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婉瑩 | 優雅是一生的修養

2021-02-13 Friendbook共享書籍

她叫郭婉瑩,出生名門,卻在短短一生中經歷和見證了上個世紀中國經歷的所有苦難。


1909年,滿目蒼夷的中國正處在巨變的前夕,郭婉瑩出生在雪梨。她的父親是當時名動華人圈的大富商郭標。


六年以後,當時的中國已經換了天下,百廢待興。孫中山盛情邀請郭標回國振興中國經濟。


六歲的郭婉瑩跟隨父親回到上海。


上海南京路,當時是整個中國、乃至整個遠東地區的商業中心。而郭標創建的永安百貨公司則又是南京路的中心,中心中的中心。




/ 她和宋慶齡、宋美齡同窗


郭婉瑩是父親的掌上明珠。郭標竭盡全力,確保給女兒的都是最好的,但是卻不過分溺愛、驕縱,而是從小注重培養優秀的內在品質。


在當時的上海,有一個名副其實的貴族學校:中西女塾。


學校採用完全西化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管理頗為嚴格。除了學業,其他日常為人處世也都有嚴格而明確的要求。


比如,要求所有學生在校一律不能佩戴首飾珠寶;自己的床鋪、起居用品必須收拾得一絲不苟;如果要在走廊上交談,必須要站在一側,不能妨礙他人行走,等等。


中西女塾沒有什麼意味深長的校訓,而是簡單又樸素的六個字:成長、愛人、生活。


雖然比不上其他校訓的文採飛揚和韻味雋永,卻無疑道出了人生最為可貴的、最值得畢生追求的核心。


當時,將女兒送到中西女塾讀書是很多家庭的夢想。因為在這裡走出去的女人,基本已經成功了一半,不僅代表家道殷實,才華出眾,而且也幾乎意味著以後一定能夠嫁一個好男人。


事實也確實如此,從這裡走出過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巾幗明秀,比如宋慶齡、宋美齡姐妹,張愛玲等都畢業於此。


