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婉瑩:上海最後的貴族

2021-02-13 老上海風情

郭婉瑩,她是著名的老上海「永安百貨」郭氏家族的四小姐、小公主,當年上海灘上靚麗耀眼的大美女,上海交際名媛、服裝設計師,被稱為「上海最後的貴族女子」、「上海的金枝玉葉」。

不管生活給與了她什麼,

她都會高昂著她的下巴,坦然接受。

也許,這就是貴族。



郭婉瑩在雪梨上小學時,也曾因為同學亂叫她名字而逃了學,並且鄭重地告訴校長,要是同學不改正的話,她就永遠不去學校了。


來到上海後,郭婉瑩在中西女塾讀書,而這所學校是有著28年歷史女子中學,主要面對上海上層階級的女孩授課,宋慶齡和宋美齡都是從這裡畢業的。

在這所學校,宿舍都是由學生自己布置,為的是讓她們學習怎樣做一位女主人,讓自己得體、風趣、懂得照顧人,這是學校提倡的「標準女人」。

郭婉瑩自信、公正、博學、自尊,從小西方長大,卻並仍然珍視東方文化。

在來到上海之後,它上中學時,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郭婉瑩。而這只是因為喜歡當時走紅的作家謝婉瑩(即冰心)。

通常情況下在中西女塾讀書的富家小姐們畢業後不是嫁入豪門就是赴美留學。

郭婉瑩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這樣的選擇。因為不想出國留學,父親便安排她與一名男子定下婚約,但郭婉瑩不願這樣曲從於命運,終於以死相逼解除了婚約。

她變得更堅持更獨立了,她知道自己要走的路,並且有勇氣按照自己的選擇走下去。

那時的郭婉瑩就不願一味地追趕潮流,更多的時候她喜歡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做自己想做的事;她不願再聽從別人的安排,更多的時候她自己選擇今後要追求的生活。

她可以輕鬆地說:「沒什麼理由,因為喜歡,所以做了。」

所以,解除婚約後,郭婉瑩有了更高的目標,她決定到燕京大學心理系深造。

而也因此,她遇到了「真命天子」,並且在畢業之後,便嫁給了他——這位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

婚紗照中的郭婉瑩皮膚白皙,長長的眼睛優雅地揚著,眼中流露出欣賞和喜悅的神情,禮服的貼身裁剪襯出了她的凹凸有致的身段,像極了童話中的公主,手捧的鮮花和她的美相比也略遜一籌。

他們夫妻倆都是重視追求生活中的快樂的人,這也許就是他們相互吸引的地方。

婚後的一段時間裡,他們是相當幸福的。但如所有故事一樣,婚後不久他們的愛情就出現了危機,她生性風流的丈夫愛上了一個年輕的寡婦。

而郭婉瑩並沒有像個潑婦一樣去折騰自己,而是把丈夫找回來之後,便專注於自己的事業。她為了轉換下心情,便與從美國回來的朋友張海倫合開了一間專門為顧客訂做禮服的服裝店,叫做「錦霓」時尚沙龍,在當時名聲大噪。

戰爭的影響,丈夫失去了工作,只能依靠她的工作來補貼家用。可不久,她又面臨了一次選擇,如果想要繼續平穩的工作,就免不了與日本人共事,要不的話,就只能從此顛沛流離。郭婉瑩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離開。

生活終於穩定下來後,本以為可以就這樣細水流長了,可誰知,不久丈夫便因心臟病離世,而還沒平復心情的她,在接踵而至的文革裡,又被打成了右派。

她穿著旗袍去清洗馬桶,穿著皮鞋站在菜場裡賣鹹蛋。

當她獨自從勞改農場回家,聽法院的人來宣讀對她去世的丈夫的判決書時,她平靜地聽著,不鬧也不號啕,淚水只在心中留。

她晚年時,有外國記者問起她在那些勞改歲月,她卻優雅地挺直背說:

「這些勞作,有助於我保持身材」。

美國著名新聞主持人華萊士採訪她,希望她親口說出在大陸經受的磨難,她拒絕了,因為她覺得他們根本不懂中國。

她說:

