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熱播仙俠劇《琉璃》在開啟十世輪迴後熱度迎來井噴式上升,口碑一路升高。不知不覺間,仙俠劇已經成為都如同西瓜冰棒一般的暑期必備單品。
時間倒回到15年前,仙俠劇鼻祖《仙劍奇俠傳》橫空出世,一舉紅遍大江南北,凡是校門口小賣部賣的仙劍周邊,生意都十分紅火。
2009年的《仙劍奇俠傳三》也一樣,不知多少人為紫萱長卿流過眼淚,這兩部仙劍系列,後來都成為人們心中的白月光。
這麼多年過去了,提起仙俠劇經典之作還是要數仙劍一和三。後來者難以企及仙劍的高度,主要還是因為戀愛至上的內核,所有故事情節人物動線,都是為了男女主的愛情做服務。
而仙劍中仙只不過是個身份,故事的內核是俠義與情意,不單是愛,他們懂得肩負的責任,也更甘願去成全。
歷代女媧後人,都愛得轟轟烈烈。
仙靈島李逍遙靈兒初遇,一見鍾情,儘管後來因為忘憂蠱李逍遙忘記了島上發生的種種,但當再一次見到她,還是再一次愛上了靈兒。記憶會消失,但愛不會。
紫萱更是追逐了長卿三生三世,第一世未及好好相對就殉情跳崖,第二世好不容易愛情開花最終還是因誤會陰陽兩隔,第三世是最後的機會了,紫萱不惜封印女兒去追尋真愛。冬去春來,她心底的執著是長卿。
饒是如此,水魔獸來了,靈兒毅然選擇與拜月教戰鬥到底,縱了結此身也要護子民安全;為了取出水靈珠鎮住鎖妖塔,紫萱還是選擇以一瓢忘情水了斷三世愛恨糾纏(雖然沒喝,但這是她的態度)。
是她們愛得不夠深嗎?不是的,是因為除了愛,她們更懂得身為女媧後人的職責,不能因一己私慾而棄天下蒼生於不顧。
愛與成全,也貫穿於其他角色的始末。
「李逍遙究竟更愛靈兒還是林月如」,十五年來仍沒有定論。但鎖妖塔內逍遙的記憶被喚醒,月如一眼就明白了,她願意自己葬身鎖妖塔,換取逍遙和靈兒活著。
龍葵千年不滅,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常伴哥哥身旁,但當危機來臨時,為了哥哥能打敗敵人兩度以身殉劍,那一刻她沒有想著自己,眼中只有她所愛的人。
因景天與邪劍仙打賭輸掉了所有糧食,在等景天回來的日子裡,茂茂用自己的肉去給村民換糧食,以生命去拯救全城百姓。
仙劍系列的故事,沒有所有男人都要愛女主,也沒有狗血三角戀,哪怕是夕瑤也能分得清景天並非飛蓬,他的故事把所有感情都描繪得溫暖而純粹。
不怪如今的仙俠劇沒有了俠,細看故事,仙劍最終目的是消滅邪惡勢力,過程中眾人聯手而引發出感情線;而如今的仙俠劇最終目的就是男女主角的大團圓結局,甚至女主中途變身為邪惡勢力,以此製造虐戀衝突。
這或許與如今市場的大環境有關。心態浮躁,沒有精益求精的精神,難以花好幾年的功夫打磨好劇本,為虐而虐,虐得死去活來是可能引發話題度性價比最高的方式。
一部仙劍火了,仙俠劇馬上蜂擁而來,一部甄嬛傳爆了,宮鬥劇數量立刻達到頂峰。質量成了最不重要的,賺錢才是唯一,越狗血吐槽越多點擊量也越大,黑紅也是紅。
況且,當編劇光想著噱頭的時候,很容易就造成了價值觀的偏差。花千骨式的所有男人都愛女主,是太沉醉於少女心的幻想之中,香蜜式的兩輩人都有狗血四角戀,則多少是不顧倫理道德的「真愛至上」。
其次,快餐時代「精緻的利己主義」浮現,為人處世更傾向於從「我」出發,只考慮自己利益,而影視劇也是來源於生活,反映到其中就是缺少了舍小家為大家的大愛、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氣,以及甘願犧牲的成全。
影視劇與生活實際上也是雙向的,要想再創造經典,希望日後的市場上能夠出現一些正向價值觀引導的仙俠劇,仙俠劇,別再丟了俠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