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宗縣以開展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為抓手,統籌推進「美麗縣城」建設,提升縣城品質,「髒、亂、差」現狀徹底改變,城鄉人居環境大幅提升,健康文明新風尚在師宗蔚然成風。
集市更規範 群眾更舒心
「環境衛生好了,管理秩序也好了,像這樣規範的市場,消費者放心,我們經營起來舒心。」在師宗縣鳳城綜合農貿市場,一商戶如是說。食品安全檢測設施、市場衛生設施、功能分區配置、停車場等市場周邊環境配置一應俱全,地面乾淨衛生,攤位整齊劃一,各類果蔬、肉食擺放有序、分區合理,一個整潔、安全、放心的標準化農貿市場引入眼帘。
師宗縣加大農貿市場環境衛生整治的宣傳力度,利用公示欄、布標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努力營造市場環境衛生整治氛圍,使農貿市場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家喻戶曉,人人明白,全民參與。督促落實市場內經營者攤位「門前五包」責任制,把治理農貿市場環境髒亂差制度化,常態化。此外,加大對農貿市場的執法檢查力度,狠抓環境衛生、疫情防控、食品安全、取締現場活禽宰殺和出攤作業等重點工作,累計清理各類經營戶246戶,保持市場內外環境衛生整潔有序。同時,引入市場主體投資6000餘萬元對路新、文華2個「老舊」農貿市場進行改造升級,取締東關巷、食品巷長期以來的「以路為市」亂象,實現農貿市場淨化、美化、規範化、精細化、標準化的「五化」目標,確保農貿市場環境衛生全提升工作落實到位,為人民群眾營造了一個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洗手設施全配套 公共廁所全達標
在師宗客運站,乘客梁女士介紹到:「車站裡面都配備了洗手臺,然後衛生間裡面都配備了手紙,現在的縣城環境變得越來越美,生活也越來越方便。」
師宗縣按照「改造升級為主、新建補充為輔」的思路,在全縣最初計劃安裝洗手設施750個,現已全部完成。其中學校安裝了260個、醫療機構安裝了100個、集貿市場安裝了16個、客運站(碼頭)安裝了32個、旅遊景區安裝了5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安裝了24個、室內公共場所安裝了300個。按照「應建盡建」的原則,計劃新增建1268個,其中學校增建1222個、醫療機構增建了3個、旅遊景區增建14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增建29個。目前,全縣共完成洗手設施2018個。
師宗縣結合「美麗縣城」建設,開展公共廁所全達標工作,縣城建成區旱廁全面消除,住建部門牽頭共排查出建成區公廁137座(涵蓋各機關單位、老舊小區、城中村、社區、街道等),現完成改造115座、拆除22座;教體部門排查出學校旱廁109座,現已全部完成改造;農業農村部門建成區共排查戶廁2529個,已完成改造2149個、正在改造348個、拆除32個;計劃縣城區再新建2座公廁,已完成施工圖設計和招投標工作,全縣正在進行公廁的定位和信息上報。同時,注重加強公共廁所運行維護和分類管理,明確縣城建成區公廁以「五無五有」為標準,落實公廁管護主體和管護措施,確保公廁有管理制度、有管護人員。
清潔消毒全覆蓋 衛生掃除「眾參與」
自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師宗縣分門別類對重點場所、高頻接觸物體表面、可反覆使用的物品用具,提出了清潔消毒的標準、頻次及方法。明確從業人員必須持健康證、佩戴口罩上崗,進入公共場所人員必須檢測體溫、掃健康碼,打造讓群眾安全、舒心、放心的公共場所。目前,組織醫療衛生系統40餘人開展公共場所「常消毒」監督檢查和技術指導培訓,已培訓11類公共場所負責人1000餘人,發放「常消毒」告知書等宣傳資料2400餘份,發放統臺帳21冊,監督意見書、公共場所消毒技術指導卡、公共場所消毒月卡等3000餘份。註冊「常消毒」微信小程序862家、累計監督檢查1225家。對全縣565家「八類」重點場所進行衛生質量抽檢,完成560家1338個樣品,抽檢率為98.9%;664家「其他」公共場所完成265家749個樣品,抽檢率為39.9%。
此外,在沿街門店張貼門前「五包」責任牌3700餘塊,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五縣組織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及鄉(鎮)、街道持續開展愛國衛生大掃除活動,共有285個單位共計95345人次參與大掃除活動,製作發放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健康文明生活「六條新風尚」宣傳彩頁及倡議書,共計345000份,開展「六進」宣講活動121場,覆蓋幹部、學生、群眾11768人;「送戲下鄉」活動22場次,受益群眾8萬餘人次。進而加大健康生活方式科普力度,全面倡導「社交距離、勤於洗手、分餐公筷、革除陋習、科學健身、控煙限酒」六條新風尚,全面提升全縣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隨著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的深入推進,一樁樁、一件件具體工作的落實,縣城乾淨整潔、規範有序、宜居宜業、健康生態、文明和諧的環境正在形成,生活在這裡的群眾在一個個喜人的變化中感受到了愛國衛生專項行動與「美麗縣城」建設帶來的實惠,更讓群眾感到驕傲的是自己居住的城市,不僅「顏值」有所提升,內涵也逐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