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音修改
一、增改外來詞讀音
1.的士
「的士」和「打的」中的「的」,《現漢》第5版注音為dí,《現漢》第6版尊重語言事實,把dí直接改為dī(278頁)。
2.拜拜
「拜」在《現漢》第5版中只有一個讀音bài,《現漢》第6版為「拜拜」的「拜」設立了字頭,音bái,「拜拜」注音改為báibái(28頁),更符合大眾的語言習慣。
3.坎城
「戛」在《現漢》第5版中只有一個讀音jiá(656頁),那麼我們熟悉的坎城(法Cannes)電影節該怎麼念?是jiánà還是gānà?《現漢》第6版規範了「坎城」的讀音,為這個法國地名設立了字頭「戛」,音ɡā(414頁)。
4.啫喱
《現漢》第6版為「啫喱」的「啫」設立字頭,音zhě,「啫喱」注音為zhě•lí(1649頁)。順帶說說「咖喱」的讀音,《現漢》第5版、第6版都注音為ɡālí,可日常生活中「喱」往往輕讀,建議《現漢》將來修訂時把注音改為ɡā•lí或者ɡā•li。
二、調整古語詞讀音
1.跂①
《現漢》第5版注音為qì(1081頁)。《現漢》第6版改為上聲qǐ(1025頁)
2.倩
《現漢》第5版收有兩個「倩」,都讀qiàn,「倩1」意為「美麗」,「倩2」意為「請」(1093頁)。《現漢》第6版仍收兩個「倩」,但讀音不同,「美麗」義仍讀qiàn(1039頁),「請」義改讀qìnɡ(1064頁)。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名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最後一句是:「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句中的「倩」就是「請」的意思。《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辭海》在這個意義上都注音為qìnɡ。
3.柷
《現漢》第5版只有一個讀音chù,古代樂器(205頁)。《現漢》第6版改為兩個讀音:一音chù,用於人名,李柷,唐哀帝(197頁);二音zhù,古代樂器(1704頁)。
4.唯
「唯唯諾諾」的「唯」,《現漢》第5版注音為wěi(1421頁),第6版改為「wéi(舊讀wěi)」(1353頁)
三、刪改方言詞讀音
1.虎不拉②
《現漢》第5版「虎」有hù音,收方言詞「虎不拉」,音hù•bulǎ,指伯勞鳥(579頁)。《現漢》第6版刪「虎不拉」,「虎」只有一個讀音hǔ(549頁)。
2.貓腰
《現漢》第5版「貓」有máo音,收詞「貓腰」,音máoyāo,《現漢》第6版刪「毛腰」,「貓」只有一個讀音māo,「貓腰」音māoyāo,並增加<方>標記表示方言詞(874頁)。
3.屎殼郎
《現漢》第5版注音為shǐ•kelànɡ(1242頁),第6版改為「shǐ•kelánɡ(口語裡多讀shǐ•kelànɡ)」
4.拆爛汙
《現漢》第5版「拆」有cā音,收方言詞「拆爛汙」,音cā lànwū,比喻不負責任(122頁)。《現漢》第6版「拆」只有一個讀音chāi,「拆爛汙」音chāi lànwū(139頁)。
四、修訂常用詞讀音
1.標識
《現漢》第5版中,「標識」只是「標誌」的異形詞,讀為biāozhì(88頁)。《現漢》第6版中,「標識」除了作為「標誌」異形詞念biāozhì外,還成為獨立詞條,讀為biāoshí,有兩個義項:①標示識別,②用來識別的記號(84頁)。《現漢》這樣的調整照顧了大眾的習慣,但同時也帶來了麻煩,因為「標識」(biāoshí)的名詞義「用來識別的記號」與「標識」(biāozhì)的名詞義「表明特徵的記號或事物」沒有什麼區別。比如「有機產品7月將更換新標識」(《首都食品安全》2012年6月29日第5版),這裡的「標識」怎麼讀?biāozhì,biāoshí,還是兩可?
