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的注音變化

2021-02-13 語言茶座

一、增改外來詞讀音

1.的士

「的士」和「打的」中的「的」,《現漢》第5版注音為dí,同時加註:「在口語中一般讀陰平」(291頁)。但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根本就不念dí,而是統統念陰平dī。《現漢》第6版尊重語言事實,把dí直接改為dī(278頁)。

2.拜拜

「拜」在《現漢》第5版中只有一個讀音bài,表示再見的「拜拜」注音為bàibài(32頁)。可事實上我們絕少聽到有人這麼念,現實生活中人們一般都說báibái。《現漢》第6版為「拜拜」的「拜」設立了字頭,音bái,「拜拜」注音改為báibái(28頁),更符合大眾的語言習慣。

3.坎城

「戛」在《現漢》第5版中只有一個讀音jiá(656頁),那麼我們熟悉的坎城(法Cannes)電影節該怎麼念?是jiánà還是gānà?《現漢》第6版規範了「坎城」的讀音,為這個法國地名設立了字頭「戛」,音ɡā(414頁)。

4.啫喱

《現漢》第5版沒有收「啫」字。食品、化妝品中常用的啫喱在詞典中沒有一席之地,詞典不能及時反映現實的語言生活,收詞滯後。《現漢》第6版為「啫喱」的「啫」設立字頭,音zhě,「啫喱」注音為zhě•lí(1649頁)。順帶說說「咖喱」的讀音,《現漢》第5版、第6版都注音為ɡālí,可日常生活中「喱」往往輕讀,建議《現漢》將來修訂時把注音改為ɡā•lí或者ɡā•li。

二、調整古語詞讀音

1.跂①

「跂」是多音字。「跂望」的「跂」,表示「抬起腳後跟站著」,《現漢》第5版注音為qì(1081頁)。《現漢》第6版改為上聲qǐ(1025頁),符合古代韻書記載。跂,《廣韻•上聲•紙韻》音「丘弭切」。《集韻•上聲•紙韻》:「企,舉踵也。或作跂。」舉踵,踮起腳跟。《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辭源》《辭海》在這個意義上的注音均為qǐ。

2.倩

《現漢》第5版收有兩個「倩」,都讀qiàn,「倩1」意為「美麗」,「倩2」意為「請」(1093頁)。《現漢》第6版仍收兩個「倩」,但讀音不同,「美麗」義仍讀qiàn(1039頁),「請」義改讀qìnɡ(1064頁)。《現漢》這樣調整符合古代韻書的記載。《廣韻•去聲•勁韻》:「倩,假倩也。七政切。」假倩,假手於人,請人替自己做事。「倩」在這個意義上音「七政切」,讀qìnɡ。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名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最後一句是:「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句中的「倩」就是「請」的意思。《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辭海》在這個意義上都注音為qìnɡ。

3.柷

《現漢》第5版只有一個讀音chù,古代樂器(205頁)。《現漢》第6版改為兩個讀音:一音chù,用於人名,李柷,唐哀帝(197頁);二音zhù,古代樂器(1704頁)。筆者以為《現漢》這樣改動雖有依據,但結論未必可靠。「柷」是異讀詞,在《廣韻•入聲•屋韻》中有「昌六切」(音chù)、「之六切」(音zhù)兩種讀音,指的都是樂器柷敔的「柷」。《舊唐書•哀帝紀》:「哀皇帝諱柷……庚寅,中書奏:太常寺止鼓兩字『敔』上字犯御名,請改曰『肇』。從之。」「柷敔」改稱「肇敔」,乃避唐哀帝李柷諱。柷,《新唐書•哀帝紀》作「祝」。可見,《現漢》將唐哀帝李柷之名定音為chù證據不足。《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辭源》《辭海》等工具書都只採用了zhù音。建議《現漢》選用比較通行的zhù音,或者像「誰」「嘏」那樣進行「又音」處理:柷zhù又chù。

4.唯

「唯唯諾諾」的「唯」,《廣韻•上聲•旨韻》:「唯,諾也。以水切。」讀wěi。《現漢》第5版注音為wěi(1421頁),第6版改為「wéi(舊讀wěi)」(1353頁),體現了語音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的使用習慣而慢慢地發生著變化。

三、刪改方言詞讀音

1.虎不拉②

《現漢》第5版「虎」有hù音,收方言詞「虎不拉」,音hù•bulǎ,指伯勞鳥(579頁)。但北京多數地區讀hǔ,不知詞典編者依據北京哪個城區的讀音,徒然增加了多音字,給人們學習和使用帶來了不便,最好按它們的普通話讀音來標註。《現漢》第6版刪「虎不拉」,「虎」只有一個讀音hǔ(549頁)。

