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引導教育廣大師生形成健康文明新風尚,推動愛國衛生七個專項行動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為疫情防控常態化奠定堅實基礎,全力提升人居環境。自開展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以來,霑益各學校發揚「創文精神」和疫情防控精神,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勇於擔當,真抓實幹,全方位深化「7個專項行動」見行見效。
堅持宣傳教育推進七個專項行動。各學校以德育、美育、思政課為載體,結合學生年齡段特點,通過主題班會、隊會、製作手抄報和圖冊、觀看動漫宣傳片、紅領巾廣播站、微信公眾號分享學習交流等形式將七個專項行動知識融入課堂教學,普及七個專項行動知識,在學生心靈種上真善美的種子,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為促進學生養成教育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堅持黨員示範推進七個專項行動。各學校牢固樹立健康強國理念,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全面實行黨員幹部校園片區包保制,各黨組織黨員幹部主動參與,全員上陣,做真抓實幹和以身作則的表率,做到一名黨員帶動一名骨幹,一名黨員影響一名教師。在「7個專項行動」中,黨員們充分傳承志願服務精神,對片區校園環境進行清掃和檢查,自覺爭當七個專項行動的宣傳者、維護者、踐行者。
堅持家校共育推進七個專項行動。各學校發揮「小手拉大手」示範帶動影響作用,把七個專項行動融入到美化、亮化、淨化環境中來,融入到家庭衛生、社會公共衛生中來,通過「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引導教育學生與家庭成員進行「重擺放、大清理」等活動,鼓勵學生與家人一起搞好個人家庭的潔淨美化,積極參與家庭衛生的清掃,監督好家庭成員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讓學生動員家長牽上小手共創文明家庭,堅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搞好房前屋後,家裡家外環境衛生,愛護公共環境衛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爭做文明事,爭當文明人,實現家校聯動,形成「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的效應。
堅持清潔校園推進七個專項行動。各學校組織師生對教室、清潔區、校外主幹道等環境每日進行認真打掃,清理垃圾,使清潔區乾淨、無紙屑、無雜物、無痰跡,徹底消除衛生死角,共同營造淨化、美化、綠化、硬化、亮化「五化」並舉的校園環境,讓校園成為文明潔淨的文化樂園,讓文明衛生之花在校園內常開不敗。
堅持清掃廁所推進七個專項行動。各學校全面消除旱廁,完善洗手臺配套設施,每天放學後由專人對學校廁所蹲位、擋板,地面、牆壁,蛛網、積塵等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掃消毒,確保廁所無異味清潔乾淨不留死角。
堅持檢查指導推進七個專項行動。各學校科學制定七個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層層壓實工作責任,細化工作措施,圍繞「清垃圾、掃廁所、勤洗手、淨餐館、常消毒、管集市、眾參與」等7個方面打好攻堅戰,確保「7個專項行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以問題為導向,嚴格督促檢查指導工作;採取「問題銷號制」,實行掛圖作戰,逐一對問題進行銷號,形成常態化長效運行機制。
堅持志願服務推進七個專項行動。各學校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帶動作用,在家長接送孩子等待區開展「大宣傳、大掃除、大消毒、除四害」愛國衛生運動志願服務活動,引導居民踴躍參與到「七個專項行動」中來,推動「7個專項行動」入腦入心入行,攜手共建安全衛生的社會環境,營造文明健康人人有責、全民參與人人擔責的良好氛圍。
堅持文明校園推進七個專項行動。各學校圍繞文明校園創建工作,結合健康學校建設,開展學校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守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未成年人心理服務網絡,規範各學校心理諮詢室建設,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與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幫助未成年人培養健全人格和良好心態。
堅持消毒查殺推進七個專項行動。各學校自新冠疫情防控以來,嚴格走廊、宿舍、食堂等重要公共區域的日常清潔消毒;在教室內配備常規的口罩、創可貼、免洗手消毒液等物品;每天學生放學後由專人負責對各班教室進行消殺,全面落實落細清潔消毒工作,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校園環境。
堅持垃圾分類推進七個專項行動。垃圾分類是垃圾減量的有效措施,各學校將垃圾分類做為日常生活理念,滲入學科、融入課堂,結合德育深化、紅色教育等系列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自覺對垃圾分類投放的習慣,從源頭上做到垃圾減量化,促進垃圾分類從口號變為行動,從行動變為習慣,營造自覺參與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讓垃圾分類成為生活的「必修課」,成為一種自覺的新興生活方式,將「生活垃圾分類」內植於心,外踐於行,共築綠色、開放、包容的霑益新形象,推進垃圾分類向縱深發展。
堅持文明用餐推進七個專項行動。各學校開展光碟行動倡議活動,觀看光碟行動公益宣傳片,營造「節約養德、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在學生食堂牆面張貼文明餐桌行為公約及節約用水標誌,桌面擺放文明餐桌標語引導師生珍惜糧食,從點滴日常做起;同時宣傳欄、宣傳標語、LED顯示屏等大力宣傳文明用餐,堅決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社會新風尚。
通訊員:李傑 胡關吉 張樸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