2.芥藍
《現漢》第5版中,「芥藍」注音為ɡàilán(437頁)。可生活中人們一般都讀為jièlán。筆者曾分別在菜市場、飯館、學校作過調查,結果沒人將「芥藍」讀為ɡàilán。《現漢》第6版中,「芥」已不是多音字,只有一個讀音jiè,「芥藍」注音為jièlán(668頁)。順帶說說「芥菜」。《現漢》第5版中,「芥」是多音字,收有兩個「芥菜」,一個讀ɡàicài(437頁),一個讀jiècài(703頁)。第6版中合為一個條目「芥菜」,統讀為jiècài,下列兩個義項(668頁)。jiè讀為ɡài,當是受方言影響。《現漢》第6版按普通話讀音標註,符合語音的發展趨勢。
五、規範人名、地名讀音
1.諶
「諶」做姓氏用,《現漢》第5版注音為「chén,也有讀shèn的」(169頁)。人們習慣把《人到中年》的作者諶容讀成chén róng,但作者本人站出來說如果電臺、電視臺繼續讀chén róng,她就要發表聲明否認,因為她姓shèn,不姓chén!④《現漢》第6版已將兩姓分立,一為chén(161頁),一為shèn(1159頁)。
2.樂亭
《現漢》第5版「樂」有lè(823頁)和yuè(1683頁)兩個讀音。河北地名樂亭該怎麼讀?讀làotínɡ還是lètínɡ?各家電臺、電視臺播音員的讀音不盡相同,當地人都讀作làotínɡ,可是詞典裡「樂」沒有lào音。《現漢》第6版遵照「名從主人」的原則給出了規範,為「樂」增加lào音,用於地名,河北樂亭(782頁)。
六、改讀輕聲
1.連累
《現漢》第5版注音為lián•lěi(844頁),表示「連累」的「累」字一般輕讀,間或重讀。《現漢》第6版直接改為輕讀lián•lei(803頁),這樣的調整更符合大眾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習慣。
2.枇杷
《現漢》第5版注音為pí•pá(1038頁),第6版直接改為輕讀pí•pɑ(987頁)。
3.琵琶
《現漢》第5版注音為pí•pá(1039頁),第6版直接改為輕讀pí•pɑ(988頁)。
七、括注口語讀音
1.好好
《現漢》第5版立目「好好兒」,注音為hǎohāor(543頁)。第6版將「好好兒」更換為「好好」,注音為「hǎohǎo(口語中多兒化,讀hǎohāor)」(517頁)。《現漢》第6版先注本調,再括注口語變調,這樣處理合乎語音規律,還能與《現漢•凡例》保持一致。根據音變規律,單音節形容詞重疊兒化(aa兒)時,後面的a往往變讀陰平。詞典注音一般不注變調。《凡例》中指出,abb式形容詞注音,一種情況是:bb注本調,在注音後面的括號內註明口語中變讀陰平,如【熱騰騰】rèténɡténɡ(口語中也讀rètēnɡtēnɡ)。
2.早早
《現漢》第5版立目「早早兒」,注音為zǎozāor(1700頁)。第6版將「早早兒」更換為「早早」,注音為「zǎozǎo(口語中多兒化,讀zǎozāor)」(1624頁)。
3.一本正經
《現漢》第5版注音為yī běn zhènɡ jīnɡ(1593頁)。第6版調整為「yīběn—zhènɡjīnɡ(口語中也讀yīběn—zhènɡjǐnɡ)」(1522頁),不但括注口語讀音,還強調成語分詞連寫,中間加短橫。《現漢》第6版這樣處理更審慎,更規範。
4.一會兒
《現漢》第5版注音為yīhuìr(1596頁)。第6版括注口語讀音為「yīhuìr(口語中也讀yīhuǐr)」(1525頁)。
5.二流子
《現漢》第5版注音為èrliú•zi(363頁)。第6版括注口語讀音為「èrliú•zi(口語中也讀èrliū•zi)」(346頁)。
6.主意
《現漢》第5版注音為zhǔ•yi(1780頁)。第6版括注口語讀音為「zhǔ•yi(口語中也讀zhú•yi)」(1701頁)。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隨著時代的發展,語言也在發展變化,詞典的修訂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工作。《現漢》第6版的注音變化,一方面反映了語音在當代的發展演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詞典編纂者精益求精的態度。當然《現漢》第6版的注音仍有可商之處,尤其是對古語詞讀音的處理有失允當。比如「蠋」應讀shǔ⑤,《現漢》注為zhú(1698頁);「吐屬」的「屬」應讀zhǔ⑥,《現漢》注為shǔ(1320頁)等等。但瑕不掩瑜,《現漢》仍不愧是公認的高質量的詞典。
「吾嘗跂而望矣」中的「跂」,第5版和課本注釋都讀「qì」,第6版改成「qǐ」(與《漢語大字典》及《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一致);「簞食壺漿」的「食」,第5版讀「sì」,第6版讀「shí」,加注「舊讀sì」(與《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一致);「唯唯諾諾」的「唯」,第5版注音「wěi」,第6版改注「wéi」,註明「舊讀wěi」(與《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統讀wéi」的規定一致);第5版只有「對簿」詞條,解釋為「受審問」,第6版刪「對簿」,增「對簿公堂」,解釋為:動詞,在官府公堂上受審問,後來指在法庭上對質或上法庭打官司。(與《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基本一致。)這幾條是改得合理的例子。
比如「功夫」「工夫」,這兩個詞的使用過去也是經常相混,我們這次也做了一個大致的規定,凡是純表時間的我們就用「工夫」,所以,「工夫茶」就應該用「工夫」,因為喝茶要耗很長的時間,強調純表花時間的。但是如果和人的智力、記憶活動相關的,耗費精力、時間,我們就用「功夫」這個詞,這樣也使大家在使用的時候提供了不少的方便。
【連累】讀音由原來的lian·lěi變為 lian·lei
【文身】【紋身】通用了。
【矇矓】已去掉,不收錄。只留【曚曨】和【朦朧】