2.貓腰

《現漢》第5版「貓」有máo音,收詞「貓腰」,音máoyāo,同「毛腰」(923頁)。「貓腰」在北京話中有māoyāo和máoyāo兩音,但讀māoyāo更普遍,不妨取消「貓」的máo音。「貓腰」和「毛腰」相比,「貓腰」更合造詞理據,有助於理解詞義。《現漢》第6版刪「毛腰」,「貓」只有一個讀音māo,「貓腰」音māoyāo,並增加<</font>方>標記表示方言詞(874頁)。

3.屎殼郎

《現漢》第5版注音為shǐ•kelànɡ(1242頁),第6版改為「shǐ•kelánɡ(口語裡多讀shǐ•kelànɡ)」(1184頁)。《現漢》第6版用普通話讀音來標註,符合語音發展趨勢,但括注值得商榷。「屎殼郎」在北京話裡有shǐkelànɡ和shǐkelānɡ兩讀,究竟哪個讀音更普遍,還有待進一步的方言調查,建議《現漢》改為「口語裡也讀」更妥。「屎殼郎」是方言詞,《現漢》第5版有<</font>方>標記,第6版卻改為<</font>口>標記,沒有道理。

4.拆爛汙

《現漢》第5版「拆」有cā音,收方言詞「拆爛汙」,音cālànwū,比喻不負責任(122頁)。《現漢》第6版「拆」只有一個讀音chāi,「拆爛汙」音chāilànwū(139頁)。《現漢》這樣調整是很有必要的。我們知道,收入《現漢》的方言詞語是不可能完全按照方言的實際讀音來標註的,那就不妨直接用普通話讀音標註。上海話中「拆」是入聲字,「拆東牆,補西牆」「拆遷」「拆白黨」「拆爛汙」的「拆」,讀音相同③。《現漢》第5版只將「拆爛汙」的「拆」定音為cā,強把「拆」變成多音字,既不符合方言的實際讀音,也增加了人們的記憶負擔。第6版中「拆」沒有cā音,「拆爛汙」與同是上海方言的「拆白黨」實現語音一致,符合方言實際,也符合語音的發展趨勢。

四、修訂常用詞讀音

1.標識

《現漢》第5版中,「標識」只是「標誌」的異形詞,讀為biāozhì(88頁)。由於很多人不知道「識」有zhì音,就把「標識」讀成biāoshí,時間一長,人們的習慣形成一股力量,把「標識」從「標誌」中剝離出來。《現漢》第6版中,「標識」除了作為「標誌」異形詞念biāozhì外,還成為獨立詞條,讀為biāoshí,有兩個義項:①標示識別,②用來識別的記號(84頁)。《現漢》這樣的調整照顧了大眾的習慣,但同時也帶來了麻煩,因為「標識」(biāoshí)的名詞義「用來識別的記號」與「標識」(biāozhì)的名詞義「表明特徵的記號或事物」沒有什麼區別。比如「有機產品7月將更換新標識」(《首都食品安全》2012年6月29日第5版),這裡的「標識」怎麼讀?biāozhì,biāoshí,還是兩可?

2.芥藍

《現漢》第5版中,「芥藍」注音為ɡàilán(437頁)。可生活中人們一般都讀為jièlán。筆者曾分別在菜市場、飯館、學校作過調查,結果沒人將「芥藍」讀為ɡàilán。《現漢》第6版中,「芥」已不是多音字,只有一個讀音jiè,「芥藍」注音為jièlán(668頁)。順帶說說「芥菜」。《現漢》第5版中,「芥」是多音字,收有兩個「芥菜」,一個讀ɡàicài(437頁),一個讀jiècài(703頁)。第6版中合為一個條目「芥菜」,統讀為jiècài,下列兩個義項(668頁)。jiè讀為ɡài,當是受方言影響。《現漢》第6版按普通話讀音標註,符合語音的發展趨勢。

五、規範人名、地名讀音

1.諶

「諶」做姓氏用,《現漢》第5版注音為「chén,也有讀shèn的」(169頁)。人們習慣把《人到中年》的作者諶容讀成chénróng,但作者本人站出來說如果電臺、電視臺繼續讀chénróng,她就要發表聲明否認,因為她姓shèn,不姓chén!④《現漢》第6版已將兩姓分立,一為chén(161頁),一為shèn(1159頁)。