我不喜歡把自己吃過的苦展覽給外國人看,

他們其實也看不懂的,

他們是想把我表現得越可憐越好,

這樣才讓他們覺得自己生活得十全十美。

其實這一段苦日子,只要她選擇回到美國,便可以避開,但是她卻說:

「要不是我留在上海,我有的只是和去了美國的家裡人一樣,過完一個郭家小姐的生活。那樣,我就不知道,我可以什麼也不怕,我能對付所有別人不能想像的事。」

「她最多的是告訴我,人一定會遇到許多事,

那時一定不要怕,什麼也不用怕。」

她的孫女這樣回憶。

在郭婉瑩68歲時,她終於迎來了她應有的尊重,她被恭恭敬敬地請到了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教英文。

雖然,她不再有機會坐在豪華的餐桌前吃名廚做的菜,但她仍可以用鋁鍋蒸出美味的蛋糕。

雖然,她不再有機會穿著做工精良的旗袍,但她梳著一頭卷得很整齊的銀色短髮,就算是平凡的布衣褲,也遮不住她一身的氣質。

這所有的苦難,並沒有摧毀她,而讓她變得更加優雅。

經歷過亂世繁華,洗淨鉛華後,面對苦難,依然能保持優雅的姿態,將波濤洶湧化作心底深處的平靜,我想這是真正的貴族。她就是郭婉瑩。

郭婉瑩的子女多次要求郭婉瑩過去與他們同住,這個安靜且堅定的女人拒絕了孩子們的要求,留在了上海。

她從來不像別的老太那樣站成一堆說閒話,她從來不像老人那樣不注意自己的美。

在上海一個沒有暖氣、沒有空調的房間裡,默默地過著自己的日子,春去冬來。

八十多歲的郭婉瑩,走在路上,從來不讓人扶,上車下車,也不讓人扶,她堅持一個人獨立的生活,她討厭別人照顧自己。

她以精緻的妝容見人,安詳、體面,乾淨。直到她離世的最後時刻。

這段時間幾乎可以算得上她人生中最艱苦的時期,但即使這樣她也沒想到要放棄,沒想到要輕生。

郭婉瑩的遺囑裡都表示將遺體捐獻給上海紅十字會。志願書上寫著:「我志願將自己的遺體無條件地奉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為祖國醫學教育和提高疾病防治的水平,貢獻自己最後一份力量。」

她一生都沒有成為別人的負擔,一個人對別人要求得越少,才會越有尊嚴。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做自己的主人,能自己當家做主,生命才會有意義。

不管生活給與了她什麼,她都會高昂著她的下巴,坦然接受。也許,這就是貴族。

這不正是羅馬假日所說,

Lift up your head princess, if not, the crown falls. 

請抬起你的頭, 我的公主,不然皇冠會掉下來。

在郭婉瑩的告別儀式上,有一幅輓聯這樣寫道:

有忍有仁,大家閨秀猶在。

花開花落,金枝玉葉不敗。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原作者及時與小編聯繫,以便刪除)