【呼之欲出】原形容畫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學作品的人物描寫十分生動。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增加了「也指某事即將揭曉或出現」的義項。
【神父】第5版「父」字注輕聲,第6版「父」字注第四聲。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5版沒有收錄,第6版釋義如下:原為佛家告誡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誘惑的話,意思是修行到一定階段,就會有魔障幹擾破壞而可能前功盡棄。後用來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後遇到的障礙會更大,也比喻正義終將戰勝邪惡。也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二)詞彙增補
英語外來詞:曬、博客、微博、丁克、粉絲、嘉年華、桑拿、舍賓、斯諾克、脫口秀。
日語外來詞:刺身、定食、壽司、天婦羅、榻榻米、通勤、手帳、數獨、新人類、宅急送。
粵港澳地區詞:八卦、搞掂(搞定)、狗仔隊、無釐頭、手信、飲茶。
臺灣地區詞:軟體、硬體、網路、數位、太空人、幽浮、捷運;嗆聲、力挺、糗、出糗、拜票、謝票、站臺。
東北方言詞:忽悠、嘚瑟、指定。
字母詞: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M2.5(在空中飄浮的直徑小於2.5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ETC(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FTA(自由貿易協定)。
增加新詞語
住房出行:產權證、房貸、房卡、群租、房改房、二手房、廉租房、兩限房、經濟適用房;擺渡車、接駁、動車、屏蔽門、高鐵、軌道交通、減速帶、車貸、車險、交強險、代駕、酒駕、醉駕、爆堵。
新式生活:首付、掃貨、拼車、拼購、拼客、團購、網購、網聊、美甲、瘦身、塑身、餐敘、茶敘、陪餐、陪聊;自駕遊、自由行、自助遊、背包客、移動辦公;裸婚、閃婚、閃離。
社會群體:北漂、草根、社工、達人、獨董、憤青、名嘴、蟻族、月光族。
網絡世界:播客、博客、菜鳥、曬客、閃客、炫客、超媒體、電子政務、內聯網、物聯網、網癮、微博、雲計算。
環境保護:廚餘垃圾、低碳、光伏效應、減耗、減排、碳匯、碳源。
經濟領域:產能、產業鏈、客服、環比、負資產、存款準備金、第一桶金、民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後工業化、文化產業;爆倉、掛單、老鼠倉、期權、權證、權重股、升水、私募、託收。
社會管理:三險、社會保障基金、住房公積金、醫保、醫改、非政府組織、維穩、民調、首問制、述廉、徵信、調峰、限行、搖號、調節稅。
(三)反映語言生活變化,記錄時代變遷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的新詞新義新用法充分反映了我國新時期特別是近幾年來湧現的新事物、新概念、社會生活的新變化和人們的新觀念。
新增詞語涉及社會生活多個領域。其中,與經濟有關的有「產業鏈、第一桶金、民營企業、文化產業」等;與社會建設和管理有關的有「醫療保險、醫改、民調」等;與大眾日常生活相關的有「產權證、房貸、群租、二手房、廉租房、兩限房、動車」等;反映時下新的生活方式的有「首付、拼車背包客」等;與計算機、網際網路有關的有「播客、博客、博文」等。有些新詞語真實地記錄了當代社會生活。例如,源自西方的「父親節、母親節、感恩節、情人節」等詞語,反映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洋插隊、落地籤證、申根協定」等條目是眾多國民走出國門的寫照;「低碳、減耗、減排、減碳、新能源、光伏效應、電子汙染、二手菸」等可以看出我國的社會建設正在穩步推進,民眾環保意識也大大增強;「北漂、草根、社工、達人、高管、憤青、名嘴、香蕉人、小皇帝、蟻族、月光族、全職太太」等名詞直觀地反映了一些新的社會群體及其特點;「閃婚、閃離、試婚 」等詞語反映了傳統婚戀觀所受到的巨大衝擊;「拜金主義、傍大款、買官、貪腐、碰瓷、吃回扣、潛規則、封口費、關係網、冷暴力、霸王條款」等詞語反映了進入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在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給社會風氣和人們的價值觀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一些詞語的新義新用法體現了詞義的發展變化,從而反映了社會的變遷和人們對事物認識的變化。例如,「宅」的新義「待在家裡不出門(多指沉迷於上網或玩電子遊戲等室內活動)」,「奴」的新義「稱失去某種自由的人,特指為了償還貸款而不得不辛苦勞作的人(含貶義或戲謔意)」,體現了當下不少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山寨」的新義「仿造的;非正牌的」和「非主流的;民間性質的」,「漂白」的新義「比喻通過某些手段,把非法所得變成合法所得」,反映出市場經濟下一些人的生產經營行為;「大使」的新義「借指為推動某項事業的開展而做推介、宣傳等工作的代表性人物」,則是一些公眾人物影響力的寫照。
(四)解釋答疑
「木有神馬」為「神馬」?
作為規範型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對收錄新詞語所取的態度,既是積極的,又是慎重的。《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新詞堅持「普遍性」和「穩定性」兩條原則,不把沒有被社會普遍使用的詞語和短時間內流行、生命力不強的詞語收入詞典。
「神馬、有木有」是網絡詞語,就是普通話詞語「什麼、有沒有」,只用於網絡這一交流平臺,《現代漢語詞典》不收這類詞語。