郭婉瑩就就讀於此。

/ 違抗父命,嫁給真愛


然而畢業後的郭婉瑩並沒有聽從父親的安排,而是以死相逼,拒絕了父親安排的婚事。因為她的未婚夫有一次給她送了雙絲襪,對她說:「這種襪子的質量很好,穿一年也不會破。」


郭婉瑩期待的愛情是充滿了浪漫、溫馨與情趣的。而不是面對一雙絲襪,只會關心它結不結實的男人。


解除婚約的郭婉瑩隻身來到北京,到燕京大學繼續深造。


在這裡,她遇到了自己的丈夫吳毓驤。


吳毓驤本是貧寒子弟,但是幽默風趣,風度翩翩,郭婉瑩為之沉迷。


轟轟烈烈的戀愛,然後走入婚姻的殿堂,過著浪漫溫馨的日子,成為羨煞旁人的神仙眷侶。


一切都按照郭婉瑩曾經設想的發展,完美得無可挑剔。



/ 丈夫出軌了


這個有趣的男人給郭婉瑩帶來不盡的歡樂和幸福,卻也帶來了等同的傷害和痛苦。


吳毓驤喜歡上了一個寡婦。甚至在郭婉瑩難產住院的時候,丈夫卻在寡婦的床上徹夜風流。


郭婉瑩找到寡婦的家,平靜地將丈夫帶回家。


沒有哭,沒有鬧,而是像平常一樣地給丈夫準備可口的早餐,最終兩人和好,一如既往地過日子。


她是那麼驕傲,驕傲得生怕任何一次失態都會暴露自己的脆弱。


所以,她堅強地面對現實,努力把日子過成自己希望的模樣。



/ 丈夫死了,卻留下了巨額的債務


然而,命運卻一再捉弄她,將她的夢一次一次粉碎,卻粉碎不了她那高傲的靈魂。


新中國成立以後,郭婉瑩娘家的人逃往美國,郭婉瑩卻選擇了留下來。


五十年代末,全國反右開始。吳毓驤被打成右派入獄。


從此,養家的重擔落到了郭婉瑩身上。


曾經富家千金的孱弱香肩,擔起了千斤重擔。


不久,吳毓驤就病死在獄中。


人死,帳卻未清。


國家判決吳毓驤需要向國家償還14萬元的債款。當時的北京看一場電影只需要一毛錢。


政府向郭婉瑩宣讀判決書的時候,她始終高昂著頭。


她的房子、首飾全部被充公,只好帶著孩子搬遷到一間不足七平米的小屋居住。


屋頂破樓,沒有暖氣。冬天早晨醒來,臉上總是結著厚厚的一層霜。


然而郭婉瑩卻說:「晴天的時候,陽光會從破洞裡照下來,好美。」


作為資本家的女兒,郭婉瑩被強制勞動,修路,挖魚塘,雙手雙肩起了泡、破了皮、流了血、結了痂、長了繭……


很快文化大革命爆發,郭婉瑩被派去掃廁所。


除了體力上的折磨,她還要承受精神上的百般羞辱,她被批鬥、被辱罵、被撕打……


眼前的生活,與她的出生以及早年的生活,天壤之別,恍若隔世。


但是,郭婉瑩卻始終沒有低下她高傲的頭。



/ 「這才是人活著的樣子」


她刷廁所的時候,依然要把自己收拾乾淨,穿著旗袍;


連蒸鍋都沒有,即使是用鋁飯盒,她也要蒸蛋糕;


沒有烤箱,她就用鐵絲烤土司;


沒有茶具,用搪瓷缸子,她也要每天自己煮下午茶;


