等。

黑塞走上視覺表達之路是1919年移居瑞士南部的堤契諾之後的事,他曾描述自己成為畫家的心路:「我在炎炎夏日走過村莊及慄樹林,坐在行軍椅上,試著以水彩保留那紅豔的魔幻。溫暖的夏夜,我敞開窗戶及大門,坐在克林格梭爾皇宮內,直到深夜……」


黑塞開始畫畫是為了治療自己的精神危機,繪畫使他克服了內心的部分創痛,也影響了他的文字,使之更絢麗、鮮明、清晰。黑塞的文字有著自傳式的想像,而他的自畫像,既寫實地展現了他的性格,又有種讓人琢磨不透的神秘感,讓人有種想親近而不得的遺憾,只能遠遠地圍觀。

同時代的好友果戈理曾說:「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馬上就會突然想起這是一位俄羅斯民族詩人。他像一部辭書一樣,包含著我們語言的全部寶藏、力量和靈活性。在他身上,俄羅斯的大自然、靈魂、語言、性格反映得那樣純潔,那樣美,就像在凸出的光學玻璃上反映出來的風景一樣。」


俄國大詩人普希金還是一位美術家。只要翻閱普希金的手稿,就能發現稿紙上面畫有許多草圖和速寫,這些圖畫的線條輕盈、急速、飛舞,完全符合詩人的氣質和性格。再看看普希金的自畫像,寥寥幾筆就畫出了自己的完美側顏,也是蠻精準的。

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一旦你馴化了什麼,就要對她負責,永遠地負責。

偉大的《小王子》的作者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對於他的下落,至今是個迷。

剩下的不過是一些細節的問題,但已經不重要了。有人說聖·埃克蘇佩裡有「死的願望」,他很久以前就接受了死亡。他已經全選好了:地點,方式。他曾表示:「我將雙手合十安息在地中海。」

他的傳奇一生,掩埋了無數的故事。


如果說這幅畫是他的自畫像,不如說《小王子》這本書都是他倒影式的自畫像,藉助純真卻富含智慧的孩子式的語言和對自然、意象的天真描繪,將作者心靈的自畫像——「小王子」真實而可愛地展現在了讀者面前。

村上春樹: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入門級文藝青年的最愛——村上春樹。他的文字表達平簡易懂,清麗流暢,他獨具韻味的文筆,像泉水浸潤著人們的心靈。他也透過抽象化、符號化、片段化、寓言化的筆法,道出了現代人的無奈與哀愁,卻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


跟他的文字一樣,他也是一個樂觀主義的悲觀者,生活得也並不苦悶——熱愛音樂,開jazz酒吧,養貓寫書,跑馬拉松,偶爾畫兩筆塗鴉……自畫像裡的他,用粗炭筆粗獷隨意地勾勒出自己的輪廓,眼神卻透露出少見的不羈,注視著遠方。

傑克.凱魯亞克:在路上,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癮君子傑克.凱魯亞克以離經叛道、驚世駭俗的生活方式與文學主張,震撼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主流文化的價值觀與社會觀。凱魯亞克在小說中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自動寫作手法——「狂野散文」,他的「生活實錄」小說往往帶有一種漫無情節的隨意性和挑釁性,顛覆了傳統的寫作風格。其疏狂漫遊、沉思頓悟的人生成為「垮掉的一代」的一種理想。

霍爾姆斯在凱魯亞克的葬禮上說:「要了解他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的自畫像裡反而沒有看到挑釁和叛逆之感,反而是深深的彷徨,一個面容模糊的男子身陷向日葵叢林,側身張望,那個時期的凱魯亞克也許並不清楚反叛的目的與終點是什麼,嚎叫、瘋狂、頹廢下掩蓋不住的是他對生命意義的困惑。

史蒂芬·金: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


史蒂芬·埃德溫·金,是一位作品多產,屢獲獎項的美國暢銷書作家,編寫過劇本、專欄評論,曾擔任電影導演、製片人以及演員。代表作:《肖申克的救贖》《黑暗塔》。《紐約時報》評價其為「現代驚悚小說大師。」

