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醫生,是一個神聖的職業。他們奮鬥在一線,守護健康,他們會常常忍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精神壓力和工作壓力。他們總是與患者一起去勇敢面對會奪走生命的疾患,全力以赴地用個人知識和技能踐行著「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誓言。醫者仁心,他們每個人都是在崗位上綻放著光彩、獨一無二的閃光者!
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獨醫無二』——東營名醫譜」系列報導,將鏡頭聚焦一線醫生,讀取「白大褂」的無疆大愛與大醫情懷,致敬生命。
選擇醫學之路,源於袁廣勝的好奇。隨著學習的深入,袁廣勝慢慢感受到了醫學的神聖,「為患者服務,救死扶傷」的信念感越來越強烈。1991年,畢業於青島醫學院影像專業的他來到勝利醫院,先後在放射科、CT室、介入科工作,2012年繼任影像中心主任後,袁廣勝便負責整個影像中心的工作事宜。
袁廣勝在醫院的專業是介入,每天主要負責門診、會診、病例討論和做手術。同時還負責整個影像中心的管理工作,學科建設,承擔科研、教學工作。
身披20多斤「鎧甲」負重前行
作為一名介入醫生,手術時需要「披掛」20多斤的鉛衣、鉛裙、鉛圍脖、鉛眼鏡、鉛帽子,完全不透氣,穿上半小時後就是一身汗水。平均做一臺手術時間為2-3小時,最長時間可達5-6小時,那麼他們就需要穿著這一身鉛衣站在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手術臺旁,不分晝夜,不分冬夏,不放棄,不懼射線輻射,用生命呵護生命,用生命救治生命,解除患者的病痛,挽救患者生命。因此,許多介入醫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損傷、頸肩背部勞損、下肢靜脈曲張等職業病。
10多年前,有一個患有肝動脈栓塞治療肝母細胞瘤的10歲小女孩,多次來醫院做介入手術。每當想起這個孩子,想起這個孩子的母親求醫時的眼神和言語,就能體會到母親的心被揉碎的疼,「人的生命有時候真的很脆弱,看到這麼小的孩子受罪,非常心疼。」袁廣勝說,在手術臺上,遇到急危重、複雜介入手術,醫護人員精神高度緊張,手術結束後1小時,有時醫生的心率、血壓仍然高於平時。
醫患是命運共同體 是同一戰壕的戰友
袁廣勝笑言自己在生活中是混合型性格,不是單一的性格,喜歡自己開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旅遊。愛好拍攝自然風光和人物,欣賞大自然的原始之美,欣賞社會的和諧美麗。「我不喜歡把工作中的瑣事帶到生活中,而是換一種狀態,享受生活的美好。」
袁廣勝認為,醫生的職業價值是崇高的,因為醫生面臨的是人的生命,為人的生命提供醫療服務,是崇高的事業。「患者和家屬託付給我們的是信任,是祈求,是囑託,是健康與生命的希望,即使與他們素昧平生,我們一視同仁,醫者仁心,醫生的職業就是讓他們放心,安心。」
一名優秀的醫生,離不開個人努力、團隊協作、培養平臺、患者及家屬的信任理解。患者是醫生的診療對象,同時也為醫生在醫療技術上的成長做出了貢獻,作為醫生應當感謝患者,同時,醫生把好的醫療技術,再服務於更多的患者,為醫學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醫患是命運共同體,是人類同疾病做鬥爭戰壕中的戰友。」袁廣勝相信,醫者同患者共同攜手創建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諧環境。(記者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