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系影控傳媒獨家籤約帳號:迷影生活 本文發布已獲授權。
隨著今年暑期《琉璃》的火爆,仙俠劇再次進入大家視線,回首國產電視劇發展史,才發現原來仙俠劇已經走過15個年頭了。仙俠劇算是中國獨有的電視劇題材,一般有個龐大的世界觀,在整個框架內完全找不到和現實世界接壤的東西,說抽象和幻想都不完全準確。國內觀眾對仙俠劇是有偏愛的,如果按照廣義劃分,仙俠劇往往會被劃分到古裝劇的類別中去,再加上其糅合了上古神話,和古往今來中國人所推崇的道法自然,這種純中國風的東西會吸引國內觀眾,簡直太正常了。不過,也不是每一部仙俠劇都能爆火,隨著相似題材作品井噴,能成為經典的寥寥無幾,大部分都淪為豆瓣評分4.0以下的爛片。《仙劍奇俠傳》打開新世界大門2005年,《仙劍奇俠傳1》的播出給國產電視劇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這部由遊戲改編,打破次元壁的另類作品,迅速產生轟動效應,不但讓劇中一眾演員走紅,也讓唐人影視走進觀眾視線。本就擅長製作古裝劇的唐人影視,開拍這部作品的決定可謂孤注一擲,國內從未有過類似題材,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忐忑的。《仙劍1》中所展現的愛情和另類江湖,比如李逍遙和靈兒的相遇帶有穿越成分,李逍遙從一個市井小混混逐漸成長為拯救蒼生的大英雄,但這又並非大家喜聞樂見的圓滿結局,因為最後靈兒死在逍遙懷裡,只給他留下了女兒。整部劇看完後,想必所有人都不免沉默,猶記得那群打打鬧鬧的年輕人,對著天空許下十年之約。然最終死的死,散的散,年少時的輕狂終究消逝在風裡。唐人趁熱打鐵,推出《仙劍奇俠傳3》,龍葵兩世跳鑄劍臺,長卿和紫萱的三生三世,景天和雪見的開放式結局,每個人物的故事線都清晰飽滿,幾乎全員be的收尾成為所有觀眾的意難平。自此,《仙劍》系列正式成為仙俠劇鼻祖,也是國產劇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仙俠劇的發展之路《仙劍》系列之後,仙俠劇以最快的速度成長、成熟、更新換代,一旦發現什麼東西有受眾,大家一窩蜂的去做,這導致市場迅速飽和。很多國產劇都能籠統的被劃分為:大男主劇、大女主劇,仙俠劇也不例外。2014年大爆的《古劍奇譚》就是大男主劇,李易峰飾演的百裡屠蘇身帶煞氣,從而引發的一系列故事。男主角在逆天改命的過程中,一路打怪升級,身邊夥伴簇擁,無論男女都為了救他而努力。當時的李易峰,演技算不上出神入化,但勝在面孔新鮮且足夠好看,更有百裡屠蘇和師兄凌越的另類友情吸引女性觀眾,總之作品播出後,李易峰陳偉霆爆火,更側面帶動了國產影視圈小生崛起。畢竟仙俠劇嘛,重點就在"仙"和"俠"上,神仙顏值談戀愛,一顆不認命的心敢於和天叫板,引發了大部分觀眾對於美強慘的共鳴,妥妥的。與之相反的,2015年播出的《花千骨》則屬於大女主劇,它打破了觀眾固有認知,原來女主角也可以那麼強。編劇把所有外掛都給了女主,一路開金手指,從不諳世事的傻白甜到入魔黑化,其實也是個換湯不換藥的故事,但作為第一個圍繞女主展開故事的仙俠劇,《花千骨》收穫滿滿紅利。爆款or撲街以《古劍奇譚》和《花千骨》為例,可以看出仙俠大男主和大女主劇,秉承爽文理念,效果顯著。但後來那些妄想複製粘貼,一個套路走天下的劇都撲街了。《青雲志》《扶搖》《三生三世枕上書》《烈火如歌》等,也是因為它們的撲街,才讓很多觀眾有了"仙俠劇等於爛片"的觀念。《扶搖》和《花千骨》一個路子,卻被觀眾一眼看穿女主角的獨立,依然依附男性,本質還是瑪麗蘇。《三生三世枕上書》借著《十裡桃花》的熱度,可劇中橋段難言創新,"壞女人們"排隊過來欺負鳳九的情節,幾乎能在每一個宮鬥劇中看到。當然,還有一些作品收穫了口碑,卻不為人所知,比如倪妮和張震合作的《宸汐緣》,在豆瓣拿到了8.3的高分,凡是看過的觀眾都稱讚其製作精良,演員演技出眾,可惜這部作品播出期間,幾乎沒什麼熱度,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撲街。也許問題出在張震這裡,仙俠劇對演員顏值要求很高,而張震以往給人的印象是硬漢,這本就不符合仙俠劇的設定。和倪妮cp感不夠是另外一個硬傷,不管劇情再甜,總讓人出戲。難道仙俠劇再也拿不出熱度和口碑齊飛的好作品了嗎?倒也不是,縱觀這幾年,仙俠劇往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香蜜沉沉燼如霜》讓鄧倫異軍突起,《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讓趙又廷獲封整容式演技,《陳情令》一反常態,雙男主並行又捧紅了王一博肖戰。推陳出新的劇情,選擇符合角色形象的演員,再加上好演技,自然出爆款。一味套模板,人物扁平,故事老套凌亂,那就難免撲街。總之,仙俠劇就像給喜歡神話的孩子們造了一個夢,這個夢裡有知己,有愛情,有不服輸的心氣,有逆天改命的熱血。故事看到結尾總讓人特別悵然,想在夢裡不要醒來。中國仙俠劇還會繼續拍下去,但如何在成千上百的相似作品中脫穎而出,如何在商業價值和藝術性上尋求平衡,是他們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