他的很多故事中,幾乎沒有恐怖的成分,不躲在鬼怪後面迂迴地暗示隱喻,而是直接表白出更深的內心孤絕。這些看起來沒那麼恐怖的故事,讓個人與世界的對立顯得更孤獨無助。


他的自畫像非常抽象,紛亂的線條展示出一個怪誕、充滿懷疑的表情,滑稽的笑容,仿佛是對自我的蔑視,後現代意味濃厚。史蒂芬·金有一種對生命和死亡,對自我及他人,對世間的一草一木、一生一息,要持有懷疑和敬重,親近又要保持距離的神秘感與敬畏之心。

雷蒙德·卡佛:這一生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嗎?叫我自己親愛的,感覺自己在這個世上被愛。

卡佛出身貧苦,他的作品也致力於表現普通人被生活打得遍體鱗傷後的孤獨與沉默,被譽為美國的契訶夫。他前半生充滿苦難與失望;晚年文學聲名漸高,卻罹患肺癌,50歲便英年早逝。

他提出的是,沒希望的人生是不是就不值得寫?卡佛筆下都是些倒黴的人、失意的人、潦倒的人、不成功的人或者是軟弱的人,醉酒者,通過這些,卡佛打開了大眾眼前一座屏障,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看到了人,或者說我們看到了生活或者人另外一種希望。這些價值觀深刻地影響了日本的村上春樹、中國的作家王朔、蘇童、韓東、朱文、李洱等。


「極簡主義」「骯髒現實主義」是評論家給他的定義,他一點不喜歡這樣的標籤。看完他的自畫像,不得不說小說界中的「極簡主義大師」這個標籤還是名副其實的。


亨利·米勒也許是「文學史上最淫穢的作家」,是20世紀美國及世界重要的「垮掉派」作家之一,同時也是富有個性又極具爭議的文學大師和業餘畫家。他潛心研究過禪宗、猶太教苦修派、星相學、浮世繪等稀奇古怪的學問,被公推為美國文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位怪傑。

米勒一貫主張擁有自我,擁有自我的精神世界。這幅自畫像就像他在很多作品中著力描寫在現代大都市的荒漠中,自我所感受到的痛苦與孤獨,描寫巨大的精神壓力與憤怒的發洩,這一切都是米勒真實自我的再現。

安東尼·伯吉斯:機械社會的發條決不能冒充道德選擇的有機生命。如果惡不能被接受為一種可能性,那麼善就是無意義的。


希望人們視他為寫小說的音樂家,而非會作曲的小說家,因為音樂是一種較為純潔的藝術,它與人類活動沒有直接關係,全然獨立於道德判斷之外。


自畫像中疑慮焦灼的眼神,下撇的嘴唇,就像他交響樂般激烈的內心,使人想起他在小說中頻頻展現「自由意志」和「命中注定受天主拯救」觀點之間的對立。

查理·布可夫斯基:但是為了要保持正常,符合世界的眼光,他們克服了這些怪癖。因此,也毀掉了他們的異稟。


布可夫斯基的寫作風格嚴重地受到了他在洛杉磯家鄉的地理和氣氛的影響,特點是側重於描寫生活處於社會邊緣地位的貧困美國白人、他熱愛寫作,嗜酒如命,離不開女人,幹過苦差,喜歡跑馬。被稱為一個「美國下層階級的桂冠詩人」


他的自畫像看起來充滿童稚漫畫氣息,他把最愛的手稿、菸酒和小馬駒都放在四周,感受得到他對自己生活的認同感以及他的務實特質。他的墓碑上刻著:「不要嘗試。」這個墓志銘引發了各種與實際意義相背離的推測。

卡波特1924年生於紐奧良,他自幼父母離異,17歲便高中輟學,受僱於《紐約客》開始寫作生涯。在《冷血》一書中,卡波特開創了「真實罪行」類紀實文學,被公認是大眾文化的裡程碑。著有多部經典文學作品,包括《蒂凡尼的早餐》,兩次獲得歐·亨利短篇小說獎。


波特的小說覆蓋了美國大部分地區,描繪了各個階層的人物生活,也刻畫了善與惡、欲望、正義與犯罪等人性,留給讀者無限的思考。他這幅酷到沒朋友的自畫像,意欲增強一份樂觀的情調,背後卻隱藏著更加深沉的惆悵和茫然。