相關焦點

  • 郭婉瑩丨一生優雅 老上海最後的貴族女子
    民國上海最為耀眼的白富美郭婉瑩,一輩子都保持著揚起的下巴,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要擁有精緻的生活。「要是生活真的要給我些什麼,我就接受它們。」她用一生告訴我們,貴族之所以是貴族,並不在於財富有多少,也不在於權力有多大,而在於具有一種高貴的精神。
  • 郭婉瑩:大上海最後的貴族,嫁給林則徐後人,穿旗袍刷馬桶替夫還債
    她是老上海著名的永安公司郭氏家族的四小姐,被稱為最後的女貴族。前半生榮華富貴、錦衣玉食,後半生飽嘗貧窮,經歷過喪偶、勞改、受羞辱打罵、一貧如洗。她用一生詮釋了「優雅」,面對幾十年的磨難從未心生抱怨,終年89歲。有人給她寫了一幅輓聯:有忍有仁,大家閨秀猶在。花開花落,金枝玉葉不敗。她的名字叫——郭婉瑩。
  • 郭婉瑩——學會高貴
    民國上海最為耀眼的白富美郭婉瑩就是一輩子揚起自己的下巴,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要擁有精緻的生活。即使在文革時期,掏糞池洗馬桶的她,也要儘量身穿旗袍…… 現在,真正的貴族已難覓。民國上海最為耀眼的白富美郭婉瑩,一輩子都保持著揚起的下巴,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要擁有精緻的生活。現在的女明星大多會效仿這個老式貴族的姿勢。王菲與李亞鵬離婚在保姆車上被偷拍的時候,下巴也是微微揚起的。
  • 郭婉瑩 | 優雅是一生的修養
    六歲的郭婉瑩跟隨父親回到上海。上海南京路,當時是整個中國、乃至整個遠東地區的商業中心。而郭標創建的永安百貨公司則又是南京路的中心,中心中的中心。在當時的上海,有一個名副其實的貴族學校:中西女塾。學校採用完全西化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管理頗為嚴格。除了學業,其他日常為人處世也都有嚴格而明確的要求。
  • 她是老上海最後的貴族,丈夫出軌、傾家蕩產、被逼掃廁所都吞噬不了她的優雅
    1909年,郭婉瑩出生於澳大利亞雪梨,那時她還沒有中文名,大家都叫她黛西。幼時郭婉瑩1920年,11歲的黛西進入上海最負盛名的貴族學校——中西女塾學習。郭婉瑩幼時全家福1928年,郭婉瑩從女塾畢業,那時的貴族女子畢業後就兩條路:出國留學或者嫁人。父親覺得一個女孩出國留學沒什麼好,便為她擇了一門門當戶對的親事。男方也是富家子弟,正在美國留學,名叫艾爾伯德。
  • 郭婉瑩,這才是女人最高級的優雅
    郭婉瑩也被問過同樣的問題。當丈夫入獄、家庭破產,她帶著兒女擠在一間7平方米左右的屋子,卻在煤球爐上用鐵絲烤出金黃焦脆的麵包,用搪瓷缸子煮下午茶,穿著優雅的旗袍去幹刷馬桶的工作。別人不理解,問她:「日子這麼艱難,為什麼還這樣講究?」她回答:「因為這才是人活著的樣子。」郭婉瑩何許人也?著名的老上海「永安百貨」郭氏家族的四小姐。
  • 郭婉瑩:一生精緻,一世體面
    如果不是因為陳丹燕的著作《上海的金枝玉葉》,她的名字可能已被淹沒在歷史的煙塵裡。 我卻對她一直有親近之心,因為我客居的廣東小城中山,恰好是她的老家。看了陳丹燕的書後,她的名字連同她的故事一同嵌入了我的腦海,再也揮之不去。 有一種女人,初看不起眼,後來越看越舒服,郭婉瑩就是這種女人。
  • 郭婉瑩:真正的優雅,不輸時光
    想起供兒子讀大學女兒生活一個月二十四塊的日子,郭婉瑩沒拿以前給小費就是五元以上來對比,而是以無比堅定的毅力和信心,化阻力為動力,化幹戈為玉帛。終於,在誠懇的態度和書面材料證明之後,六十多歲的她如願拿到了退休工人證書。她說,我在那樣的生活裡學到了很多東西,要是生活一直像我小姑娘時候那樣 ,我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的心有多大,能對付多少事。
  • 蔡康永:最後的貴族
    之所以說是貴公子,是因為比起富二代,蔡康永的家庭又多了一層舊上海上流社會的生活講究。耳濡目染之下,亦養成了他的貴族之氣。 1989年,謝晉導演想把白先勇的小說《謫仙記》改編成電影,於是白先勇輾轉找到了在美國UCLA念電影研究所的蔡康永幫忙改寫劇本。
  • 《唐頓莊園》回歸:成為自己,才是真正的貴族
    當熟悉的音樂響起,英國貴族生活的畫面悉數在腦海中閃回。劇中主角們精緻的華服、貴族的禮儀、上流社會的規則,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不過最令阿谷君難忘的,不是英國貴族的吃穿住行和華奢排場。 而是身為貴族的榮譽和責任,以及敢於掙脫時代枷鎖,活成自己的貴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