2.樂亭

《現漢》第5版「樂」有lè(823頁)和yuè(1683頁)兩個讀音。河北地名樂亭該怎麼讀?讀làotínɡ還是lètínɡ?各家電臺、電視臺播音員的讀音不盡相同,當地人都讀作làotínɡ,可是詞典裡「樂」沒有lào音。《現漢》第6版遵照「名從主人」的原則給出了規範,為「樂」增加lào音,用於地名,河北樂亭(782頁)。

六、改讀輕聲

1.連累

《現漢》第5版注音為lián•lěi(844頁),表示「連累」的「累」字一般輕讀,間或重讀。《現漢》第6版直接改為輕讀lián•lei(803頁),這樣的調整更符合大眾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習慣。

2.枇杷

《現漢》第5版注音為pí•pá(1038頁),第6版直接改為輕讀pí•pɑ(987頁)。

3.琵琶

《現漢》第5版注音為pí•pá(1039頁),第6版直接改為輕讀pí•pɑ(988頁)。

七、括注口語讀音

1.好好

《現漢》第5版立目「好好兒」,注音為hǎohāor(543頁)。第6版將「好好兒」更換為「好好」,注音為「hǎohǎo(口語中多兒化,讀hǎohāor)」(517頁)。《現漢》第6版先注本調,再括注口語變調,這樣處理合乎語音規律,還能與《現漢•凡例》保持一致。根據音變規律,單音節形容詞重疊兒化(aa兒)時,後面的a往往變讀陰平。詞典注音一般不注變調。《凡例》中指出,abb式形容詞注音,一種情況是:bb注本調,在注音後面的括號內註明口語中變讀陰平,如【熱騰騰】rèténɡténɡ(口語中也讀rètēnɡtēnɡ)。

2.早早

《現漢》第5版立目「早早兒」,注音為zǎozāor(1700頁)。第6版將「早早兒」更換為「早早」,注音為「zǎozǎo(口語中多兒化,讀zǎozāor)」(1624頁)。

3.一本正經

《現漢》第5版注音為yīběnzhènɡjīnɡ(1593頁)。第6版調整為「yīběn—zhènɡjīnɡ(口語中也讀yīběn—zhènɡjǐnɡ)」(1522頁),不但括注口語讀音,還強調成語分詞連寫,中間加短橫。《現漢》第6版這樣處理更審慎,更規範。

4.一會兒

《現漢》第5版注音為yīhuìr(1596頁)。第6版括注口語讀音為「yīhuìr(口語中也讀yīhuǐr)」(1525頁)。

5.二流子

《現漢》第5版注音為èrliú•zi(363頁)。第6版括注口語讀音為「èrliú•zi(口語中也讀èrliū•zi)」(346頁)。

6.主意

《現漢》第5版注音為zhǔ•yi(1780頁)。第6版括注口語讀音為「zhǔ•yi(口語中也讀zhú•yi)」(1701頁)。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隨著時代的發展,語言也在發展變化,詞典的修訂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工作。《現漢》第6版的注音變化,一方面反映了語音在當代的發展演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詞典編纂者精益求精的態度。當然《現漢》第6版的注音仍有可商之處,尤其是對古語詞讀音的處理有失允當。比如「蠋」應讀shǔ⑤,《現漢》注為zhú(1698頁);「吐屬」的「屬」應讀zhǔ⑥,《現漢》注為shǔ(1320頁)等等。但瑕不掩瑜,《現漢》仍不愧是公認的高質量的詞典。

「吾嘗跂而望矣」中的「跂」,第5版和課本注釋都讀「qì」,第6版改成「qǐ」(與《漢語大字典》及《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一致);「簞食壺漿」的「食」,第5版讀「sì」,第6版讀「shí」,加注「舊讀sì」(與《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一致);「唯唯諾諾」的「唯」,第5版注音「wěi」,第6版改注「wéi」,註明「舊讀wěi」(與《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統讀wéi」的規定一致);第5版只有「對簿」詞條,解釋為「受審問」,第6版刪「對簿」,增「對簿公堂」,解釋為:動詞,在官府公堂上受審問,後來指在法庭上對質或上法庭打官司。(與《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基本一致。)這幾條是改得合理的例子。

第5版、第6版都以「樹蔭」、「林蔭道」為推薦詞形,和《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的規定(蔭統讀yìn,「樹蔭」、「林蔭道」應作「樹陰」、「林陰道」)有衝突;「萬人空巷」的「巷」應當是「住宅」的意思(據《漢語大字典》及《漢語成語源流大詞典》2009版),第5版、第6版都將「空巷」說成是「從巷子裡出來」;「朝廷」的「廷」(注意:構形部件「壬」應改為「「樹蔭」、「林蔭道」應作「樹陰」、「林陰道」有解釋嗎,不太好理解。萬人空巷」的「巷」應當是「住宅」的意思,應該有所據。