威廉·S·巴羅斯:偏執狂只是執著於了解世間全部真相。


威廉·S·巴羅斯是美國小說家、散文家、社會評論家以及說故事表演者。巴羅斯的作品皆採半自傳式,取材於自身曾為鴉片成癮者經歷,這種成癮的情況概括了他最後五十年的壽命。其著名作品有《裸體午餐》。


小編強烈懷疑這幅自畫像是巴羅斯在吸食鴉片後所創作的,眩暈迷離,靈魂被抽走,只剩下一副皮囊,快要露出骷髏頭的形狀。

艾倫·金斯伯格:自由只存在於束縛之中,沒有堤岸,哪來江河?


斯伯格,美國詩人,被奉為「垮掉的一代」之父,他集詩人、文學運動領袖、激進的無政府主義者、旅行家、預言家和宗教徒於一身。 他叫嚷:「別把瘋狂藏起來。」這幾乎成為他在美學上的宣言。

這位粗魯狂野、留著大鬍子的反學院派詩人,他那些發洩痛苦與狂歡的詩作,不僅給詩壇以巨大衝擊,有時也令整個社會為之瞠目。在他的自畫像上,落款寫著「full moon」圓月的字樣,以及「ah」一個作為表示痛苦、愉悅、遺憾、驚訝的感嘆詞。不得不感嘆這位嬉皮士強烈的表達欲望。

理察·耶茨:我想所謂孤獨,就是你面對的那個人,他的情緒和你自己的情緒,不在同一個頻率。


美國小說家,被文學史長期不公正對待的大師,被遺忘的最優秀的美國作家。耶茨是「焦慮時代(the Age of Anxiety)的偉大作家」。

耶茨是一位最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他自然地繼承了海明威樸實無華的風格以及卡佛的極簡約主義。然而,耶茨給我們的不只是這些,他的作品有一種透明感。代表作:《革命之路》《十一種孤獨》。


他的一生非常失落,獨自生活了很長時間,生命的最後十年,他甚至揮霍透支自己的身體企圖早日解脫。這幅自畫像的時間落款依稀可辨為75年,也就是他49歲的時候所畫,那一年,他出版了小說《擾亂和平》。可畫裡的他聳肩俯看,對一切都並不滿意但也並不在意的樣子。一個悲傷、灰色、死一般的空洞世界——隨著年歲增長而並未成熟:這就是耶茨的世界,一個令人不安的世界。

