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不懈地習禪
有些人說禪修對他們來說非常困難,因為外在的幹擾太多。沒有人能夠止息擾亂。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角落是沒有幹擾的。不過假使我們有智慧去如實地了解事物的話,我們便有辦法去保護我們的心念,讓它不受任何形式的幹擾。
佛陀的忠告是:
「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當你看見任何事物時,不要去執著它,但是請用心念去開展對因緣和合的萬法真如本性的真知灼見。)
請用覺照的心從事物本身的角度來觀看萬法。如果所觀的對象很誘人的話,為了使心念平靜,你最好不要被它牽引。請讓心念從執取覺受的對象中解脫。當你聽到一些聲音,不論是悅耳或是刺耳的,只要用覺照的心去諦聽。你必須保持正念,以阻止音波的震動來影響你的心念。不要讓你的心念被它牽著鼻子走。你得如斯訓練你的心念來安住在詳和的境界中。我們從佛法中得以學到這種教法。沒有任何學術領域能夠引導我們去訓練心性。
畢達哥拉斯被問及哲學家的定義時,他提到類似以下的說法:「當所有人被邀請去赴生命的餉宴時,有些人赴宴是為了享樂,有些人是為了追求名利,而還有一些人只是去當旁觀者。這些人便是哲學家」。這話的意思其實是指哲學家不耽溺於浮華人生。他是從一個置身度外的客觀的角度來觀察人生。
心念會受外在的事物以及刺激的幹擾。當這些外在的事物和刺激不去幹擾心念時,這時心念便會生起它自己的念頭與妄想。接下來它便會視它所生的事物而定,傾於生起貪心、嫉妒、妄想,又或是亢奮的情緒來染汙心性。禪修是唯一能保護我們心性的工具。不管事物是怡人的或是令人厭惡的,有智慧的人都能專注在任何事物上,而不對它們生起貪著或是厭離之想。
我們花很多時間在我們的肉體上:諸如沐浴、穿衣、飲食、裝扮、放鬆等等,可是我們又付出多少時間在我們的心念上?
假使人們能夠在每一天抽出一些時間透過修習禪坐來達到感官的平靜,便可以預防林林總總的疾病與障礙。許多人因為缺乏對禪修的認知,不是不相信禪修的功效,就是懶得去習禪,有些人還認為習禪只是浪費時間罷了。
禪修可以透過開展心性去幫助人恢復健康以及維持健康。當內心卸下包袱時,他便能夠獲得真知灼見。當我們心懷惡念時,這些染汙會損害我們的肉身,讓我們親嘗苦果。醫學也認同心念可以同時是眾病之源以及療愈之方。
穆提道出他的看法:
「禪修即是開展當下。當下超越了不斷重複的過去—而禪修則中止了這種周而復始的重複。禪修所帶來的息滅促使當下永恆不變。當下並不存在於思想的領域中,而禪定正是思想的寂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