再也買不起德國名犬,她就給兒子買一隻小雞仔,並叮囑他要好好養著……


別人不理解,她靜靜地說:「因為這才是人活著的樣子。」


郭婉瑩的生活再也無法和曾經的燈紅酒綠相提並論。


然而,無論現實如何變幻,郭婉瑩卻依然是郭婉瑩,堅強、獨立、驕傲,又平和。


直到面臨死亡,她依然堅持自己洗漱乾淨,把頭髮梳理整齊,然後躺倒床上,安靜等待死亡的降臨,帶走自己的肉體,也帶走一生的苦難,卻留下了她那驕傲的精氣神。


回憶自己的一生,有人問她有沒有後悔沒和家人一起出國。


她回答說:「要不是我留在上海,我有的只是和去了美國的家裡人一樣,過完一個郭家小姐的生活。那樣,我就不會知道,我可以什麼也不怕,我能對付所有別人不能想像的事。」


也許,生活從來不曾仁慈,現實永遠只讚美強者。


有一種人,如郭婉瑩,富有的時候,她能脫俗得像一朵出水芙蓉,讓人豔羨;貧窮的時候,她又像一朵開放在沙漠裡的玫瑰,讓人折服。


世道滄桑,她卻始終不改那源自骨子裡的驕傲,不媚俗,不屈服,強大到可以平靜地對待一切苦難。


他們是真正的貴族,將生活過成了人活著應有的樣子。

相關焦點

  • 郭婉瑩丨一生優雅 老上海最後的貴族女子
    民國上海最為耀眼的白富美郭婉瑩,一輩子都保持著揚起的下巴,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要擁有精緻的生活。「要是生活真的要給我些什麼,我就接受它們。」她用一生告訴我們,貴族之所以是貴族,並不在於財富有多少,也不在於權力有多大,而在於具有一種高貴的精神。
  • 郭婉瑩,這才是女人最高級的優雅
    文|在路上一個女人最高級的優雅,便是無論生活給予她什麼,她都可以驕傲地揚起下巴去面對,保持自己的淡定與從容
  • 郭婉瑩:一生精緻,一世體面
    它的教育是美國式的,重視體育、英文、音樂、科學;它的風格是貴族化的,教學生怎樣做沙龍和晚會的女主人;宿舍都是由學生動手布置的,為的是教會她們做「標準女子」;它對學生許諾,要讓她們一生都年輕和愉悅地生活著。 少女郭婉瑩在這種教育氛圍中如魚得水,她的英文說得很地道,還參加了學校的演劇團,演出了莎士比亞的《馴悍記》。
  • 郭婉瑩:真正的優雅,不輸時光
    想起供兒子讀大學女兒生活一個月二十四塊的日子,郭婉瑩沒拿以前給小費就是五元以上來對比,而是以無比堅定的毅力和信心,化阻力為動力,化幹戈為玉帛。終於,在誠懇的態度和書面材料證明之後,六十多歲的她如願拿到了退休工人證書。她說,我在那樣的生活裡學到了很多東西,要是生活一直像我小姑娘時候那樣 ,我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的心有多大,能對付多少事。
  • 郭婉瑩:上海最後的貴族
    郭婉瑩自信、公正、博學、自尊,從小西方長大,卻並仍然珍視東方文化。在來到上海之後,它上中學時,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郭婉瑩。而這只是因為喜歡當時走紅的作家謝婉瑩(即冰心)。通常情況下在中西女塾讀書的富家小姐們畢業後不是嫁入豪門就是赴美留學。郭婉瑩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這樣的選擇。
  • 郭婉瑩——學會高貴
    郭婉瑩的父親郭標除了打理永安公司,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身份——中央造幣廠廠長,宋子文是郭家的常客。身居高位的郭標每日清晨都與女兒郭婉瑩有個小小的約會,他們回去花圃打理鮮花。郭婉瑩性格的閃光大概是從她打理鮮花開始的吧。大自然純粹的美,卻蘊含著極大的風險,因為花兒是會凋謝的。同時,也告訴了郭婉瑩一個道理,化作春泥更護花。
  • 郭婉瑩:大上海最後的貴族,嫁給林則徐後人,穿旗袍刷馬桶替夫還債
    她用一生詮釋了「優雅」,面對幾十年的磨難從未心生抱怨,終年89歲。有人給她寫了一幅輓聯:有忍有仁,大家閨秀猶在。花開花落,金枝玉葉不敗。她的名字叫——郭婉瑩。看到她一生的經歷不禁讓人尊敬和思考:這樣的貴族氣質是怎樣生成的?01郭婉瑩,1909年出生於雪梨,當時還有一個英文名字Daisy(戴西),是雛菊的意思。
  • 她是老上海最後的貴族,丈夫出軌、傾家蕩產、被逼掃廁所都吞噬不了她的優雅
    關於她的故事,出身不過是個鋪墊,真正的高潮是經歷過人生起伏後的從容與優雅,是她那一句「要是生活真的要給我些什麼,我就接受它們」。她就是郭婉瑩,老上海最後的貴族。這種倔強,可以說貫穿了她的一生。黛西6歲那年,父親回國發展,沒多久她也跟著來到上海。當時,她就住在永安百貨對面的酒店裡,眼見著自家公司一步步走向興旺。後來她與哥哥、母親搬進花園洋房,成了正統的大家閨秀。
  • 南懷瑾先生:孟子一生修養的經驗之談
    這是孟子一生修養的經驗之談,也是他學問修養實踐的自白,照一般世俗的觀念,就是他修道的真工夫。孟子從動心忍性開始,然後說到性善,講到做人做事行為。不過儒家和佛家不同,儒家動輒就與實際的從政連起來,因為古代的知識分子,出來第一步自然就與政治產生關連,所以是由行為,再講到修行的成就。
  • 何謂修養?
    也就是說,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通過接受各種鍛鍊,保持和提升自己待人處世的哲學境界。不同時代、不同信仰的規矩不同,自然處世態度也不同。儒家倡導入世,而道家則倡導出仕。唐朝呂巖《憶江南》中有「學道客,修養莫遲遲,光景斯須如夢裡。」宋朝趙與石在《賓退錄》曾說過:「 柳公權書如深山道士,修養已成,神氣清健,無一點塵俗。」  在當今浮躁的社會裡,我們怎樣去修身養性呢?
  • 媽媽愛打扮,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聽過這樣一句話,媽媽的美是孩子最初的審美。深以為然。一個母親不愛整潔,孩子多半也邋裡邋遢。在母親的影響下,張梓琳始終保持優雅的儀態,在舞臺上魅力四射。母親的審美,對孩子來說就像一盞指路明燈。美是一種影響,透過母親的審美,就可以看見孩子未來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