……《現漢》仍舊保留了它們的「合法」地位。「淼」是水大的意思,中國人名字中常出現這個字,不能用「渺」字代替。「脩」古代指幹肉,「束脩」引申為送給老師的報酬,這裡的「脩」不能寫作「修」。《審音表》中「蔭」規定只讀yin,不讀yin,「樹蔭」、「綠蔭」一定要寫成「樹陰」、「綠陰」。我在發言中列舉了一組統計數字,從1986年4月12日《審音表》正式頒布施行起,到2004年5月31日,《人民日報》中「樹蔭」、「綠蔭」、「林蔭道」、「綠樹成蔭」四個詞語的詞形分布情況是:「樹蔭」253,「樹陰」13;「綠蔭」698,「綠陰」21;「林蔭道」131,「林陰道」3;「綠樹成蔭」442,「綠樹成陰」9。

全面標註詞類。

讀音、詞形都相同而意義上毫無關聯,分別立條,在條目的右肩加上1、2等數碼以示區別,如:【大白】1、【大白】2,【燃點】1、【燃點】2,這沒有問題。讀音相同、注音拼寫形式不同也分立條目(右肩不加數碼),造成了不少混亂。兩個「劉海兒」意義上有聯繫,因大小寫不同(傳說中的仙童「劉海兒」拼作LiuHair,婦女兒童髮型義「劉海兒」拼作liuhair)而分立兩條。兩個「水族」意義上沒有聯繫,一個是我國少數民族名稱,一個是生活在水中的動物的總稱,分立條目是對的;但因為注音上有大小寫之別,在詞目右肩又不加數碼區別,這就很讓人費解了。動詞「罰款」和名詞「罰款」因拼寫形式不同分立兩條,而與之意義完全相同的「罰金」又因動詞義和名詞義拼寫形式相同而合為一條,也是很令人費解的。凡此種種,招致學界不少非議。這次修訂,在條目分合上,強調以意義為主,變多重標準為單一標準,凡分別立條的同形同音詞,一定是意義上沒有關聯的,詞目右肩一律加數碼以示區別。像「發言」、「罰款」等有動詞和名詞兩個意義的詞,不再分別立條,而是作為一個詞的兩個義項來處理。由於動詞義可以離合,在動詞義項前括注(—//—)。「劉海兒」也在傳說中的仙童這個義項前加拼音大寫的括注,與婦女兒童髮型義合為一條。一個小體例,解決了大問題。

後來,「熱狗」類的外來詞多起來了,如「藍牙、獵頭、路演、尋租」等,都是從外語直譯過來而漢語字面上無法解釋的。《現漢》第5版收錄了這些詞,釋文中都加上了「是某語種某詞的直譯」的話,以引起讀者的注意。