—end—

相關焦點

  • 世界100位文學大師排行榜(美國教授評選)
    世界100位文學大師排行榜(有史以來最有影響的小說家、劇作家和詩人) 《世界100位文學大師排行榜》,遴選有史以來的100位最有影響的小說家、劇作家和詩人,讓他們根據功績和相對影響,排成整齊的隊伍,接受崇高的稱號。
  • 文藝復興時的大師們為什麼酷愛「自畫像」?
    作為感謝,我們將選取留言區點讚數前 5 位的讀者(6月15日下午5點截止)。令人神往的存在於藝術家世界裡的童年,在相關文獻的描述中,借鑑於聖徒早慧類型的已有文學敘事模式,被講述為自孩童時期便開始了奇蹟般地無師自通的繪畫創作行為。
  • 繪畫大師們的自畫像
    | 第133次推送 | 本文共1404字67圖 |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 自畫像 對許多畫家來說 是生命的救贖、也是痛苦的出口 是藝術家無心透露的心靈獨白
  • 56位藝術大家的自畫像
    自畫像是藝術家為自己所繪的肖像作品。雕塑家類似的創作則稱為自塑像。西方繪畫傳統中的自畫像,於文藝復興時代為人矚目,當時自畫像被稱為「鏡中肖像」,一開始的自畫像並不表現藝術家工作的情形。從16世紀中起,藝術家們開始選擇表現他們自己與畫架為伍,手持調色板和畫筆,支著腕杖等情景。
  • 藝術大師自畫像作品全集,震撼出爐
    藝術大師自畫像作品全集,震撼出爐 你最喜歡誰的自畫像? 馬奈 自畫像
  • 汪曾祺的「自畫像」
    從這個意義上說,《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是一幅以「採擷」和「拼貼」方式得到的汪曾祺的「自畫像」,讀者能夠看到汪曾祺本人怎樣講述自己的一生,「何者詳,何者略,何者重,何者輕。」「沒詞兒」其實成了後來汪曾祺的一種文學追求。汪曾祺的多面性「汪曾祺的一生,勾連起了近現代許多非常重要的場域。」楊早總結說。新中國成立後,汪曾祺無論是在《說說唱唱》《北京文藝》《民間文學》編輯部的工作,還是之後在張家口的下放生活,都使他更深程度地吸收了民間口語的精華,認識到了民眾的力量,這對汪曾祺後來的創作是很大的補充。
  • 著名漫畫家的自畫像
    難得一見的佳作,妙趣橫生的漫像   著名漫畫家的自畫像         完全是受了我的好友,著名漫畫家白維純的影響,不會畫漫畫的我,卻對漫畫有了格外濃厚的興趣,因我喜歡畫人物,故而對漫畫家的自畫像更是尤為喜愛。
  • 《自畫像》同題:
    《小樓聽雨詩刊》【自畫像】同題賦詩活動,嘉賓各選數首作品並與投票結果前6名作品,加以點評,在《每周試玉》欄目刊出,部分優秀作品有機會在《小樓聽雨詩刊》和《海上清音》公眾號的【人間要好詩】專欄刊出。本期書畫作者:啟功
  • 「真假」梵谷自畫像
    實際上,早在70年代的質疑聲中,著名的梵谷書信研究專家Jan Hulsker通過分析發現,奧斯陸的《自畫像》是唯一一幅可以在他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中找到對應的自畫像作品——1889年9月20日,梵谷在信中提到畫自畫像是他「在病中(『malade』)的一次嘗試」。
  • 只有偉大的人格,才有偉大的風格 | 藝術大師的自畫像,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這種不斷變化的審美方式在他15歲至90歲的自畫像系列中表現得尤為明顯。1896年15歲的自畫像(1張),展示了他素描和繪畫的非凡能力(2張),但他並沒有在這個風格上停留太久;1901年後,他進入了「藍調時期」,用冷靜的藍色表現憂鬱的場景(3張);之後畢卡索的作品開始彰顯出他獨有的立體派風格,融合了幾何學,斷裂的形式和粗黑的線條(4、5張)。
  • 自畫像,讓孩子發現獨一無二的自己
    眾所周知,世界上有很多藝術大師都畫過自畫像,最著名的是梵谷,他的自畫像多達幾十幅,藝術家常常通過自畫像來表達自我的個性。而孩子作為天生的藝術家,在他們的眼中,自己又是怎樣的形象呢?讓小朋友畫自畫像是一種提高觀察,發現自我的好方式。如果你的孩子還沒有嘗試畫過自畫像,不妨在家中提供一面鏡子,讓他在鏡中仔細觀察自己,他也許會創作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 一位當代法國電影大師的自畫像_文藝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他還強調自己其實是位學生。當我們問到他是不是真的受了多蘭的啟發,在《伊斯梅爾的幽魂》裡用了很多身體部位的特寫鏡頭來處理或劍拔弩張或親密無間的戲份,他毫不猶豫地承認了。德斯普裡欽在談到多蘭時是非常激動的,眼睛裡閃著光,完全不吝嗇對這位年輕後輩的欣賞。採訪的時間沒有很多,我們還聊到了《伊斯梅爾的幽魂》的創作思路、人物設計,他和馬修·阿馬立克的長期合作。
