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畫大師們的自畫像
| 第133次推送 | 本文共1404字67圖 |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 自畫像 對許多畫家來說 是生命的救贖、也是痛苦的出口 是藝術家無心透露的心靈獨白
-
56位藝術大家的自畫像
自畫像是藝術家為自己所繪的肖像作品。雕塑家類似的創作則稱為自塑像。西方繪畫傳統中的自畫像,於文藝復興時代為人矚目,當時自畫像被稱為「鏡中肖像」,一開始的自畫像並不表現藝術家工作的情形。從16世紀中起,藝術家們開始選擇表現他們自己與畫架為伍,手持調色板和畫筆,支著腕杖等情景。
-
純文藝硬貨,15位文學大師的自畫像解析
除了梵谷這個「自戀狂」,文學大師們也喜歡給自己畫點抽風小畫像,癲狂起來也是不要不要的。如果說這幅畫是他的自畫像,不如說《小王子》這本書都是他倒影式的自畫像,藉助純真卻富含智慧的孩子式的語言和對自然、意象的天真描繪,將作者心靈的自畫像——「小王子」真實而可愛地展現在了讀者面前。
-
[ 藝術家 ] 超震撼的逼真人體雕像
他在書中提出決定文明的三大要素——種族、環境、時代,而這三大要素又決定了衡量藝術作品價值的標準,即藝術作品表現事物特徵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程度,並由原則出發,闡述義大利、尼德蘭和古希臘的藝術流派。
-
只有偉大的人格,才有偉大的風格 | 藝術大師的自畫像,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但無論是通過繪畫還是攝影,「自畫像」或「自拍」;都迫使實踐者們將自己對外、對世界的眼光,轉回內在,轉向更深處。同時「自畫像」也把觀者的目光轉向了藝術家本人。這些作品中對「自我」的展示,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描繪,更是對人類某種共同境遇的表述。
-
「真假」梵谷自畫像
實際上,早在70年代的質疑聲中,著名的梵谷書信研究專家Jan Hulsker通過分析發現,奧斯陸的《自畫像》是唯一一幅可以在他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中找到對應的自畫像作品——1889年9月20日,梵谷在信中提到畫自畫像是他「在病中(『malade』)的一次嘗試」。
-
文藝復興時的大師們為什麼酷愛「自畫像」?
為了讓觀眾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此次展覽,從今天起,我們將邀請一些學者、專家從文藝復興相關作品、畫派等不同角度進行深度賞析。由此,文藝復興理想化的「藝術人生」一一躍然畫布之上。依託於高妙的藝術創作,這些扮作大衛的自畫像,顯然還具有了代表著人類從青少年時期向成年時期過渡的象徵性涵義。■ 文藝復興時期的成熟藝術家們與上帝一樣具有創造能力丟勒(1471-1528)繪製於1500年的自畫像,便是對此論點的精妙詮釋之一。
-
藝術的魅力之「真假」梵谷自畫像——下
確實為「真」本世紀初期,奧斯陸國家博物館在2006年開始對這件《自畫像》的來源進行集中研究,確定此作最早是被阿爾勒的Ginoux夫婦收藏,二人經營的咖啡館就是梵谷所畫的《夜晚咖啡館》系列作品的原型。對照梵谷在同年夏末和秋季所畫的其他作品,無論是顏色、筆觸,還是他當時所使用的一種特殊質地的畫布,都與這件奧斯陸的《自畫像》別無二致。梵谷的「真材實料」除了文本中的線索外,技術鑑定表明梵谷在奧斯陸的《自畫像》中所使用的材料與他在整個南法時期所使用的材料完全相同。
-
世界級繪畫大師們的自畫像作品選集
其作品以粗獷、犀利,強烈的色彩和經常性的暴力與噩夢般的圖像著稱。 他的藝術繼承和發揚了文藝復興時代以來的油畫、壁畫和素描技巧,與現代生活題材融為一體,顯出紮實的功力和戲劇性風格。
-
盧西安·弗洛伊德作品全集
盧西安·弗洛伊德,《Eli》(2002)弗洛伊德與家庭①弗洛伊德自畫像自畫像,1985這幅畫是盧西安·弗洛伊德在1985年作的自畫像,整個畫面幾乎都被畫家的頭部所佔領,用粗獷的筆觸刷出臉部輪廓,以細筆畫出臉上的肌肉條理,肩部的處理更顯狂放,其中背景部分的褐色,讓整幅畫更具有神秘感
-
自畫像,讓孩子發現獨一無二的自己