本文來源: 現代語文(語言研究)2012年9期,作者:馬蓮。


相關焦點

  •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注音變化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隨著時代的發展,語言也在發展變化,詞典的修訂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工作。《現漢》第6版的注音變化,一方面反映了語音在當代的發展演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詞典編纂者精益求精的態度。當然《現漢》第6版的注音仍有可商之處,尤其是對古語詞讀音的處理有失允當。比如「蠋」應讀shǔ⑤,《現漢》注為zhú(1698頁);「吐屬」的「屬」應讀zhǔ⑥,《現漢》注為shǔ(1320頁)等等。
  • 語文課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注音變化
    6.主意  《現漢》第5版注音為zhǔ•yi(1780頁)。第6版括注口語讀音為「zhǔ•yi(口語中也讀zhú•yi)」(1701頁)。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隨著時代的發展,語言也在發展變化,詞典的修訂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工作。《現漢》第6版的注音變化,一方面反映了語音在當代的發展演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詞典編纂者精益求精的態度。
  • 【漲姿勢】《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注音變化
    主意《現漢》第5版注音為zhǔ•yi(1780頁)。第6版括注口語讀音為「zhǔ•yi(口語中也讀zhú•yi)」(1701頁)。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隨著時代的發展,語言也在發展變化,詞典的修訂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工作。《現漢》第6版的注音變化,一方面反映了語音在當代的發展演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詞典編纂者精益求精的態度。
  • 」樂亭「到底如何注音?」有木有「該不該進入詞典——談《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的讀音修訂和詞彙增補
    主意《現漢》第5版注音為zhǔ•yi(1780頁)。第6版括注口語讀音為「zhǔ•yi(口語中也讀zhú•yi)」(1701頁)。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隨著時代的發展,語言也在發展變化,詞典的修訂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工作。《現漢》第6版的注音變化,一方面反映了語音在當代的發展演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詞典編纂者精益求精的態度。
  • 《現代漢語詞典》,只能給一星?
    雖然聽著有些無釐頭,但前兩天有上海網友發現,上海市小學二年級第二學期上海教育(滬教版)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書第24課《打碗碗花》的課文中,通篇用的都是「姥姥」這個稱呼:可是,原文明明是「外婆」:南方朋友們有些不樂意了:一直以來都是將媽媽的媽媽叫做外婆,「姥姥」則是北方的叫法。為什麼要改?
  • 《現代漢語詞典》再收粵語詞 「搞掂」等詞入選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吳瑕 實習生 官文清7月15日,《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正式發行,新版本詞典中收錄了許多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時髦詞彙,如「八卦」、「宅男」、「宅女」、「閃婚」等,尤其是「搞掂」、「無釐頭」等粵語詞彙也被收錄。
  • 《現代漢語詞典》APP收費98,網友:太貴了!
    家中必備的《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就像記憶中永遠回不去的夏天一樣,陪伴著每個人的學生時代。在人與人的即時溝通中,手機對人類而言是跨越了兩個世紀的爆炸性發明。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智慧型手機對人類的生活作用改變高於計算機。就全國來看,可能不是每個人都擁有一臺計算機,但是手機的普及率已經快到天花板了。
  • 古詩文注音的原則
    紛紛說國家改了這些字的讀音,有的甚至還翻出了《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和《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來查對。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古詩文的注音,應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也就是按什麼音來讀的問題。   有人主張完全按古音來讀。理由是既然是古詩文,最好用古代語音來讀。這種想法雖豐滿,但現實很骨感,現在有幾個人能了解古音!不要說一般人,音韻學家也完全難按古音讀古代詩文。
  • 《現代漢語詞典》App上線《新聞聯播》前主播李瑞英作標準普通話音頻
    本報訊(記者  張知依)8月22日,《現代漢語詞典》App在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隆重發布。《現代漢語詞典》App的出版歷經了兩年的研發時間,也是商務印書館對數字出版動態和移動互聯用戶市場認真分析後的成果。
  • 《現代漢語詞典》取消「六」字lù讀音
    安徽商報 合肥網訊    自第五版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訂的《現代漢語詞典》,取消了「六」字用於地名的lù讀音。「考慮過六安的感受麼?」「考慮過六合的感受麼?」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一冊80%以上詞條內容有不同程度修訂
    歷時6年,《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一冊徵求意見本正式出版。
  • 官方《現代漢語詞典》出APP,98元的內購到底買了啥?
    《 現代漢語詞典 》了解一下?繼兩年前《 新華字典 》推出官方 APP 之後,《 現代漢語詞典 》也在前幾天推出了官方版的 APP。總體而言,作為一個工具軟體,《 現代漢語詞典 》在設計上不僅做到了實用,還照顧到了趣味性,它已經超出了紙質詞典僅僅只是一本查找工具書的範疇,升級成了一款學習 APP,各種功能設計的確誠意滿滿
  • 論漢語方言的語義類型學意義
    一般來講,通語詞典主要是供學習使用的,其目的在於推廣和規範。如《現代漢語詞典》是一本通行地域很廣的通語詞典,「這部詞典是為推廣普通話、促進漢語規範化服務的,在字形、詞形、注音、釋義等方面,都朝著這個方向努力」(1978年第1版前言),以後的歷次修訂,均「遵循促進現代漢語規範化的一貫宗旨」(第6版說明)。
  • 《漢語知識》_注音符號
    [訂閱]點擊文章標題下藍色的「漢語學習沙龍」,再點擊「關注」,以後更新資料會不斷自動推送到您的手機。注音符號共計39個字母,排列以「ㄍㄎ」開頭;1920年改訂字母順序,增加一個字母「ㄜ」共計達40個。注音初期以讀音統一會所定字音為標準,故有「萬v、兀Ng、廣Gn」三個字母,後以北京音為標準,「萬、兀、廣」只作注方言之用,注音符號經過百年演變,目前仍使用的有37個(聲母21個,韻母16個)。1930年中華民國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稱為「注音符號」,正式的稱呼是「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