  • 15位著名文學家、畫家頭像速寫,你能認出幾個?
    選出的15張,都是畫的我喜歡的文學家或畫家。技法還有待提升,您能認出幾個畫得像的?同時,在戲劇史上,契訶夫也是一位繞不過去的大師,他活著的時候,戲劇界對他的評價還不是那麼高,但他去世後,他的戲劇作品《櫻桃園》《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海鷗》等不斷被上演,價值也得到了發掘。他和易卜生、蕭伯納等戲劇大師促成了舞臺上布萊希特表演體系中「第四道牆」概念的形成,並對二十世紀以及當今的戲劇創作、戲劇表演產生了重要影響。聽中戲的朋友說,契訶夫不僅是文學專業的重點,也是他們戲劇專業的重點。
  • 在家沒有模特,對鏡畫自畫像,央美老師「機智」上素描課
    在網絡會議室裡,來自油畫系第一工作室本科二年級、三年級的15位同學端坐在各自家中的書桌前,準備遠程上《自畫像寫生》課程。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教授廖勤在上網課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各地許多高校返校時間延期,往日的教學轉到「雲端」如火如荼地進行。
  •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張松建:波德萊爾的中國傳人:汪銘竹、陳敬容、王道乾
    [2]」頹加蕩「是英文頹廢(decadent)一詞的音義兼顧的庸俗化譯法,蘇雪林〈頹加蕩派的邵洵美〉探討三 十年代海派作家的頹廢習氣,參看氏著《中國二三十年代作家》(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83年)。[4]魏荒弩:《隔海的思憶》,原載上海《文匯報》1991年1月11日,收入《自畫像》重印版,頁42-45。[5]汪銘竹:《自畫像》(重慶:獨立出版社,1940年;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93年重印);《紀德與蝶》(昆明:詩文學社,1944年;1990年在臺北重印,非賣品)。下引汪詩,均出自兩部詩集的重印版,故不注版本,僅舉頁碼。
  • 乾隆9位后妃的畫像,圖2的孝賢純皇后雍容華貴,圖6令妃真的很美
    乾隆皇帝風流倜儻,他一生之中后妃眾多,這些後宮女子有著傾國傾城的美貌,其中有的人榮寵不衰,成為乾隆一生的摯愛,下面就來看一下乾隆9位絕色后妃的真實畫像,領略一下她們的風採。 先來看看乾隆皇帝年輕時候的畫像,他眉宇之間英氣盡顯,器宇軒昂,不愧是歷史上有名的皇帝。
  • 國畫大師迎娶女兒同學,婚後為其創作自畫像,如今拍出4千萬高價
    ▲楊貴妃與唐玄宗劇照02當然,愛情故事不止發生在古代,現代也有不少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比如國畫大師張大千。說起國畫,就繞不開張大千大師。大師年少成名,享譽世界,而本人更是思想通達,因為產生了愛情,所以不顧世人眼光娶了女兒的同學為妻,婚後還以她為題創作了一幅自畫像,紀念兩人的愛情,如今這幅畫拍賣價已經高達4千多萬。
  • 王者榮耀新英雄阿古朵全面解析及手機模擬大師電腦運行攻略
    適合走純打野輸出定位的阿古朵使用。   打野輸出:貪婪之噬+攻速之靴+末世+暗影戰斧+無盡戰刃+宗師之力   出裝解析:走純打野輸出路線的阿古朵可以通過這套出裝和前面銘文提升輸出和攻擊頻率。這個打法最好是隊伍裡有另外肉坦英雄負責輔助輸出英雄。
  • 虞書欣自畫像,劉雨昕、許佳琪自畫像,見趙小棠:認真?
    #青春有你青春有你2的選手非常出色,他們不僅需要刺繡,還需要畫自畫像,這是對繪畫技巧的考驗,可以說自畫像代表了自己的美醜,虞書欣自畫像,劉雨昕自畫像,許佳琪自畫像,看趙小棠:認真?我第一眼看到的是虞書欣,節目非常可愛,雖然有一些惡魔,但是挺好愛她,她喜歡她是不合理的,每個人更喜歡活潑的女孩,她非常真實,在這個自畫像上是一個小女孩有馬尾,這真的符合她的形象,領結很到位,真漂亮!
  • 「作文解析」:如何為自己畫像
    命題說明:本題來自2021遼寧六校協作體高一上第一次聯考語文試題,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請關注 「新課標大語文」 微信公眾號。每一次的尋找、發現及感官上的衝擊都會左右自己的「自畫像」。我們需要尋找各種「鏡子」,限定考生要主動尋找「鏡子」,審慎思考四個關鍵問題,如此才能精心畫好「自畫像」。2.典型任務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