眾所周知,世界上有很多藝術大師都畫過自畫像,最著名的是梵谷,他的自畫像多達幾十幅,藝術家常常通過自畫像來表達自我的個性。而孩子作為天生的藝術家,在他們的眼中,自己又是怎樣的形象呢?讓小朋友畫自畫像是一種提高觀察,發現自我的好方式。如果你的孩子還沒有嘗試畫過自畫像,不妨在家中提供一面鏡子,讓他在鏡中仔細觀察自己,他也許會創作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
西方藝術大師 代表作品集合
人類通過藝術活動,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師的世界,欣賞充滿無窮創造力作品。
-
陳冠希女兒自畫像 網友稱讚靈魂畫手孩子藝術細胞早培養
陳冠希女兒自畫像 網友稱讚靈魂畫手孩子藝術細胞早培養時間:2020-02-20 11:20 來源:木蓮媽媽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陳冠希女兒自畫像 網友稱讚靈魂畫手孩子藝術細胞早培養 每當提到陳冠希,大家都會想到12年前的 那場風波,可如今陳冠希一改當年叛逆形象變身寵娃奶爸
-
國畫大師迎娶女兒同學,婚後為其創作自畫像,如今拍出4千萬高價
大師年少成名,享譽世界,而本人更是思想通達,因為產生了愛情,所以不顧世人眼光娶了女兒的同學為妻,婚後還以她為題創作了一幅自畫像,紀念兩人的愛情,如今這幅畫拍賣價已經高達4千多萬。▲張大千畫作(局部)要知道藝術家可是有「遭到了某種魔咒」的說法,多數藝術家都是生前默默無聞,直到死後其作品才真正受到世人認可,比如梵谷;再或者就是年輕時候的作品總是不比老前輩的受重視,等到自己熬成前輩了,作品就會比後輩受重視
-
Frida Khalo的電影自畫像
Frida以自畫像出名,有朝一日希望能看到電影中出現的那副作品。那麼電影的問題來了,這真的是一幅自畫像嗎?我不關心歷史上的真實事件如何,我只探討電影是怎麼樣展開這個故事的。 Frida因為迭戈的壁畫開始對繪畫著迷,車禍的傷痛讓她開始創作自畫像,緩解疼痛帶來的痛苦。但導演的問題就在於,並沒有將自畫像的創作過程鑲嵌進入Frida的生命故事裡面。
-
五幅自畫像,象徵梵谷的一生
你知道梵谷的藝術生涯只持續了十年嗎?一想到這位荷蘭畫家作品多產,許多人可能會感到驚訝。因為他至少單獨完成了39幅自畫像。這些畫像除了讓我們模糊地認識到藝術家的外表,還追溯了他的人生。即展現了從他決定追求繪畫夢想到他與精神疾病的鬥爭悲劇的軌跡。
-
吳亦凡曬自畫像:把作品當武器 不理會流言蜚語
吳亦凡曬自畫像:把作品當武器 不理會流言蜚語 時間:2018.07.24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愛德華·蒙克作品全集
本文分六部分:1、作品與解讀;2、作品與照片;3、自畫像;4、版畫;5、素描手稿;6、各種版本《吶喊》。▣作品與解讀愛德華·蒙克 《吶喊》在畫面最前面是骷髏又像是幽靈的人,就是畫家蒙克自己。對於二十世紀各流派藝術而言,愛德華·蒙克的重要性無論如何著墨均不為過。從表現主義到野獸派和波普藝術,他帶著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畢卡索、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蒙克作品對近代藝術的影響不曾中止,世人愈發珍惜其存世之作。從1881年正式進入奧斯陸皇家藝術和設計學院開始了他的藝術之路。4年之後,他前往巴黎,那正是印象派的鼎盛時期。
-
著名漫畫家的自畫像
難得一見的佳作,妙趣橫生的漫像 著名漫畫家的自畫像 完全是受了我的好友,著名漫畫家白維純的影響,不會畫漫畫的我,卻對漫畫有了格外濃厚的興趣,因我喜歡畫人物,故而對漫畫家的自畫像更是尤為喜愛。
-
九十年代青年藝術家境況的自畫像
王小帥《極度寒冷》九十年代青年藝術家境況的自畫像論王小帥的影片《冬春的日子》和《極度寒冷》她注視著齊雷的「一個藝術家的自畫像」:反轉鏡頭顯示這個瘦削、眼窩深陷的年輕人正在用冷峻的目光注視著前方。如果說,這個畫像讓我們想起王爾德的《道林·格雷的畫像》,後者的表面情節敘述了一個青年藝術家因為自戀而自毀的故事,顯現了唯美主義藝術家對當時社會的批判和自我批判;那麼這個故事對於當時年代的中國青年藝術家是如何呈現的?它是否是關於唯美主義的態度?它告訴了我們什麼樣的社會(批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